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金时期的美术.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268848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PT 页数:145 大小:5.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辽金时期的美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宋辽金时期的美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宋辽金时期的美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5页
宋辽金时期的美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5页
宋辽金时期的美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宋辽金时期的美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辽金时期的美术.ppt(1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宋辽金时期的美术,北宋 960-1127 南宋 1127-1279 辽 907-1125 金 1115-1234,辽先建立,然后北宋建立,二者并立,再然后是西夏和金的建立,四者并立;金联合北宋灭了辽,然后金又马上灭了北宋,北宋康王赵构在临安建立南宋,此时金,南宋,西夏并立;然后元建立,成吉思汗和他的后继者先灭金,然后灭西夏,最后灭南宋,统一中国,思考:1、翰林图画院的对绘画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宋徽宗赵佶在诗、书、画方面的主要成就有哪些?3、简述武宗元、李公麟、张择端以及梁楷等人的代表作。,一、翰林图画院,画院的渊源,殷商:宫廷中的百工,属于工奴。春秋战国:称为“史”、“客”汉

2、代:设“尚方画工”,东汉有画工 最早被称为“待招”的记录。唐代:初唐设翰林院,后成立翰林学士 院,翰林院成为技艺人员聚积 的机构,始有“画院”之称。南唐、西蜀设翰林院,并有画 院之称。,院体画,宋朝在建国之初就建立了翰林图画院。两宋画院可称为历史上画院隆盛的时代,而画院之制度也以此最为完备。出自院画作家的作品,反应了最高统治者的审美标准,谓之“院体画”。,院体画的特征:提倡形似、格法;(写实,细致入微)构思上讲求含蓄巧妙,达到诗情画意相得益彰;笔墨技巧上重视传统而不泥守古法。,第1小节、北宋院体花鸟画,精丽典雅1.黄居采山鹧棘雀图2.赵昌四喜图蛱蝶图3.崔白双喜图4.易元吉聚猿图5.吴元瑜6.

3、赵佶芙蓉锦鸡图瑞鹤图“瘦金书”,宋代是中国花鸟画繁荣时期。作为这一时期花鸟画的主流,是强调写生,而且追求细节的真实。宋徽宗赵佶控制宫廷画院的时候,要求画院的画家研究孔雀升墩是先抬左脚还是右脚,画不同时间的月季花要画出花蕊、叶子的不同变化。现存的崔白的寒雀图、李嵩的花篮图、佚名的出水芙蓉图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山鹧棘雀图 宋 黄居寀,出水芙蓉图 宋 佚名,出水芙蓉图赏析,佚名的出水芙蓉图,画幅很小(23.825.1cm),但画得十分精致生动,而且是用没骨画法(指不用墨线勾勒,直接以色彩描绘物象),整个画面似全用色彩画成,不见墨线的痕迹。浅粉色的花瓣,嫩黄的花蕊,似乎还带着拂晓时的露珠,那种一尘不

4、染、雅洁妩媚的花姿,正值花苞初放的最佳时刻。它突出地表现了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这是宋人花卉小品中不可多得的杰作。,写生蛱蝶图 宋 赵昌,写生蛱蝶图局部,写生蛱蝶赏析,纸本设色,纵27.7厘米,横9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描写秋天野外风物的写生画,在构图布局上,作者将景物集中在下半部,上方留下很大的空白,岸边长有荆棘、野菊、霜叶和偃伏的芦苇等,错落有致;三只美丽的蝴蝶,在空中翩翩飞舞,把秋日原野那种高旷清新的景物描绘的生动自然。此幅野花虫蝶形象皆准确自然,用笔遒劲,设色清丽典雅,风格清秀,与黄荃的富贵、徐熙的野逸又有几分不同。,晴春蝶戏图宋佚名,海棠蛱蝶图 宋佚名,寒雀图 北宋 崔

5、白,崔白寒雀图赏析,崔白的寒雀图描写隆冬时节一群吱吱喳喳的麻雀,依然在叶子已经落尽的老树枝头鸣跳嬉戏,它们情态各异,充满活力,画出了麻雀好动的特性。同时,画家运用对比、变换等形式美法则,如老树干的横斜平直与麻雀形体的浑圆柔润、直与曲等对比,使作品更具有艺术魅力。,竹鸥图轴 北宋 崔白,芙蓉锦鸡图宋赵佶,瑞鹤图 宋 赵 佶,补充南宋花鸟画,枫鹰雉鸡图 南宋李迪,雪树寒禽图轴 南宋李迪,狸奴小影图宋 李迪,绢本设色纵23.5厘米横24.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野菊秋鹑图册页 南宋 李安忠,梅石溪凫图 南宋马远,花篮图南宋李嵩,李嵩花篮图赏析,李嵩的花篮图,画幅虽小(19.226.1厘米),但以极其

