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解剖精华.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326255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7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解剖精华.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神经解剖精华.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神经解剖精华.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神经解剖精华.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神经解剖精华.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解剖精华.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解剖精华.ppt(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神经解剖学复习,脊 髓 Spinal Cord,脊髓圆锥conus medullaris:脊髓末端变细的部分马尾cauda equina:腰、骶、尾的脊神经根在穿出相对应椎间孔之前要在椎管内垂直下行一段距离,围绕终丝形成马尾固有束fasciculus proprius:联络脊髓节段内和节段间的短纤维白质前连合anterior white missure:灰质前连合的前方,脊髓灰质的板层结构,50年代Rexed根据对猫脊髓灰质的研究,将脊髓灰质分为10个板层,并从后向前用罗马数字命名,脊髓后角:由IVI层组成 分部:分为尖apex、头caput、颈cervix 和基底base 4部 板层结构与核

2、团对应关系:层:相当于尖 内含后角边缘核posteromarginal nucleus,脊髓灰质的板层结构,层:相当于头部 层:占据后角头的大部 含胶状质substantia gelatinosa 接受后根纤维侧支,发出纤维完成脊髓节段间的联系 层和层:后角固有核nucleus proprius层:相当于颈部,分为内、外两部分层:相当于基底部,仅见于颈、腰骶膨 大部,脊髓灰质的板层结构,脊髓中间带:由层组成在颈、腰骶膨大处,层还伸向前角层:(T1L3):背内侧:胸核nucleus thoracicus(背核nucleus dorsalis 或Clarke核,C8-L3),是脊髓小脑后束的起始细

3、胞。腹内侧:中间内侧核 Intermediomedial nucleus,其接受后根传入的内脏感觉纤维,脊髓灰质的板层结构,外侧:(相当于侧角)中间外侧核 intermediolateral nucleus S2S4外侧部有骶副交感核 sacral parasympathetic nucleus,脊髓灰质的板层结构,层,脊髓前角:由层(颈、腰骶膨大处)、层和层组成 层外侧部(L2S3):脊髓边缘细胞spinal border cells,是脊髓小脑前束的起始细胞 层:脊髓胸段位于前角基底部 颈、腰骶膨大处,层仅限于前角内侧部 该层细胞为中间神经元,脊髓灰质的板层结构,层:主要由前角运动神经元组

4、成,位于前 角的最腹侧 前角细胞分群:前角内侧核medial nucleus:(见于脊髓全长,支配躯干肌)前角外侧核lateral nucleus:(支配四肢肌),脊髓灰质的板层结构,前角细胞分类:大型的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骨骼肌纤维,引起骨骼肌收缩)小型的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骨骼肌纤维,调节肌张力)小型中间神经元:Renshaw细胞,参与负反馈调节,脊髓灰质的板层结构,前角细胞的定位排列:由内向外为:躯干肌和上肢肌或下肢肌 由腹侧向背侧:伸肌和屈肌层:中央管周围的灰质,包括灰质前、后 连合,脊髓灰质的板层结构,脑 干 Brain Stem,菱形窝rhomboid fossa:又称第四脑室

5、底 组成:由延髓上部的背面和脑桥的背面 构成 下部边界:薄束结节、楔束结节和小脑 下脚 上部边界:小脑上脚,脑干背侧面的外形,室底的沟裂:正中沟median sulcus 界沟sulcus limitans室底的分区:外侧区:前庭区vestibular area:前庭神经核 听结节acoustic tubercle:内隐蜗背侧核 内侧区:内侧隆起medial eminence,脑干背侧面的外形,延髓髓纹以下:舌下神经三角hypoglossal triangle:内隐舌下神经核 迷走神经三角vagal triangle:内含迷走神经背核延髓髓纹上方:面神经丘facial colliculus:内

6、含面神经膝和展神经核,脑干背侧面的外形,脑干内的非脑神经核 非脑神经核与脑神经不直接相关,作为脑干低级中枢或上下行通路的中继核,与各部分脑部与脊髓有广泛的联系。,1.延髓的非脑神经核:(1)薄束核和楔束核:分别位于延髓下部的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深面。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的中继核。接受薄束和楔束的纤维终止。发出的纤维绕中央灰质形成内弓状纤维,在中央管腹侧的中线上左右交叉,称内侧丘系交叉(decussation of medial lemniscus)。,(2)下橄榄核inferior olivary nucleus:位于延髓上部,橄榄的深面,在水平切面上呈袋口向内的囊形灰质团块。发出

