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导论.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220365 上传时间:2023-10-06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9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文地理学导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人文地理学导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人文地理学导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人文地理学导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人文地理学导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文地理学导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文地理学导论.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文地理学HUMAN GEOGRAPHY,主讲教师:李宏芸,2,第一章 人文地理学导论,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第二节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第三节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3,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一、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1.人文地理学的定义及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地理学是研究地表物质区域变化规律的科学通常可分为两大类:自然现象-自然地理学 人文现象-人文地理学 人文现象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包括 人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建筑等 精神文明:社会制度、法律等 人本身:生理、心理、行为等,4,人文地理学的定义:简言之,人文地理学就是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的空间差别及其形成的客观规律的科学。中国大百科

2、全书的定义:人文地理学又称为人生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分布、变化和扩散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空间结构的一门近代科学。目前,多数学者将地理学分为三大块,即自然、人文、经济地理,也有人将其分为区域地理、通论地理、应用地理学三大块,然而无论怎么分人文地理都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科学。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从理论上看: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对象是人文现象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地关系,或是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根据英国利物浦大学教授罗士培的观点,其研究内容包括:人类社会如何调整adjustment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通过认知环境,调整人地关系后,也要调整

3、有关地区人类社会的区际关系。adjustment既包括自然环境对某些人类活动的制约,也包括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改造。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人与地、人与人相互作用的地域系统,使之有利于人类的各种活动。,5,(2)从通论上看:人文地理除研究人地关系外,还研究其学科性质与特性、区位理论、文化景观、人类的心理行为与环境的相关等。(3)从分支学科看:经济、人口、聚落、政治、行为、文化等都是人文地理研究的内容。目前分支越来越细,出现了医药、疾病、难民、饮食、音乐、舞蹈地理学等分支科学。3、人文地理学的研究目的 人文地理是研究人文现象地域分布规律的科学,其主要目的是要阐明各国各地区人文现象的分布规律,也就是从

4、区域的观点来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异规律,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或某地具有什么样的人文地理特征,并探讨其形成的原因、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为各级政府部门决策制定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的参考。,6,二、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性和学科性质(一)学科性质一般来说,自然现象按自然规律发展变化,人文现象按人文社会规律发展变化,由于决定人文地理现象分布变化的主要是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人文因素,而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又是其最基本的决定因素,因此,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特殊的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但由于它与自然环境、技术条件和地域性等关系十分密切,因此,人文地理学是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地理科学。(二)人文地理

5、学的主要特性 1、区域性 任何人文现象都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和特定的空间,如地理位置、分布范围、区域差异、空间结构、区域特性与规律等,丢掉区域这个特性,也就不是地理学了,因此,区域性是地理学,也是人文地理学最基本的特性之一。,7,2、社会性 人文地理不同于自然地理学,它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具有明显的社会性。人文现象的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活动,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因为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变化主要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人文因素,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的因素。3、综合性 来源于地理事物的多样性和整体性。人文地理不

6、同于一般的社会科学,它具有非常广泛的综合性,因为它不仅是地理科学整体中的一部分,而且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其他社会科学的进步密切相关。如人口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心理学等社会科学的发展,遥感技术、自动制图、工业经济、技术科学的成果都大大促进了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综合性既指方法论的综合,也指方法的综合。从方法论来说,人文地理研究事物不是作为特殊现象、孤立现象来研究,而是从总的特性去研究,特别注意各成分之复杂的相互联系,研究的成分越多,现象愈复杂,综合性就越高。在方法上,可以用传统的综合描述、综合制图等方法,也可以用数学的、控制论的、系统论的新方法和新理论来研究。在内容上,是多学科的综合与交叉,如行

7、为地理学等。,8,4、预测性 现代地理学的最大特征之一是科学的预测性。对地表人文现象分布变化规律的科学预测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人地关系、各种文化景观的创建、地表人文现象的扩散、区域联系与分异并科学地预测其未来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次为国家决策 提供可靠的依据,是人文地理学的首要任务,也是人文地理学拥有巨大生命力和广阔发展前景的原因。5、统一性 即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一体化,两者都统一于地理学这个整体概念之中。因为,人类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需要综合探讨解决,要多学科共同作战,不能缺乏科学地人为地划分“无人”的自然地理和“无自然”的人文地理学。研究客体的统一性,决定了地理学最终是统一的。人

