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觅渡》有感五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292465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影《觅渡》有感五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电影《觅渡》有感五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电影《觅渡》有感五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电影《觅渡》有感五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电影《觅渡》有感五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影《觅渡》有感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影《觅渡》有感五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觅渡观影心得体会常州一座古老而历史悠久的名城,人杰地灵,在近代史上产生了三位著名的杰出人物,“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悻代英。三杰的名言名句很多,其中三句振奋人心,“人如果没灵魂的话,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处?一一瞿秋白”;“愿化作震碎旧世界惊雷一一张太雷”;“为了我们崇高的理想,我们是舍得付出代价的一一,军代英“,他们为了打破旧世界,为了崇高的理想,为了全人类的幸福,甘愿献出宝贵的生命带头作领路人,这种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激励着所有热爱人民、热爱党、热爱祖国的人。瞿秋白、张太雷、辉代英三位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的杰出人物,他们所展现出的革命气魄、革命精神指引着

2、广大革命者奋力前行,是中国革命道路上的指明灯和奠基石。时至今日,“常州三杰”所蕴涵的革命精神依旧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即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和理论同实际相结合的实践创新精神。今天公司组织我们观影觅渡,了解了“三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传承革命先烈的爱党爱国初心,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力量。电影从“三杰”的生平到英勇就义,采用半纪实、半写实的手法娓娓道来,淋漓尽致的展现出“三杰”参加革命、献身革命的心路历程与光辉事迹,短短的二个小时,让我们看的意犹未尽。影片让我们深刻体会到革命先烈在毫无参考的条件下而走出一条充满荆棘之路的新中国模式所遭受的困苦与磨难,影片着重渲染了

3、瞿秋白的一生,尤其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瞿秋白和悻代英在觅渡桥上的谈话“觅渡,觅渡,渡何处”像剥笋壳一样,让我一层一层地深入了解瞿秋白这位哲人思想上的最高境界,并被他的人格魅力所震撼。他的苍白一如书生,他的懦雅更如书生,我忘不了他被软禁在房间里忧郁的眼神和无奈,他那对劝降者的口才、对叛徒出卖悻代英的愤怒、对张太雷意外的牺牲,他们三人亲如兄弟的感情,如今想来,那眼神里是有着因对生命清明的了悟而产生的忧伤与通透。“一般人是把人生投入革命,而他是把革命投入人生”秋白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上去闹革命,去探索人生境界,把这充满热情的血液充分流淌在革命的大血管里,去冲锋陷阵,去鼓动人们的精神从麻痹中苏醒过来,使其生

4、命发挥到最高的价值。在引导革命的道路上秋白扮演了重要角色,他毅然舍弃了那分令人羡慕的才华,情急用菜刀去杀人,他振臂一呼,投向黑暗,没有任何犹豫,在剖析自己的人生时,那看似多余的话却更体现了他的人格魅力,我们需用十倍,二十倍的时间来纪念他,更是为了纪念他的人格,一个活生生,纯洁的为国为民探索的灵魂。电影非常成功的感染了我们,整个观影过程,会场鸦雀无声,从宋师长对秋白的同情与生活上的照顾、医生的极度尊敬和士兵的爱戴深深的震撼了我们,体现了秋白伟大的人格魅力。张太雷在遭遇反动派暗杀时倒下的那一刻,眼神里充满了无尽的悲伤与不甘,一声长叹,牺牲时才年仅29岁,正直芳华,大展才华的时候倒在了探索中国革命的

5、道路上,着实让我们眼眶里含满了眼泪。悻代英在就义前对狱友说的话“我身上的磷,只够做四盒洋火,我愿我的磷发出更多的热和光,让它燃烧起来,烧掉一个古老的中国,诞生一个新的中国”,多么崇高的理想与目标,牺牲时才年仅36岁,正当黄金年华,却倒在叛徒的出卖、反动派的枪口下,真正的让我们揪心的痛,我们痛恨叛徒更加痛恨反动派。在瞿秋白就义时的淡定与从容及对反动派的藐视,宋希廉关上窗的那一刻,眼神里透露出来的无奈和同情,瞿秋白倒下宋希廉又打开窗的那刹那间,影片也达到了高潮,真正诠释了“觅渡,觅渡,渡何处”的含义,上天是公平的,为旧中国关上了那扇窗,为新中国打开了另一扇窗,迎来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

6、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老人家。观影结束后,而“三杰”的高尚品格和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在新时代,我们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我们更应该继承并发扬“三杰精神”,坚定信念、忠诚担当、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积极投身到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生动实践中,为夺取新时代的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电影觅渡有感电影觅渡以瞿秋白狱中斗争与回忆为主要故事线索,用细腻的镜头语言刻画了以瞿秋白为主线,从凡人到英雄的“裂变”节点。常州人民对“三杰精神”一直是精神上

