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形态与美学.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299828 上传时间:2023-10-15 格式:PPT 页数:109 大小:1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观设计形态与美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景观设计形态与美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景观设计形态与美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景观设计形态与美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景观设计形态与美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景观设计形态与美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观设计形态与美学.ppt(10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现代景观设计学,第四章 景观形态构成基础,景观设计形态与美学,形式美 当代城市景观风貌变化显著,人们的生活品位、审美情趣不断提高,要求设计师们注重景观设计的艺术性。用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和构成法则,加之理性的分析方法,以设计、艺术、经济、综合功能这四个方面的关系为基础,用审美观、科学观进行反复比较,最后得出一种最优秀的设计方案,遵循形式美规律已经成为当今景观设计的一个主导性原则。探讨景观设计中形式美的规律对创造出最优化的人类景观系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形式美规律是带有普遍性、必然性和永恒性的法则,是一种内在的形式,是一切设计艺术的核心,是一切艺术流派的美学依据。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形式要素被推到

2、了较为重要的位置,只有正确掌握了形式美感要素才能把复杂多变的设计语言整合到形式表现中去。如今的景观设计早已不同于狭义的“园林绿化”,设计师综合运用统一、均衡、节奏、韵律等美学法则,以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去发现和创造景观语言是我们最终的目的。,景观设计形态与美学,形式美的基本表现形式(1)多样与统一(2)对比与协调(3)比例与尺度(4)节奏与韵律(5)秩序美(6)主从与重点(7)平衡,景观设计形态与美学,(1)多样与统一 多样统一又称和谐,是一切艺术形式美的基本规律。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一个基本要素孤立存在在景观设计当中是很少见的,通常各个景观要素组合在一起形成“场所+景观”,各要素的数量、位

3、置、颜色、形状、线条、动静、质感及比例等,即要有一定的变化用来显示多样性,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有统一感,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一个不和谐的要素会引起视觉紧张和视觉冲突,失去美感。过于繁杂则会让人心烦意乱,无所适从,而平铺直叙,没有变化,又会显得过于单调呆板。景观作品的美感是从统一的整体效果中感受到的。因此,只有做到既多样又统一才能使景观达到和谐的境界。,多样与统一,多样与统一,多样与统一,景观设计形态与美学,(2)对比与协调 对比是指造型要素之间显著的差异,协调是指保持差异的同时强调共性,一般来讲对比强调差异,而调合强调统一。对比与协调也就是美学上的“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

4、”,这样才能获得高层次的审美。缺少对比变化会使人感到单调、缺乏美感,可是过分的强调对比变化就会失去景观的协调一致性,会给人造成视觉上的混乱。正确运用对比与调和可以使各种要素相辅相成,互相依托,活泼生动,而又不失于完整。在景观设计中常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主题或引人注目,用得好,可以突出主题,烘托气氛。我国造园艺术中的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对比手法的一种运用方法。西安盆景园中有一处大草坪,草坪上只有一株红枫,在绿色的草坪上红色的枫树纸条细柔斜出,使空间顿时明亮起来,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也形成独特的意境,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在景观设计领域中,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单体还是群体,在大与些曲与直、虚与实、动与静

5、、以及形状、色调、质地等等要素中都要巧妙的结合。,虚与实的对比,疏与密的对比,疏与密的对比,动与静的对比,大与小的对比,对比与协调,对比与协调,景观设计形态与美学,(3)比例与尺度 任何物体,不论任何形状,必有3个方向,即长、宽、高的度量。比例就是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任何园林景观,都要研究双重的关系,一是景物本身的三维空间;二是整体与局部。园林中的尺度,指园林空间中各个组成部分与具有一定自然尺度的物体的比较。功能、审美和环境特点决定园林设计的尺度。尺度可分为可变尺度和不可变尺度两种。不可变尺度是按一般人体的常规尺寸确定的尺度。可变尺度如建筑形体、雕像的大些桥景的幅度等都要依具体情况而定。在景观

