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新.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6294885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PPT 页数:744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44页
国际经济学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44页
国际经济学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44页
国际经济学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44页
国际经济学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新.ppt(7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际经济学,主讲:高杰,2023/10/14,高杰课件,2,课程结构,第一章 比较优势理论,第二章 贸易均衡理论,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第一篇国际贸易理论,第四章 现代贸易理论,第五章 动态贸易理论,2023/10/14,高杰课件,3,课程结构,第二篇国际贸易政策,第六章 关税的基本原理,第七章 非关税贸易政策与歧视性贸易政策,第八章 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2023/10/14,高杰课件,4,课程结构,第三篇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第九章 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劳动力转移,第十一章 跨国企业论,第十章 国际生产要素流动:资本借贷,2023/10/14,高杰课件,5,课程结构,第四篇国际货币金融理论和制

2、度,第十二章 国际收支帐户,第十三章 外汇市场,第十四章 汇率理论,第十五章 国际收支调整,第十六章 国际货币体系,2023/10/14,高杰课件,6,课程结构,第五篇开放经济下的内部均衡和宏观经济政策,第十七章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均衡,第十八章开放经济的总供给与总需求,2023/10/14,高杰课件,7,课程结构,专题讨论,开放经济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2023/10/14,高杰课件,8,第一章 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原理,比较优势原理,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成本递增条件下的国际贸易,2023/10/14,高杰课件,9,第一章 比较优势理论,国际经济学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什么会产生国际贸易怎样开

3、展国际贸易贸易利益如何分配三大问题构成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框架,2023/10/14,高杰课件,10,第一节 绝对优势原理,绝对优势理论是亚当斯密在批判重商主义理论基础上创建的、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贸易理论一、重商主义的理论与政策主张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的欧洲,在16和17世纪进入全盛期,代表了新兴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首次从国家财富增长的角度讨论了国际贸易的作用和国家应当采取的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为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2023/10/14,高杰课件,11,重商主义的理论与政策主张,由于将商业看作是国家发展和繁荣的重要标志,重商主义提出两大政策主张其一为强调

4、金银为财富的唯一象征,敦促政府尽最大可能积累这些贵重金属,以增强国家实力其二为主张贸易保护,2023/10/14,高杰课件,12,重商主义的理论与政策主张,1、重商主义的贸易理论重商主义学派重点研究国际贸易如何为国家带来财富,其发展经历了早期和晚期重商主义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又分别称为重商主义的“货币差额论”和“贸易差额论”,代表人物分别为海尔斯和托马斯。其主要观点为,2023/10/14,高杰课件,13,重商主义的理论与政策主张,1)世界资源是有限的、一定的,国家的最主要目标是利用一切方法增强国家实力。国家应该为本国商人、制造业和航运业提供可靠的支持,因为在这些行业进入国际市场时必然要与其他

5、国家的企业竞争,国家的任务就是在最大限度上对本国的商人给予支持,但前提条件必然是国家的强大,因而国家必须尽最大可能增强自己的实力。这种观点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发展海外市场时的情况,具有非常明显的掠夺性质,2023/10/14,高杰课件,14,重商主义的理论与政策主张,2)一国拥有贵金属越多就越富有、越强大,国家富强的最好手段就是保持国际贸易顺差。因为只有顺差才能获得更多的金银同时,一国的强大表现为武装力量的壮大,而武装力量的壮大是需要大量财富支持的,因而重商主义者认为,增加国家财富的办法有两个其一为在国内直接扩大贵金属的供给量,寻找更多的金银其二为开展对外贸易从国外获得金银,他们认为,一国的国内

6、贸易不能增加国家财富总量,对于缺乏金银矿藏的国家而言,如果要想国家富强除了进行掠夺以外,对外贸易是唯一途径,2023/10/14,高杰课件,15,重商主义的理论与政策主张,基于上述论点,重商主义者认为,只有保持国际贸易顺差才可能使国家强大,因为这样可以从国外获得金银,在增强自己实力的同时削弱竞争对手的力量,只有这样,国际贸易对本国才是真正有利的,这是重商主义的核心观点,2023/10/14,高杰课件,16,重商主义的理论与政策主张,2、重商主义的国际贸易政策1)严禁金银出口早期的重商主义者认为只有金银才是财富,而商品不是财富。因而他们主张国家立法,采用各种手段禁止金银出口,同时尽可能增加商品输

