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铁的性质》说课稿.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235960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3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磁铁的性质》说课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磁铁的性质》说课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磁铁的性质》说课稿.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磁铁的性质》说课稿.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磁铁的性质》说课稿.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磁铁的性质》说课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磁铁的性质》说课稿.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磁 铁 的 性 质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教学内容:磁铁的磁性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磁铁单元的第一课,这一课主要通过学生的观察、讨论和交流,建立“磁铁有磁性”的科学概念;通过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来探究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建立“磁铁两端磁性最强”、“磁铁有两个磁极”的科学概念。学生们只有在头脑中建立起这些最基础的科学概念,才能为后面学习磁铁的其他性质奠定基础。,本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我知道的磁铁。大部分学生已经玩过磁铁了,这个活动作为本单元教学的引入环节,目的是调动学生已有的对磁铁的经验,交流已经获得的关于磁铁的认识。在这个活动中,主要交流磁铁的形状、磁铁的名称和磁

2、铁的应用。通过交流活动,要让学生体会到磁铁与我们的日常生活非常贴近,从而激发起他们进一步研究磁铁的兴趣。,第二部分: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这部分可分两个层次,首先让孩子猜测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然后通过实验感知: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是什么材料做的,进而引导学生初步建立“磁性”的概念。,第三部分: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都一样吗?这个活动不应该只是一个简单的实验活动,更应该是一个思维训练的活动。应该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探究磁铁各部分磁性的强弱,体验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相信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设计出一些实验方法,来认识、理解“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在探究了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后,教材通过文字告诉学

3、生“磁性最强的地方叫磁铁的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这时,学生们可能会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例如:“每种磁铁都有两个磁极吗?”等等,借助这些问题,引发学生到课外继续探究,进一步开展拓展性活动。,二、说教学目标,以上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形成了磁铁的性质这一课。这一课的探究目标也因此分成了三项:1、科学概念:磁铁有磁性,可以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不同,磁性最强的地方是磁铁的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2、过程与方法:学习用不同方法研究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不一样,并经历其中一个方案的研究过程,建构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不同,磁极磁性最强的科学概念。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领学生经历探究磁铁各部分

4、磁性强弱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积极的学习态度、小组合作探究的科学精神。,同时,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研究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是否一样,着重培养学生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实验获取直接经验,分析数据,获得结论。教学难点为在探究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的实验过程中,反复实验观察、收集真实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落实重点,突破难点将是本课师生探究的关键。,三、说教学准备:作为以学生动手探究为主的这节科学课,材料的准备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教师只有精心挑选与准备有结构的材料,才能引导学生,使他们不偏离

5、科学探究的目标,使探究活动有效进行。为了顺利完成探究活动,我准备了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等形状不同的磁铁、回形针、“魔盒”等作为演示材料,我还为学生准备了以下分组实验材料:各种形状的磁铁、瓷汤匙、铜钥匙、铁钥匙、图钉(铁帽)、牙签、橡皮、塑料尺、纸片、棉线、五角硬币、一角硬币和较多的回形针、大头针等物品、记录单。,四、说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的体现必须在启发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力图体现以活动组织教学,通过营造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去

6、认识磁铁的磁性。本课将采用引导探索发现法,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机会。,五、说学法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本课中,我将引领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合作、探究等各种活动,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和培养有机地整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和接受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六、说教学过程基于以上分析,这节课将呈现以下的教学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爱玩儿是孩子的天性。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7、呢?在课的开头,我用了一个有趣的导入:桌上放一些用丝线固定好的回形针,然后用一个“魔盒”引诱回形针在空中飞舞起来。游戏会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回形针为什么能在空中飞舞呢?估计学生们能说出是因为盒子里有“吸铁石”。这时,我再把盒里的小磁铁展示给大家,同时纠正同学们对磁铁的日常称呼,告诉同学们这是一块磁铁。然后板书:磁铁。这一环节从孩子们感兴趣的魔术入手,设计问题,引发探究,并通过充分的情绪调动和情境创设,触发了学生的探究心理,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为新课做好铺垫。,(二)、交流我们知道的磁铁。在这一环节中,首先交流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的磁铁及其形状,教师再分别实物展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

8、铁并结合板书(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来告诉孩子们磁铁的命名。本环节的设计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已有的对磁铁的认识和经验,交流已获得的对磁铁的认识。通过交流让学生体会到磁铁与我们的生活非常贴近,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研究的兴趣。,(三)、学生猜测并验证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首先教师质疑:猜一猜,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学生各抒己见。这时老师提示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来研究。学生会迫不及待的进行分组实验,观察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这时教师要提示学生把能吸引的物体在记录单上用“表示出来。学生分组实验并汇报结果后,教师因势利导:我们观察到磁铁能吸引这些物体,它们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9、?,师生共同探讨总结出磁铁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并板书磁性的概念。在这一环节的活动中,先让学生大胆猜测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估计学生能就磁铁能否吸引棉花或小纸片等这些问题产生认知的矛盾,也就有了探究、验证的需求,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时,教师让学生进行验证也就水到渠成了。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在这个环节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科学的、有效的。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整的形成了“磁性”的概念,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的体现了新课程的精神,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四)、研究条形磁铁各部分磁性的强弱。老师继续引导:磁铁各个部分的磁性是不是一样呢?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10、呢?然后引导学生先确定条形磁铁上的五个点再进行研究。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各种方案,对于合理、易操作、有创意的方案给予肯定,教师对实验中值得注意的地方进行提示,师生共同讨论出可行的研究方法,强调要反复实验。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用多种方法研究条形磁铁各部分磁性的强弱并记录(如记录表)。这个活动是本课的一个重点活动,这个环节的设计意为学生创造一个活泼、严谨的氛围,让学生去思索、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做到有“扶”有“放”,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除了教材上的两个实验方案,可能还有的学生想到把磁铁放在离回形针2、3厘

11、米的距离,观察回形针有什么反应;把一盒回形针倒在桌上,将磁铁的各部分都接触到回形针,看各部分分别吸引多少回形针应该说,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独立性得到充分的体现。通过研究磁铁各部分磁性的强弱这一活动,培养学生用数据说话、定量研究的意识和严谨的科学研究的态度。,(六)、总结延伸。课堂结束时我会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并让学生思考问题“一块磁铁断了,它还有两个磁极吗?”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并把探究活动延伸至课外。,七、说教学评价科学课程目标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能力,所以评价时应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

12、关注动手实践,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基于这一评价理念,本节课评价方式灵活多样,各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例如: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交流我们知道的磁铁”这两个环节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在“学生猜测并验证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研究磁铁各部分磁性的强弱”这两个环节采取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八、说板书设计:形状:条形 蹄形 环形磁铁 磁性:磁铁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 磁极:磁铁磁性最强的地方(两个)我的板书设计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它不仅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体现了教学难点,而且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