8、文地理学的中心任务之一就是要达到人地关系的统一和协调,所以,统一性是人文地理学与其他人文科学最明显的区别特征。此外要注意的是,人文地理研究区域问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战前主要把区域理解为等质区域(在某区域内从某种观点看有一定的均质性的区域),如工业区、农业区小麦带、玉米带等。战后主要重视结节区域的研究,所谓结节区域,就是由不同等级、不同阶层的核心与其辐射区共同组成的区域。其内容是不等质的,内部有一个或数个结节点,结节点通过它的辐射流,构成辐射区。,9,结节区域(统一区域)是几个以中心职能为核心的结节(城市)所统一的空间范围。凭借核心的多种职能活动形成的区为复合结节区域,凭借核

9、心单一职能活动形成的区为单一结节区域。如大城市群或大城市区域就叫结节区域。结节区域可以形成多职能的分工、联合作用下的区域系统。区域研究的重点,已经不是求共同性的问题,而是求区域内部职能的差异性及其层次和在区域系统中的作用,使区域研究更加复杂化和深化。三、研究人文地理学的主要任务 1、积极参加社会经济建设实践(1)重新认识工业布局原则 工业布局必须适应小工业群体大量出现的需要。新技术革命时代的新产业发展趋势是多品种、小规模代替传统的产品单一、大规模的生产。如美国硅谷,5000多家公司,200人以下的占75%以上。新工业部门减少了对偏在原料的依赖。新工业部门多以遍在原料为主,如光纤、陶瓷、氢能等多

10、以石英、硅为原料,硅在地壳中占25.7%在自然界又以二氧化硅和硅酸盐的形式存在,是提取方便、储量丰富的资源。,10,新工业部门原料费所占比重越来越低,据日本的统计,九州硅岛企业生产的集成电路中原料费仅占销售价格的1/2500。同时,新工业依靠尖端技术与科学,型小量轻,可利用高速度的航空运输,完全摆脱了原料对发展工业的束缚,形成了新的临空型工业。加强了国际间的经济联系。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生产的国际合作越来越紧密,一种产品由某一国单独生产已很少,大多数产品都是国际合作的产物。如美国的棒球手套,95%在日本生产,但使用的是美国的小牛皮,在巴西鞣制。袖珍计算机,硅片来自美国,钢制外壳来自印度,在新加

11、坡、印尼、阿尔及利亚装配,最后运到横滨把日本制造的牌子钉上去。(2)研究产业部门结构变化方向 第三产业比重日益增高。如美国第一产业产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第三产业则占到72%。知识密集型工业部门增加迅速。欧美各国输出额中知识密集型的产品就占工业出口额的主导地位,如美国占78%左右。(3)为区域开发、区域规划、城镇规划提供科学依据,11,(4)参与环保、环境分析预测、区域生态设计、协调人地关系(5)参与国土整治和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6)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评价、规划与设计工作2、积极参加社会文化教育实践3、大力加强理论研究,树立正确的人地观,12,第二节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一

12、、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萌芽 1、中国古代人地思想的萌芽中国最早“人文”一词出现于周易易贲中“文明以止,人文也”。人文一是指人事,另一指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地理”一词出自易经.系辞中“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1)上古时期中国最古老的一些著作中就有人文地理方面的记载如山海经、禹贡、穆天子传等。(2)先秦著作中不同人地观的思想萌芽。主要有如下四种基本思想萌芽: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萌芽;人定胜天思想的萌芽;天人相关论;因地制宜的思想萌芽。,13,(3)秦清人地思想的发展 主要代表有司马迁、班固、王充、贾思勰、刘禹锡、2、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古希腊的地理学 在西方世界地理学作为一门学

13、科发源于古希腊。代表性人物和思想有荷马、希罗多德、希波革拉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埃拉托色尼、斯特拉波等。(2)中世纪的地理学(515世纪)在基督教世界有大艾伯塔斯、马可波罗等学者和旅行家。在穆斯林世界有马苏第等学者为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3)地理大发现以来的人文地理学 地理大发现有三件事即新航路、新大陆的发现和环球航行的完成。这扩大了西方新兴资产阶级殖民者的视野,为了对外扩张、贸易的需要,人们迫切需要了解外部世界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记述当时世界情况的书籍日渐增多,尤其是一些探险家的游记和报告之类的书籍更受欢迎。著名的有俄国的尼基丁的“远涉三洋”、孟斯德的“宇宙学”等。,14,

