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道路勘测设计完整课件.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6275026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南大学道路勘测设计完整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东南大学道路勘测设计完整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东南大学道路勘测设计完整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东南大学道路勘测设计完整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东南大学道路勘测设计完整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南大学道路勘测设计完整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南大学道路勘测设计完整课件.ppt(9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六章 选线,2,第一节 概述,选线:根据道路的性质、任务、等级和标准,结合地形、地质和地物及其沿线条件,综合平、纵、横三方面因素,在实地或纸上选定道路中线的平面位置。,3,路网规划 总体设计 选线,4,选线的任务:确定道路的走向和总体布局;具体确定道路的交点位置和选定道路曲线的要素,通过纸上或实地选线,把路线的平面位置确定下来。,5,一、选线原则,1、路线基本走向的确定要综合考虑2、注意贯彻工程经济与营运经济相结合3、与农业相配合4、考虑沿线的水文、地质条件5、重视环境保护6、处理好路与桥的关系7、选线应注意结合地形条件,综合考虑 分离式断面的布设,6,基于环保的设计新理念:1)节约用地

2、2)原有生态系统连续性原则3)路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原则4)保护自然植被原则5)生态环境恢复原则,7,二、选线的一般方法,1、实地选线2、纸上选线3、航测选线4、3S技术在选线中的运用 数字化地理信息系统(GIS)公路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公路的遥感卫星测设系统(RS),8,三、选线的一般步骤,一条公路路线的选定是经过由浅入深、由轮廓到局部、由总体到具体、由面到带到线的过程。1、路线基本走向的确定2、路线走廊带的确定3、确定路线方案4、选定具体线位,9,第二节 路线方案比选,一、路线方案比选的重要意义二、路线方案比选考虑的因素三、方案比选的方法四、方案比选的步骤五、实例,10,1、社会效益2

3、、技术上 路线长度及延长系数;转角数;最小曲线半径数;最大纵坡;回头曲线数;交叉数目.3、经济上 土石方数量;桥涵、隧道、挡墙工程数量;征地、拆迁数量;主要材料数量;主要机械、劳动力数量;程总造价;投资成本效益比;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4、环境影响 历史文物、自然环境、资源的影响,以及对周围环境 造成的噪音、尾气、水资源污染。,11,方案比选的步骤:1、收集资料2、罗列路线可能的方案3、每个方案调查、分析、计算4、不同方案的比较5、确定最佳方案,12,13,比选结果,第三、四方案路线过于偏离总方向,较第一、二方案长100150km,虽能多联系两、三个县、市,但对发展地区经济所起的作用不大。而且

4、第三方案线形指标较低,将来改建难以提高;第四方案又与现有高压电缆线连续干扰,不易解决。因而第三、四方案不宜采用。第二方案虽路线最短,但与铁路严重干扰,且用地较多,最后推荐路线较短,线形标准较高,用地最省,造价也较低的第一方案。,14,表61 各方案主要指标比较,15,P145,16,图62为某公路在作巴、安渡两点间有南、北线两个方案。如路线仅系连接强寨、安渡两地,则南线要近23km,显然直捷得多。但从公路网规划需要考虑从安渡通往某市,则经南线通往某市反而绕远11km,远不如北线直捷。两方案都有积雪问题。南线垭口海拔为3000m,北线垭口海拔为3300m。南线积雪虽较北线薄,且距离短,但越岭地形

5、较陡,需要展线 6.5km,积雪难以处理。同时南线越岭段东侧有一段线形指标低,工程集中,且有岩堆、崩塌、风积沙等病害需要处理。而北线沿线地形平坦,越岭不需展线,线形指标较高。北线另一有利因素,是全线均有旧路或便道可以利用,其中作巴至江寨的旧路,略加改善即可达到新建标准,比南线(几乎都是新建)工程要省些,施工也较方便。综合上述分析,推荐北线方案。,17,第三节 平原地区选线,平原地区:除指一般平原外,还包括山间盆地、高原平坦地形等地面起伏不大,自然坡度3以下的地区。,18,一、平原区特点,1、纵坡平缓2、江河湖泊多3、城镇密集、人口稠密、经济发达,19,二、平原区路线特征,1、地形对路线的约束限

6、制不大,平、纵、横的几何线形很容易达到标准。2、路线布置主要考虑地物障碍3、路线特征:平面线形顺直,以直线为主 体线形,平曲线半径大,纵断面上坡度 平缓,以低路堤为主。,20,三、平原区布线要点,1、以平面设计为主导 大控制点:中间控制点:2、尽量采用较高的线形标准3、正确处理与农业的关系4、与城镇居民的联系5、遇到湖泊、水塘等的处理6、路与桥的关系,21,22,如图6-3,某公路通过某河附近时,为了少占20K附近的高产田和解决路线穿田取土的困难,将路线移向坡脚,虽里程略有增长,桥位也略有偏斜,但避开了大片高产田,而且路线沿坡脚后,路基为半填半挖,既节省了土方,又避免了填方借土的远运。,23,

