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谈乡村振兴之道采访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委书记谈乡村振兴之道采访提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县委书记谈乡村振兴之道采访提纲问题1:归纳:乡村振兴的典型经验问:在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怎样因地制宜制定措施?答:一是准确把握自身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优势和短板,确保措施精准管用,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避免“东施效颦二是准确分析区域内“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分清主次轻重,靶向发力、精准施策。三是把全面推进和深化农村改革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抓手,以改革增动力、添活力、破瓶颈。以我县为例,我们XX是典型的丘区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县内区域发展不平衡、财政底子薄,通过灾后重建和脱贫攻坚,全县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居民收入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改善,但在农业机械化、农民职业化、村集体经
2、济等方面仍然存在短板。因此,我县聚焦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明确把“产业振兴”作为首要突破环节,统筹推进“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一是大力推动产业振兴。紧扣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完善XX、生猪、藤椒和优质粮油、蔬菜“3+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坚定不移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主引擎,生猪种业、XX种养循环产业园成功入列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管理体系),自此我县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两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县。持续推进绿色循环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市唯一获评首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百强县荣誉的县(市、区)。20
3、22年全县粮食总产居全省第三,生猪出栏、油料总产均居全省第一,XX产量、出口量分别占全国70%、80%以上,“涪城XX”为全市首次获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成功申报中央财政制种大县(油菜)奖励政策项目。同时,我们按照“全产业链打造、全价值链提升”发展思路,全力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响品牌,领旗食品、铁骑力士绿溪优食谷等重点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加快建设,成为全省唯三、全市唯一入选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建设名单的县。二是大力推动人才振兴。以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培育村级后备干部1800余名、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2400余名。研究出台关于加强乡镇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十项措施,着力解决基层干部待
4、遇保障、职级晋升、权责匹配等问题,让广大基层干部既有“干头”、更有“奔头二深入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红领计划”,加快打造“一廊四区多园多点”的返乡创业体系,建成创业示范园(区、点)20余个。积极探索用活用好新乡贤队伍,制定出台关于探索实施XX新乡贤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设立300万新乡贤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建立县级新乡贤馆和11个新乡贤产业顾问团,形成完善的新乡贤发掘、培育、管理和激励制度。三是大力推动文化振兴。深入开展“最美半边天”十大杰出青年”“梓州工匠”等典范选树活动,2022年组织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文艺轻骑兵惠民村村行”送戏下乡、农民丰收节等活动40余场次,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万余
5、场,服务群众200余万人次,全县文明乡风蔚然成风。加快基层文化阵地建设,非遗馆、家谱馆、萧公馆、梁时民美术馆等特色文化阵地建成开放,群众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情激情进一步激发。在县乡村三级建设应急广播平台464个、播放点位8805个,成功纳入全省应急广播体系建设重点支持县。四是大力推动生态振兴。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分类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行动工383个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55%的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4%,培育“宜居乡村”达标村193个。全域推广“猪一沼一粮(药)”循环模式和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畜禽粪污资源化、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6.8%、96%,
6、成功列入全国首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重点县。五是大力推动组织振兴。圆满完成乡镇党委和村(社区)换届工作,换届后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年龄、学历和“一肩挑”比例呈现出“一降两升”,平均年龄下降6.3岁,大专及以上学历比例达88.53%,“一肩挑”比例达99.1%、居全市第一;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下降3.6岁,大学及以上学历占比提升9.3个百分点。积极探索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一核多元”模式,完善村规民约、开办法治讲堂、推广道德评议,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工如古XX镇“四治并举”、潼XX镇“一主三治”等模式,都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问:这些措施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答:我县通过上述工作措施,
7、有力推进了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以说工作扎实有力、效果十分明显。2022年全县成功创建乡村振兴省级先进镇1个、示范村12个,市级先进镇2个、示范村17个,县级先进镇8个、示范村34个,2022年全县经济总量位居XX省农产品主产区县首位,成功荣获XX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三农”工作先进县。近期,又成功进入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报(2023年)地方典型范例候选名单,有望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的县。问:是否形成了具有典范效应的乡村振兴模式?答:目前,我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初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亮点的乡村振兴模式。如XX镇五柏村依托藤椒产业园创建市级五星级现代农
