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与认识过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理与认识过程.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考点:1.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与条件性;真理与谬误 4.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考点二 真理与认识过程【归纳总结】1真理的客观性(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形式是主观的,内容上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因为: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
2、观意志;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3)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不同;每个人的知识构成、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2真理的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离开了这一特定的过程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3真理的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4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1)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3、,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变成谬误。(2)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5认识具有反复性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的原因: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观条件的限制;受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所以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6认识具有无限性 追求真理
4、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的原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7认识的前进性和上升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8.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认识真理的特点,(2)追求真理的过程,【知
5、识拓展】意识、认识、真理、理论、科学理论,【易错警示】1真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其形式是主观的,属于认识范畴,不能把真理等同于客观实在。2真理的客观性决定真理的唯一性。3真理是有用的,但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是对真理客观性的否定。5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不是绝对的、永恒的。6真理和谬误。真理和谬误: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生的。真理是有条件的,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是具体的,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
6、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7正确理解认识的发展过程,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从深度上讲,认识需要逐步深化;从广度上讲,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变化方向上讲,认识必须向前推移。认识是无止境的(如图示)。8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永无止境,但不能据此认为人们不可能获得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易错辨析 1.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因此,真理是客观的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此,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谬误,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但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指任何真
7、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和范围,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但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谬误的说法是错误的。,3.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4.有用的就是真理 5.真理是不断发展的,原有的真理性的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被推翻,认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真理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真理作为正确认识,对人们的实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是有用的。“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有用的就是真理”以主观需要作为衡量真理的标准,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否认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错误的。,真理是发展的,但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
8、而是不断得以完善,向前发展。,6.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7.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8.认识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认识的无限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是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过程。,认识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实践是认识的起点,实践与认识的顺序不能调换。,1.2014年8月22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说,贫穷、卫生系统失灵和恐惧助长了埃博拉疫
9、情在西非蔓延,而完全控制这场疫情需要“很多个月”的时间。现用的抗病毒药物对它是无效的,包括利巴韦林和干扰素。对于感染者的治疗,目前人类能做的也只是辅助性的治疗,这说明()A真理只有一个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真理具有客观性 D真理是因人而异的,B,2.多年来,国家不断调整和完善计划生育政策:1982年起推行“一对夫妻生育一胎子女”,21世纪初又开始实行“双独二胎”,2014年再过渡到“单独二胎”。这表明()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调整政策的前提和基础 政策制定要坚持与社会实际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B.C.D.,D,3.图2漫画揭示的
10、哲理是,A.人的认识受主客体因素制约 B.人的主观认识影响客观环境 C.经实践检验的正确认识就是真理 D.思想的高度决定认识的深度,A,4.元史中记载:“风霾蔽都城数日,帝恐天神之怒,遣礼部焚香祭天,祈神灵驱风霾而散。”可见,古人认为雾霾是天神之怒,试图通过祭天驱散雾霾。现代科技则告诉我们,雾霾是一种因大量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现象,是大气长期污染造成的结果。这意味着()人们对雾霾的认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统一 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对世界本质的认识不一样 世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 A.B.C.D.,D,5.下列名言警句中体现相近哲理的是()
11、为学之实,故在践履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A、B、C、D、,B,6.某实验团队通过对细胞凋亡发生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过程。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治疗癌症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表明()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A、B、C、D、,D,7.长期以来,画家笔下的马往往是四蹄齐伸、腾空飞奔。然而,高速相机连拍的照片显示,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地移动的。但是,当画家画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时,有人却批评画得不像。这表明在艺术领域()A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B
12、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D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更加显著,D,8.(2015四川卷)观察图2.漫画蕴含的哲理有(),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具有主体差异性人们实践水平的高低决定其认识能力的高低人们的意识归根到底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A.B.C.D.,C,9.(2015天津卷)漫画塑造所蕴含的哲理是(),A.认识的对象具有多重属性 B.认识受主体自身状况的影响 C.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D.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B,10.(2015浙江卷)中国的先哲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构成。到了19世纪,人们认为世界的
13、最基本成分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上100个左右的元素。现在人们认为最基本的是夸克,电子等。由此可见()唯物主义的观念由来已久 具体认识会在发展中不断被超越真理的价值要到实践中才能实现 认识的目的归根到底是改造世界A.B.C.D.,A,11.(2015重庆卷)古人削桐为琴,纳万物之声,琴音松沉旷远,能让人雪燥静心,琴乐洁净清澈,能让人感发心志,升华心灵意境,古琴名曲流水表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被录入特制唱片,搭载美国太空飞船向茫茫宇宙转达人类智慧和文明,关于古琴艺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琴乐感发心志,体现了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琴音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听琴者的情感体验欣赏古琴音乐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14、古琴制作,琴曲创作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征.,D,12.(2015广东卷)图6漫画(作者:彭长征)蕴涵的哲学道理是,在认识事物时,(),A.否认事物的客观性,就不能全面看问题B.立场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不同C.着眼于全局的认识就是真理性认识D.认识结果的差异受主体认识方法的影响$来&源:ziyuanku.co,D,13.(2014广东卷)下图漫画中,“幸运”壁虎对“中奖”经历应该作出的合理反思是(),A以哲学指导实践就不会犯错误 B应该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C认识主体立场不同结论自然不同 D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14.(2014浙江卷)不久前,研究人员发现,把健康成年小鼠
15、置于黑暗中一周后,它们辨别音高的能力也可显著提高。此前,科学界通常认为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幼年阶段,且需要更长的时间。这表明()WWW.z科学的价值在于造福社会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真理具有反复性和相对性 认识的真理性需要不断经受实践的检验 A B C D,D,15.(2014全国新课标)2013年8月,(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出版,开放性、探索性是其突出亮点对于科学界没有定论的问题,该书汇集了多家观点,以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其合理性在于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
16、程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A B c D,A,16.(2014浙江卷)从甲骨、金属直到数字化屏幕,每一次汉字载体的变革都带来书写和阅读的巨大变化。这表明()读写技术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的过程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文字载体的变化对认识活动产生重要影响知识的传播方式受制于生产力发展水平A.B.C.D.,B,17.(2014北京卷)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讲,就是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某地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认识过程()每
17、一阶段的特点相同 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更高境界A.B.C.D.,D,18.(2014山东卷)19世纪,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原子核该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现在,科学家正在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zB.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 C.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D.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C,19.(2014安徽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我国政府高度关注的工作。材料二 某
18、地竹资源丰富,传统竹产品加工业比较发达。该地村民外出旅游时,发现竹纤维产品市场需求大、附加值高。于是建议政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深度开发竹资源。当地政府在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后,邀请专家进行论证,组织企业家实地考察,出台了技术支持和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2)请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角度分析其所蕴含的哲理。(20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当地政府立足实际,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出台政策引导生产,促进经济发展,体现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规律是客观的。政府的决策和实施过程,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
19、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政府组织考察,发展经济,体现了实践的决定作用。,20.(2015山东卷)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权威在于法之必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有了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但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永无止境。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只有把“纸面上的法”真正落实为“行动中的法”,才能切实推进法治国家建设进程。(2)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材料二所体现的道理。(9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提供了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体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
20、界具有指导作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永无止境,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具有无限性;必须把“纸上的法”落实为“行动中的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1.(2015全国新课标卷I)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护和传承,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记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
21、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生命、敬畏自然的.资*源%库记住乡愁的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副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吸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2)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10分),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不同学者在知识背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纪律片涉及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村规民约、民风民俗、社会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导致不同学者感受的差异性。,2017年1月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