7、24,就桥梁而言,乙线较好,但路线较长;就路线而言,甲线里程最短,但桥梁多,且都为斜交;丙线则各桥都近于正交,线形也较舒顺美观。三个方案都有可取之处,因这条路交通量甚大,且有超车需要,故采用甲线。,25,第三节 山岭区选线,山岭区:自然横坡20以上的地区。,26,一、山岭区地形特点,1、山高坡陡,河深谷窄。2、土层薄、岩层厚。3、暴雨多,山洪急。4、气候多变。,27,二、山岭区路线特征,1、平、纵、横三方面都受限制,技术 指标一般较低。2、在所有自然因素中,高差急变是主导因素,因此路线布设时,一般以纵面线形为主导安排路线。,28,三、山岭区路线的形式,(一)、沿溪线(二)、越岭线(三)、山脊线

8、,29,(一)、沿溪线,30,1、沿溪线的特点:路线走向明确、纵坡平缓、线形标准高、便于为山区居民服务、施工养护方便、土石方工程少、桥涵防护工程多、水毁威胁大。,31,2、沿溪线布线要点:(1)河岸选择(2)线位高低的确定(3)桥位选择,32,如图,乙方案为避让河左岸的两处断续陡崖,跨河利用右岸的较好地形,但过夏村后,右岸出现更陡更长悬崖,路线又须跨回左岸,在3km内,两次跨河,须建中桥两座。甲方案一直走左岸,虽要集中开挖段石方,但较建两座中桥经济得多,因此不宜跨河换岸。,(1)河岸选择,(1)河岸选择,33,原线为避让沿河17km的断续陡崖,采用了高线方案。由低线过渡到高线的升坡段很长,且弯

9、急坡陡,行车不安全,经局部改线,坡度虽有所改善,但增加了小半径曲线,线形更加弯曲,最后改走低线直穿陡崖,路线平、纵标准显著改善,还缩短760m,行车顺畅,说明不应当采用高线。,(2)线位高低的确定,34,(3)桥位选择,跨主河:(a)在“S”形河段腰部跨河,以争取桥轴线与河流成较大交角。,35,(b)在河弯附近选择有利位置跨越。但应注意河弯水流对桥的影响,采取防护措施。,36,(c)桥头路线的处理,37,跨支流,38,3、路线在河谷断面上的布置:河谷形式:浅盆型、U型、V型 浅盆型:傍山、傍河、中穿 U型:临溪、山腰 V型:侵河筑路、筑路治河相结合,39,、几种河谷地形条件下的选线,()开阔河

10、谷:这类地形的路线有三种走法。1)沿河岸。2)靠山脚。是常采用的一种布线方案。3)直穿田间,线形标准高,但占田最多,在稻田地区,为使路基稳定,有时还需换土,一般不宜采用。,40,(2)河道弯曲、狭窄的河谷1)沿河岸自然地形,绕山咀、河弯布线。2)取直路线。遇河弯,则两次跨河或改移河道,如图;遇山咀,采用隧道或深路堑通过。,41,(3)陡崖峭壁河段1)与河争路,侵占部分河床。2)硬开石壁。,42,(4)河床纵坡陡峻的河段,43,5、路线遇不良地质情况的处理,(1)、岩堆:什么是岩堆?如何辨别?,44,处理方法:a、对处在发展阶段或较大范围的松散的稳定性差的岩堆;内移设隧道,外移设桥b、对稳定的岩

11、堆;低路堤或浅路堑通过,45,(2)、滑坡处理方法 大型滑坡:尽量绕避、换岸 中小型滑坡:整治稳定后在下部以低填方或上部以浅挖方通过。,46,(3)、泥石流什么是泥石流?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的形成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 丰富的松散物质 短时间内大量的水流,47,泥石流的分区?上游形成区、中游流通区、下游堆积区上游形成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漏斗状。中游流通区:峡谷,谷底纵坡较大,使泥 石流能够迅速直泻。下游堆积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48,我国泥石流的分布?滇西北、滇东北 川西 陕南秦岭 西藏喜马拉雅山 甘南

12、,49,处理方法:1)严重的泥石流集中地段,应考虑绕避 2)路线跨越泥石流时,首先应考虑从流通区以桥跨越,但要注意有无转化为堆积区的趋势 3)避免穿过堆积区,50,采用明峒通过泥石流,51,小桥与过水路面结合穿过泥石流,52,(二)、越岭线,53,1、布线要点,(1)垭口的选择:根据位置、标高、两侧山坡的展线条件(2)过岭标高的确定:浅挖过岭、深挖过岭、隧道过岭(3)垭口两侧山坡路线的布设:自然展线、回头展线、螺旋展线,54,55,路线通过飞来石垭口,由于选用不同的挖深,出现了两个可能的展线方案。甲方案挖深9米,需两个回头弯;乙方案挖深20米,可顺山势布线,不需回头弯。乙方案线形好,路线长度比

