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班级管理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292468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4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班级管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班级管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班级管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班级管理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班级管理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班级管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班级管理课件.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班级管理,一、章节分析1.小学班级管理概述2.班级管理的原则3.班级管理的方法4.班级管理的教育资源5.班级活动的基本类型6.班级活动的途径与方法7.小学课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8.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与素质,知识点拨,二、考点分析 本章与第七章学生指导共占分值30%,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为主。,知识点拨,三、重难点分析1.掌握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2掌握组织小学班级活动的基本途径和方法。3针对班级实际和小学生特点,分析班级日常管理中的现象和问题。4能够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组织有效的班队活动,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知识点拨,一、班级与班级管理二、班级

2、管理的目标三、班级管理的内容,第一节 班级管理概述,一、班级与班级管理(一)班级及其特点 班级是学校按照教育培养目标,把年龄特征和文化程度相近的学生组合起来,分成不同的级别,再分成具有一定人数的班,以便进行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组织。班级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学校教育结构系统中最基本的群体单位,也是促进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最基本的社会单位,是学生接受教育最基本组织形式,教育的客体。,第一节 班级管理概述,特点:1.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2.班级的划分和编组遵循一定的规律3.具有学习性4.具有不成熟性5.具有教育性6.具有社会性,第一节 班级管理概述,(二)班级管理及其功能 班级管理是管理者

3、带领班级学生,按照班级教育管理规律的要求,为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和班级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管理的主体:班主任、任课教师、全体学生。,第一节 班级管理概述,功能:1.社会化功能2.选择功能3.个性化功能4.保护功能5.调整功能,第一节 班级管理概述,例:以下哪个不是班级管理的主体()A班主任 B.家长C.任课教师 D.全体学生答案:B,第一节 班级管理概述,二、班级管理的目标(一)班级管理的目标分类1.常规管理目标和非常规管理目标2.学生质量目标、学生个人目标、学生群体目标和班级集体目标,第一节 班级管理概述,(二)班级管理的目标内容1.目标方针:班级管理始终贯穿的中心和主题2.目标项

4、目3.目标值:可用定性和定量表示。,第一节 班级管理概述,例:班级管理目标中,贯穿班级管理始终的中心和主题是()A目标项目 B.目标值C.目标方针 D.目标设想答案:C,第一节 班级管理概述,(三)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依据1.依据社会对教育和学校的总要求2.依据社会背景和学校的客观条件3.依据对学生全面、科学分析4.依据班级的特点,第一节 班级管理概述,(四)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原则1.确定目标切合实际2.规定达成目标的时间要合理3.评价完成目标的标准要科学,第一节 班级管理概述,(五)班级管理的任务1.落实学校的管理目标,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并保证顺利实施2.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3.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5、,第一节 班级管理概述,三、班级管理的内容目标管理;常规管理;活动管理;德育管理;学习管理;环境管理;心理管理,第一节 班级管理概述,一、班级与班级管理二、班级管理的目标三、班级管理的内容,本节小结,一、尊重学生原则二、民主性原则三、实效性原则四、方向性原则五、效率性原则六、规范性原则七、适度性原则八、主体性原则九、集体性原则,第二节 班级管理的原则,一、激励法二、扬长避短法三、惩罚法四、谈话法五、心理暗示法六、批评法七、行为强化法,第三节 班级管理的方法,一、激励法基本原则:目的性原则;强化原则;发展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有效性原则,第三节 班级管理的方法,二、扬长避短法怯弱性;自负型;被动型

6、;过热型,第三节 班级管理的方法,三、惩罚法有法可依;态度要正确;要有时效性;要加强沟通;要取得家长支持;要形成群体氛围。,第三节 班级管理的方法,四、谈话法具体方式:个别谈话;书面交流;网络沟通;亲情辅导;自学领悟。,第三节 班级管理的方法,五、心理暗示法 环境暗示;班风暗示;言语暗示;教师榜样暗示;形体语言暗示(信息传播55%,目光是形体语言最活跃因素)。,第三节 班级管理的方法,例:以旁敲侧击、声东击西的方式使学生在无意识状态下接受教育信息,减少教育过程中的思想感情障碍的方式是()A言语激励法 B.精神惩罚法C.心理暗示法 D.扬长避短法答案:C,第三节 班级管理的方法,六、批评法注意原

