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成本分析.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185326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PPT 页数:141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经济学成本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1页
微观经济学成本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1页
微观经济学成本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1页
微观经济学成本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1页
微观经济学成本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学成本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成本分析.ppt(1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讲 成本分析,第四讲分析了生产要素最佳投入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但是,生产者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不仅要考虑这种物质技术关系,而且还要考虑成本与收益之间的经济关系,还要分析生产者的成本掌握原则。这个问题与第四讲的问题是两回事。因为产量最大并不等于利润最大,投入最少并不等于成本最小。,成本分析的目标,经理人员力求以最低的成本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厂商一旦满足现状就会发现能以更低成本进行生产的竞争对手。大规模厂商具备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但小厂商会具有灵活性优势和敏捷优势。成本分析有助于找出能以更低成本生产商品和劳务的方法。,第一节 与成本相关的一些概念,成本是指生产中使用各种生产要素的支出,也叫生

2、产费用。一、相关成本和非相关成本相关成本适宜于作决策的成本,在决策中必须考虑的成本非相关成本不适宜用于决策的成本,在决策中不用考虑的成本,二、显成本和隐成本,显成本(Explicit Cost)就是一般会计学上的成本概念,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这些支出是在会计帐目上作为成本项目记入帐上的各项费用支出。会计成本隐成本(Implicit Cost)是对厂商自己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所应支付的费用。这些费用并没有在企业的会计帐目上反映出来,所以称为隐成本。机会成本,显性成本又称为会计成本,是通过在一种资源交易或转换时发生的资金的历史支出对

3、成本进行界定与衡量。但经济学家一般考虑的是经济成本,即经济成本是指资源的交换或转换发生时所作出的牺牲,它是用机会成本来衡量的。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就是把这种资源从其次优使用方案中吸引过来的成本。经济学家们主要从决策目的出发来研究成本的衡量。目标就是确定与各种不同行动方案相联系的资源的现期成本和未来成本。这种目标要求考虑一种资源用于某一既定行动方案时所放弃(或牺牲)的机会。成本是一种资源用于最佳使用方案的价值的函数。,经济学家在计算厂商生产某一既定产量的成本时,要包括一些额外的成本,它们一般不能从厂商财务报表中的成本数字中反映出来。一种产品的会计成本和经济成本都将包括劳动、原材料、供应品、租金、利

4、息和公共事业费用等外显成本,但经济学家还要包括几种内含成本,内含成本是由业主-经理已经投到生产既定产量过程中的时间和资本的机会成本。业主时间的机会成本是由业主通过为其他投资者经营或管理同类厂商而可以得到的最具吸引力的薪金或其他形式的补偿来衡量的。生产既定产量所使用的资本的机会成本,就是当业主选择在具有相似风险的最佳投资方案中使用资本时可以得到的利润或收益。,三、增量成本与沉没成本,【增量成本】因某一特定的决策而引起的全部成本的变化。【沉没成本】对企业最佳决策选择方案不起作用,主要表现为过去发生的费用,或已经承诺支出的成本,今后的任何决策都不能改变这项支出。,增量成本与沉没成本,增量成本是指由决

5、策引起的成本变化量;沉没成本是历史成本,与决策的结果无关;决策应该采用增量成本而不能用沉没成本;“覆水难收”“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沉没成本举例,某公司长期租用了一个仓库,年租金:100万美元,但由于关闭一条生产线,目前该仓库闲置。另一家公司拟以每年12.5万美元租用该仓库。是否出租?,四、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总成本由两个要素组成: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固定成本(Fixed cost):是指无论企业生产的产出水平如何,均由企业来承担。主要包括维持厂房的费用、保险费和少量雇员的工资费用。企业在固定投入要素上的支出,不受产量变化影响的成本可变成本(Variable cost):是根据产出水平的变化

6、而变化。主要包括工资和原材料的费用。企业在可变投入要素上的支出,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因此,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加可变成本。即,TC=FC+VC,五、利润,1、正常利润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的支付。正常利润是隐成本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2、经济利润指的是企业的总收益与总成本之间的差异,不包括正常利润。上述利润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会计利润=总收益成本正常利润=隐含成本经济利润=总收益机会成本=总收益(显成本+正常利润),对成本的一些说明,1、厂商从事一项经济活动不仅要能够弥补显成本,而且还要能够弥补隐成本。2、并不是厂商所耗费的所有成本都要列入机会成本之中。例如沉没成

