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额教学方式变革研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224231 上传时间:2023-10-07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4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额教学方式变革研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大班额教学方式变革研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大班额教学方式变革研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大班额教学方式变革研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大班额教学方式变革研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班额教学方式变革研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额教学方式变革研究.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家社科基金2010年度教育学一般项目“大班额学习共同体构建与教学方式变革研究”,大班额教学方式变革的行动研究研 讨 会中国 扬州 2011年5月1日,主题报告,题目:课题研究介绍报告人:潘洪建教授、博士(扬州大学),主题报告,大班额教学研究进展关于教学方式的有关问题关于行动研究的有关问题,一、大班额教学研究进展,大班额一般是指人数超过国家规定的45人以上的教学班(小学、初中、高中的差别)。目前,大班额现象在我国许多地方的中小学十分突出,六、七十人以上的“臃肿”班级相当普遍,甚至上百名学生“济济一堂”亦不罕见。这种现象长期存在且愈演愈烈,已严重制约着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制约着学生生动活

2、泼的发展,影响着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实现。,大班额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大班额现象产生的原因与弊端大班额教学方式的研究大班额座位安排作业批改教学方式考试评价大班额课堂管理。,(一)大班额现象弊端与原因的研究,1、大班额教学的弊端有研究指出:大班额给学校带来三个方面的压力:学生活动空间压缩;管理难度加大;教师的身心压力加大。大班额不但影响学生的参与度,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也使学生管理的难度加大。2、大班额现象的原因有研究者指出:社会城镇化发展,农村学生大量涌入;政府投入不足,教育设备短缺;教育资源流失,教师数额不足是造成大班额的主因。,(二)大班额教学策略的研究,宏观层面的探讨。消除大班额问题的途

3、径:各级政府要切实承担发展教育的责任。科学布局,统筹规划城区学校建设。加快薄弱学校改造步伐,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推行多元办学体制。依法办学,切实规范办学行为。班级教学层面的讨论。探讨大班额教学的有关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大班额学生座位安排的研究众多研究者提出了一些座位编排的策略:按学科互补的方式,把偏科的学生交叉安排;按性格互补的方式,把不同性格的学生交叉安排;学生自主选择与班主任考察安排相结合。一些研究提出大班额座位轮换:前后轮换左右轮换。,2、大班额教学方式的研究(1)自主学习一些学校通过向差生试行“借贷”教学制,满足一般生支配学习的需要。“择业”拓展超常生支配

4、学习的范围。(2)合作教学一些研究者提出:大班额合作学习的分组方式:异质分组;同质分组;男女搭配分组;自由组合分组。合作小组组建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把握组建合作小组的时机;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互动,组间竞争;角色,资源分配,让学生承担个人责任并相互依赖。合作学习的课堂结构:马蹄形或圆桌会议型、一课一组合、田式设组,等。,有研究者基于大班额学生的学科知识摸底进行排序,确定帮扶对象和对应帮扶者。学科成绩第一名帮扶最后一名,第二名帮扶倒数第二名,组成“1+1”帮扶组,一个班七个左右的重点帮扶组,由他们自己商定帮扶目标。此外,将其他同学组成“1+2”助学组,由成绩靠前的同学担任组长,成绩紧跟其后的两

5、位同学为其组员。这两位组员又同时是下一级“1+2”助学组的组长。一位小组长直接负责本组两位同学(或三位)的预习、作业、背诵的检查及辅导等,形成“1+2”助学网。,(2)分层教学一些研究者对分层教学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法: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施教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3、大班额作业评改的研究全批全改、精批细改、分组批改、当面批改、自我批改、给作业写评语。“单页作业”、“流动作业”。强调作业的层次化、趣味化。如语文作文评改,有的教师采用流动作文的办法,把全班学生分成68组,每组一个作文本,每组每天一人写作文,当天教师只需批改68本学生作文,批改后将作文本交给每组第二人,第二天批改后交给第三人依

