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控制工程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控制工程资料.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4 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1、比例环节(又叫放大环节)特 点:输出量按一定比例复现输入量,无滞后、失真现 象。运动方程:c(t)=Kr(t)K放大系数,通常都是有量纲的。传递函数:,2-3 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传递函数,例1:输入:(t)角度 E恒定电压 输出:u(t)电压,运动方程:u(t)=K(t)传递函数:K比例系数,量纲为伏/弧度。,例 2:输入:n1(t)转速 Z1主动轮的齿数 输出:n2(t)转速 Z2从动轮的齿数,运动方程:传递函数:,其它一些比例环节,2、微分环节,特 点:动态过程中,输出量正比于输入量的变化速度。运动方程:传递函数:,例1 RC电路 设:输入ur(t)输出
2、uc(t)消去i(t),得到:运动方程:传递函数:(Tc=RC)当Tc1时,又可表示成:,3、积分环节,特 点:输出量的变化速度和输入量成正比。运动方程:传递函数:,例1:积分电路,输入为r(t),输出为c(t)运动方程:传递函数:(T=R1C),4、惯性环节(又叫惰性环节),特点:此环节中含有一个独立的储能元件,以致对突变的输 入来说,输出不能立即复现,存在时间上的延迟。运动方程:传递函数:,RC充电电路,时间常数TRC,当T小时,充电快,例:单容水槽(水位控制系统的被控对象),5、振荡环节,特点:包含两个独立的储能元件,当输入量发生变化时,两个 储能元件的能量进行交换,使输出带有振荡的性质
3、。运动方程:传递函数:式中:阻尼比,T振荡环节的时间常数。,例1:RLC电路,解:消去中间变量i(t)得到运动方程:传递函数:,例2:机械装置,输入-力:f(t),输出-位移:x(t)。微分方程式中:K弹簧弹性系数;M物体的质量,B粘性摩擦系数。传递函数:,6、一阶微分环节,特 点:此环节的输出量不仅与输入量本身 有关,而且与输入量的变化率有关运动方程:传递函数:G(s)=Ts+1,RC电路,一阶微分环节可看成一个微分环节与一个比例环节的并联,其传递函数和频率特性是惯性环节的倒数。,7、二阶微分环节,特点:输出与输入及输入一阶、二阶导数都有关运动方程:传递函数:可以看出,二阶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
4、是振荡环节的倒数。,特点:c(t)完全复现r(t),但滞后一个固定时间,8、延迟环节(时滞、滞后),在实际中,大量系统都存在滞后,当滞后不严重时,常忽略。但延迟较大时,不可忽略。,有纯延迟的单容水槽,小结,(1)不同物理性质的系统,可以有相同形式的传 递函数。例如:前面介绍的振荡环节中两个例子,一个是机械系统,另一个是电气系统,但传递函数的形式完全相同。(2)同一个系统,当选取不同的输入量、输出量 时,就可能得到不同形式的传递函数。例如:电容:输入电流,输出电压,则是积分环节。反之,输入电压,输出电流,则为微分环节。,反向通道函数,2-4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及信号流图,控制系统的结构图是描述系统
5、各组成元件之间信号传递关系的数学图形原理图元件数学模型。特点:直观。,1 控制系统结构图的组成和绘制,(1)方框(方块):表示输入到输出单向传输间 的函数关系。,方框图(结构图)的四要素:,+,X,1,X,1,+,X,2,X,2,+,X,1,X,1,X,2,+,X,2,-,X,3,比,较,点,示,意,图,X,3,-,(2)比较点(汇合点、综合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输入信号进行加减比较的元件。“+”表示相加,“-”表示相减。“+”号可省略不写。,注意:进行相加减的量,必须具有相同的量纲。,(3)引出点(分支点、测量点)表示信号测量或引出的位置,分,支,点,示,意,图,),特别要注意:同一位置引出的
6、信号大小和性质完全一样。,例1,试推导并绘制如图所示电路图的结构图,教材例2-19,P57,建立方框图的步骤:对系统各部分列写微分方程(或传函),前一环节的输出为下一环节的输入按信号传递顺序,依次将各部件连接,例2,2 系统结构图的等效变换和简化 为了由系统的方块图方便地写出它的闭环传递函数,通常需要对方块图进行等效变换。,方块图的等效变换必须遵守一个原则,即变换前后各变量之间的传递函数保持不变。,在控制系统中,任何复杂系统的方框图都主要由串联、并联和反馈三种基本形式连接而成。,三种基本形式的等效法则一定要掌握。其他变化(比较点的移动、引出点的移动、比较点和引出点之间不能互移)以此为基础(目标
7、)。,特点:前一环节的输出量就是后一环节的输入量。,结论:串联环节的等效传递函数等于所有传递函数的乘积。,n为相串联的环节数,R,(,s,),C,(,s,),(,a,),(1)串联连接,结论:并联环节的等效传递函数等于并联环节传递函数的代数和。,n为相并联的环节数,当然还有“-”的情况。,特点:输入信号是相同的,输出C(s)为各环节的输出之和.,(,a,),R,(,s,),C,(,s,),(2)并联连接,31,高会军,(3)反馈连接(闭环控制系统),推导(负反馈):,右边移过来整理得,即:,(4)比较点的移动(前移、后移)“前移”、“后移”的定义:按信号流向定义,也即信号从“前面”流向“后面”
8、,而不是位置上的前后。,(5)引出点(分支点)的移动(前移、后移)“前移”、“后移”的定义:按信号流向定义,也即信号从“前面”流向“后面”,而不是位置上的前后。,(7)引出点之间互移,(6)比较点之间互移,(8)比较点和引出点之间不能互移,X(s),Y(s),Z(s),C(s),X(s),Y(s),Z(s),C(s),X(s),Y(s),Z(s),C(s),X(s),Y(s),Z(s),C(s),a,b,a,b,X(s),Z(S)=C(s),Y(s),C(s),X(s),Y(s),C(s),X,补充结论:控制系统方块图简化的原则1.利用串联、并联和反馈的结论进行简化2.变成大闭环路套小闭环路3.解除交叉点(同类互移)比较点移向比较点:比较点之间可以互移 引出点移向引出点:引出点之间可以互移注:比较点和引出点之间不能互移,引出点移动,G1,G2,G3,G4,H3,H2,H1,a,b,比较点移动,错!,G2,向同类移动,G1,作用分解,用方块图的等效法则,求如图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C(s)/R(s),解:这是一个具有交叉反馈的多回路系统,如果不对它作适当的变换,就难以应用串联、并联和反馈连接的等效变换公式进行化简。本题的求解方法是把图中的点A先前移至B点,化简后,再后移至C点,然后从内环到外环逐步化简,其简化过程如下图。,例,教材例2-26 P72,反馈,串联和并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