7、的橄榄小脑纤维越边,与脊髓小脑后束共同组成小脑下脚。下橄榄核主要参与修饰小脑对运动的控制,并参与小脑对运动的学习记忆和对反射的修饰。,(3)楔束副核:位于楔束核背外侧,接受同侧颈髓和上胸髓的后根粗纤维,发出纤维组成楔小脑束,参与小脑下脚,止于同侧小脑皮质。将同侧躯干上部和上肢肌梭的本体觉及皮肤触压觉冲动向小脑传递。,2.脑桥的非脑神经核:(1)上橄榄核:位于脑桥中下部的被盖内。包括内外侧上橄榄核和斜方体核(散在于斜方体纤维内)。此核主要接受双侧蜗神经腹核的纤维,发出上行纤维加入两侧外侧丘系。根据双耳传导声波的时间差和强度差,参与对音响的空间定位。,(2)脑桥核:位于脑桥基底部。接受来自同侧大脑

8、皮质广泛区域的纤维,特别是运动前区、第一躯体运动区、第一躯体感觉区和高级躯体感觉区(第5区)的纤维,即皮质脑桥束。发出的脑桥小脑纤维越过中线,组成粗大的小脑中脚进入对侧小脑。脑桥核是传递大脑皮质运动信息至小脑的主要中继核。,3.中脑的非脑神经核:(1)下丘核:在中脑下部背侧,下丘深方,是听觉通路中的重要中继核。发出纤维到达上丘,与上丘的纤维共同构成顶盖脊髓束、顶盖被盖束,完成头和眼球转向声源的反射性调节。,(2)上丘核:位于中脑上部背侧,上丘深方,主要接受来自视束、上丘臂的直接投射。通常认为上丘为一反射中枢,能够对不同模式的传入信息进行整合,通过其上、下行投射,参与大脑皮质眼外肌运动中枢对眼球

9、快速垂直和水平运动的控制,并参与协调眼、头对声、光等刺激的定向运动。,(3)顶盖前区pretectal area:或称顶盖前核,位于中脑和间脑的交界处,导水管周围灰质背外侧。为对光反射中枢,参与双眼的对光反射。,(4)红核:位于中脑上丘部被盖区,黑质的背内侧。其传入的联系主要有:来自小脑的投射;来自大脑皮质的投射(主要由第一躯体运动区和第一躯体感觉区发出)。红核的传出联系主要有:红核脊髓束,终止于颈髓节段的中间带和前角外侧部,参与对躯体运动的调控。,(5)黑质:位于中脑脚底和被盖之间。分为黑质网状部和致密部。主要由多巴胺能神经元组成。黑质是参与基底核调节随意运动的关键结构,端脑的新纹状体接受此

10、部的投射。,外侧丘系:位置与走行:起于双侧上橄榄核及对侧蜗神经背、腹侧核在脑桥中、下部被盖腹侧部横行交叉,构成斜方体trapezoid body在脑桥中、下部,上橄榄核的外侧,转折向上,形成外侧丘系 脑桥行于被盖腹外侧边缘 中脑止于下丘下丘臂内侧膝状体核。功能:传导双耳的听觉。,三叉丘系trigeminal lemniscus:位置与走行:起于三叉神经感觉核交叉越边至对侧上行三叉丘系与内侧丘系伴行止于丘脑腹后内侧核。功能:传导对侧头面部的浅、深感觉。,内侧纵束medial longitudinal fasciculus:位于前索,前正中裂的两侧,皮质脊髓前束的背侧。大部分纤维来自前庭神经核。此

11、束主要作用是把眼球的运动和头颈部的运动协调起来。,脑干网状结构的主要核团 向小脑投射的核群:外侧网状核、旁正中网状核和脑桥被盖网状核。中缝核群rapheal nuclei:位于脑干中缝两侧,5羟色胺神经元。内侧核群:靠近中线。脑干网状结构的“效应区”。接受外侧核群的纤维,发出长上、下行传出投射。外侧核群:脑干网状结构的“感受区”。接受大部分感觉通路的侧支,中继后传给内侧核群。,蓝斑locus ceruleus:位于三叉神经中脑核的腹侧,第四脑室底与侧壁交界处的腹外侧区,它是一团密集含色素的细胞。属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延髓外侧综合症 lateral medullary syndrome 又称