7、出获得金银,努力保持国家的国际贸易顺差这种理论又称为“货币差额论”或者“重金主义”,2023/10/14,高杰课件,17,重商主义的理论与政策主张,这种理论在后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正,晚期的重商主义者认为,搁置不用的金银是不会增值的,而只有投入流通才会产生价值,因而他们不再反对金银出口,即不再反对进口,而主张国家的顺差尽可能大,这样,流入本国的金银就会大于流出,同样可以达到增加财富的目的,这种理论称为“贸易差额论”,2023/10/14,高杰课件,18,重商主义的理论与政策主张,2)实行对外贸易垄断条件:建立海外殖民地葡萄牙与西班牙的东方与美洲原材料与市场,2023/10/14,高杰课件,19

8、,重商主义的理论与政策主张,3)实行奖出限入政策即主张实行高额关税保护政策以获得国际贸易顺差和限制国外商品的进口,必要时国家要对出口企业进行补贴,同时严格限制原材料和半成品出口,2023/10/14,高杰课件,20,重商主义的理论与政策主张,4)主张大力发展本国的手工业,并鼓励出口当时的西方国家还是以手工业为主,劳动力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因而重商主义者主张奖励增加人口,实行低工资政策,降低成本,以利于出口竞争,禁止技术工人移居国外和设备出口,以保持本国的出口优势,2023/10/14,高杰课件,21,重商主义的理论与政策主张,3、基本评价重商主义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体系

9、,对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尤其是资本原始积累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促进了世界航海业的发展,因为当时欧洲各国都竞相在海外寻求殖民地,以增强自己的国家实力,在1517世纪长达300年时间内,对世界特别是欧洲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但由于这种理论是建立在早期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基础上的,人们对国际贸易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低级的阶段,因而其理论体系难免存在非常大的缺陷,这主要表现为,2023/10/14,高杰课件,22,重商主义的理论与政策主张,1)重商主义者认为商品不是财富,只有金银才是社会财富的唯一标志,这显然是肤浅和片面的,因为从本质上讲金银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只是在具有一般等价物性质后,

10、可以用来交换任何其他商品,它也只是财富的一种形态而已。在当今世界不仅普通商品是财富,就连不具有物质形态的技术、品牌、管理技能甚至人际关系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以此作为理论基础显然是错误的,2023/10/14,高杰课件,23,重商主义的理论与政策主张,2)重商主义者认为财富是流通领域创造的,因而在国际贸易中实行“奖出限入”的政策,实际上,财富是在生产和流通两个领域创造的,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product,product,product,consumer,consumer,consumer,Businesspeople,2023/10/14,高杰课件,24,重商主义的理论与政策主张,3)重商主义

11、者只研究如何从国际贸易中获得金银,而没有研究国际贸易的具体原因和各国的利益,他们认为只有顺差是可以接受的,一国的利益是建立在别国的损失基础上的这种观点显然没有认识到国际贸易有促进各国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因为对于任何国家而言,如果国际贸易无利可图,那么结果一定是大家都会拒绝国际贸易,2023/10/14,高杰课件,25,重商主义的理论与政策主张,4)重商主义者主张政府采取严格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限制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这种策略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破坏作用,2023/10/14,高杰课件,26,第二节 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18世纪中叶,英国的工业革命逐步展开,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英国在海

12、外攫取了大量的殖民地,殖民贸易使英国迅速成为西方世界中实力最强的国家,殖民经济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消费市场,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新型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扩大自己的国际贸易规模,但依据重商主义理论,国家需要对进口进行严格限制,这无疑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造成障碍,人们对重商主义学说产生了怀疑,2023/10/14,高杰课件,27,第二节 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在这种背景下,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斯密出版了他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从理论上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首次对国际分工的原因、方式和效果进行了详尽的论述,为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其理论至

