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221115 上传时间:2023-10-06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3.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ppt(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全球城市竞争力项目组(GUCP)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CCC,CASS)中国 南京 2010年6月25日,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国在全球城市的位置,第一部分 全球城市竞争力:分析方法,今天,全球有将近一半人口生活在城市,人类真正进入了城市化时代,城市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主要栖息地。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化和全球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全球经济、科技和社会活动的时空概念和决策安排。城市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城市之间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改善城市环境,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和产业,为城市市民提供更多的福利,提升城市的全球竞争力,成为各国城市市长、海内外企业家和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全球城市竞

2、争力:研究背景,城市竞争力评估,全球城市价值链体系,全球城市间的财富的空间分布,如同地球表面的无数山峦跌宕起伏。每一座城市的财富如同一座山峰,城市之间因财富山的高低而有别,城市内不同区位之间,因财富的高度而有别。,全球城市产业体系,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城市间产业体系:产业体系与产业环节,层次有别,分工合作,不断转移、升级和变化;城市内部产业空间分布也有区别。,全球城市竞争力:因素与决定,城市竞争力的构成因素是复杂的,众多要素和环境系统以不同的方式共同和相互作用,共同合成城市综合竞争力,决定城市的价值收益。,公共制度,当地需求,企业素质,当地要素,外部联系,内部联系,全球城市竞争力:决定机制,城

3、市在相互间的竞争与合作中,城市要素环境体系是整个体系的基础,决定了城市产业结构体系,城市功能体系又是建立在城市产业结构的集聚和优化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城市在世界城市价值链上的定位。,全球城市竞争力:决定机制,全球城市竞争力:概念框架,全球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城市与全球其他城市相比较,由城市企业运行因素与产业体系组合形成的吸引、转化资源,控制、占领市场,多快好省地创造财富,为城市居民提供福利的能力。UC1=F(ES,ED,DL,TI,EG,DA)UC1是城市竞争力的产出或表现;ES,经济规模(Economic Share);ED,经济密度(Economic Density);DL,经济效率(Deve

4、lopment Level);TI,技术创新(Technological Innovation);EG,经济增长(Economy Growth);DA,经济决策(Decision-Making Ability),全球城市竞争力:概念框架,UC2=F(EQ、LE、LD、LC、GC、PI).UC2:城市竞争力的投入;EQ:企业素质(Enterprise Quality);LE:当地要素(Local Element);LD:当地需求(Local Demand);LC:当地联系(Local Connection);GC:全球联系(Global Connection);PI:公共制度(public in

5、stitution)。UC3=F(IC1,IC2,IC3.ICN)其中,UC3表示产业竞争力综合。IC1,IC2,IC3.ICN,分别表示不同产业的竞争力。UC1=UC2=UC3 UC1主要反映当前短期的竞争力,UC2反映未来长期的竞争力,UC3反映未来中期的竞争力。,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全球城市竞争力:城市样本,广泛性,样本涉及5大洲、130个左右国家和地区,代表了当今世界不同地域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选取标准,选取原则,本报告所谓的城市是指在一个行政管理中

6、心统辖下、既包含都市化区域又可能包含郊区或乡村的居民聚居区。,一般根据国家人口的数量和人均收入水平确定城市数;然后根据从国家中选出相对较大、较好和地位较高、城市统计数据的的相对可得性、准确性、标准性的城市。,城市竞争力一般测度的城市:500个。,指标的数据状况:全球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共57个指标,这些指标的数据获取的情况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情况:一些指标:全部样本城市都有相关指标的原始数据,比如城市人口、面积等,但各国的统计口径不甚一致。一些指标:绝大部城市都有相关的指标的原始数据,极少数城市没有,一些咨询机构公布的生活环境的指标。一些指标:目前没有相关的国际、国家的统计机构包括主观调查指标也