7、则:含蓄原则;宽容原则;适宜原则,第三节 班级管理的方法,七、行为强化法坚持实事求是;掌握好表扬或批评的方式或方法;正面强化和负面强化相结合,以正面强化为主。,第三节 班级管理的方法,一、激励法二、扬长避短法三、惩罚法四、谈话法五、心理暗示法六、批评法七、行为强化法,本节小结,一、人力资源二、物理资源三、制度资源四、心理资源,第四节 班级管理的教育资源,一、人力资源 班主任(各种班级管理教育资源的统筹规划者);任课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其他人力资源,第四节 班级管理的教育资源,二、物理资源(一)教室环境1.教室环境布置的内容教室内布置:单元重点;作品展示;公布栏;荣誉榜;新闻焦点;生活点滴;图

8、书设置。教室外布置:绿化走廊;优化走廊,第四节 班级管理的教育资源,2.教室环境布置的原则 教育性;实用性;安全性;定期更换;整体性与美观性;创造性与生动性;经济性;师生共同参与。,第四节 班级管理的教育资源,(二)座位安排1.男女生间隔坐2.身高3.视力4.避免将难以管理或学习困扰学生安排坐在一起,尽量考虑坐前排5.同伴影响,困难学生与优秀学生就近安排6.定期换座。,第四节 班级管理的教育资源,三、制度资源班规;日常行为规范(小学德育纲要、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四节 班级管理的教育资源,四、心理资源班级氛围;师生关系;班级舆论,第四节 班级管理的教育资源,一、人力资源二、物理资

9、源三、制度资源四、心理资源,本节小结,一、晨会活动二、班会活动三、少先队活动四、主题教育活动,第五节 班级活动的基本类型,一、晨会活动(一)类型 分为校级和班级。校级包括升旗仪式、专题讲话或少先队广播;班级晨会时晨间谈话或时事教育。升旗仪式(爱国主义教育);少先队广播;班级晨会(一般周二-周五早上第一节课前的10-15分钟)。,第五节 班级活动的基本类型,(二)设计与实施原则规划性原则;自主性原则;互动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多样性原则,第五节 班级活动的基本类型,(三)设计与实施步骤1.学期初制定学期计划2.精心设计具体活动3.积极参与实施过程4.认真反思晨会效果,第五节 班级活动的基本类型,(

10、四)设计与实施注意事项1.不把晨会当成课2.不把晨会据为班主任的“一言堂”3.不把晨会视为学生的“自留田”4.不把晨会当做一堂机械重复的课,第五节 班级活动的基本类型,例:晨会论述中错误的是()A.一堂正式的课 B.不是班主任的一言堂C.不是学生的自留田 D.不应机械重复答案:A,第五节 班级活动的基本类型,二、班会活动(一)分类体验型;讨论型;表演型;叙事型;综合型。(二)设计与实施原则1.思想性和目的性原则2.全员性和主体性3.多样性与艺术性原则,第五节 班级活动的基本类型,三、少先队活动(一)类型大队活动(每学期1-2次)中队活动(少先队活动的重点在中队,每月1次)小队活动(全体成员参加

11、),第五节 班级活动的基本类型,(二)特点教育性;趣味性;自主性;实践性;组织性(三)一般程序 8个程序。小队长向中队长报告,中队长向辅导员报告人数;出旗曲;唱队歌;中队长讲话;进行活动;活动及时,请辅导员讲话;呼号;退旗曲。,第五节 班级活动的基本类型,四、主题教育活动(一)类型1.节庆纪念日2.学生成长教育活动3.文艺活动4.科技活动5.体育活动6.读书活动,第五节 班级活动的基本类型,(二)选题依据1.班级的奋斗目标和班级工作计划2.班级的具体情况3.学校教育计划中的活动4.优秀班主任的成功经验。,第五节 班级活动的基本类型,(三)选题策略1.系列性2.针对性3.时效性4.计划性5.开放

