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2篇答谢中书书.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251335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文2篇答谢中书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古文2篇答谢中书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古文2篇答谢中书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古文2篇答谢中书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古文2篇答谢中书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文2篇答谢中书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文2篇答谢中书书.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陶弘景,答谢中书书,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写给谢中书的一封谈山水的回信。书,书信。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夏阳(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故称“谢中书”。,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就隐居句曲山。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山中宰相”。,山川之美美在哪里?诗人从什么角度去感受美,描写美?,“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

2、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记 承 天 寺 夜 游 苏 轼,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1079年,因反对王安石被贬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写作背景,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

3、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柔多情的。要么是谦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给人的感觉不正是一种淡淡的柔弱的清凉的味道?而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兴和追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文人学者们常借月亮来抒写自己的

4、情怀,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美好的祝福,小结: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抑郁,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胸中廓然无一物,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美,是到处都有的,背景资料:,元丰二年(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四个多月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被贬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寂寥苦楚,见月排遣,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些安慰。最后一句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对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