消化道解剖及常见疾病护理.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172676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化道解剖及常见疾病护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消化道解剖及常见疾病护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消化道解剖及常见疾病护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消化道解剖及常见疾病护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消化道解剖及常见疾病护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化道解剖及常见疾病护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道解剖及常见疾病护理.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消化道解剖及常见疾病护理,2,消化系统,摄食,消化 吸收,排泄 内分泌,口腔 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肛门,上消化道口腔十二指肠,下消化道空肠以下,消化管,消化腺,大消化腺:大唾液腺、肝、胰小消化腺:消化管粘膜内的小腺体,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口腔,咽,食管,胃,胰,横结肠,空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回肠,阑尾,升结肠,盲肠,十二指肠,肝,腮腺,舌下腺,下颌下腺,功能:,3,一、食管的位置和分部,在第6颈椎高度起于咽,穿过膈后续于胃贲门。全长25cm可分三段:颈段、胸段和腹段。,二、食管的狭窄部,第一狭窄:食管的起始处,相当于第6颈

2、椎体下缘水平,距中切牙约15cm;第二狭窄:食管在左主支气管的后方与其交叉处,相当于第4、5胸椎体之间水平,距中切牙约25cm;第三狭窄:食管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处,相当于第10胸椎水平,距中切牙约40cm。,狭窄部是食管异物易滞留和食管癌的好发部位。,气管,膈,左主支气管,贲门,胃,第二狭窄,第三狭窄,第一狭窄,4,一、胃的形态和分部,胃小弯 角切迹 胃大弯 贲门切迹 幽门,为4部 贲门部 胃底 胃体 幽门部 中间沟 幽门管 幽门窦,胃底,贲门,幽门部,幽门,幽门管,幽门窦,胃体,中间沟,5,二 小肠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成人全长约57米。是主要的吸收场所,上端从胃幽门起始,下端与大肠相接,

3、可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6,(一)上部 十二指肠上曲 十二指肠球(二)降部 十二指肠下曲 十二指肠纵襞 十二指肠大乳头 胰腺管和胆总管的共同开口 十二指肠小乳头,一、十二指肠(25cm)C形,上部,十二指肠上曲,十二指肠小乳头,降部,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下曲,下部(水平部),升部,空肠,胰管,(三)水平部 L3(四)升部 十二指肠空肠曲 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十二指肠空肠曲,7,Meckel 憩室,区别 空肠 回肠位置 左腰区,脐区 脐区,右髂区,下腹区长度 近侧 2/5 远侧 3/5外观 粗,粉红,血管多 细,粉灰,血管少淋巴滤泡 孤立 集合,二、空肠 与回肠,

4、回肠(内面观),肠系膜,空肠(内面观),环状襞,孤立淋巴滤泡,集合淋巴滤泡,回肠,空肠,8,大肠:全长1.5m,主要是吸收水份,维生素和无机盐,并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分为5部分 盲肠 阑尾 结肠 直肠 肛管,横结肠,空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回肠,阑尾,升结肠,盲肠,9,McBurney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 Lanz点左、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右、中1/3交点处,回盲口 回盲瓣:阻止小肠内容物过快流入大肠,以便食物在小肠充分消化吸收,并防止反流。,一、盲肠,二、阑尾,阑尾系膜:呈三角形或扇形,内含血管、神经、淋巴管及淋巴结,结肠袋,回盲口,阑尾口,盲肠,回盲瓣,回肠

5、,阑尾,阑尾系膜,10,三、结肠,(一)升结肠 结肠右曲(或称肝曲)(二)横结肠 结肠左曲(或称脾曲)(三)降结肠(四)乙状结肠,膈,肝右叶,胆囊,十二脂肠,结肠右曲,升结肠,回肠,盲肠,阑尾,直肠,肝左叶,脾,胰,结肠左曲,降结肠,乙状结肠,膀胱,横结肠,小肠系膜根,乙状结肠也是憩室和肿瘤等疾病的多发部位,11,第七节 肝,肝是人体内最大的腺体,也是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参与营养物质的合成、转化与分解,参与激素、药物等物质的转化与解毒,具有造血、吞噬、防御等功能。,下腔静脉,肝左叶,镰状韧带,肝圆韧带,胆囊,肝右叶,裸区,12,腹上区 左季肋区 L1,2前:胃、横结肠和大网膜 后:下腔

6、静脉 胆总管 肝门静脉 腹主动脉右:十二指肠左:脾门,胰头 钩突 胰体 胰尾,人体第二大的消化腺,由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组成。,一、胰的位置与毗邻,二、胰的分部,胰管 末端与胆总管汇合成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副胰管 开口于十二指肠小乳头。,十二指肠小乳头,十二指肠大乳头,钩突,胰头,胰体,胰尾,胰管,副胰管,13,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十二指肠悬韧带(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和胆管的出血。下消化道出血是指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下的肠道出血统称为。,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一、上消化道疾病:1.食管疾病:食管贲门黏膜撕裂伤、

7、食管癌、食管损伤等。食管炎 食管癌,2.胃、十二指肠疾病: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急性糜烂出血血性胃炎、吻合口溃疡等。,二、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或门脉高压性胃病。食管静脉曲张,三、上消化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1.胆道出血 2.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如胰腺癌或急性胰腺炎并发脓肿破溃。3.主动脉瘤破入食管、胃或十二指肠 4.纵膈肿瘤或脓肿破入食管,五、下消化道疾病:1.肿瘤、息肉 2.炎性病变:感染性肠炎:肠结核、菌痢,寄生虫感染:血吸虫,非特异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3.血管病变:血管瘤、血管畸形等。4.肛门疾病:痔和肛裂。,20,临床表现,呕血与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