13、今仍然是指导西方国家国际贸易的基础,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作出了重大贡献,2023/10/14,高杰课件,28,理论与政策含义,1、斯密对重商主义的批判1)关于财富的定义斯密认为重商主义者混淆了金银和财富的概念,金银只是财富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衡量财富的标准不是金银而是社会所生产的商品和劳务的总量,因而在斯密看来,一个真正强盛的国家不是为了攫取更多的金银而限制国际贸易的国家而是通过贸易扩大生产的国家,2023/10/14,高杰课件,29,理论与政策含义,2)批判了重商主义关于增强国家力量的论点重商主义认为,为了增强国家实力,国家应该对经济进行管制,如限制进口,禁止金银出口,对出口企业进行补贴

14、以增强出口产品的竞争力等,斯密认为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市场本身有一只“无形之手”在自发调节经济的发展,它会自发的对社会的土地、劳动和资本的走向进行调节,国家无需干预,2023/10/14,高杰课件,30,理论与政策含义,3)批判了重商主义者持续累计金银财宝的政策斯密认为,重商主义者提出的尽力保持国家的国际贸易顺差以积累财富的政策是不可能实现的,是枉费心机。巨额贸易顺差-大量金银储备-物价上涨-国外市场吸引力下降-贸易顺差政策破产原因:金银也是商品,必然受到供求规律支配,2023/10/14,高杰课件,31,理论与政策含义,2、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并且只生产两种产品

15、2)生产过程中只投入一种生产要素劳动3)劳动在一国国内可以流动但在国与国之间不能流动4)两国的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5)当资源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其机会成本不变6)运输费用和其他交易费用为零7)商品可以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8)进出口贸易总值相等9)生产和交换是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进行的10)国家之间实行自由贸易,不存在政府对贸易的干预和管制,2023/10/14,高杰课件,32,理论与政策含义,3、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绝对优势理论的核心是各国都可以利用自己在生产某种产品方面的绝对优势获得国际贸易机会这种绝对优势的产生是由于各国的自然条件和后天条件是不一样的,例如中东地区盛产石油,巴西是咖啡的

16、生产大国,这是由自然资源条件和气候条件决定的,这些国家在生产这些产品时就具有比其他国家更有利的条件,这些条件就构成了这个国家的绝对优势,如果每个国家都能够只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且在国际市场上同其他产品进行交换,那么整个世界的劳动生产率就会极大提高从而使整个世界获得利益,这就是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分工为世界创造的效益,这种效益就是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2023/10/14,高杰课件,33,理论与政策含义,社会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斯密的理论基础,如苏格兰可以生产葡萄酒,但生产成本是葡萄牙的30倍如果一个工人从事制针生产,他一天连一根针也做不出来,因为有18道工序,但如果10个人合作,一

17、天就可以生产4800根针,所有这些都说明分工的重要性,即分工是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如果这种分工可以扩展到国际范围,以国际贸易的方式相互交换各自的产品就可以在全球获得利益使每个参与的国家都得到好处,即专业化创造的效益为所有国家共享,原因在于产品的成本通过这种方式被大大降低了,2023/10/14,高杰课件,34,实证分析,分工以前,2023/10/14,高杰课件,35,实证分析,上图可见,分工以前整个世界的劳动时间为6天,A国可以生产1个X产品和一个Y产品,B国同样,但我们注意到两个国家在生产两种产品时所花费的劳动时间是不一样的,A国善于生产X产品,因为它生产这种产品只需要一

18、天时间,而不善于生产Y产品,因为需要两天时间,而B国则恰恰相反,2023/10/14,高杰课件,36,实证分析,分工以后,2023/10/14,高杰课件,37,实证分析,如果两个国家进行分工协作,都只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就会为双方都带来利益,因为分工以后会产生如下结果,即A国将自己的全部资源都用于生产X产品,那么3天时间可以生产3个单位,B国将自己的全部资源只用来生产Y产品,3天时间同样可以生产出3个单位,对于世界而言,总体的劳动时间没有改变,即世界所使用的资源没有变化,但由于两个国家都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总产量提高了,6天时间可以创造3个X产品和3个Y产品,比原来分工以

19、前分别多了一个单位,如果两个国家的产品进行交换,则分别比原来多了一个单位的产品,这个多出来的产品就构成了新的社会财富,世界可以享用,也是国际贸易带来的利益,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核心在于对全球的资源整合,2023/10/14,高杰课件,38,基本评价,斯密的理论为国际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主要是因为这个理论在下述几方面具有积极意义1)第一次从生产领域阐述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2)首次明确肯定国际贸易可以为参与的双方都带来利益,从而为消除各国的贸易障碍和开展自由贸易提供了理论基础,2023/10/14,高杰课件,39,基本评价,3)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为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4)将劳动价值观念扩