8、业园区、涪城村依托XX种养循环园区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产业振兴模式;永明镇永明村等以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提升为引领的生态振兴模式;景福镇宋观庙村以创业人才引进、基层组织建设为引领的组织振兴模式等。问:有哪些全国可借鉴的经验?答:一是把系统谋划贯穿始终。我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系统谋划、科学编制全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4个方面16项重点工作,确保全县乡村振兴工作有力有序推进。二是把党政群联动贯穿始终。乡村振兴是一项人才、资源、战略有效统一的系统工程。我县经过前几年的实践探索,已经形成了县委统筹部署、政府牵头推动、镇村主体实
9、施的乡村振兴工作格局,凝聚起了推动乡村振兴的广泛合力。三是把因地制宜贯穿始终。实施乡村振兴不是千篇一律、搞同质化,而是探索出适合各地实际的振兴路径,实现因地制宜、各美其美。比如,我县立足自身实际,鲜明提出了持之以恒擦亮农业大县农业强县金字招牌和坚定不移走基于农业优势和人口红利的工业强县之路的发展路径。四是把压实责任贯穿始终。我们坚持将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及巩固提升,作为全县“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层层加强督促指导、强化年度考评激励,并将考评结果作为干部评先评优、晋职晋级的重要因素。五是把示范引领贯穿始终。整合省市县涉农资金项目优质资源,集中向基础优势明显的镇村倾斜,鼓励梯次申报省市乡村振兴先进镇、
10、示范村,形成梯度联创、分级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了全县开展乡村振兴创建的活力动力。问题二:探索:县域经济与乡村振兴问:县域经济对于乡村振兴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答:从城乡发展关系来看,县域经济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联结点,在承接产业转移、优化经济结构、吸纳劳动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讲,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既能够加快推动城市发展红利流向农村,又能够加大城市吸引和承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有效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深入推进实施。从乡村振兴动力来看,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发动机”。但目前大部分乡村地区产业发展底子薄、基础差,依靠自身力量很难配套形成稳定性高、竞争力强的产业链,因此
11、乡村经济发展必须紧紧融入县域经济大环境,围绕县域经济产业总体规划,积极发展产业链长、配套完善、关联度高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才能加速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农民生活富裕。从乡村振兴要素来看,人才储备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但目前农村“外出务工热”导致人才流失明显,县城在“人才争夺战”中缺乏新鲜血液补充,阻碍了高质量发展势头。因此,只有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储备力和竞争力,才能吸引更多外来人才、本土能人回归县域施展才华。综上所述,县域经济是乡村振兴的强力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程度越高,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推动力、辐射力就越强,对乡村振兴的拉动力就越大。在具体工作实践
12、中,要把县城、中心镇作为县域经济“主战场”,重点围绕产业、创新、人才、服务等工作做文章,不断将县域竞争力转化为乡村振兴源动力,加快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步伐。问: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短板对乡村振兴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答:我结合对XX县情的分析来谈这个问题。从资源禀赋看:生产要素流出加剧,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持续向外流动,全县农村户籍人口118.54万,耕地面积119万亩,人均只有1亩左右,农村空心化、劳动力老龄化趋势明显,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不到20万人,“谁来种地”问题十分严峻。从区域发展看:农村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县域内各区域发展极不协调,人力、物力、资金等生产要素向中心城区和中心镇聚集
13、较多,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与乡村振兴建设要求还有差距。从农村创新活力看:农村改革仍然停留在基础性、常规性范畴,农村投融资体系、农业经营体系不健全,资产资源不活、资源要素流失加快等问题仍未有效破解。以上这些问题,既是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困难和阻碍,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着力重点和主攻方向。问:县域经济助推乡村振兴有哪些可行的现实路径?答:县域强则乡村兴。县域经济发展的方略模式和效果效益,对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直接现实性。因此,在县域经济视域下找到全方位振兴乡村的支撑基础,进而探寻其现实路径,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课题。基础性支撑:县域产业高质量发展,开辟乡村振兴的新路
14、径。一是提升县域产业辐射力,走红利共享之路。县域经济要充分挖掘地域资源和自身优势,培育壮大县域主导优势产业,提升县域产业规模层级,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着力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格局,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二是提升园区产业集聚度,走融合发展之路。县域经济要依托园区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引导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展,通过共建发展平台、共享本地资源、互推优势产品,为产业的规模化特色化发展续力增源。三是推动产业业态多元化,走赋能产业之路。县域经济要围绕基础农业、人文资源、旅游资源等现实条件进行区域化布局、整体化推进、特色化打造,加快激活农业产业业态多元化、新型化发展。关键性支撑:培育县域高素质人才,搭
15、建乡村振兴的新舞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趋势不可避免,但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也为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间,可以说现在的农村是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要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吸引在外农民工、退伍军人和科技人员等返乡就业创业,加快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持续性支撑:县域环境最优化营造,培植乡村振兴的新土壤。塑造良好的县域整体发展环境,以新发展理念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与乡村发展实际无缝衔接,必将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开辟广阔天地。一要优化政治生态。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把教育引导广大党员
