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物种入侵、扩散过程与机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265292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5.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来物种入侵、扩散过程与机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外来物种入侵、扩散过程与机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外来物种入侵、扩散过程与机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外来物种入侵、扩散过程与机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外来物种入侵、扩散过程与机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来物种入侵、扩散过程与机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来物种入侵、扩散过程与机制.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外来物种入侵、扩散过程与机制,李茂业 植物保护学院 联系电话:电子信箱:,战争的敌人不是恐怖分子,而是一些外来的生物病害。形成生物污染,危害土著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并影响了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生物入侵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世界范围内打响,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人类交往的增加以及全球环境的变化,生物传播、入侵、扩散的种类和数量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增加的趋势。由外来种所导致的生物入侵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生态和经济问题。,主要内容,外来物种入侵过程与途径,影响外来物种入侵的因素,2,1,入侵生物学的核心科学问题,3,第一节 外来物种入侵过程与途径,外来种(alien species):指

2、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展潜力意外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包括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生物入侵: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并给当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很大危害。,有益种:对生态系统有益的物种,入侵种(invasive species):那些对当地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造成危害的外来物种。,入侵种,一、外来物种入侵途径,外来物种入侵的途径是多样化,自然入侵,人类无意间带入,人类运输引起的意外入侵,动植物园逃逸、人造物种释放,人为有意的引入,Kornberg and Wiliamson 1987Shiges

3、ada and Kawasaki 1997,自然入侵:紫茎泽兰、飞机草、环颈鸽、,美洲斑潜蝇,4,人类运输引起意外入侵,假高粱(Sorghum halepense),吉普赛飞蛾,人类无意间带入,小叶冷水花(Pilea microphylla),人类无意间带入,草胡椒(Peperomia pellucida),松材线虫,动植物园逃逸、人造物种释放,圆叶牵牛,海州常山,人为有意的引入,中国从国外或外地引入优良品种有着悠久的历史。现在种植、养殖单位几乎都在从国外或外地引种,其中大部分引种是以提高经济效益、观赏和环保为目的的,但是也有部分种类,由于引种不当成为有害物种。,大米草保护沿海滩涂,二、外来物

4、种的入侵过程,1、外来种的引入 非本地种从远距离以外的区域被引入到新的区域。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经济的因素与生物因素同样是至关重要的。2、定居与成功地建立种群 初期定居者总是少数。即使少数个体能够找到配偶并且成功地进行了繁殖,形成了一个小种群,这个小种群仍然面临着很大的生存危机。这个阶段是生物入侵过程种群发展的瓶颈时期。,3、时滞阶段 生物入侵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个时滞阶段。也就是说,在初始种群建立以后,到种群的扩散和大爆发,往往经历一个较为漫长的时期。4、扩散及爆发 作为一个成功的入侵种,有能力造成显著或严重的经济和生态影响,那么种群必须经历扩散及爆发,以达到高密度和大尺度的空间分布。Will

5、iamson(1996)提出了一个“十分之一法则”(tens rule),第一次转移引入,第二次转移建群,第三次转移入侵种,第二节、影响外来物种入侵的因素,外来物种到达一个新地点是人类活动的直接和间接的结果,其所入侵的生境通常是人类干扰比较强的地方。由于外来物种的奠基种群(founder population)常常很小,小种群要能在高强度、高频度干扰的生境中存活,并实现种群的增长、扩张,必须具有能应付环境、种群统计学和遗传不确定性的能力。,外因,内因,一、影响外来物种入侵的外部因素,光照,水分,土壤营养,金属元素,新栖息地的干扰程度、群落生物多样性、全球变化,全球变化,全球变化也促进了生物入侵

6、的发生,从整个生物圈的角度来看,全球变化会使气候带发生改变,这必然会改变物种与资源的分布区域,结果促进入侵。,全球变化,全球变化促进了生物入侵,反过来生物入侵在全球范围内影响了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继而反馈性的影响全球环境,因而全球变化对生物入侵的促进会对地球的环境产生长远影响。,干扰体系的变迁,贸易交通格局,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生境破碎化,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紫外辐射的增加,环境污染,二、影响外来物种入侵的内部因素,外来物种的自身特性对入侵、生存和发展极为重要。就植物而言,有些物种的适应性、耐性强,意味着它们入侵的入侵潜力主要是靠地下茎等进行无性繁殖,这样可以避免火等干扰,有利于扩展。,大米

7、草保护沿海滩涂,三裂叶豚草,(一)、外来物种的生物学特性,1、外来物种的生态福2、外来物种的繁殖和传播特性,褐云玛瑙螺,沙漠玫瑰,3、入侵种遗传结构,(一)、外来物种的生物学特性,阿根廷蚂蚁(Linepithema humile),(二)、入侵种与土著种间的相互作用,1、缺乏天敌的控制2、外来种与土著种的克生、竞争,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二)、入侵种与土著种间的相互作用,3、外来种的协同入侵4、杂交在入侵种的意义,一枝黄花与假蓍紫苑杂交,(三)、生物间相互作用的改变,由于人类活动极大的改变了全球生物多样性格局,自然也影响了生物群落中的许多重要生态关系。,第三节、外来物

8、种扩散机制,当入侵种群分布面积达到一个阈值后,就可能发生爆炸性的扩展(吴兆录和闫海忠,1996)。,一、扩散途径,通过种群的扩大向周围空间扩散,这一方式是短程的,可能是“流”式的传播。即从某一个点沿某些特定的通道传到另一个点,而没有一个明显的扩张面。,借助于某些媒体传播,距离较长,且可以是跳跃式的,主要通过动物或人的活动等途径携带外来种扩展。,扩散体类型,这4个因素中,传播机制最为重要,扩散体数量,扩散体寿命,传播机制,M1,M2,M4,M3,生物的空间扩张能力取决于4个因素,二、扩散体,定义,生物体任何一个部分,在其离开母体后仍能保持活力并在适宜条件下形成新的个体时就成为扩散体,类型,有性扩

9、散体和无性扩散体,散布体量和大小,散布体的量与大小是生物体在适应传播和幼体建立之间协调的结果。,大瓶螺及其卵,扩散体的寿命,扩散体的寿命指扩散体离开母体后能保持活力的时间。繁殖体周期短、扩散体寿命长,产量高且传播机制有效的物种更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占据较大的分布空间,外来物种尤其是入侵种更是如此。,褐云玛瑙螺卵寿命长达7年,三、扩散的方式和机制,扩散机制指扩散体离开的方式和方法。,(一)、自动扩散(autochorou),个体的迁移、迁飞、成虫的飞翔,无性生长扩散,动物,张力机制,膨压机制,吸涨和失水机制,(气流扩散),风滚型扩散体,气流弹射扩散,具翅扩散体,尘状扩散体,囊状扩散体,羽毛或绵毛扩散体,(三)、重力扩散,(四)、水扩散,(五)、动物扩散,人类扩散,非亲和性灰飞虱群体筛选流程图,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