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复习大气环境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轮复习大气环境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考地理复习(第一轮),第三节 大气环境(一),读右图,思考问题:1)大气垂直分层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大气温度、密度等物理特征的变化2)各层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与垂直分层有何联系?同一垂直层内,温度垂直变化的趋势一般一致。温度变化转折处,往往也是两个垂直层之间的分界高度。3)阅读教材和资料,完成下表内容的填充。,平均12km,低纬厚高纬薄,对流层顶约至50km处,至3000Km高空,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显著,天气复杂多变,气温随高度增加升高气流水平运动为主,密度极小 分布电离层,各种天气现象发生的空间与人类关系最密切,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高空飞行空间,电离层反射无线电短波,B D C,图5
2、-2表示大气垂直分层,读图回答一题。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A B C D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A层顶部 B层底部 C层中部 D层2003年10月,我国发射的“神舟”五号飞船运行轨道所在大气层()A气温在5020之间 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C低气温约为80 D最高气温约为40,2逆温现象(1)含义: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个高度范围内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即下冷上热现象),这就是逆温现象。若由地面到高空气温垂直递减率每100米下降的温度低于0.6,也属逆温现象。,一、是辐射逆温 这是最为常见的类型,是由于地面辐射强烈冷却而形成,常出现在晴朗无云
3、的夜间日出前,形成和消失过程如下图所示:,(2)、类型,二、是平流逆温。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水面上,会发生接触冷却的作用。愈近地表,降温愈快,于是产生逆温现象。三、是锋面逆温。在锋面上,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异比较显著,由于暖空气位于锋面之上,而冷空气位于锋面之下,也会产生明显的逆温现象。四、地形逆温。主要由于地形造成,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1)出现多雾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2)加剧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
4、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如果位于盆地内,将会更加严重。(3)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现象如果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麻烦。而逆温现象如果出现在高空,空气对流运动受阻,飞机飞行平稳,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4)抑制空气对流运动,不易形成云雨,近地面沙尘不易被上升气流带起,沙尘暴不易发生。,(3)逆温现象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图2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读图回答下题。,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体验高
5、考,A,学以致用1下图是某地气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1)甲、乙、丙、丁四图中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A甲B乙C丙D丁(2)若该地气温由甲逐渐演变到丁,则造成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台风过境晴朗无云的夜晚冷空气南下热带海洋气团影响暖锋过境连续阴雨A B C D(3)下列哪种地形易造成该地气温由甲到丁的演变()A山地 B谷地 C平原 D丘陵,解析:根据图像中甲、乙、丙、丁四图气温的垂直变化特点判断该图表示逆温现象,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甲图气温是随海拔上升而不断递减,因此可以判断乙、丙、丁存在逆温现象,不利于大气对流运动;乙图从近地面开始出现逆温,丙图逆温层进一步上升,
6、丁图逆温从近地面开始渐渐地消失,这种逆温层的出现可能与地形、辐射、平流、锋面等原因有关;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演变易发生在谷地。答案:(1)A(2)C(3)B,如图表示,近地面空气若上升3000米高度时,理论温度为T,3000米高空的实际温度为TS,当TST时,近地面空气上升将受阻,即出现了逆温现象。读某城市春季气温日变化图,回答:,解析:该题考查在一般情况下气温垂直变化的规律,并用这种规律和气温日变化曲线,分析大气逆温层的分布状况和消失的时间。(1)大气垂直变化规律是高度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C。3000米高空应比地面低18C。(2)当3000米高空实际温度(TS)为8C时正常情况下地
7、面应高于10C,此时高空无逆温层(即TST)。如果地面低于10C(如8C),则3000米高空T为10C,即出现逆温层即(TS T)。(3)根据气温日变化曲线,地面高于10C的时间为8时以后。答案:(1)10 8(2)10,(1)若TS稳定在8,该城市气温至少要上升到 以上时,逆温现象才会结束,这时的时间约为 时。(2)一般逆温结束后2小时,近地面对流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所以,在图示的情况下,仅考虑空气洁净的因素,上午体育锻炼的时间宜选在 时以后。,读右图,思考:1)设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能为100%,则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还能达到100%吗?2)在上述能量的传送过程中,大气是通过哪些
