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幼春季常见疾病预防.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226335 上传时间:2023-10-07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3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托幼春季常见疾病预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托幼春季常见疾病预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托幼春季常见疾病预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托幼春季常见疾病预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托幼春季常见疾病预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托幼春季常见疾病预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托幼春季常见疾病预防.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春季常见疾病简介,内容春季托幼常见疾病简介相关传染病防控相关疫苗简介,2,目的,及时发现病例,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蔓延;了解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人群免疫状况,确定易感人群,加强预测预警;了解病毒学特征,追踪病毒来源、传播轨迹;,水痘,4,疾病简介,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原发感染引起的发热出疹性疾病,VZV原发感染为水痘后潜伏在感觉神经节,再激活引起带状疱疹呼吸道传染病,经空气飞沫和接触患者新鲜水疱液或黏膜分泌物方式传播,传播力强,仅次于麻疹(水痘和带状疱疹均具有传染性),5,临床表现,潜伏期1221天,平均14天(人群医学观察和疫情结束判定依据)临床分前驱期和出疹期前驱期:持续1

2、2天,无症状或轻微症状,发热(有疫苗接种史者发热不明显)、全身不适出疹期:疱疹位置表浅、椭圆,35mm大小,呈向心性分布,先出现于躯干和四肢近端,四肢远端较少(寻找皮疹位置)自限性疾病,病程约10天,6,流行病学特征,传染源:病人为唯一传染源传播途径:直接或间接接触、空气飞沫易感人群:以20岁以下为主、小学生多见传染期:出疹前1天至疱疹完全结痂之前均有传染性(病例隔离依据)易感者接触带状疱疹病人可引起水痘而非带状疱疹,7,疫情性质分类,散发疫情 各病例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表现为散在发生暴发疫情 以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单位为单位,一周内发生5例及以上临床诊断或确诊水痘病例 突发公共

3、卫生事件 一周内,同一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临床诊断或确诊水痘病例,8,控制措施,隔离传染源:患者须隔离至水痘疱疹全部结痂为止,并持集体单位所在地的地段医院预防保健科复课证明方可入托、入学 切断传播途径:患者所在班或适当范围内人群进行医学观察一个最长潜伏期(21天),接触者每天用淡盐水漱口,室内通风换气,做湿式扫除和消毒工作。学校、托幼机构要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在观察期中不接收或转出人员,减少或禁止组织大型聚会活动。保护易感人群:应急接种,麻疹,10,疾病简介-1,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出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后90

4、%以上发病传染源:麻疹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传播途径:通过飞沫(咳嗽、打喷嚏、说话)传播给其它人易感人群:人类对麻疹病毒普遍易感传染期:出疹前后5天,11,并发症:肺炎、心肌炎、喉炎、脑炎等,麻疹合并肺炎是小年龄麻疹病人的主要死因!,疾病简介-3,12,疫情性质分类,1、散发疫情 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表现为散在发生。2、暴发疫情 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发生较多的麻疹病例。定义为: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天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疑似病例;或以乡、镇、街道为单位10天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疑似病例。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

5、社区、建筑工地、厂矿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疑似病例。,13,疫情调查处理 控制措施,1、隔离传染源 病人隔离至出疹后5天,并发肺部感染者延长至14天。痊愈后持集体单位所在地复课证明方可入托、入学。2、切断传播途径 室内环境进行消毒,湿式扫除,开窗通风使病毒迅速排出室外。集体单位医学观察期应截至最后1例病例发病后21天,期内禁止大型集体活动。散发疫情的消毒由地段医院预防保健科负责指导。3、保护易感人群 对45岁以下、5年内未明确接种过含麻疹成分疫苗、且无明确麻疹病史者,尽快应急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3天内接种率应95%。,14,疫苗免疫,8月龄:1剂麻疹疫苗,2009年1月1日起改为麻风疫

6、苗1.5岁和6岁:各接种1剂麻风腮疫苗大一进京新生:1剂麻疹疫苗,15,手足口病,16,重症病例早期识别,(一)持续高热不退。(二)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三)呼吸、心率增快。(四)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五)高血压。(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七)高血糖。,17,停课标准,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经风险评估后,可托幼机构停课10天疫苗正在研发中。,18,猩红热,一、流行病学,1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2 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主要)伤口或产道传播(少)细菌污染

