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2).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319412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6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2).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请大家先阅读下面一段话:,这个程序实际上很简单。首先,你把总件分成几组。当然,如果件数不多的话,一次就行了很重要的是,一次件数不能太多,就是说,每次太多不如少些好。这在短时间内似乎无所谓,但经常不注意这一点,就很容易造成麻烦。而且,一旦造成麻烦,其代价可能是昂贵的。一开始,整个程序看上去比较复杂,但过不了多久,它就会成为你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洗衣机使用说明书?在未加标题之前,虽然每个字都认识,每句话都懂,但是整段文字让人不知所云。而一旦加了标题,我们就能恍然大悟。,可见,理解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印入”信息的过程,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起着重要的作用;意义的理解正是通过

2、外界信息与已有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知识概述,一、什么是知识?从哲学角度来看知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应,是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表现为主体对事物感性知觉或表象,属于感性知识;表现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则属于理性知识。,知识概述,从心理学角度来狭义:指能储存在语言文字符号或言语活动中的信息或意义,如各门学科的事实、概念、公式、定理等。广义:指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一切信息及其组织。,知识概述,二、知识的分类:1、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2、具体知识、方式方法知识和普遍原理知识3、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陈述性知识:指个人有意识地提取线索,能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世界是什

3、么”的问题,如:“中国的首都是北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等等。陈述性知识是描述性的,一般性的。,程序性知识:指个人没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某种方式来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即“怎么办”的问题。如“45?”;将“We go to school yesterday.改成合适时态”等问题就需要运用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它是动态的。,一、知识的表征(一)命题及命题网络1、命题:表达判断的语言形式。命题用句子表达,但不等于句子。命题只涉及句子所表达的意义。(布赖恩斯福德和弗兰克斯实验),布赖恩斯福德和弗兰克斯给被试者呈现下列7个句子:,蚂蚁吃了桌子上的甜果酱。石

4、头滚下山并压坏了小屋。厨房里的蚂蚁吃了甜果酱。石头滚下山并压坏了树林边的小屋。厨房里的蚂蚁吃了桌子上的果酱。小屋在树林边。果酱是甜的。,这些句子实际上可以分解成两组命题,每组由四个命题组成:,第一组是:(吃了;蚂蚁、果酱)(甜的;果酱)(在上;桌子、果酱)(在里;厨房、蚂蚁)第二组是:(滚下;石头、山)(压坏;石头、小屋)(在边;屋、树林)(小的;屋),主试在向被试者呈现完上面7个句子以后,呈现出下面三个句子以检测被试者的再认记忆:,厨房里的蚂蚁吃了果酱。蚂蚁吃了甜果酱。蚂蚁吃了树林边的果酱。在这三个新呈现的句子中,第一句是实际学过的;第二句未学过,但是由已学过的命题组成;第三句是由已学过的词

5、构成,但不能组成已学过的命题。,研究结果表明,被试几乎不能区分第一和第二个句子,认为他们实际上已学过这两个句子。但是他们很有信心地认为,他们没有听到过第三个句子。这个实验说明:人的长时记忆保持的是句子的意义(即命题),而不是原先学习的词句本身。,2、命题网络,如果两个命题中具有共同的成分,通过这些共同成分可以把若干命题彼此联系并组成命题网络。如上面所见到的两个句子:蚂蚁吃了果酱。果酱是甜的。这两个命题中有共同成分“果酱”,通过它就可以把两个命题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最简单的命题网络:“蚂蚁吃了甜果酱。”,(二)图式,安德森认为:对于表征小的意义单位,用命题表示合适;对于一些特殊概念的较大组织的信息

6、组合,用图式更合适。如“房子”这样的观念是由许多属性(大小、材料、位置、构造等)组合而成的,不能由一个简单的命题或命题网络来表征。人们对有关属性组合的知识贮存方式就称为图式。,(三)表象,表象是头脑中呈现的过去曾感知过的某些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表征的往往是事物的知觉特征。,图式的分类:,一类是关于客体的图式,如房子、衣服、动物的图式。另一类是关于事件的图式或做事的图式,如人们去看电影院的图式,此类图式又被称为脚本。,程序性知识的学与教,程序性知识 动作技能 智慧技能 对内调控(认知策略)对外调控,一、智慧技能的学与教,(一)辨别学习1、扩大有关特征低年级的学生会对汉字或拼音的细微特征很难辨认,

7、如果教师扩大需要辨别的特征,可以促进辨别学习。如教师可采用卡片、投影、彩色粉笔等手段来扩大有关特征。,(一)辨别学习,2、对比在辨别学习中,需要对相似的刺激进行对比。如辨别b、d、g、p、q等:将b与d比,指出b的尾巴在左面,d的尾巴在右面;将b与p比,注意b的尾巴向上,p的尾巴向下等等。在语音学习中,对比的作用更为重要。,(一)辨别学习,3、发挥多种知觉系统的作用人们想获得清晰、完整的知觉印象,需要多种感官的参与。有经验的教师在识字教学时不仅让儿童看字,还让他们动嘴念,用手写,多种知觉系统的参与,既有助于辨别的精确性,也有助于知觉现象的保持。,(一)辨别学习,4、强化或反馈这是指当学生识别了