14、二、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地理学三原则的建立与资产阶级人文地理学的形成(1)时代背景 1648年英国和1789年法国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使欧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阶段,为人文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2)洪堡建立了地理学的第一原则因果原则和第二原则综合原则。其后,李希霍芬和拉采尔建立了第三原则区域原则。三原则的形成使地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论渐趋完善,进一步促进了资产阶级人文地理学的形成。(3)卡尔.李特尔德国早期区域地理学家,是公认的资产阶级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15,2、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理论观念与流派(1)环境决定论(简称决定论)代表人物有孟德斯鸠、拉采尔等。(2)二元论 代表人物有佩舍尔

15、、李希霍芬、彭克等。(3)或然论(可能论)代表人物有法国学者维达尔、白吕纳等。(4)适应论与生态论 代表人物有英国的罗士培、美国的巴罗斯等。(5)文化景观论 代表人物有美国的索尔和惠特尔西。人文地理学的主要流派有:德国、美国、法国、英国、俄罗斯学派等。,16,三、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1、现代人文地理学的三大变革(1)和谐论 是人文地理学理论的一大革新,主张分析人与环境的关系,以谋求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间的和谐,即协调人地关系。(2)计量革命、技术革新和行为革命 使得地理学有可能对一些空间规律的研究应用许多新的统计方法与技术手段来进行精确的度量,并用数字来表达人地关系,说明区域差异与变化。(3)

16、关联运动 即地理学的研究目的应如何结合实际的论题方面的变革。2、现代新地理学的特征 主要有:科学方法论、新科学技术手段的利用、计量方法的采用、加强了对区域的研究、对统一地理学的重新确认、科学预测、关联运动、新分支学科大批出现等。,17,四、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1、1949年以前,胡焕庸、李旭旦、刘恩兰等人为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是,解放后有一段时间人文地理学被压抑了几十年。2、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复兴 复兴的原因有:改革开发使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活跃了学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的重视;中国地理学会的积极推动等。五、人文地理研究的方法论(一

17、)经验主义方法论(二)实证主义方法论(三)人本主义方法论(四)结构主义方法论,18,(一)经验主义方法论大多数学科都起源于经验主义者的实践 归纳法是经验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基本途径是通过调查,收集各地区的基础资料,进行整理、归纳,采用地理学的研究思路进行表述,进而解释各地区差异,揭示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经验主义方法的特征一方面观察是其重点,通过调查及实地研究,进行经验判断与评价,得出结论。二是强调综合和归纳的作用。,19,20,二、实证主义方法论 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的两大支柱是观察和逻辑(或理性)即对任何事物合乎科学的理解必须有意义并且同实际观察相符,两者缺一不可。建立科

18、学的理论描述世界万物间的逻辑,并通过观察进行证实是其方法论的核心。该方法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反映是地理学的计量与理论革命。,21,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意义1、发展了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如中心地理论、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等 2、在空间科学的理论框架内更多地采用了演绎逻辑,即从某些一般性规律出发,将其应用于特殊事件 3、加强了人文地理学的科学化,其所采用的数量化技术,意味着空间分析上的精确性,取代了传统人文地理学的模糊化的推论。其不足:经济决定论倾向、强烈的普遍性原理以及演绎模型的建立具有相对性等。,22,三、人本主义方法论 人本主义以人这个主体为出发点,重视了人类行为的丰富意义和社会价值观念体系中非经济

19、成分。人本主义地理学研究内容大多涉及历史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社会地理学等领域,突出地集中在人的行为方面的探讨。人本主义最大的弱点是其唯心主义倾向。,23,四、结构主义方法论 结构主义思潮反映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继自然科学的综合趋向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综合趋向。结构是由各个部分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整体,而部分只能在整体上才有意义。结构主义是根据诸因素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根据事物和社会事实来解释现实的。,24,结构主义的基本原理 可观察的事物,只有当把它用一个潜在的结构或秩序联系在一起时,才是有意义的。所以,解释不可能单凭对现象的经验主义研究就能完成,这与注重经验、观察的实证主义有很大的区别。对人文地理学

