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肺结核患者护理常规.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307125 上传时间:2023-10-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肺结核患者护理常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医院肺结核患者护理常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医院肺结核患者护理常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医院肺结核患者护理常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医院肺结核患者护理常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肺结核患者护理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肺结核患者护理常规.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院肺结核患者护理常规【概述】肺结核俗称痹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肺部慢性疾病。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1535岁的青少年是结核病的高峰年龄。潜伏期48周。病因与发病机制:肺结核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通过咳嗽、打喷嚏、高声喧哗等使带菌液体喷出体外,健康人吸入后被感染。当结核杆菌经吸入途径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一系列免疫和变态反应,病理上常表现为受累组织发生渗出、增生、纤维化或干酪型坏死等改变。【临床表现】1.症状和体征肺结核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典型的结核中毒症状为午后低热、盗汗、食欲缺乏、乏力和消瘦等;呼吸道表现有咳嗽咳痰、咯

2、血、胸痛或气急,偶尔肺尖部可闻及啰音,约1/3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咯血。当炎症波及壁层胸膜时表现为胸壁刺痛,不剧烈,随呼吸咳嗽加重。病程长的重症肺结核出现呼吸功能减弱、呼吸困难。多数患者病情轻微,常无明显症状。结核病分原发和继发性,初染时多为原发(I型);而原发性感染后遗留的病灶,在人抵抗力下降时,可能重新感染,通过血循环播散或直接蔓延而致继发感染(IIIV型)。(1)原发性肺结核(I型):常见于小儿,多无症状,有时表现为低热、轻咳、出汗、心搏快、食欲差等;少数有呼吸音减弱,偶可闻及干性或湿性啰音。(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11型):急性粟粒型肺结核起病急剧,有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C以上,多

3、呈弛张热或稽留热,血白细胞可减少,红细胞沉降率加速。亚急性与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病程较缓慢。(3)浸润型肺结核(11I型):肺部有渗出、浸润及不同程度的干酪样病变。多数发病缓慢,早期无明显症状,后渐出现发热、咳嗽、盗汗、胸痛、消瘦、咳痰及咯血。血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痰结核菌培养为阳性,X线检查,出现大小不等、边缘模糊的云絮状阴影。(4)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IV型):反复出现发热、咳嗽、咯血、胸痛、盗汗、食欲减退等,胸廓变形,病侧胸廓下陷,肋间隙变窄,呼吸运动受限,气管向患侧移位,呼吸减弱。血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沉降率值增快,痰结核菌培养为阳性,X线显示空洞、纤维化、支气管播散三大特征

4、。(5)结核性胸膜炎(V型):患者常有呼吸困难和发缙,患侧胸部饱满、呼吸运动减弱或消失、语颤消失、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呼吸音明显减弱或消失,X线检查可提示胸腔积液。2.辅助检查(I)X线检查:根据肿大淋巴结的轮廓清楚与否,分为以下二型。1)肿瘤型:特异性的结核性肉芽组织和淋巴结内的病灶周围炎使淋巴结显著肿大。X线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的致密肿块影片。气管旁的淋巴结肿大,表现为上纵隔两旁的凸出影;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群则位于肺门区,以右侧为显著;气管隆崎下淋巴结肿大时,在正位上不易显示,必须斜位或侧位检查才能辨认。2)炎症型:主要为肿大的淋巴结同时伴有淋巴结周围炎,X线表现为肺门影增大,边缘模糊,

5、边界不清楚。(2)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表示有结核菌感染,但并不一定患病。但呈强阳性者,常提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灶。阴性:提示没有结核菌感染。但仍要排除下列情况:结核菌感染后需48周变态反应才能充分建立;所以在变态反应前期,结核菌素试验可为阴性。应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药者,营养不良以及麻疹、百日咳患者,结核菌素反应可暂时消失。严重结核病和各种危重患者对结核素无反应。其他如淋巴免疫系统缺陷(白血病、结节病)患者和老年人的结核菌素反应也常为阴性。(3)痰培养(观察菌落成形、结核杆菌阳性);痰结核菌检查(涂片检查,显微镜观察抗酸染色阳性)。【治疗原则】1.内科治疗(1)早期治疗:早期肺泡结构尚保持完整、

6、可逆性大。同时细菌繁殖旺盛,体内吞噬细胞活跃,抗结核药物对代谢活跃、生长繁殖、旺盛的细菌最能发挥抑制和杀灭作用。(2)联合适量用药:无论初治还是复治患者均要联合2种或2种以上的药物治疗,这样可避免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又能提高杀菌效果。(3)规律全程用药:结核菌是一种分裂周期长,生长繁殖缓慢,杀灭困难大的顽固细菌。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判定方案,1个疗程3个月。全疗程1年或1年6个月。短疗程不少于6个月或10个月。2.手术治疗经内科治疗仍长期排菌的肺结核空洞和干酪性病灶;也包括肺结核并发大咯血、合并脓胸、空洞性结核并发真菌感染、症状明显的结核性肺毁损,以及不能与肺癌相鉴别的结核球等。【护理评估】1.