6、写实的手法,描绘了花篮中的茶花、蜀葵、萱草等一组花卉,不仅形似,而且极富生命力。,骏骨图卷 南宋 龚开,鱼藻图卷(局部)南宋 范安仁,云龙图卷南宋 陈容,杨柳乳雀图宋 佚名,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24.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人物画,武宗元朝元仙仗图李公麟五马图、维摩演教图、临韦偃牧放图、昭君出塞、蔡琰还汉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李唐采薇图梁楷泼墨仙人图,朝元仙仗图 武宗元,朝元仙仗图 武宗元,朝元仙仗图 武宗元,李公麟,维摩诘图 李公麟,维摩诘图 网友摹本,五马图 李公麟纸本墨笔纵29.3厘米横225厘米(日)私人藏,五马图 李公麟,五马图 网友摹本,李公麟五马图介绍,此图画西域进贡给北宋王朝的五

7、匹骏马,皆各由奚官牵引。无款,马后有黄庭坚小行书签题马的年岁、尺寸、进贡年月等,又跋称为李伯时(公麟)所做,是李公麟传世精品。全画用白描法,只在少数地方用淡墨略加渲染,很好地体现了李公麟白瞄画的特色。墨笔线条简练,以提按、轻重、转折、回旋的手法,概括出马匹的不同特征以及任务的不同风貌,形神毕肖,气韵飞动。,应当指出的是,中国古代人物画既有如上述的刻画工细的工笔画,还有画法洗练纵逸的简笔人物或写意人物画。后者的代表作以梁楷的李白行吟图最为典型。梁楷以寥寥数笔就把号称诗仙的唐代大诗人李白那种傲岸不驯、才华横溢的风度神韵,刻画得十分传神,真可谓笔简意赅。中国古代人物画远在公元13世纪初就已达到如此的

8、高度,这一点常使许多外国美术家感到十分惊讶。,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风俗画长卷,作者北宋末期优秀人物风俗画家张择端。作者通过清明节日北宋都城汴梁和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两岸各阶层人物活动情景的描绘,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这幅作品不愧为我国古代绘画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其次,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独特传统,还表现在善于运用长卷的形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实而细致地描绘现实生活的场景及其人物活动。场面繁广的当推宋代张择端的工笔淡设色 清明上河图。画家以高度写实的手法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梁沿汴河展现的清明时节的风光,从城郊农村风光开始,以汴河船舶往来为线

9、索,渐,渐展现出汴梁城门内外的热闹景象,所画人物包括仕、农、工、商、释、道、儒、童等各类人物五百多人,各种房舍、建筑数十幢,画卷长达五米多。其中描写汴河之上的大桥与桥下行船的情景尤为精彩动人,足见画家观察之精到,表现之认真,技巧之超群。,采薇图 李唐,梁 楷,水墨减笔画法:太白行吟图泼墨大写意画法:泼墨仙人图 布袋和尚图,写意人物画,北宋开始 南宋梁楷泼墨仙人图,寥寥数笔勾勒出人物神情,传达出人物和背景的相互关系。“传神”在写意人物画中得到更好的表现。,太白行吟图 梁楷,水墨减笔画法,泼墨仙人图,泼墨仙人图是现存最早的一幅泼墨写意人物画。可以说是梁楷与画院画风决绝后,自辟蹊径,独树一帜,在绘画

10、创作中所创“减笔”画之杰作。画面上的仙人除面目、胸部用细笔勾出神态外,其他部位皆用阔笔横涂竖扫,笔笔酣畅,墨色淋漓,豪放不羁,如入无人之境。,布袋和尚图 梁楷,二、宋代山水画,1.中原画派李成 读碑窠石图范宽溪山行旅图许道宁渔夫图燕文贵 谿山楼观图2.院体山水画郭熙早春图王诜渔村小雪图,寒林平野图轴 北宋 李成,晴峦萧寺图轴 李成,溪山行旅图 北宋 范宽,为什么说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是一幅古代山水画的典范?,范宽是北宋中原画派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溪山行旅图构图严谨,崇山雄厚,巨石突兀,林木繁茂,满山遍野,丰满宽远,气势逼人。展开此幅画轴,高旷雄伟的峰峦拔地而起,壁立千仞,巍峨摩天,迫人心目。山石用

11、雨点皴,有一种雕刻般的斧凿之感,开后世斧劈皴之先河。山顶布满密林,涧水轰然作响,树如墨伞,体现了范宽作品“如面前真列,峰峦浑厚,气壮雄逸,笔力老健”的特点。,所以,无论从构图还是用笔用墨,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都可称得上是我国古代山水画的优秀典范。,许道宁渔夫图(局部),谿山楼观图 燕文贵,早春图 郭熙,3.“米点山水”米芾创“米点山水”米友仁云山墨戏图4.青绿山水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赵伯驹江山秋色图卷,米点山水,春山瑞松图米芾,云山墨戏图 米友仁,千里江山图 北宋 王希孟,运用中国山水画“咫尺千里”的表现手法,以浓重的色彩,宏大的气势,描绘了祖国山河的辽阔和壮美,抒发了画家对大好河山的热爱。,千里江

