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5中国金融机构体制的演变(宏观经济学-南京大学,.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281174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hapter5中国金融机构体制的演变(宏观经济学-南京大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chapter5中国金融机构体制的演变(宏观经济学-南京大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chapter5中国金融机构体制的演变(宏观经济学-南京大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chapter5中国金融机构体制的演变(宏观经济学-南京大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chapter5中国金融机构体制的演变(宏观经济学-南京大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hapter5中国金融机构体制的演变(宏观经济学-南京大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hapter5中国金融机构体制的演变(宏观经济学-南京大学,.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10/13,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1,中国金融机构体制的演变,一、金融机构体系的基本构成二、中国银行体系的演变过程二、银行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取向,2023/10/13,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2,金融体系的基本构成: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资金剩余方,资金需求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买入,卖出,直接金融,间接金融,存款,贷款,交易,2023/10/13,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3,金融机构的类型,间接金融机构,是作为资金余缺双方进行金融交易的媒介体直接金融机构则为筹资者和投资者双方牵线搭桥的证券公司、证券经纪人以及证券交易所等。,2023/10/13,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4,金融机构的经济功能,1.

2、降低金融的交易成本2、防范金融交易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3、提供长期贷款:公共汽车效应4.发行流动性较大的间接金融工具5.减少融资风险,2023/10/13,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5,银行体系,一种是多种银行体制(或称复合银行体制),即以中央银行为核心,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也有人称这为二级银行体制。另一种是单一银行体制,即将中央银行的职能和商业银行的职能集中于单一的国家银行,另外仅建立几家专业性银行如储蓄银行、外汇银行、投资银行等。,2023/10/13,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6,二级银行体制,银行类金融机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专业银行 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成:是指银行以外的各类金融

3、机构,2023/10/13,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7,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最初使用这个名称,是因为这类银行在早期的运行过程中,其业务活动受“商业贷款理论”的影响。,2023/10/13,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8,商业贷款理论,期限短自动清偿,2023/10/13,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9,商业贷款理论的局限性,(1)商业贷款理论没有考虑到国民经济发展对贷款的多样化需求。(2)商业贷款理论没有考虑银行存款的相对稳定性(3)商业贷款理论没有考虑到自动清偿的外部条件。(4)从宏观上看,商业性贷款随交易的需要而自动伸缩,因而对货币和信用量具有自动调节作用。,2023/10/13,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10,商

4、业银行特征,、这类银行是唯一能吸收活期存款的银行。、商业银行的另一特征是它们的业务内容具有广泛性。商业银行是一个抽象的一般概念,具体到一个国家或一家银行时往往并不直呼“商业银行”,如英国的“结算银行”、日本的“城市银行”、美国的“国民银行”,2023/10/13,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11,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专门从事货币发行、办理对银行的业务、监督和管理金融业、执行国家经济政策的特殊金融机构。,2023/10/13,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12,中央银行制度产生的必要性,.统一发行银行券的需要。.集中票据清算交换的需要。.最后贷款人的需要。.金融管理的需要。,2023/10/13,南京大学范从来教

5、授,13,非银行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及其他专业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统称为非银行性金融机构。这些机构与银行不同,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发行称之为存款的间接金融工具来筹措,而非银行性金融机构筹集资金发行的金融工具并不是对货币的要求权,而是其他的某种权利,如保险公司发行的保险单只代表索赔的权利。,2023/10/13,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14,中国银行体系的演变过程,一、5378:大一统的银行体系二、7993:中央银行体制初步形成三、1993年以来:中央银行体制的 进一步完善 四、目前中国的银行体系,2023/10/13,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15,5378:大一统的银行体系,大一统银行体制

6、的特征(1)中国人民银行是唯一的银行(2)中国人民银行的业务具有双重性(3)中国人民银行实现机关式管理 统存统贷、统收统支(4)中国人民银行对全社会的资金实行 计划管理,2023/10/13,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16,大一统银行体制的的正效应,1、集中有限资金,保障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2、资金流动从属于中央计划,保证了计划经济的顺利运行。,2023/10/13,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17,大一统银行体制的负效应,1)中国人民银行一身二任,目标的冲突性不利于中国人民银行的正常运行,也不利于国家对金融运行的宏观调控和宏观管理;2)银行的分支机构经营效率十分低下;3)统收统支使资金无法横向流动,资

