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完善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完善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体系有关做法、聚焦“三个一”深化基层便民服务——优化完善镇村便民服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下基层”完善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完善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体系有关做法、聚焦“三个一”深化基层便民服务——优化完善镇村便民服务.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四下基层”完善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体系一一完善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体系有关做法聚焦“三个一”深化基层便民服务优化完善镇村便民服务体系有关做法“四下基层”完善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完善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体系有关做法为推进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向基层延伸和下沉,提高基层执法能力,*县紧紧抓住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重要契机,按照“属地管理、重心下移、权责一致、相对集中、统一执法”原则,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乡镇属地为主、统一指挥派驻机构、统筹协调上级相关部门”的综合行政执法体系,为提高*县经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提供有力执法保障。执法权限下放基层。按照“属地管理、权责统一”原则,县级
2、部门通过派出机构或委托、授权等形式,将涉及规划建设、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等36项基层执法频率高、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执法权限下放乡镇,形成1张基础清单(共24项执法权力事项),以及县政府驻地镇、中心镇、重点镇、特色镇等4张特色清单,基础清单中所列行政执法权力事项由各乡镇全面承接,特色清单中所列行政执法权力事项由对应乡镇自主选择承接。执法重心下移基层。紧扣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逐步赋予乡镇执法权并集中行使”具体要求,在全县33个乡镇统一设置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落实80名工作人员负责日常巡查、快速处置、协助调查取证等基础性监管工作,强化执法参与属性,形成“一办主管、多队协同”的局面。在经济
3、发达镇增设综合行政执法队核定编制18个,独立行使已赋予的行政处罚等相关权限,协调、配合相关执法机构处理超出权限范围的违法案件,实现基层问题就地解决。执法力量下沉基层。在原有县级部门派驻(出)乡镇机构“双重管理”机制的基础上,统筹派驻(出)机构执法人员或主要承担执法工作的人员进驻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实行合署办公,并建立管理制度,强化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对各派驻(出)机构执法人员的统一管理,提升执法队伍快速反应、处置能力,目前,畜牧兽医、市场监管、自然资源、综合执法4个领域执法人员已陆续进驻。未向乡镇派驻(出)执法人员的8个县级行业主管部门,由县级部门明确专门执法人员到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
4、兼职,兼职人员日常工作以县级行业主管部门为主,配合乡镇开展本行业的执法工作,接受乡镇统一调度。执法资源下倾基层。推动县域执法资源向乡镇倾斜,加强下放乡镇的资金、设备、网络端口等方面保障,在4个乡镇先行建设智慧城管系统,做到权随事转、人随事转、钱随事转。同时,32个县级部门、33个乡镇已共同建立综合行政执法工作部门(乡镇)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定期研究乡镇综合行政执法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畅通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一对一,协调多部门”的渠道,切实补齐乡镇在专业执法方面的短板弱项,全面提升乡镇综合执法效能。聚焦三个一”深化基层便民服务-优化完善镇村便民服务体系有关做法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
5、*县普遍实现镇村人口、面积“双倍增”,为破解便民服务半径拉长、服务覆盖“缺位”,群众需求增多、服务供给“吃力”的问题,*县以便民服务中心为载体、以服务事项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探索构建顺畅高效的便民服务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已规范设置乡镇便民服务中心33个、分中心11个,村(社区)便民服务室462个,“60分钟服务圈”全面建成。一、立足新需求,织好便民服务“一张网”立足实际合理设置乡镇便民服务机构,规范建设服务阵地,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便民服务网络。一是优化点位布局。搭建以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室为主,被撤并乡
6、镇便民服务分中心、被撤并村(社区)便民服务点为辅的镇村便民服务体系;明确乡镇行政审批承接机构,负责办理县政府委托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形成一体化、多维度的镇村便民服务网络。二是规范服务场所。明确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大厅面积不少于100Itf标准,配齐互联网系统、多媒体电视、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等必需设备,设置咨询导引区、综合受理区、自助服务区、办事等候区4个功能分区,整合便民服务中心原有窗口为“综合咨询窗口、综合受理窗口、综合审批窗口”3类窗口,在窗口外增设综合咨询岗,为办事群众提供无差别咨询导引服务。对距离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较远、交通不便的被撤并乡镇便民服务分中心,在进驻事项、人员力量、场地等方面给予保
7、障;将村(社区)便民服务室与党群服务中心合署办公,通过亲民化改造、特色场所改造等方式,将村级便民服务室打造成综合性服务场所。三是建好服务队伍。采取“减县补乡”办法,推动编制资源向乡镇倾斜,充实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人员,乡镇便民服务工作力量由原来每乡镇平均4.5人增加到9.2人,增长104%,保障了基层事情有人办。选优配强便民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工作人员,由县政务中心统一指导培训,各站办所人员作为后台给予业务支撑。加快村级民事代办队伍建设,探索采取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补贴等方式建立代办员激励机制。二、探索新路径,规范便民服务“一条线”针对乡镇属地管理事项多、机构编制人员少,“权小责大”堵得乡镇干部窝心
8、、“多头办事”跑得镇村群众烦心的问题,通过明确事项清单、规范办事流程、创新服务模式,切实提高乡镇为民服务的便利性和品质度。一是明确事项清单。全面梳理行政审批事项36项、村(社区)代办事项12项、初审转报类事项34项、直接办结类事项46项等128项高频事项下放乡镇,基本实现“群众不出镇村、就能办成事”。19月,全县乡镇累计办理便民服务事项23.09万件,同比增长62.5%,便民服务工作群众满意率达到99.78%。二是规范办事流程。制定实施乡、村便民服务工作规范,把各项办事程序、办事须知、办理时限、收费标准公布于众,做到“告知一口清、一纸明”,提升基层便民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效率化水平。
9、逗硬考核便民服务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接件代办制,细化完善“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实现“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群众办事时间缩短45%以上。三是创新服务模式。贯彻“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理念,将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延伸至镇村,拓展网上办事功能,创新搭建基层便民服务“一件事一次办”网上专区,全面推行基层高频事项“不出村办理”,创新开展“提前办、延时办、预约办”和办事窗口首席代表制,实现群众办事“一次申报、一次办结”“一网通办”,同时为基层群众办事提供上门服务、绿色通道和免费帮代办服务,切实减少群众办事跑腿次数。三、构建新机制,强化制度约束“一把尺”健全完善镇村便民服务
10、监督机制,用好考核评价“一把尺”,打造阳光透明政务。一是以“四个公开”压实责任。实行程序公开、依据公开、时限公开、结果公开,建立主体责任工作台账,实行领导负责和专员跟班制,实时跟踪办理进度,形成“一项具体业务、一名领导负责、一个专人跟进”的无健责任体系。二是以“七个制度”压紧任务。明确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AB岗工作制、责任追究制、代办服务制、信息公开制七个日常考核制度,通过定期督查和不定期暗访,对日常数据错报、工作逾期等问题开展即时督查并限期整改。三是以“好差评”压严考核。制定日常考核、责任追究等激励约束机制,定期召开现场会、点评会,组织分管领导、工作人员、群众代表围绕业务办理速度、困难问题解决情况、投诉举报情况等方面进行现场考评,年终全面考核,并将结果作为干部职工个人职务职级晋升、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