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主要污染物.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228050 上传时间:2023-10-07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9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的主要污染物.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水的主要污染物.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水的主要污染物.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水的主要污染物.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水的主要污染物.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的主要污染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的主要污染物.ppt(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水体污染,第二节 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第三节 水体自净与环境容量,第一节 水体污染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一、需氧污染物(有机无毒),需氧污染物含义: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造纸、食品、印染、制革、焦化、石油化工等)废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木质素等有机化合物可在微生物作用下,最终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质,这些有机污染物在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故称为需氧污染物。(p35),木材主要由木质素所组成,木质素是木材工业或其加工业的大量废弃物之一,每年工业处理木材产生的废物形式的木质素就有近35万吨。,1.溶解氧DO:Dissolved Oxygen2生化需氧量B

2、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3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一、需氧污染物,1.溶解氧(DO),溶解氧DO,反映水体中氧的存在水平,在通常情况下,DO含量越高则水质越好。DO高表明水体自净能力较强;DO低表示水体中污染物不易被氧化分解,会影响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的正常生活,水质恶化。,1.溶解氧DO,大多数鱼类要求生活在溶解氧含量在4mg/L以上的水中(如河鳟要求溶解氧含量在312mg/L,鲤鱼为68mg/L,青、草、鲢鱼为5mg/L以上)。当溶解氧含量1mg/L时,大部分鱼类会因氧气不足窒息死亡,此时,厌氧菌会繁殖而导致水体恶化。,

3、1.溶解氧DO,天然水体中,溶解氧一般为510mg/L。地表水的溶解含氧量,一般不低于4mg/L,对饮用水要求溶解氧应高于5mg/L。测定DO值的方法有碘量法、叠氮化钠修正法、高锰酸钾修正法等,其中常用的方法是碘量法。,碘量法原理,碘量法是基于溶解氧的氧化性,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水中溶解氧将低价锰氧化成高价锰,即四价锰的氢氧化物棕色沉淀。而四价锰在酸溶液中使碘离子氧化成碘分子,释放出来的碘量水中的溶解氧量,碘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测定。,1.溶解氧DO:Dissolved Oxygen2生化需氧量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3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4、 Oxygen Demand,一、需氧污染物,生化需氧量BOD:指水体中好气性(需氧性)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过程中,消耗水中溶解氧的量。以mgL或ppm表示。ppm用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万分比来表示的浓度,叫做ppm浓度。ppm浓度即百万分比浓度(10-6),ppm即英文(part per million)。,1生化需氧量(BOD),BOD是反映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表示水中有机化合物等需氧物质的含量。,1生化需氧量(BOD),测定BOD时,在所测水样中加入能分解有机物的微生物和氧饱和水,在一定温度下(20),经过规定天数(1天、5天、20天)的反应,然后根据水中氧的减少量来测定。

5、分别用BOD1、BOD5、BOD20来代表。,1BOD(生化需氧量),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过程非常缓慢,有机物中,亚硫酸盐、亚硝酸盐和硫化物等在1天内可氧化完成;烃类(氢碳的化合物)的氧化需710天才能完成;一般含碳的有机物氧化时间为20天。,1BOD(生化需氧量),因此,目前一般采用的办法是:测定水温在20时,5天前后水体中溶解氧之差,称为五日生化需氧量,即BOD5。测定BOD时,若所测废污水有毒,不利于微生物繁殖,则测定前需对水样适当稀释至好氧性微生物能正常生长繁殖,再行培养、测定。对受有机物污染严重的废水,测定前也需稀释,使整个分解过程在有足够溶解氧条件下进行。,1BOD(生化需氧量),本