7、本(就不列入机会成本中去。,经济利润 vs 会计利润,对成本概念的总结,成本可以按不同的方法来衡量,取决于使用成本数字的目的。为财务报告目的而获得的一项经济活动(生产)的成本对于决策目的来说,并不总是恰当的。一般情况下,一定要进行改变和修订才能反映出某一决策问题中可供选择的各种行动方案的机会成本。经济决策中的相关成本是资源的机会成本,而不是为获得这种资源而需要的资金支出。不管选择什么行动方案都要发生的沉没成本在制定最优决策过程中不应考虑。决策问题中某一既定行动的机会成本有时是很难衡量的,成本估计可能是高度主观和随意的。,第二节 成本函数,成本函数通常是指产品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短期成本与长

8、期成本 短期:在所分析的期间内,至少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数量不能改变;长期:在所分析的期间内,所有的投入要素的数量都可以改变;短期与长期不是一个固定的时间。,一、成 本 函 数,【成本函数】产品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C=f(Q)一、成本函数与生产函数 成本函数取决于:(1)产品生产函数;(2)投入要素的价格。知道某种产品的生产函数,以及投入要素的价格,可以推导出它的成本函数.,从生产函数推导成本函数,二、短期成本函数与长期成本函数,【短期】指这个期间很短,以至在诸种投入要素中至少有一种或若干种投入要素的数量固定不变,这样形成的产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称为短期成本函数。【长期】指这个期间很长

9、,以至所有的投入要素的数量都是可变的,在这样条件下形成的产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为长期成本函数。短期成本函数:既有变动成本又有固定成本 长期成本函数:只有变动成本,没有固定成本,各种成本究竟是固定的,还是可变的,还取决于我们所考虑的时间长短。在短期内,如两三个月,大多数的成本都是固定的。而在长期,如两三年,则大多数的成本都是可变的。,某厂商的短期成本,050 050-150501005050501002507812828253964350981482016.732.749.34501121621412.52840.555013018018102636650150200208.32533.3750

10、175225257.12532.1850204254296.325.531.8950242292385.626.932.4105030035058530351150385435854.53539.5,固定可变边际平均固平均可平均产出成本成本总成本成本定成本变成本总成本(FC)(VC)(TC)(MC)(AFC)(AVC)(ATC),总成本由两个要素组成: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固定成本(Fixed cost)是指无论企业生产的产出水平如何,均由企业来承担。主要包括维持厂房的费用、保险费和少量雇员的工资费用。可变成本(Variable cost)是根据产出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主要包括工资和原材料的费用。

11、因此,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加可变成本。即,TC=FC+VC短期成本函数:C(Q)FCVC(Q),(一)短期成本,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1 总成本(1)总变动成本TVC:企业在可变投入要素上支出的全部费用。(2)总固定成本TFC:不随产量增减而改变的成本。(3)总成本TC=TFC+TVC,短期成本曲线,某厂商的短期成本曲线,TC,总成本是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的垂直加总。,TFC,50,固定成本并不随着产出水平的变化而变化。,2 平均成本(Average Total Cost,ATC)是单位产出的成本,是平均固定成本(average fixed cost,AFC)加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

12、able cost,AVC)(1)平均固定成本AFC=TFC/Q(2)平均变动成本:AVC=TVC/Q 3)平均成本,3 边际成本,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MC)是指多生产额外的一单位产出而引起的成本的增加。由于固定成本不随企业的产出水平而变化,因此,边际成本就是多生产一单位的产出而引起的可变成本的增加量。MC=TC/Q=dTC/dQ=d(TFC+TVC)/dQ=dTFC/dQ+dTVC/dQ=dTVC/dQ,短期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1.平均总成本:ATC=TC/Q2.平均固定成本:AFC=FC/Q3.平均变动成本:AVC=VC/Q4.边际成本:MC=TC/Q=VC/Q 对于一个

13、连续的TC函数:MC=d(TC)/dQ=d(VC)/dQ,某厂商的短期成本曲线,产出,单位成本,25,50,75,100,0,1,2,3,4,5,6,7,8,9,10,11,边际成本MC,平均总成本ATC,平均可变成本AVC,平均固定成本AFC,短期成本变动的决定因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定义:在短期生产过程中,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连续增加,它所带来的边际产量先是递增的,达到最大值后再递减。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下的短期边际产量和短期边际成本之间的对应关系:在短期生产中,由于边际报酬呈递减规律,边际产量的递增的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减阶段,边际产量的递减阶