8、上消化道出血之后,均有黑便。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者常有呕血。若出血量少,速度慢,可无呕血。反之,幽门以下,出血量大,速度快,可因血液反流入胃内引起呕血。,21,临床表现,出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失血超过1000ml时可导致周围循环衰竭。临床上常出现头昏,心悸,乏力,出汗,口渴,晕厥。严重者呈休克状态。表现为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120次/分),尿量减少等。,22,临床表现,贫血:早期无贫血,大出血34小时后因组织液渗入血管内,使血液稀释引起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23,临床表现,发热:出血后,大多数患者在24小时后出现低热,一般不超过38.5,持续35天正常。目前认为发热

9、可能是因为失血周围循环衰竭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所致。,血红蛋白正常值:成年男性:120-160g 成年女性:110-150g/L贫血分度:轻度贫血:正常值下限至90g/L 中度贫血:90-60 g/L 重度贫血:60-30 g/L 极重度贫血:30 g/L,出血量的评估:510ML:大便隐血试验阳性50100ML:黑便 250300ML:呕血400ML:出现全身症状:头昏、乏力、心悸等短时间内出血量1000ML: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如:休克症状,肢体冷感、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26,治疗措施,药物止血:1.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100 ml+去甲肾上腺素8mg分次口服,适用于消化性溃疡大出血。

10、2.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适用于消化性溃疡与胃粘膜损伤引起的出血。3.垂体后叶素:可降低门脉压,适用于胃底食管曲张出血,冠心病,高血压,孕妇禁用。4.生长抑素:可以减少内脏血流量的30%40%。,内镜治疗,1、门脉高压出血者可行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或注射组织胶或硬化剂,2、非门脉高压出血者,可采取局部注射1/10000肾上腺素盐水,电凝止血,钛夹止血。,三腔二囊管止血,30,治疗措施,手术治疗内科积极治疗任大量出血不止危及患者生命,须行手术治疗。,31,护理措施,饮食:急性出血期,禁食禁饮。确认无出血无呕吐后可进食温凉,清淡无刺激流质饮食。止血后应给予病人营养丰富,易消化半流质,软食,少量多餐,以

11、后改为正常饮食。同时嘱病人定时进餐,避免饥饿,过饱,避免食用过冷,过热食物,避免粗糙,刺激性食物。,32,急性胰腺炎,概念:急性胰腺炎是指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化学性炎症。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上腹痛、发热、恶心、呕吐、血和尿淀粉酶增高,重症伴腹膜炎、休克等并发症。,33,病因与发病机制,引起急性胰腺炎的病因较多,常见以胆道疾病、大量饮酒、暴饮暴食有关。,34,临床表现,腹痛:为本病的主要表现和首发症状,疼痛常位于中上腹,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轻症急性胰腺炎腹痛一般35天后缓解。重症急性胰腺炎腹部剧痛,持续较长,由于渗液扩散可引起全腹痛。极少数病人

12、腹痛极轻微或无腹痛。,35,临床表现,恶心、呕吐及腹胀:起病后多出现恶心、呕吐,大多频繁而持久,吐出食物和胆汁。呕吐后腹痛并不减轻。常同时伴有腹胀,甚至出现麻痹性肠梗阻。,36,临床表现,发热:多数病人有中度以上发热,一般持续35天。若持续发热一周以上并伴有白细胞升高,应考虑有胰腺脓肿或胆道炎症等继发感染。,37,临床表现,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多有轻重不等的脱水,呕吐频繁者可有代谢性碱中毒。重症急性胰腺炎可有显著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伴血钾、血镁、血钙降低。,38,临床表现,低血压和休克:见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极少数病人可突然出现休克,甚至发生猝死。亦可逐渐出现,或在有并发症时出现。其主要原

13、因为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胰腺坏死释放心肌抑制因子致心肌收缩不良、并发感染和消化道出血等。,39,辅助检查,淀粉酶测定:血清淀粉酶一般在起病后612h开始升高,48h后开始下降,持续35天。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3倍即可诊断本病。尿淀粉酶升高较晚,常在发病后1214h开始升高,持续12周逐渐恢复正常。但尿淀粉酶受病人尿量的影响。,40,生化检查:,血糖升高较常见,空腹血糖持续高于10mmol/L 反映胰腺坏死。血钙降低,若低于1.5mmol/L则预后不良。,41,治疗要点,减轻腹痛;减少胰腺外分泌;防治并发症。,42,护理措施:,1、休息:卧床休息,保证睡眠,可取半卧位。2、饮食:(1)禁食禁饮,

14、以减少胰液分泌。必要时行胃肠减压。(2)待症状好转逐渐给予清淡流质、半流 质软食,恢复期仍禁止高脂饮食。(3)病人在恢复期饮食要规律,禁食高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酗酒,以防疾病复发。,43,护理措施:,3、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早发现并发症和出血坏死性胰腺炎。(2)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放射部位。(3)观察血尿淀粉酶的变化。(4)使用生长抑素的病人要保证药物的持续有效,防止渗漏,了解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44,护理措施:,4、禁食期间做好口腔护理。5、给予胃肠减压,保持管道通畅,记录24小时出人量。6、疼痛剧烈时按医嘱给予镇痛、解痉药。7、呕吐后协助病人漱口,及时清理呕吐物。8、保证每日液体补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45,谢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