12、性6.前瞻性,第五节 班级活动的基本类型,一、晨会活动二、班会活动三、少先队活动四、主题教育活动,本节小结,一、班级活动的前期准备二、班级活动的开展,第六节 班级活动的途径与方法,一、班级活动的前期准备(一)主题选择:贴近生活;新颖;具体;针对性(二)内容选择:针对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多样性;连续性原则;创新性原则(三)目标制订:针对和整体;具体和序列;学生立场与教师立场;预设性和生成性。(四)形式选择:游戏娱乐式;展示式、探究式;辩论式;竞赛事,体验式。,第六节 班级活动的途径与方法,(五)一般程序:(六)情境设计:物化环境、非物化环境、问题情境(七)活动方案:一是方案构成(方案反思:过程反

13、思;效果反思);二是方案的注意事项。,第六节 班级活动的途径与方法,(八)校外资源应注意的问题1.围绕活动目的,形成教育合力2.注意教育公平3.注意室外活动的安全、有序4.注意不影响其他课业的学习,第六节 班级活动的途径与方法,二、班级活动的开展1.主题针对性2.内容贴近性3.形式互动性4.过程活动性,第六节 班级活动的途径与方法,一、班级活动的前期准备二、班级活动的开展,本节小结,一、小学课外活动的类型二、课外活动的特点三、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四、课外活动的组织管理,第七节 小学课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一、小学课外活动的类型教育性活动;知识性活动;休闲娱乐性活动,第七节 小学课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14、,二、课外活动的特点1.自愿性和选择性;2.伸缩性和多面性3.灵活性和多样性4.独立性和自主性5.开发性和实践性6.轻松性和娱乐性7.竞争性和激励性8.针对性和层次性,第七节 小学课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三、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一)群众性活动报告和讲座;各种集会,第七节 小学课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二)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外小组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和学校的条件组识的人数不宜过多,成员应是对这项活动有兴趣爱好的学生,要确定专人指导。主要形式:学科小组;技术小组;艺术小组;体育小组。,第七节 小学课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三)个人活动 这是学生在教室指导下进行课余的独立

15、作业的活动。例如:阅读各种书籍,独立观察实验,制作玩具模型进行艺术创作等等。这种活动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锻炼他们的独立能力。,第七节 小学课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四、课外活动的组织管理1.结合学校需要2.根据指导者特长组织3.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爱好4.把教育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5.落实开展课外活动的各现措施6.主动争取家长和社区的支持和帮助,第七节 小学课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一、小学课外活动的类型二、课外活动的特点三、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四、课外活动的组织管理,本节小结,一、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二、小学班主任的素养三、小学班主任素养的提高策略,第八节 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与素质

16、,一、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2009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其中规定了基本职责(一)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第八节 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与素质,(二)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指导班委会和团队工作。(三)组织、指导开展班会、团队会(日)、文体娱乐、社会实践、春(秋)游等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注重调动学生的

17、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第八节 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与素质,(四)组织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导学生认真记载成长记录,实事求是地评定学生操行,向学校提出奖惩建议。(五)经常与任课教师和其他教职员工沟通,主动与学生家长、学生所在社区联系,努力形成教育合力。,第八节 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与素质,例:班主任有效工作的前提是()A选好班级干部 B.组建培育班集体C.了解研究学生 D.做好思想品德教育答案:C,第八节 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与素质,二、小学班主任的素养(一)思想道德素养(二)业务素养一是知识:专业知识;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美学、人才学、创新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二是能力:教育能力、研究能力和管理能力(三)心理素养: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坚强的意志,第八节 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与素质,(四)人际关系素养:班主任与学生、同事、领导、家长的关系(五)形象素养:身体素养;仪表素养;谈吐素养;教态素养,第八节 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与素质,三、小学班主任素养的提高策略(一)自我反思(二)交流合作(三)阅读(提高修养的最重要手段)(四)研究,第八节 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与素质,一、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二、小学班主任的素养三、小学班主任素养的提高策略,本节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