13、甲方案缩短377米,虽土石方工程较集中,但总工程量没有增加,有利于行车和节约运营费用,经比较,采用了乙方案。,56,关于隧道过岭:当挖深在2025米以上是,隧道往往比明堑更经济。临界标高:隧道造价和路线造价总和最小的过岭标高。,57,(3)垭口两侧山坡路线的布设 展线:采用延长路线的办法,逐渐升坡,克服高差。自然展线:以适当的坡度,顺着自然地形,绕山咀、侧沟来延展距离,克服高差。,58,回头展线:当控制点间的高差大,靠自然展线无法取得需要的距离以克服高差,或因地形、地质条件限制,不宜采用自然展线时,路线可利用有利地形设置回头曲线进行展线。,59,螺旋展线:路线受到限制,需要在某处集中地提高或降

14、低某一高度才能充分利用前后有利地形时,可考虑采用螺旋展线。,60,展线示例,利用山谷展线:图为反复跨主沟 的山谷展线。,61,利用侧沟的山谷展线:,62,利用山脊展线,63,利用山坡展线,64,(三)、山脊线,65,1、路线特点,大体沿山脊布设有利条件:不利条件:,66,2、布线要点,(1)控制垭口的选择(2)侧坡的选择(3)试坡布线,67,68,A、D两垭口是由前后路线所决定的固定控制点,其间B、C、E等垭口,哪个选为中间控制点,首先取决于路线布设在分水岭的哪一侧。显然,位于左侧的甲线应舍C、E而取B,位于右侧的乙线应舍B而取C或E。至于C、E的取舍以及甲、乙方案的比选问题,则有待于试坡布线

15、时解决。,69,第四节 丘陵区选线,70,丘陵区地形特征:介于平原和山岭区之间的地形,山势平缓起伏,山形迂回曲折,高差不太大,横坡不太陡,山脉和水系不如山岭区明显,具有多变的地形地貌特征。丘陵区路线特征:平面以平曲线为主,纵面线形起伏。1)局部方案多2)路线平、纵、横关系密切,相互之间约束和 影响大3)线形指标一般较好,线形指标变化幅度大。,71,丘陵区路线布设方法:(一)平坦地带走直线 两个已知控制点间,地势平坦,应按平原区以方向为主导的原则。(二)具有较陡横坡的地带沿匀坡线布线“匀坡线”是两点之间,顺自然地形,以均匀坡度定的地面点的连线。(三)起伏地带走直连线和匀坡线之间 起伏地带也属于具

16、有横坡的地带,特点是地面横坡较缓,匀坡线很迂回。,72,第七章 定线,定线:在路线总体布局和逐段安排的基础上,按照已定的技术标准,结合地形、地质及其他沿线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因素,定出路线中线的确切位置。,73,定线的具体内容:确定交点 曲线定线,74,定线方法:现场定线 纸上定线,75,第一节 现场定线,一、平原微丘区:1、以点定线 2、以线交点 3、拟定曲线半径,进行要素计算 4、进行曲线插设,76,二、山岭重丘区:1、放坡 2、修正导向线 3、穿线交点 4、计算曲线要素,进行曲线插设,77,78,79,第二节 纸上定线,纸上定线的步骤:纸上定线 实地放线,80,一、纸上定线 1

17、)准备工作,81,2)初定路线位置 平原微丘区:定导向点 试定路线导线 初定平曲线 山岭重丘区:P183 纸上放坡 定导向线 修正导向线,82,83,3)定线 直线型定线法 曲线型定线法,84,直线型定线法:1)定出交点 2)采集交点坐标 3)计算转角和交点间距 4)确定圆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 5)计算平曲线要素和主点桩号 6)计算逐桩坐标,85,曲线型定线法:1)徒手描绘路线的概略位置2)将概略线位分解成直线和圆曲线,定圆 曲线半径3)在每个单元上采集两个点的坐标4)根据采集点的坐标计算要素,最终计算 逐桩坐标 一般借助计算机完成,86,坐标计算:1)转角与交点间距的计算 设起点坐标为JD0

18、,第i个交点的坐标为JDi 坐标增量:,87,88,89,转角:,90,(2)曲线要素及主点桩计算(3)逐桩坐标计算 P 187,91,二、实地放线,(一)、极坐标放线法(二)、坐标放线法,92,坐标:导1(X1,Y1),导2(X2,Y2),M点(XM,YM),则可计算出导2导1的方位角和导2M的方位角,根据两导线的方位角 算出它们之间的夹角,再根据坐标算出导2M的距离。放样:在导2架设全站仪,后视导1,根据夹角和距离放出M点的位置,也可根据方位角和距离放出M点位置。,极坐标放样,93,如果全站仪与便携式电脑相连,只要输入相关点的坐标即可,由电脑自动完成有关数据计算,可以直接利用坐标放出M点,方法如下:在导2点架仪器,后视导1点,输入导2、导1点的坐标,定出导2导1的方向。输入待测点坐标M(XM,YM),转动照准头使水平角为00000,完成点M定向。置反射镜于M点附近,当面板上的数显示为0.000时,即为M点的精确点位。,坐标放样,94,1)在导1点架仪器,后视导2,定出导1导2的方向,以导1导2为起始边拨夹角,定出导1M方向;2)将仪器搬至导2点,后视导1,定出导2导1的方向,以 导2导1为起始边拨夹角,定出导2M的方向。3)找出导1M与导2M的交点,则交点即为所要放的点M。,三角交会法放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