7、没有。比如反映产业环节分布、城市功能的情况的指标;企业素质方面的指标数据等。,全球城市竞争力:数据来源与统计方法,数据的采集渠道一些指标数据采集主要通过:国际组织、各国政府的官方统计出版物,然后根据有关方法进行一致性处理。(主要使用2007年数据,时间序列数据最长2001-2007年)一些指标数据采集主要通过:互联网先收集到与指标相关原始资料,然后根据有关标准进行量化处理。(主要使用2009年数据,时间序列数据最长2004-2009年),全球城市竞争力:数据来源与统计方法,能采集到直接对应指标数据的处理数据统一:针对各国数据的口径与标准差异,首先研究了联合国统计分布(UNSD)、世界银行发展指

8、数(World Bank,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经合组织数据库(OECD)等国际机构的数据统计项目与标准,研究并确定每个国家的相关统计项目的转换关系,确立了统计上最合适、可比性最强、覆盖面最广的数据统计标准,以此进行数据处理,最终形成了覆盖500个国际城市的统一标准数据库。缺失数据:针对一些城市在一些指标上的缺失,报告采取依据国家数据及其城市相关方面在国家位置,及其类似城市的相应表现,进行估计。,全球城市竞争力:数据来源与统计方法,无法采集到直接对应指标数据的处理替代数据打分法。按照统一的标准,选择与指标相关的最典型的具体指标代替,然后比较这些典型指标的一

9、些具体方面,并按一定标准对间接要素进行打分来设计指标的研究方法。例如,通过跨国金融企业的城市分布数来确定企业融服务业发展状况。典型样本比较法。按照统一的标准,在样本城市选择一个或几个最典型的具体样本,然后比较这些典型样本的一些具体方面,代表城市这一方面的全部信息,然后制定出标准,进行比较。例如,关于企业本体就是选择典型行业的典型企业。相关资料打分法。根据指标所涉及的方面,简明地考察的关键点,确定明确的等级标准,然后收集并考察样本城市的数据资料反映出来的表现。,全球城市竞争力:数据来源与统计方法,第二部分 全球城市竞争力:研究发现,全球城市竞争力:产出,一、全球城市综合竞争力,一、综合竞争力:纽

10、约与伦敦雄踞,圣何塞与上海提升最快,综合竞争力排名分布:欧美亚三分天下,中国印度整体落后,(一)经济规模:中国城市演绎提升奇迹,欧美城市平庸稳中稍降,经济规模:亚洲城市领先,发展中国家潜力大,(二)发展水平:圣何塞、旧金山、奥克兰蝉联三甲,亚洲城市潜力巨大,发展水平:美国城市绝对领先,全球收入两极分化,(三)经济集聚度:欧洲城市独占鳌头,收入呈高度集聚化,经济集聚:美国城市绝对领先,财富高度集聚化,(四)经济增长中国城市持续领先,亚洲经济迅猛增长,全球城市经济增长率排名分布中国傲视群雄,欧美步履沉重,(五)专利申请人均财富助力科技创新,中国科技创新弱势明显,全球城市专利申请数排名分布美国聚焦前

11、两百,印度整体落后,(六)国际影响力亚洲城市迅速提升,中低收入城市国际化趋势增强,全球城市国际影响力排名分布美欧整体占优,中国表现不俗,要素环境:竞争力投入,二、全球城市要素环境,一、要素环境,五、当地联系,三、当地要素,一、全球格局崎岖不平,区域之间差异明显二、中国核心城市优势突出,功能城市企 业素质较优三、欧亚城市要素实力相当,科教实力成 要素领先关键 四、城市群推动欧洲领先,发展中国家较 为落后五、大洋洲城市表现俱佳,亚非城市整体 落后六、香港、新加坡全球领先,欧美城市整 体实力佳七、金融支撑突出,大城市效应明显,基本特征,七、全球联系,二、企业素质,二、总体要素全球格局崎岖不平,区域之