6、次类推,这样既减轻了老师批改作业的负担,使学生作文每天能得到老师的批改,又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大班额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原则:一是作业种类不宜过多,解决一个“繁”字;二是要克服重复现象,解决一个“多”字;三是作业批改不宜面面俱到,解决一个“泛”字;四是教师围绕重点、难点设计,着眼一个“精”字。,4、大班额考试改革的研究有研究者指出大班额试卷的试题要有层次性和一定的弹性,以最大限度地适合各类学生的特点。一些论者提出,考核的内容应面向全体,可以设计包含必做题、选作题、拔尖题等不同层次与不同形式的试题,供学生选择,以符合各类学生的发展水平,促进学生在各个层次上均有所发展。,(三)大班额课堂管理的研

7、究,关于大班额的管理问题研究者提出了诸如:激发学生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实施问题教学、提升教师自身素养等途径来提高课堂管理水平。,二、关于教学方式的问题,关于学习方式的研究关于教授方式(教学行为)的研究,关于学习方式,1、学习方式的涵义“学习方式”这一术语是美国学者塞伦(H Thelen)于1954年首次提出的一个概念,其英语形式为Learning Approach 或 Learning Style,也有学者将其译为学习风格、学习类型。目前,人们对学习方式的解释多种多样。,举2例:学习方式泛指学习者在各种学习情境中所采取的具有不同动机取向、心智加工水平和学习效果的一切学习方法和形式(华东师大,庞

8、维国)。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达到某种学习目标而采取的作用于特定学习内容(对象、客体)的具体路径(华中师大,陈佑清)。,学习方式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认知与行为的方法、策略及其倾向的总和。学习方式不仅包括学习的操作形式如感知偏向、思维方式、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而且也包括学习的基本品质如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情感等。学习方式具有个体性、稳定性、多样性、互补性等特性。,2、学习方式的分类(部分列举)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读中学、研中学、做中学、生活中学、交往中学阅读学习、观察学习、交往学习、听讲学习、实践学习符号学习、操作学习、交往学习、反思学习、观察学习探究学

9、习、体悟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两两对应的分类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维持学习和创新学习、体验式学习和学术学习、情境学习和抽象学习、合作学习和独立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与基于问题的学习。,3、学习方式的选择与运用每种学习方式均有一定的条件、范围和功能,它在学习方式体系中有其特定的地位和作用。同时,知识类型的多样化、学习目标和任务的多维化以及学生个性差异的客观存在,要求学习方式多样化。因此,应重视发挥学习方式的整体优势,注意多种学习方式的平衡,使各种学习方式能相互配合、彼此补充、协同发展,逐步形成科学、合理、平衡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地学习与发展。,关于教

10、授方式(教学行为),1、大班额学科教学研究教学设计方式的研究课堂讲授、提问、师生交往方式的变革学生作业布置与评阅方式的研究学生个别辅导方式的研究考试评价方式的研究学习方式指导的研究2、大班额教学行为研究教学行为10种:陈述行为、指导行为、展示行为、提问行为、反馈行为、管理行为、观察行为、倾听行为、反思行为、评价行为。,问题关注,1、大班额主要涉及哪些学习方式?哪些学习方式需要大班额教学特别加以关注与研究?2、在多种教学行为之中,与提高大班额教学效率密切相关的教学行为有哪些?3、结合本班教学实际,选择哪种或哪些教(学)方式展开研究。,三、关于行动研究的有关问题,1、什么是行动研究 2、为什么要开

11、展行动研究3、怎样开展行动研究,1、什么是行动研究,(1)教育行动研究的缘起与发展(2)什么是行动研究,(1)行动研究的缘起与发展,国外教育行动研究 兴起阶段 柯立尔。1945年发表美国印第安人行政管理作为民族关系建设的实验室,开创了行动研究的先河。勒温。1946年发表行动研究与少数民族问题正式提出“行动研究”一词。科里。1959年出版改进学校实践的行动研究,提倡学校行动研究。,复苏阶段,1957年的卫星事件,RDD研究在60年代的盛行致使行动研究陷于低谷。1967年斯腾豪斯主持了“人文课程研究”,倡导“教师即研究者”1969年施瓦布发表实践:课程的语言一文,倡导“实践”的课程探究,扩展阶段,