14、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增阶段,与边际产量的最大值相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最小值。所以,决定了MC曲线呈U型特征。,对边际成本曲线的再讨论,如果只有一种投入,那么边际产量递减等价于边际成本递增。但如果可变投入有两种,那么边际产量递减并不一定蕴涵边际成本递增。这是因为边际产量的定义只允许一种投入变动,所有其他投入,固定的、可变的,都保持不变。而根据成本函数的定义,当产量变动时,生产过程可以调节所有可变投入以求成本最低,并不一定局限于只变动一种投入。由于有较大的调节余地,即使所有可变投入的边际产量都是递减的,边际成本也不一定递增。,某厂商的短期成本曲线,OA线的斜率等于 AVCVC在A点的切线的斜率等于

15、MC在产出为7时,即在A点,MC=AVC,产出,成本,100,200,300,400,0,1,2,3,4,5,6,7,8,9,10,11,12,13,FC,VC,A,TC,某厂商的短期成本曲线,AFC 不断下降当MC AVC或MC ATC时,AVC与ATC呈上升趋势。,某厂商的短期成本曲线,当MC曲线与AVC曲线、AFC曲线分别相交于两条曲线的最低点。由于FC的存在,与ATC相比,AVC在较低的产出水平上就达到了其最低点。,产出水平,单位成本,25,50,75,100,0,1,2,3,4,5,6,7,8,9,10,11,MC,ATC,AVC,AFC,短期成本曲线,总固定成本,总变动成本,总成本

16、,总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变动成本,短期成本曲线,MC 交于 AVC和ATC的最低点。当 MC AVC时,AVC上升。,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变动成本,Q,C,TVC,TC,AFC,MC,AVC,AC,C,Q,短期成本的决定因素,短期成本的决定因素产出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涉及到生产过程本身的特征,尤其是取决于可变要素报酬发生递减的产出范围。运用要素报酬递增或要素报酬递减的规律,我们可以分析不同的产出水平与成本之间的关系。,边际报酬递增与成本的关系当边际报酬递增时,产出的增长率高于投入品的增长率,因此,可变成本和总成本相对于产出水平下降了。边际报酬递减与成本的关系当边际报酬递减时,产出水平相对

17、于投入品数量下降了,因此,可变成本和总成本相对于产出水平就提高了。记住,这里指的是要素的边际报酬。,对短期成本的再讨论,为了考察产出水平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我们假定企业能以w的工资雇佣到所需要的工人(资本固定不变),那么,,进一步:MPL=Q/L MC=w/MPL 在短期内,边际成本等于可变要素的价格除以其边际产出。因此,劳动的边际产出水平与边际成本成反比。当劳动的要素报酬递增时,边际成本下降。当劳动的要素报酬递减时,边际成本提高。,以上说明的是MC与MPL之间的联系。现在来考察AVC与APL之间的关系:AVC=wL/Q 由于 APL=Q/L 所以,AVC=w/APL这同样也说明了,当劳动的平均

18、产出较低时,企业生产过程必须投入大量的劳动,从而导致较高的平均可变成本。当劳动的平均产出较高时,生产过程所需投入的劳动量减少,从而使得平均可变成本下降。,通过对边际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的分析,我们知道,劳动(生产要素)的产出能力(即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增或递减)与生产成本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劳动(生产要素)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性质决定了短期成本中总成本、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性质。,成本函数与生产函数的关系,案例:哈里-戴维森怎样降低成本?,哈里-戴维森公司是一家摩托车生产商,它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是日本的竞争。面对逐渐下降的市场份额和降低的利润,它采取许多重大步骤来提高制造效率和减少成

19、本。如从钢铁服务中心这家提供钢铁产品(物流保证)和准时发货的(变固定成本为可变成本)公司购买其金属原料。该计划在1985年全面实行,它减少了其生产过程中的存货几乎达2400万美元。这意味着实际成本的减少。因为它可以削减固定成本:仓库成本、保管人员工资、材料损坏等等。,利率为15%:节约了240015%=360(万美元)哈里-戴维森说:“工厂没有足够的房地产空间来存放大量的厂家订货。计时服务中心的搬运使我们对自己的地面空间更能作出生产性的使用”。但同时变动成本与边际成本增加了(运输、装卸、订货等),但其增加程度远远少于固定成本的减少量。,哈里-戴维森怎样降低成本?,可见,经过对AFC、AVC调整