6、法缺点:测定时间长。对于生活污水来说,BOD570的BOD20,其中BOD20称为总生化需氧量。,1BOD(生化需氧量),BOD5值愈高,水质愈差。纯净的水BOD5值在13 mgL之间;BOD5低于3 mgL时,水质较好;BOD5值高于5 mgL,即表明水的纯度可疑,BOD5大于10 mgL时,水质很差。未经处理的城市污水,其BOD5值一般在100至400之间,有的甚至高达10000,对于一般工业废水的BOD5最高容许排放值为60 mgL。,1BOD(生化需氧量),深圳海域:生化需氧有机物基本未污染(13毫克升)的水域约占86%;其余为未污染(1毫克升)水域,仅分布于大鹏湾内。,深圳海域海水中

7、生化需氧量分布图,1.溶解氧DO:Dissolved Oxygen2生化需氧量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3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一、需氧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含义:指用化学氧化剂重铬酸钾(k2Cr2O)或高锰酸钾(k2MnO4)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所需要消耗氧化剂的量,单位同BOD。,2化学需氧量COD,化学氧化剂指重铬酸钾(k2Cr2O)或高锰酸钾(k2MnO4)污染严重者用CODCr法,而污染较轻者用CODMn法。最常用的测定方法为重铬酸钾法。化学需氧量在不同条件下测得的COD值不同,所以测定化学需氧量时,必须严

8、格控制反应条件。优点:大大缩短检测时间;缺点:不能反映被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量,2化学需氧量COD,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以每升水消耗氧的毫克数表示,是反映水体中还原性污染物的指标。耗氧越多表明污染越严重,一般工业废水的最高容许COD排放值为100 mgL。,2化学需氧量COD,COD测定法简单、迅速,但不能完全反映水体受污染程度。因为水中有机物的降解是与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必须用BOD作为评价水体受有机物污染指标。,2化学需氧量COD,深圳海域属于化学需氧物质基本未污染(23毫克升)的水域约占7,分布于沙井和福永近岸水域;其余为未污染(2毫克升)水

9、域。,深圳海域化学需氧量分布图,第二节 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1.含义:植物营养物主要指N、P、K、S及其化合物。从农作物生长来看,植物营养物是宝贵物质,但是,过多的营养物进入天然水体,将恶化水体环境质量,影响渔业的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二、植物营养物,2天然水体过量的植物营养物来源:主要来源于:化肥、农业废弃物、生活污水和造纸制革、印染、食品等工业废水。如:城市居民每人每天排放污水中的氮含量约50克。美国生活污水中5075%的磷是由洗涤剂产生的(一般洗衣粉中含有10%35%的三聚磷酸钠)。,二、植物营养物,二、植物营养物,我国化肥产量居世界第二位,消费量居世界第一位。化肥利用率只有30,70回

10、到环境中造成危害。工业发达国家化肥利用率5060。,3植物营养物的危害:植物营养物污染主要表现为水体富营养化。水体营养化程度与磷、氮含量关,磷的作用大于氮。一般来说,总磷和氮含量分别超过20毫克/米3,300毫克/米3,就认为水体处于富营养化。,二、植物营养物,3植物营养物的危害(四方面),(1)形成氮氧化物,危害森林。适量氮元素会使植物枝繁叶茂,当氮元素“供过于需”时,多余的氮元素以硝酸盐形式聚集在土壤中,硝酸根离子吸引钙、镁等阳离子并将其携带进入地下水,剥夺树木生长急需的其他基本营养物质。营养匮乏的树木很难抵抗干旱等自然灾害,同时,土壤酸化也使灌木丛失去生物多样性,还会形成酸雨。,3植物营

11、养物的危害,(2)产生亚硝酸盐:致癌,影响人体健康。(3)破坏土壤结构:如土壤板结、保水能力低,肥力下降。(4)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自然界一直都存在水体富营养化这一现象。所谓“沧海变桑田”,部分原因就在于水体富营养化。它使湖泊等水体先变成沼泽,最后变为草原和森林,这是一个成千上万年的漫长过程,但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大大缩短了该过程。,水体富营养化,1.水体富营养化概念2.水体富营养化表现3.水体富营养化作用机理4.水体富营养化防治对策,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生物所需植物营养物大量进入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的DO下降,造成水体水质及水环境恶化的现象。

