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之中国书法艺.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243475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0.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典之中国书法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典之中国书法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典之中国书法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典之中国书法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典之中国书法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典之中国书法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典之中国书法艺.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书法艺术欣赏,书法 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化及艺术;是汉字书写的一种法则。中国书法是以笔、墨、纸等为主要工具材料,通过汉字书写,在完成信息交流实用功能的同时,以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从而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的一种艺术实践。历经3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书法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一、书法艺术以汉字为载体。二、书法是指以文房四宝为工具抒发情感的一门艺术。三、书法艺术的背景是中国传统文化。四、书法艺术本体包括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笔势等内容。,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书体,即篆书体(包含大篆、小篆),隶书体(包含古隶、今隶),楷

2、书体(包含魏碑、正楷),行书体(包含行楷、行草),草书体(包含章草、小草、大草、标准草书)。,篆书,分大篆和小篆。大篆是在甲骨文、金文(钟鼎文)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秦统一后,把大篆酌加简化成小篆通行全国。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标准篆书体基本特征:字形修长而且紧画,向下引伸,构成上密下疏的视觉错感。代表人物有被称为小篆鼻祖的秦朝宰相李斯等。,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汉字也进行了统一。从此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统一的基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图为秦始皇。,隶书源于东汉。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

3、书的基础。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具有书法艺术美。汉隶主要有两大存在形式:石刻与简牍。,石门颂拓片,隶书,隶书,楷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三国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钟繇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楷书盛行于六朝,鼎盛于唐代。代表人物有书圣王羲之、王献之,以及“欧柳颜赵”等。,图为钟繇作品宣示表,颜真卿多宝塔碑,楷书,欧阳询 化度寺塔铭,楷书,柳公权 玄秘塔碑,赵孟頫,行书,行书是介于草书与楷书之间一种字体。行书萌发于两汉,成行于魏晋,至东晋产生了以二王为代表的行书风格,唐朝中期至宋颜真卿行书开一代新风,明代晚期至清

4、朝是行书发展的飞跃阶段。行书 分“行楷”和“行草”。代表人物有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宋四家,元代赵孟頫和明代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等。,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书法,符合传统书法的最基本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其笔法刚柔相济,线条变化灵活,点画凝练,书体以散求正,具有敬侧、揖让、对比的间架美感,成为“中和之美”书风的楷模。,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并不在意字距、行距,时疏时密,完全是随心所欲。每一行的中轴线或左或右或倾斜。章法的安排完全取决于情感的抒发过程。作品的前几行叙述了祭文的写作时间以及个人身份,情绪尚属平稳,心情比较沉重,行笔稍

5、缓,线条凝重缓慢,章法和谐自然。,行书,苏轼寒食帖,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苏轼寒食帖天下第三行书,草书,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共有两种:章草、今草(大草、小草)。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代表人物有唐朝的张旭和怀素,合称“颠张狂素”。,怀素 自叙帖,怀素 食鱼帖,“老僧在长沙食鱼,及来长安城中,多食肉,又为常流所笑,深为不便。故久病不能多书异

6、还报。诸君欲兴善之会,当得扶羸也。日怀素藏真白。”,草书,草书,张旭 肚痛帖,“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非临床。”,“文房四宝”指纸、墨、笔、砚四类书画用具,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书工具。,书法技法主要有笔法、结体、章法和墨法等要素,前三个方面尤其重要。无论是学习、创作还是欣赏书法,首先要从技术层面,即笔法、字法、章法这些基本的元素开始。笔法上要特别注意它的细节、力度,它的圆和方;字法上要把握它的统一、和谐和准确性;章法上特别要注重它的自然、逻辑、合理和变化。,用笔方法,1、运腕,是用笔的主要手段。无论写小字、中字、大字或榜书,运腕都是主要的环节。运腕的好处