20、展到国际范围,使世界资源达到合理利用是斯密的重大贡献,他为世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其规律提供了理论基础5)利用各国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进行国际贸易,揭示了国际贸易及其收益产生的真正原因,2023/10/14,高杰课件,40,基本评价,当然,这种理论也同样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主要表现为1)绝对优势理论是以机会成本不变作为前提条件的,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因为当生产要素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机会成本是一定会发生变化的,并且这种变化会引起国际分工结构的变化和分工程度的变化,调整经济结构的目的就在于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力,2023/10/14,高杰课件,41,基本评价,2)这种理论

21、没有解释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不具有优势时能否进行国际贸易,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没有贸易可能,2023/10/14,高杰课件,42,第二节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最杰出的经济学家,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和完成者1817年李嘉图出版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在书中特别强调了比较优势理论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斯密绝对优势理论中的内在矛盾,使之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2023/10/14,高杰课件,43,比较优势定理,1、比较优势理论产生的背景斯密逝世于1790年,其理论与李嘉图的学说相隔不到半个世纪,但在此期间世界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首先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了胜利,

22、在欧洲大陆建立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政权,其次是英国的工业革命使英国的经济迅速成长,成为世界工业品的主要供应国,从1770到1820年半个世纪的时间,英国的工业大约增长了4倍,机械化大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大量出口廉价工业品的同时,英国对原材料的需求大幅增加,因而它开始在全球建立自己的殖民体系以获得市场和原材料,2023/10/14,高杰课件,44,比较优势定理,但与此同时,英国的政权还掌握在地主阶级手中,工业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争夺政权的斗争也日益激烈,在经济上,这种斗争的焦点表现为对谷物法的存废问题上1815年,英国政府通过了旨在保护地主阶级利益的谷物法,规定只要英国的谷物

23、价格低于80先令1夸特,就禁止外国谷物输入。这项法律对地主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它可以将谷物价格维持在一个非常高的水平,但对工业资产阶级却是非常不利的,因为较高的谷物价格势必影响到劳动力的价格,如果工人连肚子都吃不饱是没有能力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的,同时,比较高的谷物价格使更多的人更加愿意从事农业生产,使得资本家在雇佣劳动力时会遇到困难。因而在谷物法的存废问题上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一直存在非常大的矛盾,直到1846年才最终以资产阶级的胜利而告终,2023/10/14,高杰课件,45,比较优势定理,2、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比较优势的核心是论证如果两个国家都可以生产同样的产品,而其中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

24、的生产中都具有绝对优势,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国际贸易同样可以为双方带来利益这是绝对优势理论无法解决的问题,就英国的谷物而言,她在世界上并不具有绝对优势,但通过交换仍然可以获得贸易带来的好处为了充分论证自己的观点,李嘉图给出了几种假设条件,2023/10/14,高杰课件,46,比较优势定理,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它们只生产两种产品2)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产品成本以单位劳动时间计算,而且所有的劳动都是同质的,没有熟练与非熟练之分3)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不会因产量的增加而发生变化,即生产是在产品成本不变的基础上进行的4)当资源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其机会成本不变5)两国均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包括资

25、本、劳动力在内的全部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生产要素在国内可以完全自由流动,但不可以在国际间流动6)收入分配不受贸易的影响,即自由贸易不影响一国公民的相对收入水平7)没有运费8)贸易是按照物物交换方式进行的9)不存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没有任何发明,也没有新产品的出现,国际经济是静态的,2023/10/14,高杰课件,47,比较优势定理,3、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李嘉图发展了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利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可以为世界创造更多财富,并且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这种理论被西方经济学家推崇为支配国际贸易的永恒规律在斯密看来,国际贸易之所以能够发生和为各国带来利益,原因在于每个国家都有比其他国家在