12、山图局部 王希孟,5、“南宋四家”的山水画A.名词解释:“南宋四家”B.什么是南宋山水画的第二种境界?C.李唐万壑松风图D.刘松年四景山水图卷E.马远踏歌图梅石溪凫图F.夏圭溪山清远图卷长江万里图 G.什么是“马一角,夏半边”?,“南宋四大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被称为“南宋四大家”。以四人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开创了南宋山水画艺术的新风格。如果说北宋山水画艺术以雄浑、辽阔、崇高胜,南宋山水画山水画则以秀丽、工致、优美胜。,万壑松风图 李唐,踏歌图南宋马远,烟岫林居图 南宋 夏 圭,宋代山水画的两种艺术境界,整体性的生活人生自然境界,正是中国山水画表现的审美理想。这一特色完整地表现在客观地整

13、体地描绘自然的北宋山水画中,构成了宋代山水画的第一种艺术境界。,南宋山水画创造了第二种艺术境界:诗意的追求和细节真实同时并举;同时,对称走向均衡,空间更具意义,以少胜多、以虚代实、以白当黑中国艺术的意境美在这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程式与技法:皴、染、擦、破墨、积墨,中国山水画在长期的发展中,为了更好地表现各种树石的特点,根据各种山石不同的地质结构和树木表皮状态,加以概括而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如表现山石的皴法就有披麻皴、折带皴、斧劈皴、雨点皴、卷云皴、荷叶皴等十多种。在这些表现程式的应用上,反对照搬,主张灵活运用,所以不断有所发展。,在山水画的笔墨技法上,也较人物画、花鸟画更为丰富多变

14、。如笔法中包括上述的山石多种皴法和点苔法等;墨法中湿者为“染”,干者有“擦”,趁湿相化为“破墨”,以干累积为“积墨”等等,可见中国古代山水画也同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传统和体系。,披麻皴,披麻皴即是线皴。用笔中锋,行笔松灵,秃笔渴墨,以长短、疏密、轻重、曲直、浓淡不同的以线表现不同的山石特征。用墨由淡到浓,层层递加。五代董源,巨然多用此法,适合表现纹理细致的质地松软的山石。多用软毫笔,硬毫笔亦可。,披麻皴,斧劈皴,用笔多以侧锋阔笔劈出。起笔重,收笔轻,果断、利落。特点是压力大,水分多,速度快。宜表现陡峭、突兀、棱角方硬的火成岩。斧劈皴,应充分发挥墨色的丰富变化和飞白效果,一笔劈过,不宜重复。可

15、用硬毫山水或兰竹笔。,斧劈皴,折带皴,折带皴是线面结合的一种皴法。用笔中、侧锋互用,先横拖为线,再直折为面。用墨宜干宜淡,多次叠加而成。表现湖边的岩石,求其简约、疏淡的韵味。可用新的山水面笔。,折带皴,米点皴,米点皴,即是点皴,亦谓落茄皴。米点是以毛笔饱蘸墨汁,侧锋卧笔横点的一种皴法,形象圆浑。画山方法,先以披麻皴线条,概括勾出山形结构,再破线为点,连点成片,最后积片为山。宜表现林烟出没,云霞明来的境界。用大号软毫笔,硬毫亦可,秃旧些更好用。,米点皴,牛毛皴,卷云皴,解索皴,乱麻皴,拖泥带水皴,鬼面皴,豆瓣皴,三、书画文人化,1、书2、画,书法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黄州寒食诗帖 苏轼,花

16、气蕉人诗帖 黄庭坚,花气蕉人诗帖赏析,花气蕉人诗帖 笔势苍劲,拙胜于巧,肥笔有骨,瘦笔有肉,“变态纵横,劲若飞动”。其美韵不亚于行楷书。“山谷书法,晚年大得藏真(怀素)三昧,此笔力恍惚,出神入鬼,谓之草圣宜焉!”(沈周)此时黄庭坚的草书艺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此时草书书法,深得张旭,怀素草书飞动洒脱的神韵,而又有自己的风格。用笔紧峭,瘦劲奇崛,气势雄健,结体变化多端。,珊瑚帖 米芾,珊瑚帖赏析,珊瑚帖画一珊瑚笔架,架左书“金坐”二字。行文之中,米芾突然以画代笔,颇有意趣。米芾作画大抵也像在珊瑚帖中一样兴之所至,随手涂抹。在字里行间随手涂抹的例子还见于铁围山丛谈,谓米芾在写给蔡京的一帖中诉说流