12、埃利奥特。19731975主持福特基金会资助的“教学研究”倡导“教师本位行动研究”;19811983主持“师生互动与学习效能研究”。萧恩。1983年出版反思性实践者一书,提出“反思性实践者”概念.凯米斯、卡尔。1986年合著走向批判:教育、知识与行动研究,将行动研究引向制度批判与自由解放。,行动研究运动“自70年代以来,行动研究几乎成为一股强劲的狂风运动,受到一大批教师、教师教育者、教育研究者的维护,并受到英国、澳大利亚、欧洲大陆与美国无数教育机构与研究机构的支持。结果,地方行动研究网与大型的受资助的行动研究计划纷纷出笼,而且定期出版书籍介绍和解释行动研究,为教师提供怎样做行动研究的方法。”-

13、卡尔,行动研究在我国,背景:如何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的讨论起始阶段(19841991)陈立在外国心理学1984.2杂志上发表行动研究一文。系统介绍阶段(19921994)张民选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1992.1发表对行动研究的研究一文。反思实践阶段(1995)诸多行动研究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著作与教材。,行动研究的界定:勒温 行动研究为“将科学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的智慧、能力结合起来,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方法。凯米斯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景(包括教育情景)的参加者进行的一种自我反思的研究方式,”其目的在于提高教育实践和教育认识的合理性和正当性。,(2)什么是行动研究,朱永祥行动研究是“

14、一种以合作的方式,使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的角色合一,来解决此时此地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模式”。宋虎平行动研究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教育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由教师或与专家研究人员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方法。,我们的界定:,行动研究是一种集学习、实践反思、研究于一体的研究方式。它由实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情境中对遭遇到的问题进行的实践、探究、反省,解决实际问题所展开的研究。行动研究以改善实践为目的、以自身的实践为研究对象、在行动过程中进行的研究。“为行动而研究”(research for action)“对行动的研究”(research on action)“在行动中研究”(rese

15、arch by action),行动研究的特征(与基础研究比较)改进个人实践,而非发展基础理论以自身为研究对象,而非研究他人研究的情境就是实际工作的情境强调在行动中进行反思重视研究中的协同与合作 行动研究属于系统的、持续的问题探究,2、为什么要开展行动研究,对教育行动研究的辩护教育行动研究的理论依据 教育行动研究现实意义,对教育行动研究的辩护行动研究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吗?行动研究与理论研究、实验研究、自然研究教师具备行动研究的能力吗?教育情景行动反思合作对话有研究的时间和精力吗?研究与行动的统一行动研究的成果能保证吗?教育实践的改进与教师的专业成长当然,行动研究是有条件的,它对研究者的素质是

16、有要求的,不是人人都可进行行动研究。,教育行动研究的理论依据,知识论依据:“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波兰尼个人知识(1958)的知识分类。教师的个人知识难以言说。解释学依据:“视界融合”教育理论如何走进教师生活。对话 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实践学的依据:实践合理性(practical rationality)合理性:合目的性+合规律性。实践智慧问题。,1、促进学校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 2、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经验+反思=成长3、提升学校管理的水平 4、发展教育理论 扎根理论,教育行动研究现实意义,3、怎样开展行动研究,(1)行动研究的基本原则(2)行动研究的过程(3)行动研究

17、的方法(4)行动研究的成果表述,(1)行动研究的基本原则,实效原则。反思原则。合作原则。理论与实践互动的原则。弹性原则。弹性研究计划,(2)行动研究的过程,勒温:制定计划、实地调查、贯彻执行。凯米斯:计划、行动、观察、评价、再计划 怀特海:问题方案行动评价调整 博格:确定问题、选择方案、确定参与者、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解释与运用结论、报告研究结果。,台湾学者蔡清田:五个研究历程陈述所关注的问题拟订行动方案寻求可能的合作伙伴采取行动实施方案评价与反馈,我国大陆学者的分析:郑金洲的分析:申继亮的分析:发现问题;发现与界定问题分析问题;制订行动计划拟定计划;实施与记录行动收集资料;反思和评价批判与修

