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准则概述.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271773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5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准则概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审计准则概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审计准则概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审计准则概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审计准则概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审计准则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准则概述.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审计准则专题,第一讲 审计准则概论,审计准则的基本概念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介绍,1.1 审计准则的基本概念,产生审计准则的必然因素审计准则的定义审计准则的结构审计准则的特性审计准则的作用审计准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审计准则与职业道德准则的关系审计准则与质量控制准则的关系,1.1.1 产生审计准则的必然因素,审计准则的产生迎合了来自两个方面的要求:来自于审计职业界内部为审计人员提供工作标准和指南,规范审计人员资格条件和工作方式的要求;来源于审计职业界外部为审计服务使用者提供审计工作质量评价依据的要求。,1.1.2 审计准则的定义,审计准则是由国家审计部门或注册会计师职业团体制定的,用以规定审

2、计人员应有的素质和专业资格,规范和指导其执业行为,衡量和评价其工作质量的权威性标准。,1.1.3 审计准则的结构,不同的审计主体应有不同的审计准则;不同性质的审计业务应有不同的审计准则;不同层次的审计行为应有不同层次形式的审计准则。,1.1.4 审计准则的特性,审计准则的权威性审计准则的规范性审计准则的可操作性审计准则的相对稳定性,1.1.5 审计准则的作用,制定、实施审计准则,可以为规范和指导审计工作提供依据,有助于审计工作规范化的实现。制定、实施审计准则,为衡量和评价审计工作质量提供依据,从而有助于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制定、实施审计准则,有助于社会公众对审计工作结果的信任。审计准则的制定、

3、实施,有助于维护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的正当权益,使得他们免受不公正的指责和控告。制定、实施审计准则,有助于推动审计理论的研究和审计人才的培养。制定、实施审计准则,有助于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和审计事业的国际化。,1.1.6 审计准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世界上最早的审计准则是美国的民间审计准则。为了提高审计质量,明确审计责任,规范审计工作,美国职业会计师协会于1947 年公布了世界上最早的审计准则审计准则试行方案公认的重要性和范围,以后又曾多次修改。日本在1956年2月由大藏省企业会计审计会参照美国的审计准则,制订了日本的审计准则,1976年经第三次修改后,形成了审计准则、审计实施准则及审计报告准则。世

4、界上其他国家,也相继参照美国的做法制订发布了审计准则,如加拿大从1968年开始发布审计准则;澳大利亚1951年制订了正式的审计准则;德国1964年正式发布审计准则;英国是民间审计产生最早的国家之一,但在制订审计准则方面却是西方发达国家中较晚的一个,直到1980年才制订出全国统一的审计准则。,1.1.6 审计准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考察世界范围审计准则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我们可以发现各种审计准则正在不断趋向国际统一,国际化已经成为审计准则发展的历史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有社会需求的国际化、审计准则的技术特性和国际审计组织的积极贡献。,1.1.7 审计准则与职业道德准则的关系,职业道德准则是整个会计师职业

5、界在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时都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它属社会道德规范的范畴。联系:由于审计服务是会计师职业界提供的全部服务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在制订规范审计行为的审计准则时,必须以职业道德准则为依据,即在审计准则中充分反映职业道德准则的要求。,区别:,职业道德准则是统驭整个会计师职业界提供各种服务的行为规范;而审计准则只是约束会计师职业界在提供审计服务时的行为。职业道德准则着重从社会道德的角度对执业人员的行为提出要求;而审计准则则着重从技术的角度对审计人员的行为提出要求。,1.1.8 审计准则与质量控制准则的关系,质量控制准则是会计师职业界为保证各事务所在办理审计业务中达到公认职业道德准则和技术准则(

6、审计准则)而建立的有关质量控制的系统要求。联系:审计准则与质量控制准则,两者都为控制审计工作质量提供指导,因此两者的目标相同。,区别:,主要在于:质量控制准则是要求各会计师事务所在提供专业服务时,从总体上控制,保证其业务质量的准则,而审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应当遵循的技术标准。前者用以规范会计师事务所,侧重于质量控制,适用于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各种专业服务;后者用以规范注册会计师,侧重于技术要求,主要适用于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第二节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执业准则建设的三个阶段加快执业准则建设的必要性执业准则的构建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特点,2.1.1 制定执

7、业规则阶段(19911993),财政部非常重视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建设工作,十分支持中注协在推进审计准则建设方面所作的努力。中注协成立后不久,就着手进行执业规则的建设。从1991年到1993年,先后发布了注册会计师检查验证会计报表规则(试行)等7个执业规则。这些执业规则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走向正规化、法制化和专业化起到了积极作用。,2.1.2 建立准则体系阶段(19942004),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注册会计师法,规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依法拟订执业准则、规则,报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后施行。经财政部批准同意,中注协自1994年5月开始起草独立审计准则

8、。到2004年,中注协先后分6批制定了独立审计准则,包括1个准则序言、1个基本准则、28个具体准则和10个实务公告以及5个执业规范指南。此外,还包括3个相关基本准则(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质量控制基本准则和后续教育基本准则),共计48个项目。,2.1.3 完善与提高阶段(2005至今),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48项注册会计师(以下简称CPA)执业准则,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准则全面、实质趋同的CPA审计等执业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将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审计准则,着力于增强CPA的执业能力,突出了维护公众利益的行业宗旨,同时对CPA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2

9、 加快执业准则建设的必要性,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带来了巨大的审计风险,需要通过完善审计准则加以应对;部分准则项目自己不能满足行业要求,需要及时制定和修订审计准则;国际审计准则质量有了全面改进和提高,需要我们在国际趋同上有新的举措;会计准则加快制定进程,需要独立审计准则同时跟进。,2.3 执业准则的构建,准则框架结构准则的编号,2.3.1 准则框架结构,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国际趋同的需要,我们将“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体系”改进为“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以适应注册会计师业务多元化的需要。,2.3.2 准则的编号,十位数代表大类中的小类;个位数代表小类中的顺序号。例如,第1311号,千位数的“1”为审计准则,百位数的“3”为审计证据大类,十位数的“1”表示为这一大类中的某一小类,个位数“1”为某小类审计程序的顺序号。,2.4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特点,准则体系强化了行业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宗旨准则体系符合国际趋同的要求准则体系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准则体系严格了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