8、有关特征后,教师给与肯定或否定并加以纠正。例如,在言语学习中,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学生往往以母语中近似的语音代替正确的语言,而自己又难以辨别,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纠正。,(二)概念学习,1、概念形成对儿童来说,概念的形成是概念获得的典型方式。怎样形成碗的概念?,(二)概念学习,2、概念同化比如,学生先前已学过“哺乳动物”的概念,就知道“哺乳、胎生”是其基本特征。“鲸”这一新概念的学习查字典或听老师讲解了解到“鲸是哺乳动物,种类很多,生活在海洋中,胎生,形状像鱼,俗称鲸鱼”。观看一些鲸的挂图积累感性资料。尽管学生并未见过真实的鲸,通过这种方式,也能掌握它的本质属性。这种获得概念的方式就是概念同化。,(

9、三)规则学习,1、从例子到规则的学习(例规法)比如,教师采用例一规法教授数学运算规则“几个连续奇数之和等于奇数个数n的平方”,其教学步骤可如下:(1)让学生计算:1?13?135?1357?,(三)规则学习,(2)让学生将计算的答案(1,4,9,16)用平方的形式表示出来。(3)让学生比较等式两边的结构,引导学生提出假设:连续奇数之和等于奇数个数n的平方。(4)让学生检验假设:13579?(5)假设的道验证,运算规则为“连续奇数之和等于奇数个数n的平方”。,(三)规则学习,教师用例-规法教授这一简单规则的前提是什么?是学生已掌握了规则中包含的概念,即奇数、平方等,教师在予以一定的指导和信息反馈

10、,学生便能顺利地发现规则。,(三)规则学习,2、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规例法)例如,教师要教授学生掌握规则“三角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高”,会举例来让学生掌握这个规则,如如何求直角三角形面积、等腰三角形面积、等边三角形面积和任意三角形面积,通过对规则的一一举例,让学生理解规则的具体运用。,(三)规则学习,在实际的学习情境中,还经常需要把这两种规则学习方式结合起来,即采用例-规-例的方式。例如,在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规则时,教师可先进行示范朗读,让学生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规则的特征;其次再讲解“有感情地朗读”规则,结合文章的内容和情景,重读或轻读、快读或慢读等等;最后,让学生进行阅读练习,实际感知和应

11、用上述规则。,知识 和 技能的迁移,一、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正迁移和负迁移学习迁移分为横向迁移、纵向迁移,教师在促进学生知识迁移的过程中,要善于用例子来引路,要注意处理好这几点:(1)选用典型例子(2)讲解精要(3)难度适中,(二)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1、学习对象之间的相似性“相同要素说”:桑代克、伍德沃斯首先,两种学习材料间有无共同的成分、相似的成分,这是学习迁移发生的基本条件。其次,前后两种学习的情境相似,如学习的场所、环境的布置、问题解决情境、比赛情境等方面,有利于用相关线索促进迁移的发生。,(二)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2、学生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概括说”:贾德

12、水下击靶实验:以五六年级学生为被试,分成两组,让他们练习用标枪投中水下的靶子。给一组学生充分解释水的折射原理;但不给另一组学生说明关于水的折射原理,致使他们只能从尝试中获得一些经验。,(二)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3、学习态度和定势“学习定势说”:哈洛定势又叫心向,是指从事某种活动时所具有的心理准备状态,它是一种预备性反应或反应的准备。在活动的进程中,先前的活动经验容易为后面的活动形成一种准备状态,使学生倾向于在学习时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进行。,(二)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4、个体的智力水平有较高智力水平的人能够很容易地发现两种学习之间的相同要素和相互关系,能够对两种学习材料进行高度的概括,所以能够更好

13、地将原来学习中运用的策略、方法运用到新的学习中。桑代克在研究中也发现,学生的智力水平越高,迁移就越大。,(三)促进知识迁移应注意的问题,1、充分了解教材体系,合理安排教材与教学内容2、突出基本概念,加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教学3、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教授正确的学习方法4、把握好迁移的时机与“度”,防止负迁移,加强原理和规则的教学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之一,问题1:如何摧毁肿瘤?假如你是一名医生,面对一位胃部患恶性肿瘤的病人。病人不能动手术,除非肿瘤被摧毁,否则病人会死去。有一种射线可用来摧毁肿瘤。如果所有的这些射线一起照射肿瘤,且密度足够高的话,肿瘤是会被摧毁的,但周围组织也会受到损害。低密度

14、射线对健康组织无害,但它们也不会对肿瘤造成影响。采用哪一种步骤来摧毁肿瘤,同时又避免伤及健康组织呢?,问题2:将军和要塞,将军希望占领一个位于乡村中部。要塞有多条向外延伸的路,所有的道路都埋上了地雷。只有小分队可安全通过这些道路,而大队人马通过时会引爆地雷。因此大规模的直接攻击是不可能的。将军的解决办法是把他的军队分成多个小分队,让每个小分队走一条路,最后各个小组同时在要塞会师。,分析:如果听任学生自行其是,很少有大学生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如果提示学生先学问题2,并要求他们用问题2将军和要塞的信息去解决问题1的话,90以上的人都能够解决肿瘤的问题。这些学生知觉到把军队分为小的单位和使用少剂量的射线集中到同一癌组织上的相似性,除了集合点之外,每条射线都比较弱,不会伤及组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为迁移而教,这说明学生如果掌握了解决同类问题的一般规则和原理,就有利于知识的迁移。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影响迁移的因素很多如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似性、共同成分、共同原理、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定势等。其中要求学生准确地把握基本原理,是促进学习迁移的最主要训练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