20、后,AFC下降了,AVC、MC上升了,但由于AFC下降远远超过了AVC、MC的变动,所以平均成本AC反而下降了。,AFC0,AVC0,AC0,Q,C,O,MC0,AFC1,AVC1,AC1,Q,C,O,MC1,(二)长期成本,长期成本函数的形式 由于长期内所有生产要素的数量都可能改变,所以长期内一定不存在固定成本。长期总成本(LTC)长期平均成本(LAC)长期边际成本(LMC),长期总成本定义:它是厂商在长期中在各种产量水平上通过改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它反映的是理智的生产者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趋动下通过改变生产要素的投入在不同产量点上成本的最低发生额。最优产量:在企业规模一定

21、的情况下,平均成本最低的产量。,长期总成本曲线的推导,由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推出。长期总成本是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在短期内,对于既定的产量(例如不同数量的订单),由于生产规模不能调整,厂商只能按较高的总成本来生产既定的产量。但在长期内,厂商可以变动全部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来调整生产,从而将总成本降至最低。从而长期总成本是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由企业的扩展线推出,因为扩展线本身就表示:对于既定的产量,使成本最小的两种生产要素最佳组合投入点的轨迹,是N条等产量线与N条等成本线切点的轨迹。而“两种生产要素最佳组合投入”就是一个长期的概念。于是,将N条等产量线对应的产量值以及与之对应

22、的与N条等成本线的成本值(可以通过WOB或ROA算出)在坐标图上描出,即可得到长期总成本LTC曲线。,规模报酬与长期总成本曲线,如果规模报酬递增,投入的增加就会慢于产量的增加。由于投入要素的价格不变,因此总成本的增加就会慢于产量的增加。如下图所示。长期总成本曲线的形状与生产的规模报酬密切相关。,规模报酬递增与LTC曲线的形状,如果规模报酬递减,总成本就会按递增的速度增加。规模报酬不变意味着总成本与产量同步变化。,规模报酬递减与LTC曲线的形状,规模报酬不变与LTC曲线的形状,LTC曲线的一般形状,由于许多企业的生产过程都有这样的特点:首先是规模报酬递增,然后是递减。在这种情况下,LTC曲线的形

23、状先按递减的速度增加,然后按递增的速度增加,如下图所示。,常见的长期总成本曲线的形状,长期平均成本函数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1长期平均成本LAC表示厂商在长期内按产量平均计算的最低总成本。2长期边际成本表示厂商在长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最低总成本的增量。3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根据长期总成本曲线的推导。把长期总成本曲线上每一点的长期总成本值除以相应的产量,便得到每一产量点上的长期平均成本值。再把每一产量和相应的长期平均成本值描绘在平面坐标图中,即可得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由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划出,四个不同规模企业的短期成本,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包络曲线,长期平均成本,长期平均成本是短期平均成

24、本的包络线。,SAC1,SAC2,SAC3,SAC4,LAC,Q,成本,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关系,LAC曲线并不是与SAC曲线的最低点相切。当LAC曲线呈下降趋势时,LAC曲线与SAC曲线相切于SAC的最低点的左侧;当LAC呈上升趋势时,LAC与SAC相切于SAC曲线最低点的右侧;在LAC的最低点,LAC与SAC的最低点相切,Q2,Q1,Q3,Q4,Q0,长期平均成本与适度的规模,从成本角度来看,企业实现技术效率和经济效率时的产量就是平均成本最低时的产量。前面讲过适度规模是实现了规模收益达到最大时的产量,但这一原则不具备实际操作性。而平均成本最低在理论上与前一个原则相同,但在实

25、际上可以操作。,长期边际成本,1、定义:LMC=LTC/Q=dLTC/dQ,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短期成本曲线与长期成本曲线的综合关系,1、在每一个产量点上,有A、B、C三点处于同一垂线上。2、LAC曲线与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刚好相切于两者的最低点。,长期平均成本与长期边际成本,产出,成本,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关系:如果LMC LAC,LAC将上涨。在LAC的最低处,LMC=LAC,短期平均成本的曲线形状是由边际成本决定的。但决定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形状的最重要因素是,是否存在着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递减的情况。1)如果规模报酬不变,那

26、么,投入增加一倍,产出也相应地增加一倍,因此,在所有的产出水平下,平均成本是不变的。2)如果规模报酬递增,那么,投入增加一倍,产出增加将超过一倍,因此,在所有的产出水平下,平均成本是递减的。3)如果规模报酬递减,那么,投入增加一倍,产出的增加将不足一倍,因此,在所有的产出水平下,平均成本是递增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决定,从长期地看,大多数的企业首先经历了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然后,经历规模报酬不变以及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因此,长期的平均成本曲线是呈“U”型的。虽然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呈现“U”型,但其原因是不同的,前者是因为生产要素的边际报酬的变化引起的,而后者是因为生产的规模报