26、生产某种商品时的绝对优势,其生产成本小于其他国家,但如果一个国家在生产任何产品时同其他国家相比都不具有优势,它是否可以参与国际贸易,斯密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2023/10/14,高杰课件,48,比较优势定理,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正确揭示了这种可能性并且指出实际上任何国家都是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好处的,即使这个国家没有绝对优势也是可以的,它只要生产相对劣势的产品就可以获得这种利益即“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这就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律师与打字员,2023/10/14,高杰课件,49,实证分析,分工以前,2023/10/14,高杰课件,50,实证分析,分工以后,2023/10/14,高杰

27、课件,51,实证分析,由上述分析可知,在完全没有优势的条件下B国同样可以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在分工以前,整个世界的产量为2个单位X产品和2个单位Y产品,总劳动时间为12天,但分工以后,在总劳动时间不变的前提下,分别增加了一个单位,这就是分工带来的利益,如果两个国家进行交换则分别多出了1个单位的产品,从而都获得了利益如果英国不生产谷物而是从国外进口谷物,就可以获得这样的利益,这就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实质,2023/10/14,高杰课件,52,简要评价,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发展了斯密的理论,并且为不发达国家参与国际贸易同样可以获得利益提供了

28、依据,这在当时条件下为英国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和废除谷物法做出了贡献,也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比较优势理论被西方经济学家称为国际贸易的铁律,后来对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基础都是比较优势理论,2023/10/14,高杰课件,53,简要评价,但李嘉图的理论同样存在不足,这些不足主要表现为(1)比较优势理论是以资本和劳动力的静止为前提条件的,是一种物物交换的纯理论,不能反映国际贸易的全部内容。这一点实际上连李嘉图都非常清楚,因为根据这样的理论B国的生产要素应该全部转移到A国,这样,它的劳动生产率会更高,李嘉图认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情感,资本和劳动力不会因为可以赚到更多的利润或者更高的工资而背井离

29、乡,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但与现实的距离是比较远的,而没有这样的假设,分工和贸易也就不能成立了,2023/10/14,高杰课件,54,简要评价,(2)没有对两个不同的国家生产的产品为什么可以交换以及交换的比例关系作出解释,后来马克思对这一问题给与了解释,认为两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不同,所以在交换过程中这种比率是可以变化的,2023/10/14,高杰课件,55,简要评价,(3)假设条件过于严格,与现实的国际贸易状况差别比较大比如假设机会成本不变为理论的前提条件,这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因为资源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之后,不仅成本会发生变化,而且贸易方式和贸易结构等都会发生变化,同时理论也没有说明一

30、个国家怎样改变自己的贸易方式才能获得最大的贸易利益,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在各个方面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国际贸易效益的问题没有解决,2023/10/14,高杰课件,56,简要评价,(4)不能解释当今世界贸易的基本格局和各国的贸易倾向问题根据理论,比较优势相差越大,发生贸易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当今的国际贸易应该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为主体,但现实情况是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额远远大于前者,另外,既然自由贸易可以为所有国家都带来好处,那么所有国家都应该奉行自由贸易政策,但事实上包括美国都在某些时候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2023/10/14,高杰课件,57,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英国著名

31、经济学家穆勒认为,比较优势理论仅从供给方面对国际贸易的利益进行研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国际商品的交换比例问题,他认为,研究国际贸易除了对供给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外,还必须研究需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这样国际商品的交换比例问题才能够最终解决,并且据此提出了他的“相互需求论”,2023/10/14,高杰课件,58,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1、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1848年,约翰在他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对相互需求论进行了阐述,指出国际商品的交换比例取决于两国彼此的需求程度1)国际交换比例的上下限穆勒认为,两国间的商品交换比例是由两国国内商品交换比例决定的,而国内的交换比例是由等量的劳动投入生产出不等量

32、的产品决定的,而实际的国际商品的交换比例是由介于两国国内交换比例的上下限决定的,2023/10/14,高杰课件,59,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举例说明,2023/10/14,高杰课件,60,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根据比较优势理论英国应该生产毛呢,德国应该生产麻布,世界总产量可以增加为20码毛呢和40码麻布,这样,整个世界的产量毛呢是没有变化的,因为劳动成产率不变,但麻布由于德国的劳动生产率高而增加了5码,如果两个国家进行交换就可以获得贸易利益,但关键问题是以什么样的比例进行交换,如果按照10:15的比例,则英国在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后,会获得10码毛呢和15码麻布,德国在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以后

