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教材.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281170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3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教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教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教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教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教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教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教材.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是指国家关于改善劳动条件,实现安全生产,为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而制定的各种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总和。一、法律 安全生产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经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由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范。安全生产法律是制定安全生产行政法规、标准及地方法规的依据。,安全生产管理的法律法规1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概述,规定了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生产保障、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事故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规定女职工劳动保护、未成年工劳动保护、工作时间、休假制度、工伤事故报告及处理、职业病预防、劳动安全卫生及安全生产监督等内

2、容。典型的安全生产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2.1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概述,二、行政法规 国家行政法规是指由国务院制定和发布的各类条例、办法、规定、实施细则、决定等。行政法规的作用是将劳动安全生产法律的原则性规定具体化。典型的安全生产行政法规有: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今第393号)、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等。,2.1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概述,

3、三、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由具有立法权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和发布。它是在原则上与法律和国家行政法规保持高度一致的前提下,根据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与地方实际情况相结合而制定的可操作性的详细规定。地方性法规在所属地区内适用。如: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05年3月31日通过,2005年7月1日起施行)。,2.1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概述,四、部门规章 部门规章(含规定、办法、规则等)由国务院所属各部委制定,部委行政首长签署命令予以公布。它是在原则上与法律利国家行政法规保持高度一致的前提下,根据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为控制易发多发事故和

4、预防职业病,而制定的更具有可操作性的详细规定。部门规章在全国范围内适用。典型的关于安全生产的部门规章有: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13号令)、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建设部15号令)。,2.1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概述,五、标准规范 以国家标准名义发布的安全生产标难(规程、规范),是为了适应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而建立的技术性法规。根据安全生产法、劳动法的规定,安全技术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且有相应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到目前为止,我国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技术标准已达400多项。典型的关于安全生产的标准规范有: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 501949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

5、J 5999)等。,2.1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概述,六、规范性文件 规范性文件是指由国务院所属各部委制定,或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以及各厅(局)、委员会等政府管理部门制定,对某方面或某项工作进行规范的文件,一般以“通知”、“规定”、“决定”等文件形式出现,并且,一般不在媒体上公开发布。典型的关于安全生产的规范性文件如: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的决定(国发20042号)。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都是法律的具体化或必要补充。,2.1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概述,安全生产法是我国第一部安全生产综合性法律,以规范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为重点,以强化安全生产监督执法为

6、手段,立足了事故预防,突出了安全生产基本法律制度建设,是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实现安全生产所必须遵循的法律规范,是各级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法律依据,是制裁各种安全生产违法犯罪的法律武器。一、立法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二、立法宗旨 1.以人为本 2.预防为主 3.落实责任 4.加强监管三、立法基本原则 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生产单位必须具备安全生产条件 3

7、.加强安全监督 4.确立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奖惩机制 5.鼓励开展科学研究,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四、基本法律制度 安全生产法确定了我国安全生产的七项基本法律制度: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保障制度;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义务制度;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责任制度;安全中介服务制度;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理制度。,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五、法律责任安全生产法明确了对相应违法行为的处罚方式:政府监督管理人员:降级、撤职的行政处罚;政府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责令退还违法收取的费用的处罚;中介机构:罚款、第三方损失连带赔偿、撤销机构资格的处罚;生产经营单

8、位:责令限期改正、停产停业整顿、经济罚款、责令停止建设、关闭企业、吊销其有关证照、连带赔偿等处罚;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行政处分、个人经济罚款、限期不得担任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降职、撤职、处15日以下拘留等处罚;从业人员:批评教育、依照有关规章制度给予处分的处罚。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却定追究刑事责任。,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六、主要内容和作用1.利于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增强公民法律意识。2.确定立法的三大目标 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保护国家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3.规定了国家保障安全生产的运行机制 包括如下五个方面:政府监管与指

9、导(通过立法、执法、监管等手段);企业实施与保障(落实预防、应急救援和事后处理等措施);员工权益与自律(八项权益和三项义务);社会监督与参与(公民、工会、舆论和社区监督);中介支持与服务(通过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等方式)。,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六、主要内容和作用4.明确了对安全生产负有责任的四方主体政府责任方、生产经营单位责任方、从业人员、中介机构责任方5.指明了实现安全生产的三大对策体系 首先是事前预防对策体系 第二是事中应急救援体系 第三是建立事后处理对策系统6.专门规定了单位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督

10、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组织制定并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顶案;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六、主要内容和作用7.明确了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八项权利:1)知情权,即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2)建议权,即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3)批评权和检举、控告权,即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4)拒绝权,即有权拒绝违章作业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5)紧急避险权,即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6)依法向本单位提出要求赔偿的权利;7)获