27、酬的变化引起的。,影响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变化的因素,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规模经济是指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规模不经济是指由于企业规模扩大使得管理无效而导致长期成本上升的情况。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外在经济是由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界环境改善而产生的。外在不经济是指企业生产所依赖的外界环境日益恶化。学习效应。学习效应是指,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企业的工人、技术人员、经理人员等可以积累起产品生产,产品的技术设计,以及管理人员方面的经验,从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的下降。范围经济。范围经济是指在相同的投入下,由一个单一的企业生产联产品比多个不同的企业分别生产这些联产品中每一个单一

28、产品的产出水平要高。因为这种方式可以通过使多种产品共同分享生产设备或其它投入物而获得产出或成本方面的好处。,规模经济定义:规模经济是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引起单位产量的成本呈下降的趋势。度量:规模经济通常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来度量。最佳规模: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所对应的规模;最小有效规模:继续扩大规模时,成本下降的幅度不 再明显。规模经济的特点:产出增加的程度要大于生产成本增加的程度。规模不经济的特点:产出增加的程度小于生产成本增加的程度。,(三)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Economies and Diseconomies of Scale),规模经济性有三种情况,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生产的平均

29、成本可以降低,生产效率得以提高,这表示存在规模经济;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生产的平均成本上升,这表示存在规模不经济;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生产的平均成本即不降低也不上升,这称之为规模经济不变或规模经济中性。,规模经济的原因,长期平均成本在较低的可能产量范围内下降的原因通常可归为规模经济。规模经济的可能来源分为三类:与产品有关的经济性与一种产品的产量相联系的规模经济。与工厂有关的经济性与一个工厂的(多种产品的)总产量相联系的规模经济。与厂商有关的经济性与一个厂商经营的总产量相联系的规模经济。,(1)与产品有关的经济性,形成规模经济的一些原因与大量生产一种产品有关。企业的生产决策分析中告知我们

30、资本和劳动使用的更高专业化水平可以形成物质规模收益递增。专用目的的设备(资本)在完成有限数量的经营活动时效率很高,但随着生产规模的增加,这些专用设备就可以被效率不太高的通用设备所替代。与此相同,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过程可以分解为一系列小型任务,安排最称职的工人(劳动)来完成这些任务。工人们通过重复地完成所分配的任务而获得更高的效益。一般地,专门重复地完成某一项既定任务的工人的生产率会高于完成一系列不同任务的通才工人的生产率。另外,在大量制造一种产品时,常常可观察到学习曲线效应,即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投入要素(如劳动)的数量以及相应的成本会随着产量的持续增加而下降。,案例:学习曲线,在成倍地

31、制造一种产品的过程中,人们常常观察到,连续生产一个单位产量所要求的资源(投入要素)数量是随着累积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投入要素以及相关成本的这种递减就称为学习曲线效应。这种学习现象在劳动投入要素和成本的性态中最为常见。随着生产产品单位数量的增加,得到一个单位产出量所必要的劳动小时数会因一系列原因而下降,这些因素包括工人和工长对工作任务的熟悉程度提高,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的改进,废品和重复工作数量的减少,以及随着工作重复次数的增多而带来的对技术工人需要的减少等。如果随着工人对生产过程的越来越熟悉,废品和浪费越来越少,那么单位原材料成本也会形成学习曲线效应。但并非所有的投入要素及相关成本都存在学习过程

32、。例如,单位运输成本一般不会随产量的持续增加而下降。,学习曲线的由来,学习曲线原则在3 0年代首先被应用于飞机制造。20世纪30年代,美国芮特飞机公司的研究人员在分析最新生产的几架飞机的成本时,发现飞机的单位工时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降低,并且精确地估计出,累计产量每增加一倍,单位成本大约降到原有水平的80%。如果第1架飞机需耗时10000小时的人工,那么,到第2架飞机制造完,平均成本将下降到8000小时人工,到生产第4架飞机时,平均成本下降到6400小时人工。我们把累计产量增加一倍时相应工时的变化率成为学习曲线效应。,学习曲线的应用,自学习曲线被提出以来,这项技术被应用到其他很多装配类型的生产过程

