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单元作业设计案例第四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单元作业设计案例第四单元.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单元作业设计案例第四单元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我们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在学校扎实做好五项管理工作,尤其是作业管理的大背景下,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作业设计的有效途径,指导教师重视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作业设计在既不增加学生负担,又能促进知识的梳理和掌握,在作业设计时基于课本内容,引入创新意识,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实效性、创新性、开放性作业,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下面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详细我本单元的作业设计:一、本单元的大概念架构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的民族,尊老爱幼,孝亲敬长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家庭为主题的学习内容在道德与法治教
2、材的几个学段都有所体现,中年段以家庭为主题的学习主要引导学生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理解和接纳父母表达爱的方式;了解父母,以力所能及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了解自己家史,提高对“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的认识以及加深对中国家庭传统文化的了解。本册教材是以学习活动为核心设计的,教材的结构呈现的是学习活动的不同部分。(一)单元结构:学习活动指向的问题和以往的教材常用教育主题来组织单元结构。例如,三年级上册教材第四个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这个单元不是关于知识体系,而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所指向的领域。“家是最温暖的地方”所体现的价值导向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教材不但不能回避价值导向,反而要导向鲜明。(二)课
3、文的构成要素小学中年段的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每课都由课题、二级标题、正文、栏目、主持人、范例等要素构成,具体如下:1.二级标题:学习活动的主题2 .正文:学习活动的有机构成3 .栏目: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活动园”“交流园”“小贴土”“知识窗”“相关链接”“阅读角”“故事屋”和“美文欣赏”4 .范例:学习活动示例5 .主持人:学习活动的串联与引导二、本单元的整体教学流程透视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地方着重从情感维度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爱,理解父母爱的方式同时也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家庭教育的中年段重在对家长爱的理解和对家人爱的能力,对家庭历史的了解。三年级教材每课2-4个框题,我们教研组的成员教师基
4、本是按每课两课时的量来完成的,如:第10课父母多爱我本课重点引导儿童体会父母的爱,尝试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增进对父母的理解。父母对孩子的爱往往是默默的,孩子也习以为常,并没能从每天的生活细节中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教材引导学生回忆或观察记录父母每天为子女做些什么。填“爱心树”的活动和“妈妈喜欢吃鱼头”的故事都是引导学生从生活的细节中体会和发现父母的爱。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母爱和父爱同等重要。第11课爸爸妈妈在我心中本课重点是引导学生走进父母的生活世界,通过观察和调查,加深对父母的了解,并学会用具体行动去爱父母。72页从生活中3个具体场景切入,表达学生爱父母的感情,从中表达出父母爱我们,
5、我们也爱着父母。73页教材呈现了3个案例,表明孩子对父母的了解。“我为父母写档案的活动”旨在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父母的了解。“留白”是对写档案活动的提升,引导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案例”主要引发学生说出自己爱父母的行为表现。本课呈现了一篇美文和两个具体情境,旨在引导学生懂得爱父母既要有心,还需要有爱的行动和能力。教材还设计了一个孩子怎样帮爸爸改掉吸烟这一不健康习惯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家庭情况,尝试着帮父母改掉一个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目的是让学生懂得对父母的爱也包含一些理性的成份,比如帮助父母改正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第12课家庭的记忆本课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家庭这一基本的社会机构,体会中国人重
6、视家庭的文化传统。本课对家庭的了解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通过填写家庭树和抢答,了解家庭结构(横向的社会学习);其二通过家史小调查,了解家庭的历史(纵向的社会学习);其三是通过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促进对中国家庭传统文化的了解。“家庭大事记”,让学生通过小调查和采访的形式收集家中过去几十年发生的事情,初步了解一下家庭的历史,感受自己家的变化。图文引导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回忆自己家吃年夜饭的场景和感受。“知识窗”对年夜饭及其意义做出了介绍。“阅读角”呈现了一家人回家过春节的情形和心情。主持人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人过春节一定要回家与亲人团聚。最后以一个半开放的表格形式,引导学生去探究还有哪些传统节日