6、设计中,比例的运用贯彻于设计的始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景观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及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比例关系,例如景观的入口部分在整个景区所占的比例是否合适,或景观的起始阶段与景观的中心所占的比例是否合适,还有如在小区活动中心,儿童活动场地所占的比例是否合适,儿童和老年活动场地的比例是否恰当等,这些都属于在规划阶段就应该考虑的各种比例问题;,另一方面,是景观各组成部分整体与局部的比例,或局部与局部之间的比例,以一个广场设计为例,广场的硬制景观占广场的比例,广场所选用的地砖的大小与面积的比例,广场上选用植物的大小与广场的比例等,几乎每一个设计要素都要考虑比例关系。要推敲广场上铺地的尺度与广场

7、的尺度形成的比例,铺地绿化的尺度与座椅的尺度形成的比例关系,树木的密度、大小与广场的比例等,可以说比例无处不在,只要进行景观要素设计,就要考虑其比例关系。,景观设计形态与美学,但在设计当中,设计者要明白比例不只是视觉审美的唯一标准,它还要受功能要求、艺术的传统、社会的思想意识及工程技术、材料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以广场为例,从功能角度看,如果广场是位于商业中心的广场,主要是为人流的聚集、疏散或休息的广场,硬制景观会占主要比例,广场上的植物也考虑遮阴的前提下,体量不能过大,够则就会影响周围的商业等。而如果是主要用于休闲的市民广场,其硬制景观的比例就要大大缩小,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比例也相对减少,广场

8、上可以栽植一些体量比较大的植物,形成独立的植物景观;从艺术传统来看,中国的古典园林建筑中建筑所占的比例较大,而西方传统园林中建筑的比例是很小的。因此,不能孤立地从审美角度去研究比例,而是要综合地结合各种因素去研究。,景观设计形态与美学,比例主要表现为各部分数量关系之比,是相对的,不涉及具体尺寸。和比例相连的另一个范畴是尺度,尺度研究的是建筑物的整体和局部给人感觉的大小印象和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尺度要涉及真实的大小和尺寸。在景观设计中,常常使人丧失尺度的概念,一方面可能是景观过大,另一方面许多景观要素不是单纯根据功能决定的。(台阶形成尺度感)因此在处理尺度的关系上,可以根据与人密切相关的要素作

9、为尺度标准。例如通过一些为人服务的景观设施来确定景观的具体尺度,包括座椅,栏杆,小型建筑如廊子、亭榭等来协调各景观要素的比例。在某些特殊功能和特殊主题的景观设计中,可以有意识地利用超尺度的手法来达到特殊的效果。例如,在纪念性景观设计当中,有时用夸大的尺度以显示景观的恢宏壮观使人感到自身的渺小,从而产生敬畏的感情;或在微缩景观中,用缩小的尺度把别处的景观微缩移植过来供人们参观。,常见比例关系:1、黄金比:1:0.6182、等差数列比:1、3、5、7、93、等比数列比:1、2、4、8、164、费勃纳齐数列比:1:617,比例与尺度,比例与尺度,景观设计形态与美学,(4)节奏与韵律 节奏与韵律是音乐

10、中的词汇。节奏是指音乐中音响节拍轻重缓急有规律的变化和重复,韵律是在节奏的基础上赋予一定的情感色彩。景观要素的节奏与韵律是通过体量大小的区分、空间虚实的交替、构件排列的疏密、长短的变化、曲柔刚直的穿插等等变化来。同一种或同一组造型要素的连续反复或交替反复能够在视觉上造成一种具有动势的丰富的秩序视觉效果,给节奏带来了多样性,使其具有视觉感强烈的韵律美。在单一造型要素重复出现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插入截然不同的新形态来寻找突破,可以产生强烈冲击力的视觉效果。,景观设计形态与美学,在景观设计中,常采用点、线、面、体、色彩和质感等造型要素来实现韵律和节奏,从而使景观具有秩序感,运动感,在生动活泼的造型中体

11、现整体性,具体包括下面几种:简单韵律同种的形式单元组合重复出现的连续构图方式称为简单韵律。简单韵律能体现出单纯的视觉效果,秩序感与整体性强,但易于显得单调,例如行道树的布置,柱廊的布置,大台阶的运用等(舒特住宅花园链状小溪形成简单韵律)。交替韵律有两种以上因素交替等距反复出现的连续构图方式称为交替韵律,交替韵律由于重复出现的形式较简单韵律多,因此,在构图中变化较多,较为丰富,适合于表现热烈的、活泼的具有秩序感的景物。例如两种不同花池交替组合形成的韵律,两种不同材料的铺地交替出现形成的韵律(几何形广场形成交错韵律)。渐变韵律渐变韵律指重复出现的构图要素在形状、大小、色彩、质感和间距上以渐变的方式