7、在于方便调整笔锋和加强点画力度。(枕腕、提腕、悬肘)2、用笔的基本要领。(1)起笔、行笔和收笔三环节;(2)提按和藏露;(3)中锋和侧锋;(4)轻重与缓疾;(5)使转和方圆;(6)骨肉筋血。,汉字各种字体,皆由点画联结,搭配而成。笔划的长、短、粗、细、俯、仰、缩、伸,偏旁的宽、窄、高、低、欹、正,构成了每个字的不同形态。书法结体的一般原则是:中宫紧凑、重心平稳、计白当黑、虚实相生。在平正中求险绝,在匀称中有参差,在分割中求连贯、在沉静中有飞动。书法的结体之妙在于守法而不拘泥于法,相机而动,出奇制胜。元赵盂頫兰亭跋:“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1、墨变与用水的关系(浓淡、干湿、苍润)2

8、、墨变与笔速节奏的关系(燥与润,浓与枯)3、墨变与字体的关系(楷如立、行如走、草如飞)4、墨变与纸张的关系(生宣和熟宣)5、墨变与毛笔的关系(笔毫软硬,笔形大小,笔锋长短)6、墨变与笔法的关系(轻重缓疾,提按顿挫)7、墨变与意境的关系(“润含春雨”与“干裂秋风”),章法指一幅作品的整体布局与安排。通常有布白、题款和用印三者构成。布白是指对书写内容即正文的安排,是作品的主体。常见的有横格式(横有列、纵有行)、纵行式(横无列、纵有行)、随意式。题款是正文之外的说明性文字。包括象正文题目,出处,书写的时间、地点,书写者的姓名、字号、斋号,所赠对象的称呼、姓名等。题款内容的多少要视作品的具体需要而定。

9、有上款、下款之分。用印,书法作品中所盖的印章,从内容来分,有名号章和闲章。从所盖的位置来看,有迎首章(起首章)和押脚章。,书法欣赏同其他艺术欣赏一致,需要遵循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一般地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把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展开联想。、从书法形象到具体形象,展开联想,正确领会作品意境。、了解作品创作背景,正确把握作品的情调和思想内涵。,一、东晋著名书法家,书圣王羲之,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代表作兰亭序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他将草书的流便速急与楷

10、书的蕴藉平和糅合一起,形成了新的审美样式,成为后世行书的典范,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太宗独爱之;快雪时晴帖亦是一代帝王乾隆的最爱。被后世尊为“书圣”。,二、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颜真卿,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颜鲁公书法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既以其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晚年犹求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祭侄文稿是唐代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不计工拙,一气呵成,常常写至枯笔,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三、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四、“草圣”张旭,五、北宋书法家、画家米芾,六、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七、北宋书画家、

11、文学家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黄州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上乘之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八、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九、明朝江南四大才子文征明,十、孙过庭唐代著名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十一、于右任,十二、爱新觉罗启功,十三、毛泽东,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战略家,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学术上又是诗人,书法家,毛泽东手书古诗词,在书法境

12、界上已臻出神入化。从百幅真迹来看,毛泽东的书法和诗意极为融洽,浑然一体,豪迈、苍凉、委婉、激越,风雨雷电、水流花开、天地肝胆、大泽龙蛇,博大的心胸、纯美的诗情,毛泽东凭手中的长锋狼毫笔,在尺幅间、时空中,留下了人间正道、男儿意气、云水襟怀和审美理想。,瑞气祥云(横幅),远望凌空句(横幅),扇 面,第一,中国书法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符号。中国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历经三千多年而不变,这是世界上任何以文字为基础的书写艺术中仅有的。中国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中国的汉字具有天然的美感,无论字体如何变化,都体现了中国民族对客观世界的抽象概括,对生命的深层次思考。第二,中国书法浓缩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属于上层建筑,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书法风格,反映了一个时代人们主流的审美价值,体现了一个时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基础特征。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史。第三,中国书法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长期以来儒、释、道相佐相融,共同撑起了中国民族的传统思想文化基础。尺幅天地,构建的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谢 谢,再见!,2014年5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