17、离颠沛之苦,随手在文中画了一只小船。兴之所至,信手之迹,是文人墨戏的表现,这是米芾唯一存世画迹。作品用笔丰肥豪健,宽绰疏朗,字态奇逸超迈。元虞集谓“神气飞扬,筋骨雄毅,而晋魏法度自整然也”。,蜀素帖 米芾,题听琴图诗 蔡襄,文人画,文同苏轼,墨竹图 北宋 文同,古木怪石图 北宋 苏轼,四、宋代瓷器,五大名窑:汝窑 官窑 哥窑 钧窑 定窑,宋代的陶瓷是我国的鼎盛时期,“宋瓷”也闻名世界。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为五大名窑,形制优美,高雅凝重,不但超越前人的成就,即使後人仿制也少能匹敌。,汝窑,汝窑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窑址在河南汝州(一说在河南省宝丰清凉寺),因此

18、而得名。,汝窑,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等为主。汝窑传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贵。,宋汝窑三足盘,宋汝窑三足盘,汝窑 三足洗(北京故宫博物院)高3.6cm,口径18.3cm,足径16.7cm,宋汝窑荷叶碗,汝窑 荷花式碗(台北故宫博物院)高10.4cm,口径16.2cm,足径8.1cm,汝窑 天青无纹水仙盆(北京故宫博物院)高6.7cm,口宽16.4cm,口长23cm,稀世珍宝,“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得尽善美也”“纵有家

19、产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稀世珍宝,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台北故宫博物院23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大维得基金会7件、天津博物馆1件、广东省博物馆半件、中国香港收藏家罗桂祥1件、日本现存4件、美国现存5件、英国私人收藏1件,共计67件半,官窑,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官窑,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瓷器足部无釉,烧成后是铁黑色,口部釉薄,微显胎骨,即通常所说的“紫口铁足”。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

20、贵。,官窑特征,紫口铁足 粉青为主北宋、南宋的官窑都有开片 北宋的官窑厚重,南宋的官窑轻薄,宋官窑粉青鬲式炉,宋官窑洗(流失日本),宋官窑粉青梅花杯,哥窑,哥窑是宋代南方五大名窑之一,确切窑场至今尚没有发现。拒历史传说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两浙路处州、龙泉县各建一窑,哥哥建的窑称为“哥窑”,弟弟建的窑称为“弟窑”,也称章窑、龙泉窑。有的专家认为传世的宫藏哥窑瓷,实际上是南宋时修内司官窑烧制的。,哥窑,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小纹片纹理呈金黄色,大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故

21、有“金丝铁线”之说。其中仿北宋官窑的瓷器为黑胎,也具有“紫口铁足”。,哥窑,哥窑瓷胎体有厚有薄,釉色主要有粉青、月白、米黄数种,釉面光泽如肤之微汗,是为上品。器形以洗、炉、盘、碗为多。,宋哥窑双耳三足鼎,宋哥窑碗,钧窑,钧窑分官钧窑、民钧窑。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钧窑广泛分布于河南禹县(时称钧州),故名钧窑,以县城内的八卦洞窑和钧合窑最有名,烧制各种皇室用瓷。,钧瓷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此

22、为中国制瓷上的一大发明,称为“窑变”。因钧瓷釉层厚,在烧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钧窑瓷主要是供北宋末年“花石刚”之需,以花盆最为出色。,宋钧窑荷叶青蛙盘,宋钧窑荷叶执碗,宋钧窑瓶,定窑,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为民窑。始建于唐,兴盛于北宋,终于元代,烧造时间近七百余年。窑址分布于河北曲阳县磁涧、燕川以及灵山诸村镇,这里唐代属定州,称为定窑。,定窑,定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黑釉、酱釉称为“黑定”、“紫定”,也别具特色,制作精湛,造型典雅。花纹千姿百态,有用刀刻成的划花,用针剔成的绣花,特技制成的“竹丝刷纹”,“泪痕纹”等等。出土的定窑瓷片中,发现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样,这说明定窑的一部分产品是为官府和宫廷烧造的。,宋代定窑孩儿枕,宋定窑黑釉鹧鹄斑纹碗,宋定窑酱釉窑变梅瓶,小结,宋瓷的美学风格,近于沈静雅素一路,钧瓷虽灿如晚霞,但也不属唐三彩的热烈华丽。宋瓷所创造的新的美学境界,主要在于宋瓷不仅重视釉色之美,而且更追求釉的质地之美。钧瓷、哥瓷、龙泉、黑瓷的油滴、兔毫、玳瑁等都不是普通浮薄浅露、一览无余的透明玻璃釉,而是可以展露质感的美的乳浊釉和结晶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