33、中,包括造船业和家电制造业。以学习曲线为基础对人员、设备和原材料要求及其相关成本的预测被应用于生产计划安排、确定产品销售价格和评估供应商的报价等各方面。,学习曲线的关系,学习曲线关系通常由一个固定的百分比来表示,这个百分比代表产量每扩大一倍时,单位产量的投入要素(或成本)减少量所占的比例。例如,在一个生产过程中劳动投入要素和成本遵循一条8 0的学习曲线。假定生产第1个单位产量的劳动成本为1 000美元,根据学习曲线关系,第2个产量的单位成本为1 000美元0.8 0=8 0 0美元,第4个产量的单位成本为8 0 00.8 0=6 4 0美元,第8个产量的单位成本为6 4 0美元 0.8 0=5

34、 1 2美元,第1 6个产量的单位成本为5 1 20.8 0=4 0 9.6美元,依此类推。,学习曲线:算数比例,学习曲线:对数比例,学习曲线的函数表达方式,学习曲线可以用下面函数表示:CaQb其中,C为第Q个单位产量的投入要素成本;Q为连续的生产量;a为第一个单位产量的投入要素成本;b为单位投入要素成本的减少比率,一般为负数。当对学习曲线取对数后,发现直线的斜率,学习曲线的参数估计,如果没有生产过程的任何历史的成本-产量数据,就必须根据对类似生产经营的以往经验对这些参数进行主观估算。但对于一个已经经营一定时期并可以得到成本-产量历史数据的生产过程,就可以采用各种统计方法来估计参数。回归分析的

35、最小二乘法就是其中的一种。,学习曲线的应用,埃默森公司(Emerson Corporation)是一家飞机降落控制设备的制造商,它正试图建立一个学习曲线模型来帮助预测连续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的劳动成本。该厂商从过去的数据知道第2 5、第7 5和第1 2 6个单位产品的劳动成本分别为8 0 0美元、6 0 0美元和5 0 0美元。根据这些数据建立学习曲线方程,并用形成的模型预测第2 0 0个单位产品的劳动成本。,学习的百分比,学习的百分比定义为当产量扩大一倍时,一种投入要素(或其相应成本)减少的比例。它可按下列公式估算:,在前述案例中,第5 0个单位产量(Q1)的劳动成本为C1=659.98美元,第

36、1 0 0年单位产量(2Q1)的劳动成本为C2=540.84美元,把这些数据代入学习百分比公式,可得:,(2)与工厂有关的经济性,工厂层次上的规模经济的来源包括资本投资、间接费用和对维修备件与人员的必要储备等因素。对于资本投资来说,资本成本增加的比例一般会小于工厂生产能力增加的比例,特别是石油炼制和化工产品等加工过程类型的行业格外明显。例如,一种管道的半径是另一种管道的两倍,前者的建造成本要小于后者成本的两倍,而生产能力却是后者的四倍。规模经济的另一个来源是间接费用成本,它包括管理成本(如管理人员薪金)和其他间接支出(如取暖和照明支出)。在较大工厂中,间接费用成本可被分摊到更高的产量上,从而使

37、单位平均成本下降。最后,规模经济可在设备维修上实现。为了解决随机发生的设备损坏而需要储备替换零件和维护人员,但其数量的增加比例一般小于工厂规模增加的比例。,某一特定产品的成本会受到产品经济性和工厂经济性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只要由一家工厂或厂商共同生产两种(或多种)产品的成本低于由不同的工厂或厂商分开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就会存在范围经济。范围经济还会因投入要素(如劳动和资本设备)可在不同产品的生产中分享而出现。一个经常被引用的范围经济的例子就是航空业,在一架飞机上同时运送旅客和货物的运输成本要低于使用两架飞机分别运送旅客和货物的成本,应用举例:桔县的废物收集与处理,加利福尼亚私人盈利性垃圾收集

38、者已经显示出废物场地的规模经济。解决一个废物场地的环境安全问题需要对环境影响研究、确定场地、监测有毒物质的泄露与排放以及有关科研进行大量的投资。为把这些间接成本分摊到更大的产量中去,桔县的一家公司决定到远至距加利福尼亚海岸一小时路程的圣迭哥的北部郊区处理废物。从桔县出发的卡车要经过好几个城市的废物场地,但这些较近的场地索取的场地费更高。显然,拉一吨废物的变动运输成本证明低于每吨废物的更高的启动成本和在较小规模废物场地的环境监测成本。市政当局要求这些废物场地索取的费用要能收回全部的分摊成本,所以平均总成本降低为大规模场地提供了一种优势。,与厂商有关的经济性,除了与产品和工厂有关的经济性以外,还存