33、会获得10码毛呢和25码麻布,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好处完全为德国一家所有,这种情况下,英国是不会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相反,如果按照10:20的比例进行交换,则贸易的所有好处为英国所有,德国也不会参与国际贸易,因而对于双方而言,国内交换比例就成为两个国家是否参与国际贸易的上下限,只有国际商品的交换比例介于10:15和10:20之间时,贸易才可能为双方带来好处,2023/10/14,高杰课件,61,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2)均衡交换比例的确定和贸易利益的分配穆勒认为,均衡交换比例是由两个国家对商品的需求决定的,它也决定了贸易利益的分配问题假设这个比例为10:17,在这样的条件下,英国愿意用10

34、000码毛呢交换德国的17000码麻布,两个国家的进出口相等,也可以同时获得贸易利益,因为如果没有这样的分工和交换,英国拥有的毛呢为10000码,麻布为15000码,德国拥有的毛呢为10000码,麻布为20000码,而现在为23000码,但如果英国认为这样的交换是不公平的,或者由于麻布的价格高而减少进口,变为8000*1.7=13600码,而德国对毛呢的需求量不变,仍然为10000码,这样就会使两个国家的需求不平衡了,交换比例也无法稳定,德国为了取得更多毛呢,只好降低麻布的价格以刺激英国对麻布的需求,假设交换比例变为10:18,在这个比例下,英国对麻布的需求增加,而德国由于毛呢的价格上涨,需求

35、量减少,从而使得两个国家的商品需求量分别变为9000*1.8=16200码和9000*1.0=9000码,交易的比例重新稳定,贸易重新实现平衡,2023/10/14,高杰课件,62,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总之,两种商品的贸易条件必须为双方需求对方产品的总量的比例,也只有总量达到均衡时,贸易才能实现均衡,这就是穆勒的所谓“国际需求方程式”或者“国际价值法则”根据这样的理论,国际贸易的利益大小取决于贸易交换比例的大小,国内外交换比例差别越大,贸易利益也就越大,实际的交换比例越是接近于本国国内的交换比例,即本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强度越大,这个比例对本国越不利,如对英国而言,越接近于10:20越有利,反之

36、,在国际贸易中获得的好处就不会太多了,2023/10/14,高杰课件,63,马歇尔的供给曲线,毛呢,德国不进行对外贸易,英国不进行对外贸易,K(英国国内交换比例),L(德国国内交换比例),麻布,互利贸易区,2023/10/14,高杰课件,64,基本评价,穆勒的相互需求论是对李嘉图比较竞争优势理论的发展,揭示了贸易条件的确定问题,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表现为(1)该理论的前提条件为两个国家的贸易可以达到平衡,但在实际操作中,这样的条件通常是不具备的(2)这种理论只是适应于经济规模相当的国家,并且两个国家的需求对国际市场价格有相当的影响力度,如果两个国家的经济规模相差悬殊,小国的需求强度远远低于大

37、国的相对需求强度,则大国的国内交换比例就会成为国际市场的贸易条件,对小国反而有利,这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2023/10/14,高杰课件,65,本章小结,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与政策主张,绝对优势理论的模型与主要内容,相对优势理论的模型与主要内容,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如何决定贸易价格,H-O模型的现实意义与指导作用,2023/10/14,高杰课件,66,第二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的深入与拓展,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为假设条件非常严格,理论的基础建立在这些假设条件基础之上,但在实际运行中,这些假设条件往往是不成立的本章的内容是在分析现实国际贸易运行的基础上,逐步放宽这些假设条件,从而使得这些理

38、论更加适合于现实状况,2023/10/14,高杰课件,67,第三节 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一、机会成本与商品价格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是建立在劳动投入的多少基础上的,并且认为劳动力是同质的,但生产要素不仅包含劳动,而且包含资金、土地、技术和管理等其他要素,并且劳动本身也是不一样的,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2023/10/14,高杰课件,68,机会成本与商品价格,1936年,奥地利经济学家哈伯勒提出了机会成本概念,补充了李嘉图的理论,成为对国际贸易进行一般均衡分析的重要工具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多生产某一单位的某种商品而必须放弃的另外一种商品的产量,假如中国利用现有资源可以生产50单位小麦或者150单位丝绸