12、排列形成的韵律,这种韵律根据渐变的方式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的感受,例如色彩的渐变可以形成丰富细腻的感受,质感的渐变可以带来趣味感,间距的渐变可以产生流动疏密的感觉等。总体而言,渐变的韵律可以增加景物的生气,但要使用恰当(大小渐变韵律)。,节奏与韵律,纽约亚克博亚维茨广场,节奏与韵律,景观设计形态与美学,(5)秩序美 秩序是一切美感原理的根本规律,反复、韵律、渐次、和谐的基础,是比例、平衡、对比、强调的根源。,秩序美,秩序美,秩序美,景观设计形态与美学,(6)主从与重点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呈现出主与从的关系,例如植物的干和枝、花与叶、动物的躯干与四肢,正是凭借着这种差异的对比,才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

13、形体。各种艺术创作中主题与副题、主角与配角、重点与一般等,也表现一般的主从关系。在景观设计中,一个重要的艺术处理手法就是在构图中处理主景与配景的关系,要通过配景突出主景,从而使景观具有独特的特性或是灵魂。具体的方法包括一下几种。,(1)主景升高或降低法通过地形的高低处理,能够吸引人的注意。抬高地形形成主景的手法,最著名的是颐和园中的佛香阁,佛香阁体积庞大,位于湖面的中轴线上,但这些不足以成为控制全园的主景观,而把它放置在万寿山的山腰上使之成为景观的制高点,突出其构图中心的地位,即利用主景升高法的原则来表现主从关系;降低法最常用的即是利用下沉广场的做法,当地形发生改变后,人的视线也发生改变,俯瞰

14、和仰观一样可以产生主景的中心。(2)轴线对称法轴线可强调出景观的中心和重点(3)动势向心法这种方法是把主景置于园林空间的几何中心或相对重心部位,使全局规划稳定适中,如底特律的哈特广场中的喷泉,虽然周围景物不是对称布置,但由于所设置的位置为整个广场的几何中心,因此还是成为整个广场的中心。,颐和园的佛香阁,景观设计形态与美学,(7)平衡平衡是一种比对称高一级的视觉效果。平衡:力学上的平衡状态。在图案构成设计上的平衡是根据图象的形量、大小、轻重、色彩及材质的分布作用于视觉判断的平衡。平面构图上,通常以视觉中心为支点,各构成要素以此为支点保持视觉意义上的力度平衡。,景观设计形态与美学,1.形态要素与形

15、式美,(1)点线面,景观设计形态与美学,(2)形,景观设计形态与美学,(3)色彩,景观设计形态与美学,(4)机理,景观设计形态与美学,2.构成要素与形态,(1)空间:a.空间的形态类型,景观设计形态与美学,b.空间的形式,景观设计形态与美学,c.空间围合,景观设计形态与美学,d.空间关系,景观设计形态与美学,e.空间尺度,景观设计形态与美学,f.空间比例,景观设计形态与美学,(2)路径:用作交通的线形景观空间;在景观中创造环形网络的连接形式。,景观设计形态与美学,(3)边界:一种连接形式,或者是一种过渡性空间,它围合或分隔不同的空间。,景观设计形态与美学,(4)中心:“中心”在景观中兼有形式和

16、场所两重功能,能够吸引人或占据视觉的主导地位,或使特征鲜明 的形式与它的背景相区别。,景观设计形态与美学,(5)节点:节点是景观的空间组成部分,通过景观节点能够提供整合的、精致的小空间和复杂的过渡空间。,景观设计形态与美学,3.形式,逻辑与情感,(1)形式,景观设计形态与美学,(2)逻辑,约翰逊在得州Fort Worth市设计的水园中的奔腾池,景观设计形态与美学,(3)情感,色彩与景观,认识色彩一种自然现象中国最早记载尚书(青、黄、赤、黑、白)公元400左右,色彩是由光的存在引发的理论出现色彩的含义 绘画基本知识的组成部分;是人与人相互交流的语言色彩的学习目的理解、感受、表现色彩,用于生产、设