12、间差异明显,全球城市要素环境排名分布欧亚两洲平分秋色,新兴国家蓄势待发,(一)企业素质中国核心城市优势突出,功能城市企业素质较优,全球城市企业素质排名分布新兴国家内部分化明显,亚洲企业成长速度较快,(二)当地要素欧亚城市要素实力相当,科教实力成要素领先关键,全球城市当地要素排名分布情况欧亚城市要素实力相当,基础设施差异仍然明显,(三)当地需求城市群推动欧洲领先,发展中国家较为落后,(四)内部联系大洋洲城市表现俱佳,亚非城市整体落后,全球内部联系环境排名分布大洋洲城市表现俱佳,同北美受益多元文化,(五)公共制度香港、新加坡全球领先,欧美城市整体实力佳,(六)全球联系金融支撑突出,大城市效应明显,

13、全球城市全球联系排名分布内陆城市处于弱势,特大城市明显占优,三、全球城市产业体系,(二)软件:纽约夺魁,加尔各答表现不俗,(三)媒体:纽约抢占先机,亚洲后劲十足,(四)半导体:亚洲独领风骚,中日韩迅速崛起,(五)耐用消费品:东京跃居第一,亚洲优势明显,(六)硬件:东京遥遥领先,亚洲分化严重,产业价值链总分:纽约居于榜首,亚洲优势明显,(一)银行业:伦敦独占鳌头,亚洲一枝独秀,三、产业链总体:纽约、东京、伦敦三足鼎立,综合与金融中心城市优势明显,全球城市竞争力价值链总体分布亚洲占主导,欧洲实力强劲,四、区域城市竞争力:谁是区域的领头羊?,(一),(二),(三),(四),亚洲城市:东京新加坡首尔高

14、居三甲,中国竞争力提升迅猛,北美城市:美国占绝对优势,北美城市全球称雄,欧洲城市:伦敦巴黎全球顶尖,西欧城市整体领先,其他区域:悉尼墨尔本实力最强,非洲南美洲增长迅速,五、全球功能中心城市,航运中心:欧美城市领先,区域差异显著,旅游中心:美国领跑全球,洛杉矶、华盛顿稍有下降,制造中心:休斯敦升至榜首,欧美城市全球领先,科技中心:欧美等发达国家明显占优,亚洲新兴经济体表现不俗,综合中心:大都市效应明显,新兴城市后劲十足,金融中心:美国为首发达国家全面领先,亚非拉增长最快质量待提升,政治中心:马太效应强者恒强,经济水平掌定乾坤,第三部分 全球城市竞争力:计量发现,全球城市:科技创新提升竞争力,利用

15、聚类分析方法,将全球500个城市按6项指标数据聚类分析发现:科学技术创新和国际影响力对于提升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越来越重要;每个城市的要素环境的升级配置,也越来越重要地制约着城市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全球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国际顶级城市,诸如纽约、伦敦、东京和巴黎等,正在不断地加强自身的要素环境建设,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国际上新兴国家的很多城市也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中国、墨西哥、印度、巴西等四个国家的很多城市迅速崛起,不少城市正在逐步向着世界顶级城市的标准发展,他们正在无形之中,向传统的世界顶级城市发起了挑战。,综合竞争力与一级要素指标因素:全球联系最关键,一级要素指标

16、对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回归系数比较,综合竞争力与二级要素指标因素:全球企业品牌最重要,对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回归系数最大的10个二级要素指标,对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回归系数最小的10个二级解释要素指标,对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回归系数最小的10个二级要素指标,人均绿色GDP与一级要素指标因素:公共制度最关键,一级要素指标对人均绿色GDP的回归系数比较,人均绿色GDP与二级要素指标因素:全球企业品牌最重要,对人均绿色GDP的回归系数最大的10个二级要素指标,对人均绿色GDP的回归系数最小的10个二级解释要素指标,对人均绿色GDP的回归系数最小的10个二级要素指标,第四部分 全球城市竞争力:案例分析,提升城市竞争力