7、与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有关。教材以猜谜语(家、合、吉、喜)说谚语、说成语、读古诗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中华语言文字中的家庭观念。以一首古诗和水墨画配合形式,让学生体会诗人离家后思念家人的情感,并从中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活动园”是引导学生收集与“家”有关的成语、谚语、格言和诗篇等,进一步感受语言文字中的家庭观念。三、本单元作业具体内容设计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地方着重从情感维度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爱,理解父母爱的方式同时也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在通过社会性学习认识家庭,历史,家庭组成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我国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课题作业超市设计意图第10课父母多爱我【动态性作业
8、】-课前作业学生制作爱心卡。【开放性作业】-课堂作业1.爱的大树我来贴父母每天都为我们做了什么?请记录在爱心树卡片上。爱心树贴在黑板上。2.分享自己和爸爸妈妈之间不愉快的小故事。【实践作业】-课堂作业听歌曲,欣赏课件中自己的成长瞬间,回忆十年来与父1 .美化爱心树的活动通过回忆、叙述一件父母对自己爱的行为,将学生引入到轻松、愉悦、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感情倾诉和交流,让学生发现父母对自己默默的爱。2 .通过和同学们的倾诉和讨论,明白了以前不能理解父母的一些行为和语言,也饱含了父母对我们深深的爱。3 .让学生们通过交流、讨论,体会父母的爱和付出是母生活的点滴,写下给爸爸妈妈说的悄悄话。【拓展性作业】-
9、课后作业回家后替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给爸爸妈妈洗Wo无私的,我们要学会关心父母、理解父母、爱护父母。第11课爸爸妈妈在我心中【动态性作业】-课前作业建立“父母小档案”,通过不同的途径,提前了解自己爸爸妈妈的一些爱好和习性等,填写在档案里。【实践作业】-课堂作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介绍父母,和大家分享父母的小档案。【拓展性作业】-课后作业“我爱我家,我是聪明豆豆”,制作表格,学生根据自己家庭的情况,监督并帮助父母改正一些不好的习惯,并做好记录。1 .以情感体验为依托。情感体验是德育课程的灵魂,也是学生行为驱动的内核。课堂上的体验是教师创设的,是暂时的,只有扎根在生活的这片沃土上,情感体验才更
10、真实、更长效。2 .在这一探究活动中,既激活了教材,又激活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用多样的形式,如:实物、照片、视频、文字等方式走进父母的生活世界,多方位的展示对父母的了解,感受父母的喜怒哀乐。3 .课后活动是让学生懂得,帮助父母改正不健康的习惯也是对父母的爱。第12课家庭的记忆【动态性作业】-课前作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图形准备一张“全家福”照片,可以画也可以拿照片。【开放性作业】-课堂作业1 .“我的小家史”调查活动进行中。讨论:在过去几十年里,你家发生了哪些大事件?你是怎么知道的?2 .小活动:美德永流传“我和父母的童年”。【实践作业】-课堂作业1.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收集有关“家”的成语
11、、谚语、格言、诗篇或者故事,制作一份简报吧!1 .通过让学生自己准备“全家福”照片,可以深刻的理解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称呼。2 .在“家史”活动环节中,在老师的追问下,能让学生把思考点聚焦到调查途径和方法上,在和同伴交流启发中,知道更多的途径和方法,不仅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还凸显了学生的主动性。3 .“小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在和父母的对比中,感受家庭的变化。4 .通过收集成语、谚语、诗篇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思念亲人的感情。2.填写表格,“还有哪些传 统节日与中国人重视家庭的 传统观念有关。”【拓展性作业】-课后作业1.像父母学一个他们小时候 常玩的游戏,学会后与同伴 一起玩一玩吧。5.以表
12、格形式,引导学生去 探究还有哪些传统节日与中 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有 关。四、本单元作业质量效果评估遵循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深度研读教材,全面把握教学内容,准确掌握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之间的关系,在精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合理调控作业结构,有效控制作业难度与数量,追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维目标的融合达成,力求每一次作业都能全面准确地体现学习目标要求,实现作业优化、高质、高效。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应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求,设置形式多样的分层作业。作业类型主要包括动态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及单元复习作业等。(一)动态性作业此类型作业侧重于巩固道德与法治基础
13、知识和基本技能,面向全体学生,紧扣当堂学习所涉及的内容或技能进行复习和巩固,达成本课时必须的基础目标。(二)拓展型作业面向大部分学生,以本课时知识为核心,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分梯度设计不同综合度和难度的作业。作业设计注重知识应用和迁移,凸显启发性和典型性,培养学生多角度、辩证思考问题的学科能力。(三)实践型作业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具有适度综合性、探究性和实践性作业。创设合理的生活情境和背景,引导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观察、分析、解读、评价社会现象,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注重整合知识、发散思维,促进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发展,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统一。(四)单元复习作业重在引导学生回顾单元主题,梳理知识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建构相应知识脉络体系,促进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维目标的融合达成,帮助学生查找单元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深知识理解,促进知识应用。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要树立“生活即教育,教育即实践”的观念,一方面,让教学走进学生生活,另一方面,让学生走进社会实践,精心设计符合学科内涵的实践性作业,助力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促进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