16、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到乡村振兴工作全过程,着力抓好基层政治生态,引领形成积极向上、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二要优化营商环境。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前提下,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打造县级“互联网+政务”政务服务云平台,实施动态管理,加快提升政府专业化服务能力与水平。加快实施投资项目并联审批,简化各项审批流程,建立健全项目全过程服务机制,着力打通服务产业发展“最后一公里”。三要优化金融服务。主动对接周边城市优势金融资源,在争取资金、引进技术、促进合作等方面实现优势金融资本的高位链接。积极探索政银企协同对接机制,推动金融机构进园区、进企业、进农村,切实解决小微企业和农户融资难题,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
17、有力的金融支撑。问题三:展望:突破乡村振兴的瓶颈问:随着乡村振兴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县级政府如何突破瓶颈区,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答:一是优化县域格局,破解全域振兴瓶颈。实现乡村振兴很大程度上要看乡镇的综合实力。因此,我们综合考虑区位因素,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深入推进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加快县域内片区规划,充分发挥县城辐射带动作用,加快XX镇、西平镇县域副中心建设,积极创建省级中心镇,培育壮大县域经济次级增长极,协同推进各乡镇特色发展、竞相发展、错位发展,加快构建“中心带动、次级突破、全域振兴”区域发展新格局。二是推动三产融合,破解产业振兴瓶颈。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我们聚焦创建国家农业
18、现代化示范区目标,持续完善“3+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高标准建设XX种养循环、生猪种业园区两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领旗食品、铁骑力士绿溪优食谷等重点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加快建设,着力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大格局。聚焦农产品主产区县职责定位,深入实施新一轮“优质粮食工程”“天府油菜”行动,加快推进40万头生猪饲养宰一体化等项目建设,持续巩固全省产粮大县、生猪大县地位。三是加强民生保障,破解服务振兴瓶颈。加快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环节。我们着眼于人民群众对民生事业的热切期待,持续优化镇村便民服务站点设置,加快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按照“适度超前规划、
19、相对集中办学”思路,推动教育布局从分散低效型向集约高效型转变;持续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加快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1+4+N”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入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加快构建“1+N”农村公办养老服务联合体。四是汇聚治理合力,破解组织振兴瓶颈。乡村治理成效关系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和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我们深入实施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推广支部建在小组上,积极探索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一核多元”模式,通过完善村规民约、推广道德评议等方式,加快构建党建引领、“三治”协同的基层治理体系。以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深入实施村干部“培训提能计划+报酬激励计划+专职管理计划”,
20、着力打造一支懂治理、能治理、善治理的基层干部队伍。五是用好乡贤资源,破解人才振兴瓶颈。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人才。我们积极探索用活用好新乡贤队伍,加快打造相对固定的咨询团队、智囊团队,切实发挥好参谋作用。挖掘保护好乡村工匠、老手艺人、非遗传承人,为这些特殊人才以及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种植户、养殖户、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等,提供现代化经营和产业发展方面的专业培训。注重选拔德才兼备、具有管理和领导才能的中青年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组建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进行点对点指导。问:如何运用社会、企业、民众等各方力量参与到乡村振兴中?答:在这方面,XX县已经做了许多积极探索。一是构建政府与企业、科研院所三方深度协同合作
21、关系。与北京大学药学院、四XX农业大学等20余家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已成功组建XX产业技术研究院、四XX森康产业技术研究院、生猪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国家生猪市场一四XX市场、中国XX电子交易市场,吸引大北农、德康农牧等7家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入驻,以“1+7+N”模式在全国率先成立生猪育种创新中心。二是引进、培育和壮大新型市场经营主体,搭建参与乡村振兴的平台。目前,已成功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个、省级及以上示范社和示范场21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个,积极龙头骨干等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助推乡村振兴。如引进四XX圣菲伦食品有限公司,加快藤椒产品研发生产,助力藤椒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引进并建成“盛
22、世悠乐樱花谷”和“我的王国童话森林公园”两个乡村旅游网红景点,有效助推XX镇五柏村、立新镇高棚村的县、市、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的“三级联创二三是深化农村改革,畅通社会、企业和民众参与乡村振兴渠道。目前,通过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逐步打通农业资源进入流转交易市场、准入抵押融资金融市场的阻碍,加快聚合本土人才、外地人才来XX投资兴业,共同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累计回引优秀农民工2.56万余人,开展上门培训、就近培训等培训2.3万余人次,建成创业示范园(区、点)20余个。问:在未来,乡村振兴还有哪些可以探索的路径?答:探索乡村振兴的多元化路径,必须围绕产业振兴发力。接下来,我们将持之以恒擦亮农业大县农业强县
23、金字招牌,全力推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引领乡村全面振兴。一是优化产业布局。按照“全产业链打造、全价值链提升”发展思路,持续完善“3+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逐渐形成合理均衡的产业布局。高标准建设XX种养循环、生猪种业园区两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梯次推进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加快构建“2+3+5+N”现代农业园区梯次发展格局。二是优化资源配置。打破镇村行政区划限制,推动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建设;联动推进标准生产、绿色发展,持续做响“涪城XX”“崭山米枣”等地标产品和“忆乡黑猪肉”“台沃优质大米”等特色农产品品牌。三是优化经营体系。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鼓励小农户以土地、劳动、技艺等为纽带,发展多样化的联合与合作,持续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扶持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体验农业,不断拓展增收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