7、金的使用效率低。,2023/10/13,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18,19791993:中央银行体制初步形成,1978年 中国人民银行正式脱离财政部1979.2.23 恢复建立中国农业银行1979.3.13 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设出 中国银行1979.8 国务院决定将基本建设投资由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恢复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的银行性质,从财政部分离出来,2023/10/13,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19,19791993:中央银行体制初步形成,1984.1.成立中国工商银行1986.1.7,国务院出台银行管理暂行条例,明确了中国人民银行的地位、职能和隶属关系.,2023/10/13,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2

8、0,19791993:中央银行体制初步形成,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中央银行专门行使国家金融管理机关的职能,国家专业银行作为经济实体专门从事金融业务活动.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国家专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银行体系.,2023/10/13,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21,中国的中央银行体系1993,2023/10/13,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22,对中国银行体制(7993)的评价,(1)人民银行开始发挥金融调控功能;(2)银行业务迅速拓展,银行在国民经 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大;(3)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打破了 银行系统的业务垄断性,在金融领域 引入竞争机制。,2023/10/13,南

9、京大学范从来教授,23,中国人民银行存在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从事盈利性的银行业务,削弱了其中央银行的功能 1、各级分支机构对工商企业发放专项贷款;2、创办公司,从事经营活动;3、各分支机构之间实行利润留成,2023/10/13,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24,国有专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国有专业银行既办理政策性业务,又办理商业性业务,职能不清。政策性贷款和经营性贷款同时经营的弊端:(1)政策性贷款亏损影响专业银行的盈利;(2)政策性贷款的亏损掩盖经营性亏损;(3)政策性贷款成为政府干预银行贷款行为的重要渠道;(4)政策性贷倒逼中央银行增加货币发行-倒逼机制。,2023/10/13,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2

10、5,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过度扩张导致金融管理的绩效下降,非银行金融机构通常不受中央政府和中央银行的计划管理,地方政府可以很方便地利用这些金融机构来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银行之间进行关联交易,进一步削弱了中央银行的金融控制的效率;银行和非银行之间的界限模糊,国家针对这一领域的专门的规章和制度非常少,大多数非银行金融机构利用受到较少管制的有利条件,尽可能进行寻租活动。,2023/10/13,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26,中国人民银行方面的改革,A、建立货币政策委员会B、取消了中国人民银行的盈利性业务C、出台了中国人民银行法D、强化了总行的政策和调控的权力。E、1994年取消了各级分支机构的利

11、润留成制度,建立了总行和各级分支机构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F、建立跨省市的分行体系(1998年完成)。,2023/10/13,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27,商业银行方面的改革,A、95年1月开始实施商业银行法B、分离了商业银行的商业性业务和政策性业务。C、实行了银行业、信托业、证券业的分业管理。D、取消了各银行的行政级别,促使其成为经济实体。E、将城市信用社改为地区性商业银行。,2023/10/13,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28,政策银行体系,目的:A、实现商业金融和政策金融的分离 B、规范政策性金融活动。构成: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2023/10/13,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2

12、9,2023/10/13,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30,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评价:改革滞后,1、只有体制内的改革,没有体制外的推进2、只有组织体系的调整,金融交易关系没有能完全建立;3、金融资产的价格仍然是双轨制;4、信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不对称;,2023/10/13,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31,金融体制改革滞后的原因,金融业的复杂性、外部性和高风险性渐进式市场化改革模式的需要 渐进式和激进式 交易成本和摩擦成本 财政输血和银行输血,2023/10/13,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32,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迫切性,改革的推进使得无需国有企业承担改革的社会成本,相应地,不需要用滞后的金融体制维持滞后的国有企业。长期的金融输血导致不良资产比重上升,金融危机的压力增大。不良资产:逾期、呆滞、呆帐 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2023/10/13,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33,金融体制改革的取向,体制外推进是近期改革的主要动向金融业对内对外双向开放强化金融交易的规则和约束,实施实质性改革推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