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与新农村提纲.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245801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5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与新农村提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化与新农村提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化与新农村提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化与新农村提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化与新农村提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与新农村提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与新农村提纲.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化”同步战略 与新农村建设,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曾业松,一三化同步发展战略的由来和内涵,(一)世界经济社会发展 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工业化是经济发展主旋律城镇化是社会发展主旋律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问题专家吉斯特:“农业革命使城市诞生于世界工业革命则使城市主宰了世界。”,城乡一体化是社会发展基本方向,马克思:现代化的历史就是乡村城市化的历史.1847年,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提出“城乡融合”概念英国城市学家霍华德在明日的田园城市中倡导“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取代城乡对立的旧社会结构”20世纪60年代,美国城市学家刘易斯主张建立城市中心,重建城乡之间的平衡,使全部居民都享受城市生活

2、的益处,(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的客观要求,建国初期:以农养工工业:强国之本 农业: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二元体制:计划经济、统购统销 工农产品剪刀差等,农业为工业积累资本城乡、工农差别 我国建设的历史经验: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新农村建设的探索实践 1954年提出四个现代化 1956年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业发展纲要、人民公社条例 集体化+现代化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大寨经验与教训:农村管理制度弊端、政治运动的干扰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二元体制的制约,农村改革三十年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基本问题:发展+公平温饱到小康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三个关键性的

3、转折点、四个阶段1978:家庭承包制,打破僵化集体体制199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打破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2002: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推动城乡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把全党工作重点转到现代化建设小岗村分田单干,第二年交公粮,还贷款四中全会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尊重农民首创,提出25条政策措施1982年起连续五个一号,进一步推动改革,第一阶段19781984年 农村改革起步阶段,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家庭承包造就农户和乡镇企业两市场主体,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停顿于60年代,复苏于70年代的乡镇企业,80年代后快速兴起,解决50%剩余劳动力出路,产值以20%以上速度在增长乡

4、镇企业异军突起,打破“城市搞工业、农村搞农业”二元经济格局,为实现中国特色工业化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成为“伟大创举”,第二阶段 1985年1991年 农村改革深化阶段,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乡镇企业年均增速达到42.8%,占国内生产总值26%,差不多“三分天下有其一”,成农村经济主体力量,国民经济重要支柱确立了村民自治制度,第三阶段 1992年至2002年 农村改革突破阶段,1998年农村改革20年,通过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强调“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2000年中央出台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

5、发展的若干意见:“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厂,90年代造城”,兴起城镇化热潮,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为目标200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锦涛同志提出“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第四阶段 党的十六大以来至目前 农村改革进入历史转变阶段 农村发展进入战略机遇期,为什么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 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历来重要“三农”问题由来已久“三农”问题目前很严重,怎样把三农问题放在全党工作重中之重2004年锦涛提出“两个趋向”重要论断“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

6、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2005: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三个强化”强化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力度,2004:增加农民收入“两免三补”,2006:推进新农村建设“三个高于”“三农”政策框架基本形成支农政策力度逐年加大,2008: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四免四补”三个增量明显高于上年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2007: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三个增量,2011:加快水

7、利改革发展把水利放到更加突出战略: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涉及经济、生态、国家安全2012:加快科技创新,保障农产品供应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出科技创新和推广服务的基本思路,2009: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2010: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把解决“三农”问题提到新的战略高度重农业、农村、农民全面发展;重城市和农村统筹发展,重发展是前提重农民利益是核心重改革是途径,“重中之重”思想内涵,从背景看 传统重农思想建在农业社会基础上 重中之重思想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重中之重与传统重农思想的区别:,从内涵看:传统重农思想重“民力”,不重“民利”重中之重重视生产力发展,更重农民利益

8、。重“民力”,更重“民利”因此,叫新重农思想,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和主要抓手,总的指导思想 要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变成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伟大的事业需要共同行动共同行动需要共同认识 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真正变成惠及亿万农民利益的“民心工程”落点在村,重点在民,关键在推进,十六届五中全会 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五句话”总目标十七大提出两句话:战略任务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战略思路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个“作为”新论述有