7、的日用品、器具 及食物等间接经口传播3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但学龄前及学 龄儿童多见,一、流行病学(续),4 流行特征:全年散发,但冬春季高 发。患病后可产生长久的抗菌及 抗红疹毒素免疫力。但红疹毒素 有A、B、C三型,而型间无交叉免 疫,故可患两次甚至三次猩红热。,二、临床表现,1.潜伏期:17天,平均3天2.临床表现可分为三期前驱期:起病急,有发热,咽痛,扁桃体充血、发炎,可有脓性分泌物。整个口腔粘膜充血,舌质红,舌乳头红肿呈杨梅样,称“杨梅舌”。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出疹期:恢复期(脱皮期):,二、临床表现(续),出疹期:发热数小时至一天后开始出疹。皮疹初见于颈部、腋下及腹股沟,

8、1日内蔓延全身。皮疹呈弥漫性猩红色针尖大小点状疹(鸡皮疹),可有痒感。皮疹间皮肤一片潮红,用手指按压后呈白色,数秒钟后恢复原状(指压痕阳性)。皮肤皱褶处如颈部、肘窝、腋窝、腹股沟等处的皮疹密集、色深、形成线条(帕氏症阳性)。颜面潮红,但无皮疹,口鼻周围无充血,显得苍白(口周苍白圈)。,二、临床表现(续),并发症:淋巴结炎 中耳炎 败血症 风湿热 急性肾小球肾炎,三、鉴别诊断(续),5.药物疹:有药物史,皮疹为多形性,也可有猩红热样皮疹,感染中毒症状轻微,无咽部症状。停药后症状减轻,抗生素治疗无效,抗过敏和激素治疗有效。6.金黄色葡萄菌感染:也可发生猩红热样皮疹,杨梅舌等,鉴别需依靠细菌学检查。

9、,四、预 防,1.隔离患者:至少7天,应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属乙类传染病。对密切接触病人的易感儿需检疫一周,对体弱者可服用青霉素或头孢菌素23天。2.减少接触,流行期避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注意室内通风、维持空气清新。3.早期、足疗程治疗猩红热,可有效地预防风湿热及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生。,疫情处理要点汇总,27,流行基本环节,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儿童多见,28,痊愈后持集体单位所在地地段保健科复课证明方可入托、入学,疫情控制措施-1,1、叮嘱患者居家隔离,并积极治疗,防止出现并发症,29,疫情控制措施-2,2、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尽早发现患病儿童,及 时隔离,杜绝带病上课的现象;要求:1)有晨午

10、检记录(针对到校学生)2)有缺勤追访记录(针对缺勤学生),30,疫情控制措施-3,3、做好环境卫生及消毒工作 1)室内湿式扫除;2)加强开窗通风,使病毒迅速排出室外 3)课桌椅、楼梯扶手、门把手、水龙头、校车等用84液消毒液擦 拭消毒;餐具使用高温蒸煮消毒;卧具于阳光下暴晒。注意事项:a、消毒剂有效期 b、配制浓度(500mg/l)c、作用时间:30分钟,31,疫情控制措施-4,4、及时开展应急接种,应急接种不考虑疫苗接种时间间隔,要求3天内接种率达到95以上。,32,5、密切接触者自最后接触之日起医学观 察一个最长潜伏期,每天用淡盐水漱 口;如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地段保健科 或CDC;6、在观察期内学校禁止组织集体活动,发生病例班级学生与其他班级学生 分开活动、就餐等,防止疫情播散;7、在此期间,学校不得转入转出学生;,疫情控制措施-5,33,疫情控制措施-6,8、加强传染病防制知识的宣传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 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归来均应正确洗手,平时少到人 群集中场所去;9、做好家长相关知识的解释工作,如发现孩子生病立即就 医,不得将已生病的孩子送进学校。同时提高应急接种 率;10、建议病例较多的班级放假,防止疫情蔓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