11、得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劳动防护用品的权利;8)获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权利。,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六、主要内容和作用7.明确了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义务:1)自律遵规的义务,即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2)自觉学习安全生产知识的义务,要求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3)危险报告义务,即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时,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六、主要内容和作用8.规定了安全生产的四种监督方

12、式 第一是工会民主监督,即工会有权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情况进行监督,提出意见;第二是社会舆论监督,即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单位有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的权利;第三是公众举报监督,即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均有权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或者举报;第四是社区报告监督,即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发现其所在区域内的生产经营单位存在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时,有权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报告。,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七、基本体系第一章 总则 共15条,主要说明安全生产法制定的

13、目的、适用范围等。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 共28条,主要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设施和设计必须符合安全规程和行业技术规范等。第三章 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共9条,主要是对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之间的劳动合同中安全保障的规定等。第四章 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共15条,主要是对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作出的各项规定等。,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五章 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 共9条,主要规定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建立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体系的责任等。第六章 法律责任 共19条,规定了本法的各种行政处罚、行政处分以及刑事处理的详细规定等。第七章 附则 共2条,对危险物品、重大危

14、险源的定义作出规定。,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是在建筑法、安全生产法颁布实施后制定的第一部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方面的配套性行政法规,是针对工程建设中存在:建设各方主体安全责任不够明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投人不足,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以及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制度不健全而制定的。一、制定的基本原则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以人为本,维护作业人员合法权益3.实事求是4.现实性和前瞻性相结合5.职权与责任一致,2.3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二、主要框架1.确立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基本管理制度 条例明确了政府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管制度,包括依

15、法批准开工报告的建设工程和拆除工程备案制度;三类人员考核任职制度;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施工起重机械使用登记制度;政府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危及施工安全的工艺、设备、材料淘汰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2.规定了建设活动各方主体的安全责任及相应的法律责任3.明确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4.明确了建立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制度,2.3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法于1997年11月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建筑法以规范建筑市场行为为起点,以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为主线,为建筑业企业及其主管部门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16、的方针,处理好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监察部门管理职责分工联系;处理好“扰民”和“民扰”关系;落实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建筑施工的四个环节,即;施工前、施工作业、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以及一旦发生事故如何处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基本制度等做出了法律上的规定。,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一、重要意义1.规范了我国建筑和安装活动。2.保证了建筑质量和安全,保障了建筑各方权益。3.对建筑管理的各方面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加强了建筑质量管理。4.为建筑各方面的活动,提供了法律保障。5.规范了建筑市场。,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二、作用1.使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更加规范化、标

17、准化、制度化;2.为建筑施工行业及其主管部门搞好安全工作,依法加强安全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武器;3.为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4.为建立和完善建筑安全法规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三、立法宗旨1.促进建筑业发展,加强建筑活动监督。2.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和人民生产安全。3.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4.合法性。5.监督管理。,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四、主要内容建筑法为以下内容作出了法律上的规定:(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一个方针,二种关系,三个落实,四个环节,五个制度,六项法律责任.1.贯彻 一个方针:建筑施工企业及其主管部门贯彻“安全第一、预防 为主”的方针。(第三十

18、六条),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四、主要内容2.处理好两种关系:1)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管理职责分工关系;(第四十三条)2)“扰民”和“民扰”关系;(第四十一条;总则中的第五条第二款)3.落实三个安全生产责任制;建设单位(第四十二、四十九条)设计单位(第三十七条)施工企业(第四十四、四十五、五十条),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四、主要内容4.加强四个环节的安全管理:1)施工前(第三十八、四十九条)2)施工作业(第四十、四十七、五十条)3)施工现场(第三十九条,第四十一 条)4)发生事故如何处理(五十一条)5.建立安全生产五个基本制度: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第三十六条、第

19、四十四条)2)群防群治制度(第三十六、四十七条)3)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第四十六条)4)意外伤害保险制度(第四十八条)5)伤亡事故报告制度(第五十一条),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四、主要内容6.六项安全生产法律责任 1)责令改正2)处以罚款3)责令停业整顿4)降低资质等级5)吊销资质证书6)追究刑事责任,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国务院第397号令,2004年1月13日发布。针对安全生产高危行业市场准入的一项制度,即国家对矿山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企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从事生产活动。一、重要意义1.利于落实企业

20、安全生产基础,促使企业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法定标准,保证企业健康发展。2.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3.促使企业不断保持和提高安全生产水平。,2.5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二、取得生产许可的条件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2.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3.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4.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5.特种作业人员经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考核合格6.从业人员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7.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8.厂房、作业场所和安全设施、设备、工艺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的要求;,2.5 安

21、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二、取得生产许可的条件9.有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并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10.依法进行安全评价;11.有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12.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1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三、有效期限 三年。,2.5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三、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四、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七、建筑工程预防高处坠落事故若干规定,2.6 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