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答题的模式ppt.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6326361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9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答题的模式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诗歌鉴赏答题的模式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诗歌鉴赏答题的模式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诗歌鉴赏答题的模式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诗歌鉴赏答题的模式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答题的模式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答题的模式ppt.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诗歌鉴赏答题模式,考纲解读,高考信息,解题思路,答题模式,一、看考试大纲,明确复习方向,考试大纲对诗歌鉴赏的要求为:“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形,神,二、看高考试题,了解考试题型,纵观2010年18套高考试卷,有如下信息:1、从题材看:写景抒情 14首 叙事抒怀 3首 托物言志 2首,2、从作品时代看:南朝诗歌 3首 宋代诗词 10首 唐代诗歌 4首 清代诗词 1首 元曲 1首,3、从题型看:独篇赏析 17套 对比赏析 1套,通过分析,我们的复习重点应为:1、按内容:写景抒情类诗歌2、按朝代:唐宋诗歌3、湖南卷的比较赏析要掌握好。,1阅读下面

2、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北塘避暑韩琦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注:这首诗歌大约作于韩琦晚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相守北京(今河北大名)之后。尽室林塘:地名。(1)首联哪一个词点名了题旨,抒发了诗人什么思想情感?(2分)(2)颈联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请简要分析。(3分),三、看例题,明确解题思路,北塘避暑韩琦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注:这首诗歌大约作于韩琦晚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

3、罢相守北京(今河北大名)之后。尽室林塘:地名。,(一)读懂原诗五看 一看诗题 二看作者 三看注释 四看类型 五看内容,诗题:作者:注释:类型:内容:,在北塘避暑时写的。宋代诗人,“相三朝,立二帝”,号称贤相。此诗是作者晚年罢相守北京时所写。一首写景抒情诗。写了自己罢相后在北京闲居无事的感受。,(二)审清题意三明确 明确赏析对象 明确赏析范围 明确赏析方式,(1)首联哪一个词点名了题旨,抒发了诗人什么思想情感?(2分)(2)颈联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请简要分析。(3分),赏析对象:景、情、理赏析范围:首联、颈联赏析方式:找关键词、作分析说明,(三)组织答案三注意 注意赋分值 注意条理清晰要点

4、齐全 注意语言简洁,答案:(1)“旷然”一词表明了主旨,表现了作者虽遭贬谪,却超凡脱俗、乐观旷达的情怀。(2)颈联描绘了一幅“水鸟得鱼”后自得其乐,“岭云含雨”来去自由的悠闲快乐图景。抒发了作者对水鸟、岭云的欣羡之情,阐明了一种淡泊名利、知足常乐的人生哲理。悠闲快乐之景、欣羡之情、知足常乐之理都在这一联体现了出来。,四、勤练习,归纳答题模式,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第四种模式:炼字型,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

5、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

6、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高考真题演练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黄氏延绿轩明高启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注芜,丛生的草。“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答案:此句描绘了春雨后水边草木茂盛;雨后开帘满野春色一齐涌进房中,浓重的春光扑面而来的景象,一幅清新活泼的春景图展现在读者面前。表现了作者因春天到来而感到的欣喜之情。,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题李世南画扇蔡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

7、隔坞闻钟觉寺深。注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瓮:这里指水瓮。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8、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答: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描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的,给1分;三至四种景物的,给2分;五至六种景物的,给3分。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气氛的,给2分。,第

8、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 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高考真题演练

9、5、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2007年湖南卷)示长安君王安石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此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颔联:(1)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将相逢的欢乐“供笑语”与人生的沧桑“话平生”二者相互映衬,更显悲凉况味。(2)妙用叠词营造了氛围。“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见出欢聚中的些许

10、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颈联:(1)诗人直抒胸臆,“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2)运用对比手法,“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3)以数字入诗,“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一水:亦作“二水”。(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

11、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分析意境)(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分析技巧),答:(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2)比喻。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

12、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春 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明白晓畅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高考真题演练7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

13、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人月圆(金)吴激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中吕山坡羊燕子(元)赵善庆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注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次宴会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4分),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

14、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2分)(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1)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分析意境)(2)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想象别致,意蕴生

15、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语言),第四种模式: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 的感情。,答题示例:,南浦别 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

16、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高考真题演练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新晴野望 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氛垢:尘埃。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答案: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16、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山居即事

17、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炼字)(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分析意境),答:(1)“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答题步骤

18、:(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答题示例:,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高考真题演练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葛溪驿 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

19、正抱疏桐叶半黄。,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颈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日暮倚杖水边(金)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注】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此诗颔联以和 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2分)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4分),答:屈原白居易内容:漂泊的旅思;谪官的愁思;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年华易逝的伤感;宦海浮沉的厌倦。特点: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以“羁绪”领起全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