12、,1.水体富营养化概念,在自然条件下,湖泊等水体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1.水体富营养化概念,水体富营养化,1.水体富营养化概念2.水体富营养化表现3.水体富营养化作用机理4.水体富营养化防治对策,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水面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颜色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等。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洋中则叫做赤潮或红潮。,2.水体富营养化表现,水体富营养化,1.水体富营养化概念2.水体富营养化表现3.水体富营养化作用机理4.水体富营养化防治对策,正常

13、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是有限的。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废污水排入水体后,会促进自养型生物旺盛生长,特别是蓝藻(红藻)数量迅速增加,而其他种类的藻类逐渐减少。水体中的藻类本来以硅藻和绿藻为主,随着富营养化的发展,最后变为以蓝藻为主。,3.水体富营养化机理,藻类繁殖迅速且生长周期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两个方面共同作用,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3.水体富营养化机理,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残体在腐烂过程中,又把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释放入水中,被新一代藻类等生物利用。因此,水体富营养化后,即使切

14、断外界营养物质来源,水体也很难自净和恢复到正常状态。,3.水体富营养化机理,湖泊富营养化是指当湖泊中N、P等植物营养物的浓度超过一定数值时,引起湖泊生态系统失衡的现象,是湖泊衰老的表现。,湖泊富营养化概念,A.藻类、微生物剧增,DO含量下降 大量含有N、P污水进入湖泊时,会导致藻类的快速生长,同时藻类尸体为微生物提供充足养料,因而大量繁殖,并快速消耗水中溶解氧。,湖泊富营养化过程(3个阶段),B.湖泊底部缺氧层厚度逐渐增大 由于微生物集中在底泥中,造成水底层缺氧,随着时间推移,缺氧层厚度越来越大,好氧微生物活动范围被限制在表层。最后藻类只能生长在水面一层,而其他需氧生物死亡。,湖泊富营养化过程

15、,C.湖泊生态系统崩溃 藻类生长会进一步限制阳光入射和氧气补充速度,加剧了富营养化的速度,藻类也由于缺氧而开始大量死亡,形成“水华”,最终系统崩溃。这样的生态循环过程是湖泊富营养化。,湖泊富营养化过程,A.因加入氮磷后,水生生物藻类大量繁殖,A.贫营养湖,B.富营养湖,沼泽,干地,藻类,B.植物营养物沉积湖底(动植物枯死、腐烂),C.,D.,湖泊消亡的过程,水体富营养化,1.水体富营养化概念2.水体富营养化表现3.水体富营养化作用机理4.水体富营养化防治对策,富营养化防治是水污染中最为复杂和困难的问题,其防治特点(2个):污染源的复杂性:导致富营养化的N、P营养物质,既有天然源,又有人为源;既

16、有外源性,又有内源性,给控制污染源带来困难。营养物质去除的高难度:至今还没有任何单一的生物、化学和物理措施,能够彻底去除废水的氮、磷营养物质。仅介绍去除氮、磷的方法。,4.水体富营养化防治对策,(1)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输入 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外界输入的营养物质在水体中富集造成的,减少或截断外部的输入,使水体失去营养物质富集的可能性。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应从控制人为污染源着手,调查排放源,监测排入水体的废污水氮、磷浓度,计算出年排放氮、磷总量,为实施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措施提供可靠科学依据。,4.水体富营养化防治对策,(2)减少内源性营养物质负荷 水体营养物质在时空分布上非常复杂。在水体中氮、磷元

17、素可能被水生生物吸收利用,或以溶解性盐类溶于水中,或经过复杂物理化学反应和生物作用而沉降,并在底泥中不断积累,或从底泥中释放进入水中。减少内源性营养负荷,有效控制湖泊内部N、P富集,有以下三种不同控制方法:,4.水体富营养化防治对策,工程措施:挖掘底泥沉积物、水体深层曝气、注水冲稀及在底泥表面敷设塑料等。挖掘底泥,可减少以至消除潜在性内部污染源;,4.水体富营养化防治对策,深层曝气,可采取定期或不定期人为湖底深层曝气补充氧,使水与底泥界面之间不出现厌氧层,经常保持有氧状态,有利于抑制底泥磷释放。注水冲稀,条件许可时,用含磷和氮浓度低的水注入湖泊,可起到降低营养物质浓度作用。,4.水体富营养化防