39、,在没有国际贸易的情况下,它要多生产1单位小麦,就必须放弃3单位丝绸的生产,100个劳动力分别生产50单位小麦和150单位丝绸,2023/10/14,高杰课件,69,机会成本与商品价格,用机会成本分析比较优势得出的结论为:当一国生产商品的机会成本相对其他国家较低时,则该国在此商品生产上就具有比较优势,进而该商品成为其专业化生产并出口的对象美国在生产小麦方面的机会成本比较小,中国在生产丝绸方面的机会成本比较小,因而两个国家应该分别出口小麦和丝绸,以获得国际贸易的最大利益,机会成本可以用反映一国最大产出能力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来刻画和说明,2023/10/14,高杰课件,70,机会成本与商品价格,直线

40、向上的方向与x轴正方向限定了角的两边所在的射线,最小正角给出了角的范围,这样的表述可以保证平面内的任一条直线都有唯一的角与之相对应.我们把这个角称为直线的倾角 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倾角的正切值称为直线的斜率.,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当只有一点时,该直线的确定取决于其倾斜程度,就是斜率,2023/10/14,高杰课件,71,机会成本与商品价格,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的是一国利用现有生产要素所能达到的两种产品生产的不同组合,此图表示机会成本不变情况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其为一条直线AB,这也是古典模型所依赖的一个基本前提假设,即生产可能性曲线各点的斜率均相等,多生产相同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

41、数量是相同的,曲线上各点的斜率所表示的一种商品所减少的产量与另一种产品所增加的产量之间的比例被称为生产的边际转换率,图形为斜率,Y,X,A,B,O,(a)机会成本不变,各国生产的产品的组合只可能在AB曲线上,2023/10/14,高杰课件,72,机会成本与商品价格,Y,X,A,B,O,(a)机会成本递减,Y,X,A,B,O,(a)机会成本递增,此图是机会成本递增情况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这是比较符合现实生活的一种情况,随着X产品生产的增加,所放弃的Y产品的产量将会越来越多,因而曲线凹向原点,因为这种情况会改变社会的资源组合,降低劳动生产率,此图是机会成本递减情况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该图表示,随着

42、X产品生产的增加,所放弃的Y产品会越来越少,因而曲线凸向原点,这种情况只有在产品具有规模效益时才可能发生,2023/10/14,高杰课件,73,机会成本与商品价格,一种商品的机会成本等于其相对商品的价格,这是在没有国际贸易的前提下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前提条件假如美国的全部资源可以用来生产100单位小麦或50单位丝绸,则这种相对价格就是1/2,如果这种格局被打破,小麦的价格比较高,社会资源就会投入到小麦生产从而使得丝绸的供应量减小而价格上升,小麦的生产增加而价格降低,达到重新均衡,这种均衡就是机会成本必须等于相对价格即资本和劳动的在一个封闭经济体内的使用效率是相同的,100万美元生产小麦和生产丝绸

43、所获得的利润是一样的,同样的劳动付出所获得的工资是一样的,2023/10/14,高杰课件,74,小麦(w),A,B,C(30,60),D(90,60),E,I1,10,20,30,40,50,60,80,90,100,120,140,150,丝绸(S),0,20,40,60,I0,50,0,20,40,60,10,30,100,10,30,50,40,60,10,30,20,I1,I0,D(90,60),C(30,60),小麦,丝绸(S),A,B,40,A,B,C(30,60),D(90,60),I1,0,I0,I0,D(60,40),C(40,20),A,B,小麦(w),丝绸(S),小麦,丝

44、绸(S),I0,I1,丝绸(S),I0,10,I1,丝绸(S),I0,2023/10/14,高杰课件,75,无差异曲线移动的原因分析,如果两国的贸易是自由的,机会成本是不变的,则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会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两国共有的,20,50,60,90,120,150,20,40,60,40,C(30,60),0,小麦(w),丝绸(S),30,10,100,C(60,60),I1,I0,2023/10/14,高杰课件,76,概念理解,无差异曲线-是序数效用论的主要分析工具,表示在消费者偏好既定时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满足程度的商品组合的轨迹,又称为等效用线其含义为在这条曲线上的点所代表的满足

