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语文爱莲说课件语文版.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221154 上传时间:2023-10-06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5.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语文爱莲说课件语文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八年语文爱莲说课件语文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八年语文爱莲说课件语文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八年语文爱莲说课件语文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八年语文爱莲说课件语文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语文爱莲说课件语文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语文爱莲说课件语文版.ppt(10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康乃馨 给母亲的花,玫瑰 象征爱情,返回,爱莲说,周敦颐(宋),莲:荷花 芙蓉 芙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采莲曲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北 鱼戏莲叶南,“说”是议论文的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教学目标:一、学习课文“托物言志”和言简意丰、文笔多变的写法。二、掌握“蕃”“染”“植”“鲜”等词的意义,辨识“之”“焉”的不同用法。三、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爱 莲 说 周

2、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读准下列划线字的读音:甚蕃(fn)淤(y)泥 濯(zhu)清涟(lin)不蔓(mn)不枝 亵(xi)噫(y)鲜(xin)有闻,水陆草木之 花,可 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 爱菊。,(的),(值得),(多)。,(唯独),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自:从,甚:很;,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表转折:却,被沾染,濯,洗涤。,妖,美丽而不端庄,妖媚,千古名句,清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蔓:生枝蔓.枝:长枝节。,远:远播 益:更加 清:清香,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净:洁净。植:原意栽种,文中树立。,亵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而:却,焉:语气助词,啊,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者也:判断句,谓:认为,以为,之:的,隐逸:指隐居的人,隐士,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文眼、主旨句。照应上文哪句?),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

4、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之:宾语前置标志,不译,鲜:少闻:听说,予:y我,宜:应当众:多,(反问),(排比),(照应上文哪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水里、陆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都很喜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我只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没有旁枝;香气远播,越发清香;笔直、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予谓菊

5、,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唉,爱菊花的人,在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人还有几个人呢?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很多了。,(1)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2)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3)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5)文章的主旨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之君子者也,重点句子理解,想

6、一想,课文哪些语句直接写莲?表现莲的什么特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高洁,庄重,正直,芳香,清高,莲,生长环境,体态、芳香,风 度,出淤泥而不染(高洁),濯清涟而不妖(庄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香远益清(芳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清高),莲,同予者何人,出 淤 泥 而 不 染,菊,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濯清涟而不妖,隐逸者,鲜有闻,富贵者,宜乎众矣,正衬,牡丹,托 物 言 志,风度气质: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辱,生长环境: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也不孤

7、高自许。,反衬,君子,体态香气:通达事理,行为不攀附权贵,方正,美名远扬,出淤泥而不染,(高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清高),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亭亭净植,(志洁行廉),濯清涟而不妖,(质朴),中通外直,(正直),香远益清,(美名远扬),君子,托物言志,本节我们了解了莲的优美高洁的形象,难怪作者“独爱莲”。可课文还写到了不同的人对花的态度,这又是为什么呢?,隐逸者,富贵者,君子者,品格高洁超凡脱俗,贪慕富贵追逐名利,不慕名利洁身自好,托物言志,三种花各象征了怎样的人格?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陶渊明,菊,世人,牡丹,予,莲,(正衬),(反衬),鲜有闻,宜乎众,同予者何人,水陆草木

8、之花,可爱者甚蕃。,问:文中指出自古以来对花的爱好有那些?,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衬托,突出,思考:作者为什么“独爱莲”呢?,问:莲花有哪些可爱之处?应怎样理解它的象征意义?,提示:莲花是本文主要的描述对象,是言志所托之物作者从多方面描绘莲花特征,围绕“君子”的品性,寄寓了深刻的象征意义。(托物言志),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噫!”的作用。2,三句各运用了什么句式(即表达有什么特点)?什么意思?3,作者对“爱菊”、“爱牡丹”、“爱莲”的态度分别是什么?,问题1:“噫!”的作用。,叹词“噫!”表达强烈的抒情色彩,引发了其后