12、Wallenberg 综合症。损伤的结构:三叉神经脊髓束和三叉神经脊髓束核 脊髓丘脑束 疑核 小脑下脚 前庭神经核 间脑投向脊髓中间外侧核的下行纤维,临床表现:三叉神经脊髓束和三叉神经脊髓束核损伤:患侧头面部痛温觉障碍。脊髓丘脑束损伤:对侧躯干及上、下肢痛温觉障碍。疑核损伤:同侧软腭咽喉肌麻痹,造成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小脑下脚损伤:同侧上、下肢共济失调。伤及前庭神经核:眩晕、眼球震颤。伤及间脑投向脊髓中间外侧核的下行纤维:引起Horner综合症:同侧上睑轻度下垂,瞳孔缩小、面部皮肤干燥潮红。,损伤皮质核束,损伤面神经或面神经核,面神经核上瘫与核下瘫核上瘫:对侧眼裂以下表情肌瘫。核下瘫:同侧表情

13、肌瘫,软瘫,伴角膜干,同侧味觉障碍等,小 脑 Cerebellum,颗粒细胞层:颗粒细胞:脑内最小细胞树突与 Golgi细胞的轴突终末及大部分传入小脑的苔藓纤维终末(玫瑰结)构成突触联系,共同形成小脑小球cerebellar glomerulus。,苔藓纤维(mossy fiber):源于前庭核、脊髓、延髓和脑桥的纤维束。苔藓纤维的终末膨大构成玫瑰结rosette。终止于颗粒层的中心部,与颗粒细胞和Golgi细胞构成突触联系。攀缘纤维(climbing fiber):橄榄小脑束 攀缘纤维爬行于梨状细胞的胞体和树突上,构成突触联系。,小脑皮质神经元环路由攀缘纤维、苔藓纤维、平行纤维传入浦肯野细胞

14、,再由浦肯野细胞的轴突传出到小脑核与前庭神经核,间 脑 Diencephalon,背侧丘脑的内部结构,在水平切面上,“Y”字型的内髓板internal medullary lamina 将丘脑分为三大核群:前核群、内侧核群和外侧核群。,根据进化和纤维联系,丘脑核团可分3类:,1.非特异性核团:板内核群和中线核群,进化比较古老。主要接受脑干网状结构的传入,构成上行网状激动系统,与大脑皮质的广泛区域有往返联系,维持机体的清醒状态。,2.特异性核团:腹前核、腹外侧核和腹后核,进化比较新。主要接受特异性上行传导系统,与大脑皮质的特定区域有往返联系。,腹前核:接受苍白球和黑质的传入纤维。发出纤维大脑皮质

15、躯体运动区(6区)腹外侧核:接受齿状核、苍白球和黑质的传入纤维。发出纤维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4区)腹前核和腹外侧核 作为大脑皮质与小脑、纹状体和黑质之间的主要中继站,组成运动丘脑motorthalamus,在躯体运动调控中起重要作用。,腹后内侧核(VPM):接受三叉丘系和孤束核发出的味觉纤维。腹后外侧核(VPL):接受内侧丘系和脊髓丘系的纤维。此二核发出纤维定位投射至大脑皮质躯体感觉区。丘脑是仅次于大脑皮质的皮质下感觉中枢,已能感知粗略的痛觉,但确切的定位仍在大脑皮质。,3.联络性核团:前核群、内侧核群和外侧核群的背侧组,进化最新。不直接接受长上行传导束的传入,与大脑的联络皮质有丰富的往返联系

16、。,丘脑前核:与乳头体(通过乳头丘脑束)、海马(通过穹隆)和扣带回有往返联系。内侧核群:与前额叶皮质有往返联系。外侧核群背侧组(主要为枕核):与顶、枕颞叶联络皮质有往返联系。其功能与情感、记忆、内脏运动和感觉的整合密切相关。,缰核habenular nuclei:位于缰三角内。两侧缰核通过缰联合相关联。缰核属边缘系统神经环路的一部分,可认为是边缘系统与中脑的中继站,与行为和情感相关。后屈束 fasciculus retroflexus 又称缰核脚间束,缰三角内的缰核发出的纤维通过此束投射到中脑脚间核。,端 脑 Telencephalon,新皮质的分层:分子层(水平细胞)外颗粒层(颗粒细胞)外锥

