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的法律制度.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304512 上传时间:2023-10-15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朝的法律制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汉朝的法律制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汉朝的法律制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汉朝的法律制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汉朝的法律制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朝的法律制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朝的法律制度.ppt(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汉朝的法律制度(公元前206年220年),学习要求:了解汉朝立法思想的转变,汉代律学的发展,儒家思想对法制的影响重点难点:“汉承秦制”与汉朝法制的发展。法律指导思想的转变。礼律结合与儒家的法律化,1,本章重要内容一、汉朝立法指导思想的演变二、汉朝的立法概况三、汉朝时律学的发展四、汉朝法制的主要内容五、汉朝的司法制度,2,汉朝的疆域,3,一、汉朝立法指导思想的演变,第一阶段:汉初到汉武帝前,以黄老思想为主,辅之以儒、法思想,表现为“与民休息”、“修养生息”“约法省刑”、“无为而治”。第二阶段:从武帝起,以儒家思想为主,辅之以法家思想。表现为“德主刑辅”。,4,二、汉朝的立法概况与法律形式,

2、(一)“约法三章”与“汉律六十篇”1、“约法三章”:2、汉律六十篇:汉高祖时期:萧何九章律9篇 叔孙通傍章律18篇汉武帝时期:张汤越宫律27篇赵禹朝律6篇(二)主要法律形式1、律:最基本的法律形式,涉及刑、民、经济的多个方面2、令:皇帝的诏令。“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3、科:律之外关于犯罪与刑罚的单行禁令4、比:“决事比”,典型成案。“所欲活则傅生议,所欲陷则予死比”,5,三、秦汉律学的诞生,经学: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 律学的发展与以经释律:(一).秦法律答问标志着律学的诞生。(二).西汉时,张汤、赵禹等人都是汉时的法律家,还出现了董仲舒这样的以经释律的大师;还有杜周、杜延年父子的大杜

3、律、小杜律。(三).东汉时,法律注释活动活跃。有郑玄、马融等代表人物。他们通过对法律用语的注释,使执法的官吏了解法律的含义,使法律得到更好的执行。(四).秦汉律学开创了以经释律的传统。立法者编撰律疏、对法律的定义进行解释。开创了法律注释活动与私学并行的传统。,6,四、汉朝法制的主要内容,(一)刑事法制 1、定罪量刑的原则(1)上请制度:指贵族官僚犯罪之后,普通司法机构无权审理,须“上请”皇帝裁夺。(2)亲亲得相首匿:直系三代血亲及夫妻之间,相互隐匿罪行,不予告发和作证,法律不加制裁或减轻处罚。(3)自告除其罪,7,2、刑罚(1)汉文景时的刑制改革 改革的背景原因:背景:缇萦上书。原因:社会经济

4、发展的需要 改革的内容:文帝时 景帝时 改革的意义: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古代刑罚由野蛮向文明转变;由前五刑向后五刑过渡。(2)女徒顾山,8,3、罪名(1)镇压反抗与维护社会秩序罪:首匿罪 通行饮食罪 见知故纵罪 群饮罪(2)侵害皇权和危害皇帝人身安全罪:不敬、大不敬罪 欺谩、诋欺、诬罔罪 左道 矫制、矫诏(3)危害中央集权罪 左官罪 漏泄省中语 王侯逾制罪 阿党附益(4)思想言论罪 非所宜言罪 腹诽罪,9,(二)民事法制 继承制度:王位继承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财产继承上实行诸子均分。(三)经济法制 1、口赋与算赋:人头税与按财产收税 2、商业管理立法:均输法、平准法 3

5、、盐铁专营 4、抑商政策: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商人不得购田,商人不得为吏。,10,五、司法制度,(一)司法机关中央:廷尉地方:州、郡、县三级(二)诉讼审判制度的发展告劾:严禁越诉严禁卑幼控告尊长诬告反坐审判:辩告讯读鞫、乞鞫:复审报和奏谳:报奏谳录囚:古代皇帝或上级司法机关通过对罪囚的复核审录,监督和检查下级司法机关的决狱情况,平反冤狱及督办久系未决案件的一项制度。秋冬行刑:中国古代将死刑的招待安排在秋冬两季进行的制度。,11,12,6、春秋决狱 产生背景:受“祖宗之法不可变”观念所囿,汉代的法律很难推倒重订;完备的法典不可能在短期内制定出来。(这一理由并不充分,可以进一步思考)定义:春秋儒家经典,有三传。原则:原心定罪,注重犯罪动机 利弊分析 影响:对律学的推动促进了法律儒家化的。,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