18、治对策,是利用含有大量需氧微生物的活性污泥(活性微生物菌胶团),在强力通气的条件下使污水净化的方法。此法在处理合成树脂工业的甲醛废水、电镀工业含氰废水及纺织印染、木材防腐、农药等多种生产废水的净化效果较好。曝气机有离心式、叶轮式等,曝气法(活性污泥法),化学方法:凝聚沉降和用化学药剂杀藻 凝聚沉降:有些阳离子可使磷有效地从水溶液中沉淀出来,其中最有价值的是铁、铝和钙,它们能与磷酸盐生成不溶性沉淀物而沉降下来。,4.水体富营养化防治对策,化学方法 如美国华盛顿州西部长湖,是一个富营养水体,1980年10月,用投放铝盐的办法来沉淀湖中磷酸盐,在投加铝盐后的第四年夏天,水中磷浓度降低,湖泊水质有较明

19、显改善。,4.水体富营养化防治对策,另一方法是用杀藻剂杀藻,适合水华盈湖的水体。藻杀死后,水藻腐烂分解仍会释放出磷,因此,应该将藻类及时捞出,或再投加适当化学剂,将其分解释放出的磷酸盐沉降。,4.水体富营养化防治对策,生物性措施:利用水生生物吸收氮、磷元素进行代谢活动,去除水中氮、磷营养物质。目前,有些国家开始试验用大型水生植物污水处理系统净化富营养化水体。,4.水体富营养化防治对策,大型水生植物包括凤眼莲、芦苇等,根据不同气候条件和污染物性质进行选栽。经植物吸收、微生物转化、物理吸附和沉降作用除去氮、磷和悬浮颗粒,同时对重金属也有降解效果。水生植物生长快,收割后可作为燃料、饲料,或经发酵产生

20、沼气。这是目前国内外治理湖泊水体富营养化重要措施。,4.水体富营养化防治对策,“赤潮”水体富营养化的“杰作”,“赤潮”是一种危害巨大的自然灾害,它会造成水质恶化和鱼类大量死亡。,赤 潮,水体富营养化后,在适宜的气候和水文条件下,会引起藻类及浮游生物急剧增殖,覆盖大片海域,由于这些藻类多呈红褐色,“赤潮”由此得名。,赤 潮,形成赤潮的藻类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是甲藻和硅藻类。有的藻呈绿色,故有的赤潮也会呈绿色或黄、褐色等颜色。“赤潮”通常发生在江河入海口、海湾等近海区域,在内陆湖泊水网地带也时有发生。,1.局部中断海洋食物链,可使海域成为死海;形成“赤潮”的藻类和浮游生物在繁殖和死亡过程中,大量消耗

21、水体中溶解氧,再加上稠密的“赤潮”生物及其分泌物,会阻塞鱼鳃和贝类的进出水口,引起鱼虾、贝类缺氧死亡。有些赤潮生物分泌毒素,鱼类和贝类吞食后会中毒,人类食用也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2.使渔业和水产业造成巨额经济损失(见下图),赤潮的危害,20世纪以来,赤潮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仅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统计资料显示,有记载的赤潮毒素中毒事件有近千人,200多人死亡。日本的濑户内海是赤潮的高发区,仅1976年就发生了326次之多。,赤潮现状,菲律宾某海域1983年发生“赤潮”,此后相继有1500多人染上贝类中毒麻痹症,有90人死亡,卫生部门下令禁止在“赤潮”污染区捕捞贝类,要求公众不要食用这些海域的贝

