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患者肠活动的评估与护理技术.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306879 上传时间:2023-10-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患者肠活动的评估与护理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医院患者肠活动的评估与护理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医院患者肠活动的评估与护理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医院患者肠活动的评估与护理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医院患者肠活动的评估与护理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患者肠活动的评估与护理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患者肠活动的评估与护理技术.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院患者肠活动的评估与护理技术大肠的运动少而缓慢,对刺激的反应也较迟缓。当粪便进入直肠后,刺激肠壁感受器,冲动经盆神经和腹下神经传导至脊髓腰撕段的初级排便中枢,同时向上传导到大脑皮质,引起便意和排便反射。这时,盆神经传出冲动,使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收缩,肛门内括约肌舒张,同时,阴部神经的冲动减少,肛门外括约肌舒张,使粪便排出。另外,通过使膈肌和膈收缩,增加腹压促进粪便排出。正常人的直肠对粪便的压力刺激具有一定的阈值,当达到此阈值时即可产生便意。但是,当经常对排便的感觉予以遏制,则直肠逐渐对粪便的压力刺激失去正常的敏感性;若粪便在大肠内停留时间过久,水分被吸收而变得干硬,从而引起排便困难,这是

2、便秘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一、对大肠排泄活动的评估(一)影响排便的因素评估1 .心理影响主要是情绪与排便型态有关联。精神抑郁可导致身体活动减少、变缓,从而导致便秘,而情绪激动时可导致腹泻。腹泻、胀气、溃疡性结肠炎均明显地与心理因素有关。2 .文化教育涉及一个人的排便习惯。因为排便是一件个人隐私的事,有的人对排便问题会寻求医务人员的帮助,由于文化教育不同,有的人会焦急、困窘;有的当问题很严重时仍不愿求医,则会导致溃疡甚至癌症的发生。3 .排便习惯儿童时期的排便训练对正向行为的正强化作用可导致日后健康的排便型态;反之,儿童时期的不良排便习惯或受惩罚,会形成潜在的罪恶和焦虑感,并可能下意识地转移到成人期

3、。个人排便习惯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逐渐养成,形成具有规则性的排便习惯。但破坏了个人的日常规律时,会导致便秘或腹泻。4 .饮食饮食对排便的影响很大。纤维素及无法消化的饮食残渣能形成粪团并刺激肠蠕动,从而增加了排便反射的刺激。而低纤维、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则会减少排便反射;摄入的食物减少,则直接减少了粪团的形成;产气食物会使肠道膨胀而刺激肠蠕动。5 .运动和感觉运动和感觉障碍会影响排便。如脊髓损伤、卒中、头部外伤、神经系统疾病等不能活动的疾病,都会使肠蠕动减弱。长期不能活动有碍病入对便意的反应,可压抑便意或使大便失禁。药物作用、手术等的影响,都可使肠活动受到影响,并可改变排便习惯。(二)对粪便的评估1

4、 .排便次数一般成人是每天13次,或每周13次。婴儿排便次数为每天35次,每周少于1次或每日多于3次应视为排便异常。2 .量与摄食饮食的量、种类、液体摄入量有关。正常成人一般为100300g,进食粗粮和大量蔬菜,粪便量大;进食细粮及肉食类,粪便量少且细腻。当胃、肠、胰腺有炎症或功能紊乱时,粪便量增多。3 .颜色和性状正常人的粪便呈黄褐色,成形,软便。稀糊状或稀汁样便见于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如急性胃肠炎时。大量黄绿色稀汁样便且含有膜状物时,可能为假膜性肠炎。艾滋病病人伴有肠道隐抱子虫感染时,可排出大量稀水样粪便。(1)米沿样:便色为淘米水样,内有粘液片块,量多,见于霍乱、副霍乱病人。(2)粘液

5、便:肉眼可见粘液,见于肠道炎症。小肠炎症的粘液均匀混于粪便之中;大肠炎症因粪便已成形,使粘液不易与粪便混匀;而直肠的黏膜则附着于硬性粪便的表面。(3)豚状便:过敏性结肠炎常于腹部绞痛后排出粘脓状、膜状或纽带状物,某些慢性菌痢也可排出类似粪便。(4)脓血便:常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或直肠癌。脓血的多少取决于炎症的类型及程度,阿米巴痢疾时以血为主,呈暗红色稀果酱样便;细菌性痢疾则以粘液及脓为主。(5)鲜血便:粪便因痔疮或肛裂出血而呈鲜红色。痔疮的血于排便之后,肛裂的鲜血则附着于秘结粪便的表面。(6)柏油样便:暗褐色或黑色,质软富有光泽宛如柏油。这是由于上消化道出血,红细胞被肠液消化破坏后变为

6、正铁血红素、吓琳及硫化铁,而后者刺激小肠分泌过多粘液所致。服用活性炭、铳、铁剂等之后也可排黑色便,但没有光泽且隐血试验为阴性。一般上消化道出血5075ml即可使粪便呈暗褐色,且隐血试验为强阳性反应。(7)陶土样便:是由于胆汁缺如或减少,使粪胆素相应减少所致,见于阻塞性黄疸。4 .气味正常粪便因含有靛基质及粪臭素而有臭味。肉食者味重,素食者味轻。在患有慢性肠炎、胰腺疾病,特别是直肠癌继发感染时有恶臭。二、肠道功能改变时的护理(一)简易通便法便秘是指排出的粪便过于于硬,常伴有排便困难。常用的护理方法为缓泻剂及肛门栓剂。缓泻剂常用于某些活动受限或饮食受限的便秘病人。缓泄剂包括:通过化学刺激引起肠蠕动