18、正(计划);撰写行动研究报告试行与考验;提出报告。,一、问题发现与界定 问题性质、范围的清晰界定(如“自主学习”包括学习意识、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过程等方面的自主选择与控制)二、行动计划(行动方案)的设计 制订行动研究计划。教学方案与研究方案是什么关系?三、行动计划的实施与记录 怎样收集研究资料,怎样处理搜集到的资料,怎样呈现研究成果?四、效果反思与问题讨论 行动研究的成效体现在哪些方面,行动研究本身还存在哪些问题?讨论的深度问题。,行动方案(行动计划)的设计,初拟行动研究计划时间、人员、问题、方法、资源、结果等。查阅相关的研究资料阅读以往相关研究文献,吸收他人研究的成果。修正行

19、动计划(行动方案)研究目标、操作、行动步骤、时间安排、研究人员、资料搜集方法、效果评价与检测。,行动计划(方案)设计的基本要素(供参考),研究背景(含学情分析)。研究问题。如何?怎样?研究目标。通过采用学习方式,实现研究对象。研究时间。研究地点。研究内容(含教学内容与研究内容)。研究步骤与操作策略。教学方式、步骤、策略等资料搜集方法。观察、撰写研究日志、学生作业等效果检测与评价方式。(参见申继亮,P111),行动方案的实施与记录,在执行行动方案的同时搜集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日志。个人日志包括活动时间、特定事件及情境细节描述、进步的记录包含描述、分析和判断。日志写作包括描述性记录与解释性记录。搜集证

20、据的技术和方法。尽可能搜集第一手资料,如观察、问卷、深入访谈、文件分析(日志、备忘录、随笔、报告、考卷、作业、录音、录象、照片等)研究结果的呈现(参见申继亮,第五章),怎样做纸笔式教学反思日记反思日记是既对教学活动的描述,也包括问题的分析、思考以及解决的对策。反思日记的基本内容(参见申继亮,P85)反思日记的类型:随笔式、案例式、主题式、教学过程记录式。(参见申继亮,P87-90),效果反思与问题讨论,反思不仅是一个环节,而且贯穿整个行动研究过程研究效果评价(行动研究是否有价值、是否达到预期的研究目的、研究计划是否合理可行、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状况怎样?有哪些成绩、问题与不足?)主要问题讨论

21、(问题要具体明确、讨论要深入)行动方案的修订与未来构想(行动研究计划的完善,以备再次深化),(3)行动研究的方法,麦克尔南提出47种方法:中立主席法、三角观察法、逸事记录法、个案法、日记法、田野记录法、录像法、谈话法、跟踪法、参与观察法、问卷法、实验法等。一般地讲,行动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自然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行动记录法、个案研究法、田野研究法、展示法等。,(4)行动研究的成果表述,成果表述的意义:使行动研究系统化促进进一步的反思供其他研究借鉴,推广研究成果获得意见反馈,接受公众的批判和检验,成果表述的形式:A、一般的形式 研究报告、研究论文(参见会议资料中的4个“研究个案”)

22、、调查报告等。B、独特的形式 活动观摩、行动研究报告会、经验交流会、图片作品展示等。C、多样化、人性化与情感化的表达方式 教育叙事、教育散文、教育日志、教育自传等。,教育叙事1:高高地举起你的左手,教育叙事2:决不再对迟到的学生罚站,行动研究的评价(布莱克韦尔)。1问题界定是否明确?关于问题的种类、范围、性质、形成过程、可能影响,必须明确予以界定。2概念的操作定义是否清楚?与研究有关的重要概念,必须要清楚地赋予操作性定义,使观念的涵义清楚地表示行动的成分。3研究计划是否周详?计划要考虑各方面的重点,然后详细制定进行步骤,按部就班予以完成。4研究者是否按计划执行?5资料汇集与记录是否详尽无误?6检验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如何?7资料的分析与解释是否慎重恰当?(参见申继亮,P127),课题研究的成果要求,课题成果主题:学科大班额教学(学习)方式的行动研究研究成果形式:行动研究报告(6000字左右)报告提交时间:2012年8月31日前提交行动研究报告(含教育叙事)成果形式体现:部分优秀行动研究报告选入大班额学习共同体构建与教学方式变革 一书,计划2003年正式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