9、机联系,体系完整,是指导“三农”工作的总体思路,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前提是统筹城乡发展关键就是“推进”重点在“建设”核心是“社会主义”亮点是“新”,(一)统筹城乡土地利用和规划 解放思想转变思路 探索科学发展道路,合理安排城镇建产业聚集、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设计产业地图、环境地图、设施地图三师而行:认识决定高度,能力决定速度,农业产业化、现代化为重点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为重点,按照城镇化与工业化相适应的规律钱纳里世界标准模型:工业化率为40%时,城市化率应为65%。2011年,我国工业化水平为40.2%,城镇化水平是

10、50%,城镇化水平仍然落后于工业化水平,一是产业和社会结构转换,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二是城乡人口结构转换,三是城镇空间扩大;四是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转换,;五是经济要素在城乡之间流动、重组。,城镇化基本内涵,社会发展趋势: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城市化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城市化是城市人口增长、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过程,侧重于城市建设和发展城乡一体化是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统筹发展过程,侧重于农村建设,发展路径:工业、服务业、农业现代化产业集聚城市化、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同步推进城镇化、城市化、都市化现

11、代化全域居民社区化、村庄城镇化、城镇都市化昌吉:天山北坡经济带核心区域、昌经济一体化;一个中心、东西两翼、三大支点为体系的城市群发展格局,怎样推进城乡一体化,土地属性: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农民稳定的基本生活保障;经营利益最大化现实困境:探索工业化、城市化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政策相协调,现代农业要求适度经营与家庭经营相适应的途径,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二)统筹城乡产业发展 培育支柱产业 做强战略创业,支柱产业是对县域经济发展起导向性和带动性作用,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技术进步能力的产业部门重点是制造、高新技术、特色产业战略产业是县域经济中占有重要基础地位,对主导产业有支撑作用,但投资大,见效慢,发

12、展严重不足的产业重点是现代农业、林业和流通业,工业化基本思路 和发展经验,(1)封闭性开放性(2)单一性复合性(3)特色性差异性(4)民生性、民本性(5)生态性、可持续性,农村工业化特点,新型工业化发展思路和模式,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分发挥工业化道路大都市产业转移拉动城乡产业一体化北京、上海:高新技术、密集型卫星城张江科技园区:国际创新中心、育种子企业硅谷芯片、药谷生物医药、创意谷软件,广东:工业化转型升级,思路决定出路,三个密集型转为一个密集型 增城市三师而行:村村像公园全市大花园GDP660多亿,财政677110亿14

13、0多亿新塘镇:三大产业:80亿税收大敦村广本汽车:产值可达1000亿,佛山市33镇:产业林立:美的千亿产值虎门:服装业、五星级宾馆五六家,江苏:做大现代服务业、信息产业,创新昆山:大企业富国、小企业富民2002年GDP305亿,2010 年2100亿,农民17540全口径财政收入超480亿,一般财政163亿玉山镇:争第一、创唯一,幸福江阴:工作、收入、环境、心情、身体2010总值2001亿、财130亿,农民收入14998阳光等10集团营业收入超100亿 三产:2:59:39,浙江模式:以商引路、贸工一体,发展专业化市场,发展民营经济,走产业集聚、块状经济、振兴县域的道路,呼唤镇级市义乌商城_世

14、界流通中心:7场区,242万平米,网商3万家,外商42.2万人次,每摊位一分钟走三月2010GDP 614亿;财政77亿;农民14775,西部转型发展:速度和持续,转型发展:新能源发展思路、國際化經營思路发展最快的内蒙鄂尔多斯经济发展“火车头”: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十一五GDP跨越千亿、两千亿,2010年2643亿,是十五 5.2倍伊金霍洛14万人,煤电油化工联动,财政百亿,农牧民纯收入万元;竞争力从105812329 相对富裕程度第三,居民满意度第一府谷:高庄则村:民营企业的关键作用,农业现代化基本思路 和发展经验,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和品质,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15、达到亿吨以上扶持政策向商品粮调出量大、对粮食安全贡献突出的产粮大县(榆树)倾斜,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计划,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将粮食生产核心区和非主产区产粮大县建设成为高产稳产商品粮生产基地,国土中山丘60%,草原草山1/3,种草造林面积100多亿可发展木本粮油,林草兴邦成为农业重大战略(重庆、大姚、挂甲峪)潜力在山、希望在林:发展林业产业,一般中档木材,30年一株长一立米。每立米3000元。每户种1000株,30年3000万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吃荤怕激素、吃素怕毒素、饮料怕色素,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公共服务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