39、在着与厂商整体规模有关的其他规模经济,这种经济性通常只有那些大型多产品和多工厂厂商才能实现。有可能造成厂商规模经济的一个来源就是生产和分销。例如,多工厂经营可使厂商分散在不同地区的工厂保持较低的高峰生产能力,因为可在存在闲置生产能力的工厂中制造商品并运到需求超过当地工厂生产能力的地区。还有,与只有一家(大)工厂的情况相比,在不同地区分布多家工厂的送货成本常常较低。,造成厂商规模经济的第二个可能原因是资本资金的筹集,因为发行成本的增长比例低于证券(股票或债券)发行规模扩大的比例,所以大公司筹集资金的平均发行成本较低。大公司的证券一般要比小公司证券的风险小。统计研究已表明,利润的相对变动程度、破产

40、和延期偿还证券的相对频率一般与厂商的规模成反比。绝大多数投资者都是规避风险的,因此通常为获得低风险的大公司证券而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相对于盈利)。所以,其他条件相同,大公司将比小公司具有更低的资本成本。,规模经济的另一个可能来源是技术革新。与小厂商不同,大厂商可以承办相当规模的研究开发(R&D)试验室和费用很高的专用设备和研究人员,大厂商更有能力承担一个多样化的R&D组合项目,从而降低因任何一种(或几个)项目的失误而形成的风险。相反,厂商越小,可能越不愿意承担大型R&D项目,因为项目的失败会导致破产。最后,很多R&D项目的成本非常高,只那些占有该产品相当大的市场份额的大厂商才能收回初始的R&D

41、投资。,可能的规模经济还存在于营销和促销之中。这些规模经济可以采取以下形式:在寻求广告媒体空间和时间时得到数量折扣,大公司把固定的广告成本分摊到更大的产量上等。另外,大公司还能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通过其更高水平的促销支出而实现相对更高程度的品牌认可和品牌忠诚。规模经济的另一个可能原因是管理。与小厂商相比,大厂商一般能更充分地使用各种专业化类型的内部管理才能,如税收会计师、市场研究员和劳资协议谈判专家等。小厂商在需要时,只能招聘外部咨询人员,否则只能在不具备这些专业管理技能的情况下制定决策。,规模不经济的原因,工厂层次上的规模不经济。主要原因是运输成本、劳动市场的不完全性使厂商不得不支付更高的工资

42、率。如果厂商的顾客在地域上是分散的,那么从一家大工厂分销产量的运输成本将大于从一系列策略分散分布的小工厂分销产量的运输成本。随着工厂的扩大,劳动的需要增加,厂商将不得不支付更高的工资率或使用高成本雇佣和重新安置工人计划以吸引必要的人员,特别是当工厂位于人口分散的地区时。,厂商层次上的规模不经济。主来自于管理人员所遇到的协调和调控问题,决策延误或失误和管理积极性减弱或被干扰而产生的损失。,案例:福特汽车公司的平岩工厂,福特汽车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初花了大约20亿美元在密歇根的平岩建了一座生产发动机箱体的工厂。兴建此厂的目的是为了在5条高速生产线上以速度最快、效率最高的方式来生产V8发动机箱体。

43、然而1981年福特公司的主管人员决定关闭这家工厂,把发动机箱体的生产移到克利夫兰的一家很旧的工厂中。,20世纪70年代,装有越来越小、越来越省油的四缸和六缸发动机的汽车越来越受欢迎。1978年福特花了3600万美元把平岩工厂的一条生产线进行了转换,开始为其Escort和Lynx两种轻型汽车生产四缸发动机。可是在作出上述调整后,该工厂的效率下降,因为其余的很多机器都是为生产八缸发动机箱体而设计的。,与平岩工厂相比,福特公司位于克利夫兰的工厂有十条较小和较慢的生产线。在以全部生产能力运营时,其效率较低。但福特公司的主管人员还是决定在克利夫兰工厂生产,原因有二:第一,把小规模生产线转换成生产新型发动

44、机箱体生产线的成本更低。第二,有十条生产线,就能在同一时间内生产多于五种类型的发动机箱体。,规模经济的整体效应,对于大多数行业来说,一旦规模经济消失,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会保持不变,要到非常大的规模上才会上升。即平均成本曲线呈现“U”型,中间有一个平坦的区域。,LAC,Q,C,最低效率规模,最低效率规模,规模经济应注意的问题:,大企业与规模经济并非同义词;并非所有行业都存在规模经济;(经济学家通常认为,在规模经济不显著的行业中,应该鼓励小企业的发展)规模经济效益必须以足够大的市场为前提;,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的关系,规模经济与我们前面介绍的规模报酬概念有紧密的联系:规模报酬递增表现为产量增加的速度