7、的药物,如黄麻油、酚猷等;增加对肠道机械性刺激的药物,如硫酸镁等;使粪块软化而易于排出的药物,如植物油、石蜡油等。但长期应用缓泻剂会使肠道失去自行排便的功能,常成为导致慢性便秘的主要原因,故应注意使用其他方法使病人养成正常的排便习惯。肛门栓剂是一种圆形或椭圆形制剂,插入肛门后在体腔温度下溶化,刺激肠蠕动而排便。一般1530分钟内见效。其作用主要是软化粪便,或直接作用于黏膜神经末梢,刺激肠蠕动。使用肛门栓剂时,用手垫纱布或戴指套,捏住栓剂底部,轻轻插入肛门直肠内,抵住肛门处轻轻按揉,嘱病人忍耐510分钟后再排便。甘油栓适用于儿童及老人、体弱者的排便治疗。开塞露是甘油或山梨醇制成。用时剪去或剪开尖

8、端,先挤出少许药液起润滑作用,然后插入肛门,将药液全部挤入直肠内。中药蕃泻叶用于治疗便秘,或用于特殊检查前及手术前代替灌肠清洁肠道。常用量为39g,浸泡于100200l沸水中,代茶饮用。一般老年体弱者服用100nd左右;体质较好及习惯性便秘者可服用15OnII左右。在服药后410小时开始排便,可排便25次。手法按摩可促进排便,由护士操作或指导病人自己进行。方法是用双手食、中、无名指重叠,在腹部依结肠行走方向,由结肠向横结肠、降结肠至乙状结肠作环形按摩,可刺激肠蠕动,帮助排便。针刺也有利于肠蠕动增加和排便,常用的穴位是大肠俞、天枢、足三里、关元等。便秘继续发展将导致肠石。对肠石的病人,可先作油类

9、保留灌肠,23小时后再行清洁灌肠,必要时每日进行2次。若灌肠失败,应戴手套为病人从直肠内取出肠石。(二)灌肠法灌肠法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用肛管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协助病人排便和排气的方法。也可借以灌入药物,达到确定诊断及治疗的目的。一般有大量不保留灌肠、小量不保留灌肠、清洁灌肠和保留灌肠。1 .护理评估大量不保留灌肠用于:刺激肠蠕动,软化和清除粪便,排除肠胀气,减轻腹胀;清洁肠道,为手术检查或分娩前作准备;稀释和清洁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中毒;灌入低温溶液为高热病人降温。小量不保留灌肠的作用是软化粪便,排除肠道积存气体,减轻腹胀,适用于腹部及盆腔手术后的肠胀气,以及为保胎孕妇解除便秘等。清洁灌肠

10、能彻底清除滞留在结肠中的粪便,协助排除体内毒素。用于结肠、直肠检查前的准备或脏器造影、摄片及手术前的准备,以清洁肠道,便于检查,并防止手术部位的感染。保留灌肠主要是供给药物治疗肠道疾病或给予镇静剂。2 .计划各种灌肠法在用物准备上要做好安排。(1)大量不保留灌肠:灌肠筒一套,肛管,弯盘,夹子(或血管钳),润滑剂,卫生纸,橡胶单,治疗巾,便盆,输液架,水温计等。溶液为3942。C清水,0.9%盐水,0.5%1%肥皂水。温度不可过高,以免损伤肠黏膜;温度过低可导致肠痉挛(降温病人除外)。降温时可用2832oC,中暑病人用40.9%盐水,成人用量为500IOoOm1,小儿用量为200500ml0(2

11、)小量不保留灌肠:治疗盘内备注洗器,药杯或量杯盛医嘱指定的溶液,肛管用1416号,温开水510ml,弯盘,卫生纸,橡胶单及治疗巾,润滑剂,夹子(或血管钳),便盆。常用溶液:“1、2、3”溶液,即50%硫酸镁30ml,甘油60ml,温开水90ml;甘油和水各6090ml;各种植物油120180ml,溶液温度为38。(3)清洁灌肠;用物同大量不保留灌肠,还应准备形管、引流管、夹子及污水桶。(4)保留灌肠:按医嘱备药液,用物与小量不保留灌肠相同,肛管要选择更细的肛管,药量不超过200ml,药液温度为39-4Co3 .评价(1)大量不保留灌肠1)灌肠过程中病人如有腹胀或便意时,嘱病人作深呼吸,或减慢灌

12、肠速度,从而减轻病人的不适。2)灌肠中没过多暴露病人身体,准确掌握了灌肠液的温度、浓度、流速、压力和量。3)给伤寒病人灌肠时,注意压力要低,液面不要超过肛门30cm,量少于500ml。为高热病人灌肠,用2832。C等渗盐水或4。C等渗盐水,并保留30分钟再排出,且半小时后再测体温并作记录。4)为肝性脑病病人灌肠不要用肥皂水,因明确知道肥皂水可增加氨的产生和吸收,从而加重肝性脑病。5)灌肠过程中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慌气促等症状,应立即停止灌肠并及时与医生联系,采取急救措施。6)准确无误地了解灌肠的禁忌证:妊娠,急腹症,消化道出血等。(2)保留灌肠1)在作灌肠前了解病情及病变部位,按病变部位采取合适的卧位,且插管深度正确。2)注意保留灌肠不适合肛门、直肠、结肠等手术后的病人及排便失禁的病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