16、头企业为骨干、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和经营性服务、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结合,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过程:分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组织:可为公共、集体和个人服务服务内容:分供应、生产、农机、科技、信息、销售、加工、信贷、法律、社会保障服务等等,加快农业制度创新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机农艺融合,耕种收综合机械化60加快农村信息化,提高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广东信息直通车)八部委科技创业行动:发展多元化、社会化农技推广服务组织。福建、浙江、宁夏,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全面提高农业科技推广能力,发展特色多功能现代农业 观赏农业田园风光,山村风情,与城市“水泥森林”生态互补,提供休闲度假服务日本体验农业、

17、新加坡农业花园德国市民农园,汉堡观赏蔬菜和植物占全国1/10,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园艺化精确、量化方式,像绣花一样种田:工程化、工厂化:荷兰农村50为温室自动喷灌计算机控制温度天津立体农业:韭菜墙,双季桃现代农业示范区:苏州60%、江阴80%,(三)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 优化发展环境 保障改善民生,建立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网络,共建、共享、共保,优化农村发展环境全面加强水电路气房和信息建设要想富、先修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人民基本服务均等化,高档服务市场化,强化农村公共服务,(四)统筹城乡劳动就业 縮小收入差距

18、促进城乡公平,2000万在国有企业,2.53亿农民工。“强资本、弱劳工”,就业不稳定,苦脏累、时间长、安全差、收入低、待遇差、保障少,就业是进城农民的核心利益,提升农民素质和就业能力,保证就业平等安全和尊严条件下,有稳定和体面工作。工资福利、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等享有公共服务权利及社会管理参与权,增加收入是进城农民的首要目标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扭转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改为“尽快扭转”,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的全民共享机制,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生产性、劳务性、经营性收入财产性

19、、补贴性、福利性收入2020年中等收入者占多数。标准是有稳定的收入和住房,有一定储蓄,55%的家庭每年6万20万元收入,縮差共富、国民同富穷人快富、富人更富,大家一起富,(五)统筹城乡社会管理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改善民生高于一切,社会稳定压倒一切,稳定压力前所未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中央对社会稳定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维护稳定常态化,防止发生重大政治性、非法聚集、群体性和暴力恐怖事件。努力提升防范、发现、处置、打击能力。加强对宗教场所、人士和活动管理。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城乡居民自治并轨构建公共管理与自我管理结合的新型管理体制完善群

20、众组织自治服务职能1+3:村民自治:党支部+村代会+村委会+监事会社区自治:党委+居委+业主委+物业委员会,农民从农村走进城市农村型管理转为城市型管理,党委领导:优势、基层380万,7800万政府负责:主导、服务、人财物到位,公众参与:社工、义工,社服中心17.5万 志愿组织28.9万,京沪珠社会协同:自治、协同、服务 居委会8.5万组129万;村委会60万组480万,管理格局,谁来管,协调社会关系、规范行为、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促进公正、应对风险、保持稳定社会管理根本上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 核心是人的利益和观念 重点是八个“加强和完善”,管什么?怎么管,加强党对基层的领导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群众在我们心中有多重:群众利益在工作中有多重,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生命工程”决策为了谁?群众利益:出发点和归属决策服从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落实决策依靠谁?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以服务促进发展、体现管理以改善民生、扩大民主、凝聚民心以先进性、执政能力,巩固领导核心地位 民生民主民心核心 温家宝:把人民放在心上,才能坐在台上,加强改进党的领导:强基础、抓基层,问题解决、矛盾化解、工作推动、感情融洽在基层,使合适的干部留在基层新加坡经验选民见面会: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干部到农家,上访农民就回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