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中学孟强.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6276739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湖中学孟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东湖中学孟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东湖中学孟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东湖中学孟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东湖中学孟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湖中学孟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湖中学孟强.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东湖中学 孟强,一、从教学设计谈起,1、课前系统设计(“前设计”)2、课堂系统设计(“中设计”)3、课后系统设计(“后设计”),解读课标(与新课程理念对话)分析教材(教材灵魂对话)了解学情(师生共同建构课程生活);教学目标设计(定目标,明任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环境和教学用具设计。,(1)课程标准是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2)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3)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描述应尽可能地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不可即的。(4)课程目标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

2、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科书”。(5)课程标准的范围应该涉及作为一个完整个体发展的三个领域: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而不仅仅是知识要求。,二、解读课标,与新课程理念对话,第五单元所涉及的课标2-2-1列出秦代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2-2-2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2-2-3知道从秦代到清代中国历史版图的变化,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2-2-4讲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事例,说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2-2-5描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

3、情景和事例,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影响。2-2-6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成就和特点,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2-2-7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往,知道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历史。,第六单元所涉及的课标2-3-1描述开辟新航路的主要人物和路线图,评析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和意义。2-3-2列举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评析他们的主要成就2-3-3讲述欧美建立资产阶级国家的重大事件及其代表人物,说明它们对各自国家历史历程的影响。2-4-3引用典型事例,说明教育、科技、文化在文明传承中的显著作用和重要意义2-4-4比较不同时期区域

4、之间相互交流与影响的事例,体会区域联系日益密切的历史趋势2-4-6评述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恰当说明他们在历史进程中作用。,行为动词的选用,列举时序;展现脉络 列举人物、事件;评析史事件、人物 知道变化;认识趋势;讲述 事例;说明事件;感受影响;描述事例;列举成就、特点;知道事实;描述人物、路线图 评析原因、影响 列举人物 评析成就 讲述事件、人物 说明影响引用事例 说明意义 比较事例;体现趋势 评述功过;说明作用行为动词有两类:用于结果性目标的动词(有个性、能区分)用于表现性目标的动词(体验性、过程性),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中部分行为动词界定,2-2-1列出秦代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

5、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行为动词:列出 展现,学生学习结束后能够“做什么”,认知中国王朝的更替称谓、时间和顺序,体验获取信息,探究历史过程的基本方法和技能,2-3-1描述开辟新航路的主要人物和路线图,评析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和意义。,行为动词:描述,行为动词:评析,基础,提升,教学重点,案例比较,四、课标与学材的选用,2-2-2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故宫的回忆膨胀的皇权以“故宫的回忆”为题,讲述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内容分为“光阴故宫”、“辉耀故宫”、“夕照故宫”三部分,运用用故宫的布局地图和图片,详细讲述了故宫内阁、军机处、太和殿和保和殿

6、情况,从而突出主题-皇帝专制集权的加强。但在选择材料上可以选择更符合初中学生认知特点的图片、新闻素材、视频、学生口述历史等成为我们拓展课堂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分析单元教学目标的地位(以第五单元为例),上承八年级上册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脉络,下启第六单元世界工业文明的曙光与近代社会的开端。它讲述中国在明清时期继续沿着自己的内在轨道向前发展,达到了全盛时期(康乾盛世),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危机。,地位:承上启下,(二)通读教材,整体把握,第一课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经济)第二课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思想文化)第三课 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政治)综合探究五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7、三个维度进行比较),本单元教材在安排上虽设置中华文明继续沿着自己的轨道和节奏向发展,每个领域(经济、思想、科技、政治)在沿着自己轨道继续发展的同时,却都出现了危机(同西方相比)。综合探究五虽为探究课,但却起到点睛作用,正是对前面三个维度的探究与总结:19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三)分析教材,找到灵魂,教学难点,关键是理解、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的突破口,它是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的中介与桥梁。,是对学习主体而言,具体指学生难理解、难辨析、难解答、易接受的学习内容,由学生现有的能力与教学要求之间的差距形成。通常教材中较抽象,学生理解有困难,或者较隐蔽,需要用新方法去认识的内容

8、,构成教学中的难点。,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238 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识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要点提示:马戛尔尼使华 活动建议:组织学生讨论马戛尔尼使华事件,引导学生从生产水平、政治体制、思想文化等方面,探究清末中国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难点,资料2:马戛尔尼说:“中国上等人之受有教育者若任其居住本国,不与外界接触,其开化之程度已足称完备;若令其与世界民族相见则知识殊形缺乏。”(马戛尔尼乾隆英使觐见记),本课课文所提供的探究资料,思想文化,资料4:马戛尔尼说:“中国工业虽有数种,远出吾欧人之上,然以全体而论,化学上及医学上之知识,实处于极幼稚之地位。”

9、(马戛尔尼乾隆英使觐见记),本课课文所提供的探究资料,思想文化,资料5:马戛尔尼说:“广东一处地近海洋,洋人到中国者必在此间登岸,中国为防御洋人起见,特设重兵镇之此辈宽衣大袖之兵队,既未受过军事教育,而所用军器又不过刀、枪、弓、矢之属,一旦不幸,洋兵长驱而来,此辈果能抵抗与否?尚属一不易置答之疑问也。”(马戛尔尼乾隆英使觐见记),本课课文所提供的探究资料,军事力量,资料6:英国使团中的孩童托马斯对中国人用手工而不用机器采煤感到惊讶。英国人为他们的绞车、轨道和铁皮运煤小车而自豪。已经席卷他的国家的工业革命是那样深入孩子的心灵,天朝的落后使他一目了然。(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本课课文

10、所提供的探究资料,生产水平,第五单元导语提到与西方的比较,生产水平,纵向比较:传统道路上继续发展横向比较:与西方国家拉开距离,第二课课文提到中西科技对比,晚明涌现的科技群英,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开始显露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但从整体上看,明清的科学技术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已远为逊色。特别是入清以后,在文化专制和八股取士的影响下,科学技术非但不复再现晚明时期的短暂辉煌,就连晚明已经取得的一些重要成果,也被埋没。中国和西方科技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思想文化,第三课课文提到与西方的比较,清朝推行闭关政策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却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中外力量对比,而且作茧自缚,限制

11、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中国更加闭塞、停滞,远离世界发展潮流。,第三课阅读卡:中国与同时期西方的对比,政治体制,生产水平,当明清之际战争如火如荼之时,英国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在此后一二百年,西方主要国家的政治体制逐渐由民主政体取代封建专制统治。当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陶醉于天朝大国的迷梦之中时,第一次工业革命席卷西方。它首先在英国爆发,然后波及法、德、美等国,劳动生产率得到数十倍的提高。,第三课阅读卡:中国与同时期西方的对比(续),到1840年,欧美国家已经普遍使用蒸汽动力,而中国农业仍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以手工劳动为主;英国海军拥有几百艘舰艇,大军舰配置火炮百余门,步兵已普遍使用步枪,而清军仍主要使用刀、矛、弓箭等老式武器。尽管从中国自身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来看,明清农耕文明的繁盛超越前代,但横向比较,清代前期的中国已经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落伍。,军事力量,生产水平,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