7、的骄傲,本次大力推动影片觅渡的拍摄和公映,使得“三杰精神”不再是教科书上的说教,而是通过饱含温度的历史细节、诗意深情的演绎,展现出国家和个人命运血肉相连的波澜壮阔时代,得到更多年轻观众的共鸣和共情,激励大家更好传承红色基因、展现青春芳华。觅渡中,有多处关于“生与死”的探讨,对生命价值的追问如精神纽带般贯穿其中,交织成影片里明艳而又坚韧的“中国结”。人类对“生与死”的思考,是对生命本真的追溯,人类对“不朽”的澎湃则是文明的觉醒。“人是不会死的,有时候,死也是一种活”,影片中瞿秋白所说的“不死”正是一种“不朽”。新时代中国青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历“世纪疫情”、当传承“常州三杰”精神,追“

8、磷火之光”、生“热爱之心”、渡“信仰之舟”,塑不朽生命,创造有意义的人生。观看电影觅渡的心得感悟电影觅渡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从瞿秋白被捕开始,回溯他在青年时期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重大贡献的历程。这种手法既突出了瞿秋白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又展示了他在面对敌人迫害时的坚定信念和崇高风范。电影中,瞿秋白是一个才华横溢、情感丰富、信念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他在面对政治斗争、生死考验、爱情抉择时,都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他在刑场上高唱国际歌,慷慨就义,令人肃然起敬。一介书生的瞿秋白从最初的无政府主义,带着好奇心参加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9、,在一次次组织政治运动中,坚定了理想信念,从一名文人锤炼成一名布尔什维克战士,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袖,直到最后付出了宝贵的生命。电影中,还有许多其他革命先烈的形象,他们也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他们是一群真正的英雄,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觅渡观后感我每天上学时,都会经过觅渡桥。当然,这已经不是原来的觅渡桥了,这只是一座觅渡半桥。它座落在秋白曾经生活过的瞿氏宗祠附近。虽然觅渡桥畔的溪流已不见了,但它仍然记录着觉醒青年寻觅救国道路的印记。电影觅渡创新地将三位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瞿秋白、张太雷和粹代英的事迹以集体的形式搬上银幕。瞿秋白、张太雷、辉代英三位从常州走出去的中国共产党

10、早期重要领导人,被称为“常州三杰”,因为他们牺牲时非常年轻,而被称为“永远的青年”。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在觅渡桥上秋白和太雷这对好朋友的身影,看到了怀念家乡红梅阁的秋白,看到了会亲手做滦阳扎肝的辉代英这些历史人物,在电影里变得亲切而立体。我看到了为革命献身的这几位“永远的青年”,他们不惜以生命的代价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曾经在三杰纪念馆做过讲解员,但在做讲解员时并没有这么零距离地走进三杰的人生,对他们的选择也是一知半解。影片中秋白在救义前所说的一句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如果人有灵魂的话,何必要这个躯壳!但是,如果没有的话,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处?”我认为,人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灵魂,那

11、就是有意义的。通过觅渡,我对三杰的人生选择加深了理解。为了救国救民,还有无数英雄壮烈牺牲。今天的幸福安定生活,是他们以血肉之躯筑成。作为一名少先队员,尤其是秋白母校的少先队员,我立志传承革命精神,做秋白式的好少年。电影觅渡观后感百年之前,多余的话上,字字珠现剖析秋白心灵;新时代里,一部觅渡,如暮鼓晨钟醍醐灌顶。百年更替,风云变幻,不变的是熠熠生辉的有为青年。“觅渡,觅渡,渡何处?”当电影中的句句箴言响起,“常州三杰”不再是书本上淡淡的几行字,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切实来到了我身旁。秋白先生是不幸的,他从小出生名门世家,世代做官,可在十三四岁时,小康生活坠入困顿,母亲早早自尽,他付不起北大学费,没考上

12、普通文官。可他又是无比的幸运与乐观,他有鲁迅这样志同道合的朋友,对生活与自然永远保持热爱,这份热爱也感化了无数人。他是坚定的理想主义者,也许路途中有无奈,有迷茫,但他在大是大非前永远坚定着自己的信仰,宁愿燃烧自己,也要化作一团星火。温度冰冷的世界,用英勇就义唤醒民众的意志,因为作品是杀不掉的,青年们黑暗中挑灯前行的勇气是磨灭不了的,即使道路漫漫,也不愿放弃那渺茫的希望,我折服于先辈们为探索出路甘愿献身的品格。秋白先生理想主义的作风,何尝不是百年后的我们需要学习的品质?在这个大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粒沙,被裹挟着前进或后退。在这个以资本为王的社会,总有一些理想主义者在用自己的方式传播着正能量。他们是春蚕不老的银发知播,传播知识和文化,始终是他们执着的方向;他们是保卫祖国的沈忠芳,磨砺国家的剑与盾,隐而伟大,静而神圣。他们抱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以萤烛末光增辉日月”的态度,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新时代里千千万万的“秋白”先生们,都在用行动温暖这个世界。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我们自然不必成为苦寻中国出路的觅渡者,但我们应担当起“寻觅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寻觅改革创新之路”的责任与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寻觅之路,相信我们也能在这个美好时代交出自己的答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