17、体细胞层(中、小型锥体细胞)内颗粒层(颗粒细胞)内锥体细胞层(大、中型锥体细胞)多形细胞层(梭形细胞和Martinotti细胞),语言中枢:是人类大脑皮质所特有的区域。劳动和语言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的思维活动,是人类大脑皮质与高等动物大脑皮质功能上的根本区别。它包括说话、听话、阅读和书写四个语言区。,运动性语言中枢:位置:额下回后部,Broca区 分区:Brodmann(44区)功能:说话表达。能分析、综合与语言有关肌肉传来的刺激,并需要与管理口唇、舌和喉肌的运动中枢的配合。临床表现:运动性失语症(失说症)症候特点:患者能理解他人的语言,但不能用语言与人对话,构音器官的活动并无障碍,有的能发音,

18、但不能构成语言。,听感觉性语言中枢:位置:颞上回后部 分区:Brodmann(22区)功能:听话理解。调整自己的语言和理解别人的语言。临床表现:感觉性失语症(失听症)症候特点:患者听觉正常,但不能听懂别人和自己的话。患者虽有说话能力,但言语混乱而割裂,经常是答非所问。,视感觉性语言中枢:位置:顶下小叶的角回。分区:Brodmann(39区)功能:阅读理解。是听觉和视觉信号的联系、整合区。临床表现:失读症 症候特点:患者视觉虽无障碍,但对单字的信号意义完全不能理解。,书写中枢:位置:额中回后部 分区:Brodmann(8区)功能:书写表达。写出与声音相当的语言符号(文字),再按脑内语言生理过程所

19、安排的次序和方式组合成词和句。临床表现:失写症 症候特点:患者虽能听懂别人的话,也能看明白,但不能将这些写出来表达。或写出的字句杂乱无章。,Wernicke区:德国神经学家Karl Wernicke的名字命名。原仅指颞上回后部(22区),现扩展为顶、枕、颞交界区的颞上回、颞中回后部、缘上回和角回。是听感觉性语言中枢和视感觉性语言中枢的总称。,边缘系统 Limbic System 边缘系统是由边缘叶和相关的皮质下结构组成。1.边缘叶的组成:在半球内侧面,位于胼胝体周围和侧脑室下角底壁的一圈弧形结构。包括:隔区septal area(终板旁回和胼胝体下回)、扣带回、海马旁回和海马结构(海马、齿状回

20、和下托)。,2相关的皮质下结构:杏仁体、下丘脑、上丘脑、丘脑前核、中脑被盖等。,3功能:保持个体生存的平衡机制。如争斗与逃避;饮食与饮水。保持物种繁衍的平衡机制。如性行为(其功能区主要在杏仁体)。情感行为:如恐惧、愤怒、喜悦和沮丧。学习记忆与认知(其功能区主要在海马结构)。使感觉传入 与自主内分泌相协调与环境变化相协调。,脑和脊髓的血管Blood Vessels of Brain and Spinal Cord,海绵窦 cavernous sinus:位于蝶鞍两侧,为硬脑膜两层间的不规则腔隙,呈海绵状,两侧借横支相连。窦内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通过,窦的外侧壁内自上而下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

21、经和上颌神经通过,脑和脊髓的被膜Meninges,脑室系统组成交通位置与边界脑脊液循环,运动传导通路 Motor Pathway 运动传导通路,按形态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锥体系和锥体外系。,锥体外系对运动的调控 Extrapyramidal System 概念:锥体外系是指锥体系以外影响和控制躯体运动的传导通路。主要结构包括:大脑皮质、纹状体、小脑、丘脑、底丘脑核、红核、黑质、脑桥核、前庭神经核和脑干网状结构等。,主要功能:是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运动、维持体态姿势、完成习惯性和节律性的动作等。如走路时的双臂自然摆动和某些防御性反应等。损伤后不出现瘫痪,而出现肌张力、肌协调和姿势障碍。,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的关系: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在运动功能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锥体外系是在锥体系的主导下进行的,锥体系发动随意运动,而锥体外系为锥体系的活动提供了最适宜的背景条件。,(一)纹状体环路 1皮质纹状体皮质环路 额叶、顶叶尾状核苍白球内侧部丘脑腹前核和腹外侧核大脑皮质运动区。2纹状体黑质环路 纹状体与黑质致密部之间有往返的纤维联系。3苍白球底丘脑核环路 苍白球与底丘脑核之间的往返联系。,(二)小脑环路 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额、顶、枕、颞叶额桥束、顶枕颞桥束脑桥核对侧小脑中脚新小脑皮质齿状核小脑上脚对侧丘脑腹外核大脑皮质运动区。,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