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一第二学期期中复习.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182313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915.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高一第二学期期中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生物高一第二学期期中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生物高一第二学期期中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生物高一第二学期期中复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生物高一第二学期期中复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高一第二学期期中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高一第二学期期中复习.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复习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基因的分离定律,1.正确地选用试验材料。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方法。3.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4.科学地设计了试验的程序:数据分析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豌豆为什么是很好的试验材料?,1.自花授粉,且闭花授粉。2.有多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3.生长周期短。4.子代个体数量多,统计准确。,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P:高 矮,F1 高,F2 高:矮,比例 3:1,3:1从F1减分、受精分析,相对性状、杂交、自交、正交、反交、测交、性状分离(杂合子)、纯合子(稳定遗传)、等位基因,常用的几个概念:,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2、实验测交:让杂种子一代(F1)和隐性纯合子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组合叫测交。,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分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假说演绎法:现 象假 说验 证理 论,异花传粉:去雄套袋传粉套袋,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F1配子,1/4YR 1/4yR 1/4Yr 1/4yr,1/4YR 1/4yR1/4Yr1/4yr,9/16黄圆,3/16黄皱,3/16绿圆,1/16绿皱,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

3、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9:3:3:1从F1减分、受精分析,1)F2共有基因型9种:1YYRR、2YYRr、2YyRR、4YyRr、1YYrr、2Yyrr、1yyRR、2yyRr、1yyrr。2)F2共有表现型4种。3)F2中纯合子占4/16一纯一杂占2/1644)F2重组性状:3/8或5/85)9;7 9:4:3 9:6:1 15:1,6)(3:1)(3:1)2n7)(1:2:1)(1:2:1)3n8)4n9)AaBbCc AaBbcc新基因型=1-1/2 1/2 1/2-1/2 1/2 1/2 10)杂合体:1/2n

4、11)Aa淘汰aa 8:1(2/32/31/4)12)Aa淘汰aa 5:1(2/31/4)13)一黑一白=3/4 1/4 2,孟德尔的验证,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1)发生自由组合的物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2)它们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适用范围,1、有性生殖2、真核生物3、细胞核遗传,复习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减数分裂,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从原始的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的生殖细胞的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染色体数目减半,对象:,时间:,特点:,结果:,减数分裂的概念P16,精子形成过程,各图:名称、分裂、时期,1 2 3 4,6 7

5、8 9 10,注意:1对同源染色体,1个四分体,2条染色体,2个着丝点,4个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同源染色体P18: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不是染色体复制形成的),减数第一次分裂主要特征P17,染色体复制联会四分体上的非同源染色体常发生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不复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精子的形成过程,染色体复制,1个 精原细胞,1个 初级精母细胞,2个 次级精母细胞,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2n 2a),(2n 4a),(n 2a),减数第一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

6、开,4个 精细胞,变形,4个 精子,(n a),(n a),减数第二次分裂,间期,分裂期,2个 次级精母细胞,(n 2a),各图:名称、分裂、时期、特点,1 2 3 4,6 7 8 9 10,卵细胞形成过程,各图:名称、分裂、时期,1 2 3 4,6 7 8 9,比较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P19,形成的生殖细胞的数目不同细胞质的分配不同精细胞经变形形成精子,卵细胞则不需变形,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染色体复制,1个 卵原细胞,1个 初级卵母细胞,1个 次级卵母细胞,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2n 2a),(2n 4a),(n 2a),减数第一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2个极体,(n

7、 2a),(n a),减数第二次分裂,1个 极体,次级卵母细胞,1个 极体,1个,1个卵细胞,1个极体,消失,各图:染色体(DNA)数目变化,1 2 3 4,6 7 8 9,2n,2n,2n,n,n,n,2n,n,4n,4n,4n,2n,2n,2n,2n,n,受精作用的概念,雄性亲本,雌性亲本,2N,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受精作用的实质P25,精子细胞核和卵细胞细胞核相整合的过程受精后,细胞膜发生生理变化,阻止其它精子再进入卵细胞体积较大,含更多细胞质,为受精卵提供营养卵细胞含更多遗传物质,配子多样性的原因1、2 P25子代多样性的原因1、2、3,1、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2、联会后

8、,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3、受精过程 中精卵结合的随机性,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一个初精产生几种精子(多个呢)(初卵呢)(人呢),非姐妹染色单体的无交叉互换,非姐妹染色单体的有交叉互换,一个次精产生精子:4种,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P25,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看染色体数目看有无同源染色体看同源染色体行为,怎样从图形上判断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细胞名称、什么分裂、什么时期,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画出产生该卵细胞减一后、减二后,萨顿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的白眼果蝇实验证实

9、:红雌白雄红雌雄有白雄,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常常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伴性遗传.,b,X X,B,X Y,B,X X,X Y,X X,B,B,B,b,B,XBY,遗传方式比较,思考:“色盲男孩”与“男孩色盲”的不同含义?计算“男孩色盲”的几率就是在双亲后代的“男孩”中计算色盲的几率。计算“色盲男孩”的几率就是计算双亲的所有后代中是色盲的男孩的几率。,遗传病系谱分析,确认或排除伴Y染色体遗传确认或排除细胞质遗传确定致病基因的显隐性确定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右图为某家系遗传病的遗传图解,该病有可能是,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X染色体显性遗传C.X染色体隐性遗传

10、D.Y染色体遗传,A,X、Y染色体上的基因分布,给你一粒黄色玉米,请你从下列方案中选取一个既可判断其基因型又可保持其遗传特性的可能方案A.观察该黄粒玉米,化验分析其化学成分B.让其与白色玉米杂交,观察果穗上玉米粒色C.进行同株异花传粉,观察果穗上玉米粒色D.让其进行自花传粉,观察果穗上玉米粒色答案:C,下图所示为四个遗传系谱图,则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和乙的遗传方式完全一样B.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女儿是正常的几率是1/8C.丙图有可能是并指症或白化病的遗传系谱图D.家系丙中的父亲不可能携带致病基因,C,4n(a)2n(a)n(a),时间,精(卵)原细胞,初级 精(卵)母细胞

11、,次级 精(卵)母细胞,精(卵)细胞,减数分裂中DNA和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P25,DNA数量变化规律: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2a 4a 2a a,2n 2n(n 2n)n,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规律,决 定,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DNA数目变化规律,特征,意义,有丝分裂,减数分裂,2n2n4n2n,2n2nn2nn,2a4a2a,2a4a2aa,分裂前后染色体数和DNA量保持不变,分裂前后染色体数和DNA量减半,保持亲子代细胞遗传性状稳定性,对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重要作用,总结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染色体的复制,同源染色体联会,出现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同源染色体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次级精(卵)母细胞,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并分别移向两极,精(卵)细胞,(间期),(前期),(前期),(中期),(后期),(中期),(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初级精(卵)母细胞,精(卵)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1、为什么大部分细胞质、细胞器被丢弃,而细胞核完整的保留了下来?2、线粒体被保留的原因是什么?3、大部分细胞质和细胞器被丢弃,对精子有什么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