22、类产品。,赤潮实例,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沿海很少发生赤潮。20世纪70年代以后,赤潮发生的频率大大增加。,赤潮现状,1989年8月下旬,渤海黄骅海域第一次发生最大赤潮,面积达200平方公里,损失近3亿元;1998年9月下旬,渤海再次发生大面积赤潮,面积达3000平方公里,损失5亿多元,1999年7月2日,渤海又一次发生大面积赤潮。诱发黄骅赤潮的因素:入海河流排污、虾池废水、入海石油等。诱发赤潮的条件有:气温偏高、干旱少雨、水动力条件等。,赤潮实例,据统计,每年从珠江进入珠海海域的污染物达13亿吨,磷酸盐、无机氮、油脂类严重超标,加上滩涂养殖业自身的污染,使珠海海域成为全国富营养化污染最重

23、的海区之一。,赤潮实例,1998年4月14日深夜,香港海和广东珠江口一带海域突然涌入大片污黄色的潮水,倾刻间上万个渔民网箱养殖的鱼虾、贝类遭到灭顶之灾。据报道,此次赤潮事件,香港渔民损失近1亿港元;大陆珍贵养殖鱼类死亡逾300吨,损失超过4000万元,这就是震惊全国的珠江口“赤潮”。,赤潮实例,第二节 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黑色温疫水体石油污染,1油类污染现状 2、石油污染的危害,黑色温疫水体石油污染,目前,世界上60%的石油经海上运输,为增加运载量、降低成本,油轮越造越大,事故率也越来越高。油类已成为水体污染,特别是海洋污染的主要物质。因人类活动而进入海洋的石油每年达1000万吨,约占全世界石

24、油总量产的0.30.5。,1油类污染现状:,石油污染除来自移动污染源之外,还有相当部分来自固定的污染源,仅在北海海面,便星罗棋布般竖着150多个钻井平台,约有5000英里海底石油输送管线与海岸相连,仅这些油管每年渗漏到海中的碳氢化合物就有3万吨,造成海洋生态恶化,马哈鱼、鲟鱼等物种几乎绝迹,海豹成群死亡事件时有发生。,1、石油污染现状,局部地区的战争更为石油污染雪上加霜,据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估算,仅伊科战争期间流入海湾的原油就达700万桶,北部海湾海豚、海龟、烈鸟、苍鹭已灭绝,海洋生物恢复至少要20年,土壤石油污染的恢复期将更加漫长。,1、石油污染现状,1989年,美国21万吨级油轮“埃克森.

25、瓦尔迪兹”号在阿拉斯加的威廉王子海峡触礁,5000万加仑原油泄漏,为清理污染海域,收集焚化海鸟及鱼类尸体,就花费半年时间,焚化后产生的油浸物质达5万吨,并需花巨资运往有毒物质垃圾场处理。,石油污染事件,1997年,俄罗斯“纳霍德卡号”油轮在日本根县隐奇岛附近沉没,船内原油在海面形成数十条油带涌向日本海岸。景色优美的海岸一夜间成为漆黑粘稠的“石油岸”,沿岸盛产的鲍鱼、加吉鱼、紫菜、甜虾等名贵水产遭到灭顶之灾。,石油污染事件,1油类污染现状 2、石油污染的危害,黑色温疫水体石油污染,石油污染对海洋环境、海洋生物危害极大。石油在海面上形成的油膜,能阻碍大气与海水的交换,影响海面对电磁辐射的吸收、传递和反射。油膜减弱太阳辐射能量,影响海洋植物光合作用。,2、石油污染的危害,2、石油污染的危害,被油膜沾污皮毛的海兽和海鸟,将失去保温、游泳、飞行的能力;油类破坏细胞膜的正常结构和透性,进而影响生物体生理、生化过程;油类还会粘住海兽和鱼类的呼吸器官,使其窒息而死。如海水中含油100毫克/升,可使95%的美洲海虾幼体于24小时内死亡。油类会降低水生生物的品质和数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