20、最有影响的是:从结构的整体性去认识事物;试图超越地理因素寻求深层结构来解释地理现象。,25,第三节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一、人地关系论Man land relationship(一)人地关系与人地关系论 1、人地关系的含义(1)人地关系是指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2)人地关系是一种客观的关系(3)人地关系属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范畴,但作为地理学的理论概念它又不同于一般人与自然的概念。,26,人地关系的概念:作为地理学的人地关系,“人”是指社会性的人,指在一定生产方式下从事各种生产活动或社会活动的人,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上活动着的人;“地”是指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无机与有机自然界诸

21、要素有规律结合的地理环境,是在空间上存在着地域差异的地理环境,也是指在人类作用下,已经改变了的地理环境,即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2、人地关系论是近代地理学思想论的高度概括,具有地理哲学的意义,27,(二)人地关系的主要理论 1、按发展的历程来看主要有:决定论、二元论、或然论、生态论与适应论、文化景观论等。2、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主要有:(1)因果观的人地观,可分为两种 必然论的人地观 以地理环境决定论最典型,认为一切社会现象都是服从自然规律的,都是自然环境的必然结果。或然论的人地观 认为地理学的目的是研究地面相关现象的因果,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除了环境的直接作用外,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又被称为人

22、地相关论。,28,(2)非因果观的人地观,也可分为两种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人地观 认为自然界中既没有原因,也没有结果,原因与结果都是人脑思维的创造物,即否认因果关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唯物主义非决定论的人地观 主张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之间不存在决定与被决定的因果关系,29,3、人地协调论 二战后,认地关系问题引起了许多学科的重视,地理学积极吸收环境学、生态学的学科成果,提出了新的认地观。即和谐论或协调论。人地协调论强调人地双方紧密结合,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并强调人应主动地与地理环境和谐地发展。,30,(三)人地系统及研究人地系统的意义1、人地系统 人地系统包括自然环境系统与人文环境系统。自然环境系统

23、包括自然资源的供给和自然条件的保证系统,他们遵循自然规律发展变化。人文环境系统包括物质生产系统和人口生产系统,各子系统主要遵循人文规律发展变化。,31,32,33,2、研究人地系统的意义(1)一切人类活动都是在人地系统中进行,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人地关系贯穿于一切人类活动的始终。只有正确地认识了人地关系,掌握了其中的规律,用人地关系客观规律指导人类社会活动,才可以少走弯路。(2)人类对人地关系认识程度直接影响着人类未来生存条件的改善(3)人地关系论是地理科学的理论基础,也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和精髓。对建立和完善人文地理学和理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4,(四)人地关系的再认识1、现代地理学对

24、人地关系不仅解释其因果更注重探究其规律;2、现代地理学对人地关系更重视于谋求人地关系的协调;3、古典人地观的哲学基础基本上是机械唯物论的,现代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4、从人地关系研究所涉及的范围来看,新人地观比旧人地观在广度上缩小而在深度上加强;5、方法上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35,(五)正确人地观的探求1、整体的观念 2、微观的探索 3、动态的分析 4、进取的研究 5、区域的概念 6、辨证的关系,36,(六)人地关系的协调1、协调论的提出与发展(1)协调论的概念,又称和谐论Harmony来源于希腊文字,意即联系、匀称,是指客观事物诸方面的配合和协调,亦指自然界多样性中的统一。和谐整体

25、,是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和关于自然界的总画面。(2)协调论的提出,正式提出首推阿努钦和费谢尔(3)协调论提出的背景与理论发展,37,2、协调概念的主要含义 协调是指各种物质运动过程内部各种质的差异部分、因素、要素,在组成一个统一整体、协调一致时的一种相互关系和属性。有三个要点:(1)协调是一个整体的概念(2)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是有机的关系(3)协调是事物对立面的统一差异中的一致,38,3、协调人地关系的原则和依据(1)协调人地关系的依据(2)协调人地关系的原则 主要包括:多级协调、重点协调、同步协调、统一协调、综合协调等 4、协调人地关系的重大课题(1)人口、耕地与食物的协调(2)协调城乡聚落的

26、建设发展等,39,(七)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讨1、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 汤因比为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他从多种文明起源的情况分析中,提出了三个原则(1)挑战与应战原则(2)逆境美德(3)中庸之道,40,2、马克斯.韦伯的宗教思想韦伯是德国社会学家其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说明了宗教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新教的基本伦理命定论 为了证明自己被上帝选中,必须在绝对的信仰中得到安慰。即每个人有责任坚信其已被选中,不应有任何怀疑,怀疑是魔的诱惑,缺乏自信也是信仰不坚定的表现。要获得被选中的自信,唯一的办法是尽忠于你的职业。把不停息的操劳当做服持上帝,信徒们就会增强信心。,41,3、年鉴学派中的地理观