45、程度即效用相等无差异曲线的特征(1)斜率为负,无差异曲线的走向为从左到右向下倾斜,意味着在满足消费者的效用时,两种产品具有替代性(2)在一组无差异曲线中,离原点越远效用越大(3)对同一消费者而言,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否则会违背偏好的完全性和可传递性假设(4)斜率递减,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原因在于存在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2023/10/14,高杰课件,77,社会无差异曲线,I2,I0,I1,小麦,丝绸,0,C,B,A,2023/10/14,高杰课件,78,机会成本不变的贸易基础与得益,说明:社会无差异曲线:使社会获得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它是由社会的消费偏好与收入水平决定的相切于

46、C点(帕累托最优状态)可以使得社会满足达到最大化贸易条件1:1,介于1:1/2和1:3之间,因而可以接受两个国家从贸易中得到好处中国由原来的(30小麦,60丝绸)变为(60小麦,90丝绸),美国由原来的(20小麦,40丝绸)变为(60丝绸,40小麦)条件:两个国家分别生产自己最具优势的产品,然后以1:1的比例交换,两国贸易前后的差别还表现为生产点和消费点的分离,2023/10/14,高杰课件,79,小国-大国模型,当两个国家的经济规模相当,对市场的影响力相似时,国际市场的价格,即产品比价是由双方对对方产品的需求强度决定的,但这种情况在实力相差悬殊时,会发生变化,A,B,C,D,I1,0,I0,

47、I0,D,C,A,0,X,Y,小国,大国,Y,X,2023/10/14,高杰课件,80,小国-大国模型,说明:小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要小于大国,生产能力小,小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低于大国,封闭条件下均衡点为A,在生产X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开展国际贸易后,大国产品价格即为国际市场价格,小国的全部资源用于生产X产品,并且参与交换,交换比例为大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平行线,因为这条曲线同时表示了两种产品的价格比,由于获得了比较利益,社会无差异曲线上移,形成新的生产与消费均衡点C大国由于商品比价没有变化,全部商品Y由大国提供,其消费点没有发生变化,因而社会无差异曲线没有上移,贸易利益全部为小国所得,参与国际

48、贸易的关键是贸易条件能否改变,2023/10/14,高杰课件,81,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分析,机会成本不变的分析只是理论上的假设,随着某种产品产量的增加,它的机会成本也在增加,这是因为生产要素的匹配程度会日益降低造成的,I1,I0,小麦(w),丝绸(S),I1,丝绸(S),I0,小麦(w),中国,美国,机会成本递增下的贸易分析,0,PS/PW,P*S/P*W=1,E,E1,0,E,E1,A,C,A,C,P*S/P*W=1,2023/10/14,高杰课件,82,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分析,说明封闭条件下,中国的均衡点为E,美国为E,两国分别在生产丝绸和小麦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两国的生产分别向有

49、利于比较优势的产品倾斜,分别移动到A点和A点,这时两国的产品相对价格相等,同时各自的机会成本在不断加大中国的生产由E点转移到A点,用AC数量的丝绸同美国交换CE数量的小麦,同时,与A点相切的直线表示两国的交换比例,社会无差异曲线与该线相切与E1点,得到的新的社会无差异曲线高于原先的曲线,代表贸易为中国带来的利益图中AC=CE1,CE1=AC,表示两国的贸易是均衡的,2023/10/14,高杰课件,83,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分析,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各国仍然可以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进行生产和贸易,放松古典模型的假定并没有改变最终结果差别在于,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各国的分工是不完全的,中国在生产

50、丝绸的同时还在生产一部分小麦这是因为小麦的进口会降低国内价格,丝绸的出口会提高国内价格,当两个国家的国内比价趋于一致时,资源就不会发生转移了,因为没有动力原因在于,随着分工的深化,两国的商品价格在不断接近,当价格在两国相等时,各国就在此均衡点上进行贸易,不再有扩大比较优势商品生产的动力,而这一点通常为两国封闭经济均衡点之间的某一点结论:机会成本递增导致两国的生产不完全分工,2023/10/14,高杰课件,84,比较利益的分解,一国在国际贸易的得益可以分解为两部分,分工得益和贸易得益,前者来源于一国把其资源按照比较利益重新配置所获得的利益,后者来源于一部分商品以国际价格出口所获得的收益,A,I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