17、计,景观设计与色彩,色彩的分类:光源色(自然光、透射光、反射光)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光源发出的色光直接进入视觉。(霓虹灯、饰灯、烛灯等的光线),透射光:光源光穿过透明或半透明物体后再进入视觉的光线,称为透射光。,反射光:在有光线照射的情况下,眼睛能看到的任何物体都是该物体的反射光进入视觉所致。,物体色(固有色),固有色:物体色本身不发光,它是光源色经过物体的吸收反射,反映到视觉中的光色感觉,我们把这些本身不发光的的色彩统称为物体色。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黑色或白色。物体的固有色是相对而言的。,环境色,环境色:一个物体受到周围物体反射的颜色影响所引起的物体固有色的变化。自然界中任何事物和现象都不是孤

18、立存在的,一切物体色均受到周围环境不同程度的影响。,色彩一般分为无彩色(消色)和有彩色两大类。无彩色是指白、灰、黑等不带颜色的色彩,即反射白光的色彩,如图。,有彩色是指红、黄、蓝、绿等带有颜色的色彩,如图中色彩。,色轮,色彩的分类,原色:第一次色,指最基本、最原始而非其他颜色合成的,红绿蓝。间色:第二次色,即由两个原色混合而成的颜色,青品黄。,2.色彩的属性色相:每种颜色固有的色彩相貌(色调)明度:视感觉对色彩明亮度的称呼纯度:指颜色的鲜艳程度和其中所含颜色的多少(色度或饱和度),3.色彩的特性a、色彩的冷暖 b、色彩的轻重感觉 c、色彩的膨胀与收缩 d、色彩的前进性与后退性 e、色彩艳丽与素

19、雅,暖色与冷色,暖色 冷色,色彩的膨胀与收缩由于各自的表面色彩相异,能够斌予人不同的面积感觉。色彩的胀缩与色调密切相关,暖色同膨胀色,冷色属收缩色。,色彩的前进性与后退性一般而言,暖色比冷色更富有前进的特性。两色之间,亮度偏高的色彩呈前进性,饱和度偏向的色彩也呈前进性。但是色彩的前进与后退不能一概而论,色彩的前进、后退与背景色密切相关。,色彩艳丽与素雅般认为,如果是单色,饱和度高,则色彩艳丽。饱和度低,给人素雅的感觉。除了饱和度,亮度也有一定的关系。不论什么颜色,亮度高时即使饱和度低也给人艳丽的感觉。高饱和度、高亮度的色彩显得艳丽。,4.色彩的对比 在一定条件下,人对同一色彩有不向的感受。色彩

20、单一给人一种印象。在不同的环境下,多色彩给人另一种印象。色彩之间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称“色彩对比”配色的一般规律为:任何一个色相均可以成为主色(主色调),与其它色相组成互补色关系、对比色关系、邻近色系和同类色关系的色彩组织。,色彩关系,同类色相对比色相环上相邻的二至三色对比,色相距离大约45度左右,为弱对比类型。邻近色相对比色相对比距离约90度左右,为中对比类型。对比色相对比色相对比距离约135度左右,为强对比类型。补色对比色相对比距离180度,为极端对比类型。,色彩的心理分析,色彩的记忆性:一般情况暖色比冷色记忆性强原色比间色记忆性强高纯度色彩记忆率高高明度比低明度记忆率高无彩色与有彩色结合能

21、提高其记忆性色彩单纯形态比复杂形态容易记忆,色彩的具象联想:红色:火、血、太阳橙色:灯光、柑橘、秋叶黄色:光、柠檬、迎春花绿色:草地、树叶、禾苗蓝色:大海、天空、水紫色:丁香花、茄子、葡萄黑色:夜晚、墨、煤炭白色:白云、白糖、面粉、雪灰色:乌云、树皮、水泥,色彩的抽象联想红色:冲动、热情、活力、危险橙黄色:温暖、嫉妒、欢喜、活力黄色:光明、希望、快乐、轻浮绿色:和平、安全、生长、新鲜蓝色:平静、悠久、理智、深远紫色:优雅、高贵、庄重、神秘黑色:严肃、刚健、恐怖、死亡白色:纯洁、神圣、干净、清洁灰色:平凡、失意、谦逊、忧闷,(1),(2),(3),色彩的心理效应,感觉:温暖、热情、活泼、刺激、兴