9、的褒贬,在褒贬中寄寓了自己的态度。,问题2:三句各运用了什么句式(即表达有什么特点)?什么意思?,“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陈述句。鲜:少。清高的隐士太少了。“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反问句。像我这样品德高尚的君子也没有什么人了。“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感叹句。追求荣华富贵的人应当是很多的啊!,问题3:作者对“爱菊”、“爱牡丹”、“爱莲”的态度分别是什么?,提示:作者用三种花象征三种人,用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菊:隐士。文中用陈述句(“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表达对菊及爱菊者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隐逸之士极少。莲:君子,文中用疑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 人?”),借反问语气感慨君子太少。牡丹:

10、贵人。文中用感叹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对牡丹及爱牡丹者的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 态。,托物言志:借 莲 的 形 象 寄 寓 自 己 不 慕 名 利、洁 身 自 好 的 操 守 和 感 情。,赋莲,归纳总结:爱莲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全文用了一条线索爱莲,两个陪衬形象菊和牡丹,写了三种类型的人。莲正是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的象征。而牡丹则表现了对攀附权贵,追名逐利的世风的厌恶和鄙弃。,练 习,读精粹语段答题:“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的作者是朝著名的理学家。、解词:淤 濯

11、亵、本段朗读基调应为:A:情绪饱满 B:情绪饱满 C:情绪平缓 语调低平 语调提高 语调顿挫、填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的特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的特点。“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的特点。“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的特点。,宋,周敦颐,污泥,洗涤,亲近而不庄重,高洁、庄重,正 直,芳馨、纯洁,清高,红叶:历风霜而愈红,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造句:我爱,因为它。背诵全文,作业布置,复习:,1.课文各段都写了什么内容?,引入:,1.作者除写莲的美好形象外,为何还写世人对花的态度?,一、

12、描述莲花的形象和品质,说明独爱莲的原因。二、对菊花、牡丹、莲花作出评论,表明爱憎。1、评菊花、抑牡丹、赞莲花。2、对爱花人品评,点明题旨。,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文中为什么又要写牡丹?,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 丹”说明人贪慕富 贵,追名逐利。,写牡丹是反衬莲的君子形象。,君子,莲,美名远播,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予独爱莲,(鲜),(众),(无),隐逸者,富贵者,君子,托物,言志,(正衬),(反衬),(突出),颇有微词

13、,十分轻蔑,自视清高,以花喻人,讨论分析课文:2、从作者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托物言志”是本文最突出的特点。课文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紧扣与君子气质相似之处着墨,借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美好形象,喻君子表里如一、行为端正、不阿谀诌媚的品德,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观,以及对当时追名逐利、贪慕富贵的社会风气的慨叹和鄙弃。,3、文章题目是“爱莲说”,按道理只要写莲花就行了,而本文却还写了菊花、牡丹花,用意何在?,讨论分析课文:,明确:衬托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另一个突出特点。作者先用众多可爱的花作一般的映衬,再

14、以菊和牡丹作重点映衬。菊,从正面映衬;牡丹从反面映衬。另外,还用隐逸者、富贵者映衬君子;用菊花之爱、牡丹之爱映衬莲之爱,以此表明作者与众不同,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4、本文除衬托手法外,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讨论分析课文:,A排比(如第5句)B比喻(如第5句)C对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D反问(如第8句),明确:,5、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讨论分析课文:,散句和骈句交错运用,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明确:,思考,纵观全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他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作者借赞美莲的高贵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品格。本文主要采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学习小结,1.托物言志的写法: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贴切鲜明。2.衬托的写法:以莲为中心,用菊正衬,用牡丹反衬,褒贬宛然,表达了对世俗婉曲的批判,突出了自己对高洁的君子风范的追求。3.描写,议论,抒情的结合:第一段以记叙、描写为主,第二段以议论,抒情为主,二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4.句式变化得当,文笔摇曳多姿:陈述句、判断句、疑问句、感叹句运用恰当,排比、对偶的整句与散句交错有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