27、法国年鉴学派接受了维达尔地理学思想,认为地理学应研究地理环境和人的生活的复杂联系,人的生活方式不只是地理环境主宰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心理等许多复杂因素作用的结果。重要人物费弗尔在其土地与人类演变中指出,应把对人类历史的研究与对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的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历史学家不考虑地理环境就不能研究社会发展,地理学家不考虑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就不理解自然的变化。,42,(八)文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式J.E.斯宾塞和W.L.托马斯所著文化地理学概论中提出了人地关系图式。该图式是一个社会文化系统的人地关系模式。其中四个要素即人口、自然生物环境、社会组织和技术。这四个要素形成彼此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

28、的六对联系带,再加上每对联系带又都受到其他另两要素的影响,则图式反映出较为复杂的关系系统。其特点是反映了文化的结构,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者的关系。,43,二、区位论 Locationaltheory(一)区位论的基本概念与历史发展 1、基本概念(1)区位 即人类行为场所选择的地点(2)区位理论 是人类选择空间活动区位的理论 2、区位论的产生与发展(1)区位论的萌芽(2)代表性区位理论的形成 3、研究区位论的意义,44,(1)区位论的萌芽 1775年法国康提伦关于商业本质的一般论述中提到农业区位问题 英国斯秋阿特1767年在政治经济因素中论及了区位问题(2)代表性区位论的形成 农业区

29、位论 工业区位论 海港区位论 此阶段区位论发展的特点:区位论与政治相结合,注意研究地区规划;理论向动态方向发展;重视市场构造理论的研究,45,(3)现代区位论的新发展 由静态研究进入区位论动态的发展的多因子的对比研究阶段;60年代以来,采用计量方法研究农业区位问题,并从动态角度研究工业区位问题;70年代以来,又将行为与区位研究结合,大大提高了区位论的理论水平与地位。此阶段区位论的特点:区位论成为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理论组成部分,政府直接领导区位论研究;工业区位论研究多企业集中的工业地域:与行为论相结合:用新科学方法和手段研究: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理论。,46,3、研究区位论的意义(1)是我国

30、经济建设的需要(2)是将区位论深入研究的需要(3)是建立我国科学的区位理论的需要,47,(二)区位论的主要理论1、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2、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3、克里斯泰勒中心地学说 4、运输区位论 5、市场区位论,48,(三)区位分析 1、基本概念 2、区位因素分析 3、空间相互作用分析 4、其他分析,49,1、区位的概念 区位Location 有绝对、相对两种意义,从绝对方面看,它通常指格状系统(常是经纬网系统)中的一个位置;相对意义则是指为其他相关位置所限定的一个位置,相对区位对地理学的作用更大,具有如下特征:度量方式不定,并不一定已绝对单位距离来衡量与其他地方的关系;相对区位能够变化,有时

31、变化还很迅速。,50,2、区位因素分析区位分析:即空间分析,是地理学中运用科学方法,着重解释和预测空间分布模式和空间相互作用的一种途径。区位分析的内容:就区位的空间范围来说包括:区域内点与点之间的关系;区域内部各点与整个区域的联系;区域内部各点与它区域各点之间的联系;作为整体的区域之间的联系。,51,就区位本身的内涵来说 有一个地方或地区与其他地域的关系;以及该地域内部区位因素的制约等。由于区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地区经济实力、引力大小、经济性质等区位特征得以产生,从而限定了它在区位网络中的地位。区位分析的作用:它能胜任综合性和区域性分析的任务。,52,区位因素分析 区位因素一般分为自然与人文两

32、大因素,自然因素即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因素除人口资源的质量分析外,还涉及地区现有经济部门及其彼此促进或制约的关系。区位因素分析将各要素置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框架之中来考虑,而不是将其割裂开来。,53,3、空间相互作用分析(1)空间相互作用的三要素 互补(complementarity)在两地之间要发生空间相互作用,必须在两地之间存在着供与求的矛盾,若一方所能提供者并非另一方所需,作用不可能发生。干预机会(intervening opportunity)当提供流体的来源多样化时,其中距需求区域较接近的显然更可能与需求区域建立联系。可运输性(transferabitity)以货币或时间度量的流体所