8、方式来削弱太阳辐射的?,【思考】大气的能量来源于何处?太阳辐射在大气中又是如何进行传递的呢?,-太阳辐射,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大气的选择吸收:O、O3紫外线 水汽、CO2红外线,2)反射太阳光 云层、大尘埃,3)散射作用空气分子、小尘埃,2、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1)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水汽、CO2,2)对流层中的CO2和水汽强烈吸收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长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3)大气通过逆辐射,把部分热量还给地面,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从而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地面吸收,大气的温室效应原理,宇宙空间,学以致用1读“大气受热
9、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1)青藏高原气温比同纬度四川盆地低的主要原因是()A和较小B和较小C和较小 D和较小(2)与青藏高原小麦产量高、质量好有关的是()A小大 B大小C小大 D大小,解析:分别表示太阳辐射、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和大气逆辐射,青藏高原因为地势高而空气稀薄,所以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少,同时大气保温作用差(即大气逆辐射差),导致气温较低;但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作物的光合作用条件好,利于作物有机质的积累和品质的提高;同时大气逆辐射差,夜晚温度低,作物呼吸作用小,有机质消耗得少,更利于产量的提高。答案:(1)B(2)B,【练习2】读“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图,回答问题:1)
10、霜冻多发生在晴天的夜间,其原因与图中甲乙丙的 过程有关。2)多云的白天比晴天气温低,原因与图中甲乙丙的 过程相关。3)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原因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 过程有关。4)一般情况下,多年平均而言,有B=A+C+D,但是,近若干年来,上述平衡被打破,变成了不等式,出现异常现象,这一现象被称为,这种异常现象带来的具体危害主要有哪些?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蒸发加剧,干旱严重等。,丙,甲,地面长波辐射,乙,全球变暖,(1)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
11、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体验高考:(2009年高考广东地理卷)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等值线图(单位:MJ/m2),C,【思考】什么情况下地面辐射获得的能量会更多些?3、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1)纬度因素-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越短,被大气削弱的就越少,最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越多;纬度越高,获得的太阳辐射反之越少。这就是太阳辐射由低纬向两极递减的重要原因。而太阳辐射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地面辐射的强弱。,2)下垫面因素包括地面性质、海陆分布、地势高低、地貌类型
12、、洋流性质等。【活动】读下表,思考下列问题:,1)对太阳辐射反射率最高和最低的地面性质各是哪些?2)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赤道海洋与平均海洋为什么不同?3)砂土的反射率为什么均高于粘土的反射率?4)你认为影响地面反射率高低的主要因素会有哪些?,影响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纬度-低纬度一般多于高纬度,同一纬度-比较云量差异(气象状况),高海拔空气稀薄 一般云量少日照多,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一般云量少日照多,湿润气流背风坡 一般云量少日照多,3)气象因素,跟踪练习: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D空气
13、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B,4、大气热力作用的意义 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既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气温,又提高了夜间的最低温度,从而减小了气温的日较差,使地球表面的均温提高了15,对适宜人类生存环境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考真题】我国某边防站(海4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了收获。回答问题:1)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2)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A、蒸发量大 B、
14、多虫害 C、地温低 D、太阳辐射强,5、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思考】大气本身不能制造能量,其能量源于何处?1)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2)气温日变化的一般规律:,午后两点左右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刻。日出前后的气温达一天中的最低值。,【思考】为什么正午太阳辐射最强的时候却不是气温最高的时候?-最强太阳辐射转化为最强地面辐射需要一段时间,而最强地面辐射转化为最高气温又需要一段时间。【行动】根据上述日变化的规律,试绘制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气温的日变化坐标曲线图。【思考】每天的最高气温一定出现在午后2点钟吗?什么情况下会改变这种基本规律?-天气状况、水热差异等,跟踪练习:读某日某地气温日变化图,
15、回答:1)如果该图两曲线代表北半球同纬海陆两地的气温日变化情况,则图中曲线A代表 气温日变化;曲线B代表 气温日变化。理由有哪些?海洋气温日变化幅度比陆地小;海洋较陆地的最高、最低气温都滞后。2)如果该图两曲线表示同一地区在不同天气状况的气温日变化,则图中曲线所反映的天气状况,A是,B是。,陆地,海洋,晴朗,阴雨,【活动】根据上述气温日变化的原理,分析气温年变化的一般规律,并填写下表。3)全球气温的年变化规律,7月1月,8月2月,【巩固练习】读右图,回答问题:1)若A、B两曲线分别反映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气温年变化情况,其中反映海洋性气候的是哪条曲线?为什么?A曲线。海洋热容量较陆地大,其气温的年变化幅度较陆地小。2)两曲线所示的气候区域位于南、北哪个半球?为什么?如果是在另一半球,其曲线形态将如何变化?北半球。两曲线的年最高气温均出现在7月左右。南半球一般是最高气温出现于1月左右,7月左右为年最低气温出现的季节,气温曲线形态大致呈波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