45、大于投入要素增加的速度。在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这会导致LAC下降,出现规模经济;反之,规模报酬递减将引起规模不经济。而规模报酬不变时,若要素价格不变,则LAC保持不变,则既不存在规模经济,也不存在规模不经济。,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的区别,但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递增(规模不经济与规模报酬递减)并不等价。因为:规模报酬要求投入要素同时按相同的比例增加,而规模经济则允许企业在改变产量水平时改变投入要素组合的比例。规模报酬指的是生产函数的一种特性,因此隐含有生产技术水平不变的假设,而规模经济则没有这一假设。,规模报酬与规模经济概念的区别,规模报酬强调的是,在保持生产要素(如资本与劳动)的投入比例不变的情

46、况下,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这里的投入侧重于生产要素的数量。规模经济强调的是,在长期,允许厂商改变生产要素(如资本与劳动)的投入比例时,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这里的投入侧重于生产要素的成本。如果双倍的成本获得双倍以上的产出,这就是规模经济。如果双倍的成本获得的产出低于双倍,这就是规模不经济。,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规模报酬来源于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因,规模报酬是果.规模报酬是投入与产出的变化率之比,重在实物形态;规模经济是成本与产出变化率之比,重在价值形态。,规模经济的衡量,规模经济通常是以成本产出弹性(EC)来计量的,EC表示单位产出变动的百分率所引起的平均成本变动的百分率。EC=(C/C)/

47、(Q/Q)EC=MC/AC当EC=1时,即成本与产出按比例增加时,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就不存在(如果投入比例是固定时,规模报酬不变)当EC 1时,存在规模不经济。,长期平均成本与适度的规模,从成本角度来看,企业实现技术效率和经济效率时的产量就是平均成本最低时的产量。前面讲过适度规模是实现了规模收益达到最大时的产量,但这一原则不具备实际操作性。而平均成本最低在理论上与前一个原则相同,但在实际上可以操作。,马克西西尔伯斯通曲线,英国经济学家马克西和西尔伯斯通两人对汽车工业的规模经济性进行了研究,并在1959年出版的汽车工业一书中发表了他们的成果。他们所估计的汽车工厂生产线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即被称为

48、马克西西尔伯斯通曲线,如图就是这条著名的曲线。更具体地,根据马克西和西尔伯斯通的分析,一种车型的长期平均成本与它的生产批量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当年产量由1千辆增加到5万辆时,单位成本将下降40;当年产量由5万辆增加到10万辆时,单位成本将下降15;当年产量由10万辆增加到20万辆时,单位成本将下降10;当年产量由20万辆增加到40万辆时,单位成本将下降5;当年产量超过40万辆时,单位成本下降的幅度急剧降低,当年产量达到100万辆之后,再扩大规模就不存在规模经济了。,1999-2006年中国汽车产量年度走势图,2006年全球汽车企业按汽车产量排名(前十名和中国企业),经济规模,许多经验研究表明,在

49、有些行业中规模较小时规模经济效果十分显著,当规模达到某一水平以后,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都不显著,LAC呈L 型变化。,规模经济效果不再显著的最小规模,称为企业的最小有效规模或经济规模。低于这一规模的企业将会因为规模太小而处于竞争劣势。比如,钢铁厂的最低有效规模大致在年产1000万吨左右。最低有效生产规模能否达到,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因素,更重要的往往还取决于市场的容量;在整个市场的容量足够大的情况下,更取决于市场中的竞争。在竞争性市场中,不能使产量达到经济规模的企业最终会被淘汰。,Q,案例:大英百科全书,大英百科全书在过去200年间是被举世公认为经典性的资料性工具书。凭借其高质量内容与国际著名品

50、牌,大英百科全书在80年代售价高达1600美元。然而,1992年微软公司决定进入百科全书行业。这个在很多领域向传统主导企业发起过攻击的软件公司,购买了一部内容平平的百科全书版权,装成CD和多媒体,取名恩卡塔(Encarta),以令人心跳的每部49.95美元价格出售。微软进入导致大英百科全书市场份额急剧下降。大英百科全书不得不作出反应,它推出了每年2000美元的网上发行项目。一些大型图书馆订购了网上版,但小图书馆和很多个人仍然愿意购买更便宜的替代产品。大英百科全书市场份额继续下滑。大英百科全书1996年销售额为3.25亿美元,仅为1990年的一半左右。,1995年大英百科全书试图进入家庭市场,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