33、需克服的空间距离而产生的成本。,54,(2)共生与制约 区域之间,区域中心与区域之间总是存在着共生的关系,如区域中心的衰落往往与区域经济发展迟缓存在着多方面的相关;区域中心的增长又可能将增长传至周边地区,如大城市周围乡镇企业发展、城郊农业发达等均是空间共生例子。区域之间还存在相互制约的作用,即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衰落为补充。,55,(3)外力与内力 每个国家都有对外联系的倾向,它的各个区域,在这种对外联系的框架中处于不同的地位,由此可导致不同地区的空间功能分异。如产生经济等活动一定程度的临边性。但是,每个国家或地区又都力图使自己成为一个内聚的实体,这种内聚力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增强各地区之间的经济

34、联系而达到的。,56,(4)交通运输网络 是空间联系最基本的条件,从多方面参与区位分析过程。交通运输网络构成错综复杂,很难循一定之规;运输网线布局,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空间联系方向和程度;可反映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地理特征。,57,4、其他分析历史与现状的研究 空间经济特征或经济地理特征分析等。,58,5、西方工业区位理论的新发展传统区位论以优化区位为标准,但是实践中许多工厂的区位以次优化为特征 传统区位论以理论性的经济人为前提,忽略了人的行为因素,现代则重视人的心理行为因素 传统理论所假设的企业是小规模的、单一决策者经营的企业,现代企业的空间活动范围、组织方式有着根本的变化,代之

35、以组织复杂规模庞大的现代股份制企业集团 现代区位论将企业置于国内外政治经济大背景中来探讨企业的区位选择问题,59,区位理论的新理论与新方法(1)组织决策方法 又称为企业地理学,它研究多产品、多工厂企业的政策结构对工业区位变化、对区域发展过程的影响。企业的组织复杂化、规模增大,原因在其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因而企业试图通过努力使难以估量的不确定性变为可以计算的风险。主要作法有:垂直结合、水平结合、多样性等。,60,(2)结构方法 是从政治经济环境出发来研究和理解工业区位的,与西方学者对马克思学说的兴趣有关。理论思路是:一国经济处于整个世界经济的大系统中,并受其影响,当它受到国际竞争,整个经济系统效

36、率下降,产生危机时,它的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将有不同的反应,当一个行业产品严重过剩时,将关闭一些工厂,从而产生利润,用马克思的公式来解释即P=S/(C+V)生产方式的变革也可能导致区位模式的新变化。在生产方式变革的过程中也有国家的作用存在。,61,三、可持续发展理论(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1、定义(1)从自然属性定义(2)从社会属性定义(3)从经济属性定义(4)从科技属性定义(5)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定义,62,2、关于可持续发展含义的讨论综合各位学者的观点,可持续发展思想应包括如下要点:(1)可持续发展既包括经济增长也包括社会的发展和保持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2)可持续发展模式以自然资源为基础(3

37、)可持续发展必须与环境的承载力协调(4)承认并要求体现出环境资源的价值(5)可持续发展的实施以适宜的政策和法律体系为条件,63,(二)可持续发展的评判与实施1、可持续发展的评判(1)叶文虎等的资源环境、经济社会评判法(2)胡涛等的复合系统分析法(3)牛文元的五要素评判法 即:资源的承载力、区域的生产能力、环境的缓冲能力、进程的稳定能力、管理的调节能力。,64,2、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有学者提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是生态规划。其步骤如下:(1)确立规划的范围和目标(2)广泛收集规划区域的自然人文资料(3)综合分析所收集的资料(4)对各主要要素及各种资源开发利用方式进行适宜性评价和分析确定适

38、宜性等级(5)绘制综合性适宜图,65,(三)可持续发展的产生与发展1、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透视 2、发展带来的危机:人口、粮食、自然资源、环境污染等 3、当代环境问题的特征:环境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全球性、两极化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一致性等 4、可持续发展的提出,66,(四)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的必然选择1、环境与发展面临的挑战(1)环境与发展取得的成就(2)面临的严峻挑战 人口问题积重难返 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经济发展模式尚未转变,67,2、中国21世纪议程(1)中国21世纪议程的制定(2)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3)中国21世纪议程的特点 将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视为密不可分的整体,体现了新的发展观 重视解决好人口与发展的关系,突出了保护资源与改善环境的战略 注意到中国与世界环发的战略协调 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