22、奋、艳丽、甘美、青春、成熟,象征:革命、喜庆、勇敢、健康、吉祥、恐怖、危险,感觉:温暖、华美、香甜、兴奋、成熟,象征:快乐、健康、明朗、运动、勇敢,感觉:阳光、温暖、亲切、轻快、柔和、纯净,象征:光明、愉快、希望、明朗、权威、丰硕、甜美、柔弱,感觉:清新、深远、新鲜、安静、生命、兴旺,象征:春天、希望、新生、青春、和平、安全,感觉:海、天空、冷静、沉思、无限、平淡、冰雪、,象征:冷、凉爽、悠久、崇高、理智、尊严、纯洁,感觉:幽雅、高贵、骄傲、奢华,象征:庄严、娇艳、爱情、优越,感觉:悲哀、沉默、阴郁、冷淡、安静、刚健,象征:严肃、庄重、坚实、永久。,感觉:光、洁白、清净、朴素、雅洁、快活,象征

23、:光明、纯洁、高尚、真实、和平,感觉:平淡、乏味、休息、抑制、枯燥、单调、没有兴趣、沉闷、寂寞、,象征:丧失、意志不坚、颓废 高雅、精致、含蓄、耐人寻味,(1)色彩的冷暖,(2)色彩的轻重感,高明度具有轻感,(3)色彩的软硬感,(4)色彩的强弱感,(5)色彩的明快感与忧郁感,(6)色彩的兴奋感与沉静感,色相偏暖明度高 纯度高 具有兴奋感,(7)色彩的华丽感与朴素感,鲜艳而明亮的色具有华丽感,色彩与环境艺术,环境色彩会因时间、空间、气候、地域、民俗等方面的影响而产生变化。,风格:洛可可、巴洛克、哥特、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代、后现代等,环境色彩搭配,同一性原则:色环临近色搭配,和谐统一。连续性原

24、则搭配:依次色调渐变,统一种变化。缺点:容易混乱对比搭配:冷、暖、高纯度、高明度,完全围合的空间是内向的,局部围合的空间允许空间流入和流出。城市景观的构造可以看成一连串各种尺寸的围合 空间。,由重叠的垂直平面构成的围合。,围合虽然不是完全的,但形成了强烈的效果,清晰地分割开了前景空间。,景观设计形态与美学,景观美学基本原则,景观美学原则主要包括最大绿色原则和健康原则,体现在景观独特性、清洁性、愉悦性和可观赏性等方面。通过审美评价景观是否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1)是否能看见和关注人类在大地上留下的痕迹;(2)是否能让复杂的自然过程可见并可以理解;(3)是否能把隐藏而看不见的系统和过程显露出来;

25、(4)是否强调了人与自然尚未被认识的联系。,景观设计形态与美学,景观设计的美学价值,考察的基本原理:(1)景观美学质量取决于景观的客观特性,还取决于主观审美趣味。(2)景观美学质量可以在审美者的态度中反映出来,这种审美态度会有一个测定值,称为美景度。(3)景观设计是面向大众的,所以景观美学质量的衡量标准是大众的审美趣味。(4)景观系统各要素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景观的美学质量;同时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作用于景观美学质量。(5)景观要素之间以及景观要素同美学质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一定的数学关系反映出来,也就可以建立景观美学质量评价模型。,景观设计的艺术应用,轴线法:;利用轴线来组织景点、控制景素的方法。,景观设计的艺术应用,对构法:将重要景物组织到视线的终结处,或轴线的端点处,以形成终视点的观赏效果。,景观设计的艺术应用,因借法:通过视点、视线的巧妙组织,把空间的景物纳入视线之中,目的是丰富景观的层次,扩大空间感。,景观设计的艺术应用,框景法:当景物被框在景框内或整体露空时,观赏景物便更加美丽,层次更加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