7、健康史及相关因素(1)一般情况: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营养状况等,尤其注意与现患疾病相关的病史和药物应用情况及过敏史、手术史、家族史、遗传病史等。(2)发病特点:患者有无咳嗽咳痰、咯血、胸痛或气急,午后低热、盗汗、食欲缺乏、乏力和消瘦等,不适是否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身体状况(1)一般情况: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2)局部:肿块位置、大小、数量。(3)全身:重要脏器功能状况。(4)辅助检查:包括特殊检查及有关手术耐受性检查的结果。【护理要点及措施】1.术前护理措施(1)按胸外科疾病术前护理常规。(2)全面评估患者:包括健康史及其相关因素、身体状况、生命体征,以及神志、精神状态、行

8、动能力等。(3)做好心理护理:及时了解患者思想情况和对疾病的认识,有针对性的给予解释,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4)禁止吸烟:应对吸烟的患者,讲清吸烟会使抗结核药物的血浓度降低,对治疗肺结核不利,又可使呼吸道黏膜运动减弱、迟缓,降低其对肺部的净化作用,增加气道阻力。为此,要求患者在术前2周停止吸烟,以减少分泌物,减轻术后痛苦,防止肺部并发症。(5)饮食营养护理:患者应进高蛋白,高铁、高钙,高维生素饮食,观察患者的进食情况。(6)做好术前指导:针对患者术后卧位、饮食、引流管及各种治疗、术后的各种功能锻炼等,给予详细的介绍和具体指导。向患者讲明术后咳痰的重要性,训练正确有效的咳痰

9、方法。术前Id协助患者卫生整顿,备好术后需要的各种物品如胸带、尿垫、痰杯、大小便器等,术前晚19:OO后禁食水,术晨取下义齿、首饰等。(7)做好术前护理:备皮,给患者口服泻药,术前Id中午嘱患者口服50%硫酸镁溶液30ml,30min内饮温开水10001500mlo如果在晚8:00前未有排便,应于睡前进行清洁灌肠。保证患者良好的睡眠,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地西泮2片口服促进睡眠。(8)协助患者做好术前相关检查工作:如影像学检查、心电图检查、X线胸片、血液检查、尿便检查等。2.术后护理措施(1)按胸外科术后一般护理常规及全麻手术后护理常规护理。(2)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包括体温、血压、脉搏、呼

10、吸。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15min测1次;病情平稳后可改为12h测1次。病情稳定者改每日监测生命体征1次。(3)保持呼吸道通畅:麻醉未清醒前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呼吸道。清醒后摇高床头3045。,垫枕,鼓励患者咳嗽、深呼吸并协助排痰,观察记录痰液的形状和量。生命体征平稳后,协助患者坐起,叩背、咳痰,必要时按压胸骨上窝处气管,以刺激咳嗽排痰。给予雾化吸入湿化气道,稀释痰液,使其痰咳出,必要时给予吸痰。做正中切口者,应注意有无血肿压迫引起的呼吸困难和颈静脉怒张。(4)氧气吸入:根据病情行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一般鼻导管吸氧,氧流量给予24Lmin(小儿酌减),至无缺氧现象时方可停用。(5

11、)引流管的护理:经常检查引流管头部连接和球囊固定情况,活动、翻身时要避免引流管打折、受压、扭曲、松动、脱出等。定时挤压引流管,检查是否通畅,胸腔引流袋内是否破损漏气,如使用水封瓶应确保引流管在水面以下23cm处,注意水柱波动的幅度,随时防止瓶身倾斜或破碎。更换引流袋或引流瓶时,注意保持无菌,应先夹闭引流管,防止气体、液体进入胸腔造成气胸或感染。(6)引流液的观察: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如引流液鲜红、浓稠,每小时超过300ml;或持续5h,每小时超过200ml,且生命体征不稳定,说明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报告医师,做好手术止血的准备。(7)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准确记录出入量,控制输液速度,以

12、防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肺水肿。协助并鼓励患者早期活动及功能锻炼,以利肺膨胀,防止肺不张。(8)心理护理:对患者给予同情、理解、关心、鼓励、帮助,告诉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会降低机体的抵抗力,不利于疾病的康复。(9)基础护理:卧床期间,保持半卧位,以利于引流液引流。协助床上排便,保持床单位整洁和卧位舒适。定时翻身,按摩骨突处,防止皮肤发生压疮。满足患者生活上的合理需求,给予晨晚间护理。女患者会阴冲洗1/九【健康教育】1.出院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出院后有关事项,并将有关资料交给患者或家属,告知复诊时间及日常生活、锻炼中的注意事项。2 .告诫患者术后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及轻度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防止感冒及其他并发症,戒烟,禁酒。3 .老人家中应备有氧气袋或氧气瓶,活动后若感觉憋气、呼吸加快,可给予低流量吸氧。4 .进食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5 .术后伤口不适、疼痛可持续数月,可口服合适的镇痛药。同时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可擦澡或淋浴,短期内不可泡、口深。6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尽量避免去空气污浊,人群嘈杂的地方。7 保持心情舒畅和充足的睡眠,每晚持续睡眠应达到68h。8 .遵医嘱按时用药,根据余肺内病变情况,术后应遵循联合用药,强化治疗的原则,用药6个月以上,3个月到门诊复查,以后定期随诊,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来院就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