17、实践:谁是年度最佳案例城市,奥斯汀:独辟发展之路,成就“硅山”美名蒙特利尔:融合多元文化,造就艺术之都 芝加哥:开拓革新的先躯,产业转型的典范 哥本哈根:环境保护政策构筑世界最佳,能源技术优势助力产业升级 米兰:时尚产业领袖国际全能城市,创新精神延续未来竞争强势 慕尼黑:政府吹奏创新资源集结号,中介搭建创新模式新舞台海德拉巴:打造软件园区,致力高端跨越 爱丁堡:创文化品牌,展艺术盛会 大阪:坚守实业精神,致力扶小培弱 福冈: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打造宜居城市墨尔本:营造文化之都,创建知识城市 仁川:首都圈的门户,经济生产的基地 圣保罗:工商一体化联动,出口替代助腾飞,第五部分 全球城市竞争力:

18、中国的位置,一、综合竞争力中国城市迅速提升,排名接近世界中游,综合竞争力(续)中国城市迅速提升,排名接近世界中游,(一)经济规模整体优势明显提升,排名高居世界中游,经济规模(续)整体优势明显提升,排名高居世界中游,(二)发展水平整体水平居于中下,多数城市温和上升,发展水平(续)整体水平居于中下,多数城市温和上升,(三)经济集聚中国整体处在中下,港澳台处在世界上游,经济集聚(续)中国整体处在中下,港澳台处在世界上游,(四)经济增长中国城市领跑世界,整体排名持续领先,经济增长(续)中国城市领跑世界,整体排名持续领先,(五)专利申请个别城市表现耀眼,整体排名位居中游,专利申请(续)个别城市表现耀眼,

19、整体排名位居中游,(六)国际影响力港京沪位列世界前列,城市间差异较为明显,国际影响力(续)港京沪位列世界前列,城市间差异较为明显,二、要素环境:北京位居世界第八,中国城市差异巨大,中国城市(全球)要素环境前10的城市依次为:香港(5)、北京(8)、上海(15)、台北(27)、广州(115)、天津(151)、新竹(167)、南京(175)、深圳(187)、沈阳(209)。香港、北京、上海凭借中国的窗口城市要素环境挤进全球前20,分列全球第5、8、15位。中国城市排名主要集中在全球中下游水平。香港、北京、上海凭借中国的窗口城市要素环境挤进全球前20,分列全球第5、8、15位。中部武汉后劲十足,表现

20、不俗,位居中国第11位,全球第223位。全球50名中国仅有香港、北京、上海、台北4座城市上榜。西部城市整体排名相对靠后,西部南宁近位列中国第56位,全球300名之外,而东南沿海城市排名靠前。总体来看,中国城市要素环境差异巨大,既有进入世界前列城市,也有处在中位,更有处在末端的城市。,中国城市要素环境分项指标分析,企业素质:企业素质排名前10的城市依次为:北京(5)、香港(6)、上海(8)、台北(19)、广州(37)、深圳(59)、新竹(96)、天津(97)、南京(101)、成都(113)。全球前100中中国有8座城市上榜,北京、香港、上海、台北分列全球第5、6、8、19位,南京、武汉、成都等副

21、省级城市表现不俗。排名靠前的均为经济特区、直辖市、副省级大城市,大城市的企业素质普遍高于中小城市。中国城市整体处于全球中上游水平。当地要素:当地要素排名前10的城市依次为:北京(14)、上海(16)、台北(24)、香港(33)、深圳(37)、成都(63)、绍兴(68)、广州(70)、杭州(77)、天津(79)。绍兴、佛山、南通、东莞、宁波、无锡等新兴城市进入前2 0,发展势头强劲。北京、上海、台北、香港分列全球第14、16、24、33,全球前100中国有15座城市榜上有名,前200名中中国占据45席,中国城市整体处于中上游水平。,中国城市要素环境分项指标分析,当地市场:当地市场排名前10的城市

22、依次为:上海(104)、重庆(108)、台北(144)、北京(145)、基隆(167)、台中(182)、天津(187)、新竹(195)、香港(199)、武汉(201)。前10中齐聚中国四大直辖市,中部武汉挤进前10。排名靠前的城市多为行政级别较高的城市,又以省会城市见多。位列中国第一的上海全球排名第104位,进入全球前200强的中国城市仅有9席!中国城市整体处于全球中下游水平。内部联系:内部联系排名前10的城市依次为:北京(6)、上海(9)、香港(14)、深圳(61)、青岛(64)、杭州(102)、贵阳(103)、沈阳(106)、成都(109)、徐州(117)。中国西部贵阳以较高的得分进入前1

23、0。北京、上海全球排名分列全球第6和第9,香港屈居第14位。全球前100的榜单上中国城市占据4席,深圳、青岛榜上有名。中国城市 整体处于全球中上游水平。,中国城市要素环境分项指标分析,公共制度:公共制度排名前10的城市依次为:香港(2)、台北(167)、新竹(171)、高雄(171)、台南(173)、台中(173)、基隆(173)、澳门(221)、贵阳(222)、北京(233)。前10中港澳台地区城市占多数,除香港外,其他城市均在150名之外。中国城市整体处于全球中游水平。中国内地城市排名差距较小,这表明中国内地城市在城市公共制度建设上自主性相对较小,同一的大管理方式和政策模式占主导。全球联系

24、:全球联系排名前10的城市依次为:香港(5)、北京(7)、上海(9)、台北(23)、广州(59)、深圳(75)、天津(83)、南京(98)、苏州(114)、沈阳(118)。香港、北京、上海均进入全球前10名,分别位列第5、7、9。中国有8座城市进入全球前100名,排名差异较大。排名靠前的多为经济、文化、港口、制造中心城市,东部沿海地区城市明显占优,西部城市整体排名靠后。,中国城市要素总体排名,三、产业价值链:香港、北京挺进全球前10,银行、半导体产业全球领先,产业价值链排名前10的城市依次为:香港(4)、北京(7)、台北(11)、上海(14)、深圳(89)、新竹(105)、天津(109)、广州

25、(128)、成都(157)、苏州(194)。香港、北京挤进全球城市前10,分列全球第4、7位,中国共有5座城市进入全球前100名,中国内地城市除北京、上海、深圳外,其余城市均在全球排名100之外。总体来看,东部沿海发达城市优于中西部地区,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制造基地的东北地区城市除沈阳(第25位)外排名相对靠后,长春和哈尔滨位列中国第56、59位。综合来看,产业价值链综合排名靠前的城市其产业间的联动性较强,如产业价值链排名第一的香港其6大产业排名均在中国城市前10之列,而排名越靠后的城市其6大产业间的关联度越弱,其产业层次差异化越大。如中部城市武汉其产业链位列中国第20位,其软件业排名却垫底,西安

26、的银行业位列中国第17,而其软件业却垫底。从区域来看,东部沿海大城市排名靠前产业间关联度较强,中西部城市排名整体靠后产业管理度较低。中国城市今后应注意主要产业的齐步发展,加强产业间的联系度,拓展产业价值链的宽度和长度,特别要注意发展高端产业链。,中国城市产业链香港、北京挺进全球前10,银行、半导体产业全球领先,四、中国潜力城市分析中国城市强于世界,古都名城闪耀中国,通过比较中国69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要素环境竞争力排名发现,中国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10个城市依次为:西安、南京、北京、基隆、贵阳、日照、重庆、武汉、沈阳、福州。前10的城市多为中国老牌大城市,而位列前3的城市均为中国古代首都城市。西

27、部大开发的国家政策倾斜使西安成为中国西北地区的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南京作为长三角的核心城市之一,在长三角国际大都会区中占据重要地位,发展潜力不可限量。北京作为中国首都,集各种优势资源于一身,距离国际性大都市的目标将越来越近。作为西部地区的贵阳一跃成为中国最具潜力的城市之一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明显。重庆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西部地区的龙头城市,要素吸引力和全球联系度逐年提高,潜力巨大。武汉作为中部地区唯一的副省级特大型城市,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作为中国的经济地理中心,加上中部崛起的推进,有成为中国第四增长极的可能。沈阳借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家重大战略,已经成为东北地区的经济中心,发展潜力巨大。福州凭借优越的区位优势,在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中占尽各种先机,潜力不可小视。,中国潜力城市中国城市强于世界,古都名城闪耀中国,2009-2010年度中国潜力城市(续),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