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与分析心理.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340739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荣格与分析心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荣格与分析心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荣格与分析心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荣格与分析心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荣格与分析心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荣格与分析心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荣格与分析心理.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荣格与分析心理学,无限大 小组,个人简介,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e Jung)瑞士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医师,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早年曾与弗洛伊德合作,曾被弗洛伊 德任命为第一届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 主席,后来由于两人观点不同而分裂。与弗洛伊德相比,荣格更强调人的精 神有崇高的抱负,反对弗洛伊德的自 然主义倾向。,改变命运的事情,十二岁的时候,一个初夏的中午他等待同学时,一个男孩猛然推倒了他,脑部受到了重击。接下来的几个月内,似乎有种神秘的咒语萦绕在荣格的脑中,每当必须回到学校或者面对功课时,便陷入了昏厥的状态。这种状况的持续使其父母忧心不已,从各处请来的医生亦无法提出有效的治疗方

2、法,甚而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癫痫的状态。但慢慢的,他用意志力来面对这个问题:一开始,在认真十分钟后,晕眩的感觉袭上心头,但荣格未放弃,持续地强迫自己继续看着父亲的拉丁文书,经过了几个星期的努力后,一切又回复了原状,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影响一生的三个人物,弗洛伊德:来自无意识领域的开拓和引导。“斐乐蒙”:荣格直接进入无意识独自探险的“导师”。卫礼贤:给荣格带来东方尤其是中国文化的智慧和支持。,荣格与弗洛伊德:从梦的解析问世开始,荣格也就开始了与弗洛伊德的特殊关系。当时,精神分析还未能被社会所接受,有关的研究与言论还在经受各方的责备与抨击。年,荣格撰写文章为弗洛伊德辩护,受到一些知名教授的警告,说

3、这样会为他自己的学术生涯带来危害。但荣格依然十分坚定自己的立场。荣格给弗洛伊德寄去关于词词语联想的研究论文,开始了两人之间的快往来。弗洛伊德回赠荣格一幅他自己的照片,也很想知道荣格的长想。于是,年,荣格从苏黎世前去维也纳拜访弗洛伊德,第一次见面,两人持续畅谈了个小时。荣格与弗洛伊德可谓是“一见钟情”。弗洛伊德比荣格大岁,俨然一位父亲。实际上,弗洛伊德从一开始,就有意无意地把荣格视为自己的儿子。因而,荣格也就有了精神分析“皇储”的称呼。不过,即使是在这第一次会面的时候,荣格也弗洛伊德便有所分歧,主要表现在对“灵性”和“性欲”问题的看法上。,荣格与“斐乐蒙”1913年12月,荣格从他的一个梦中获得

4、了一个重要的意象:“斐乐蒙”。“斐乐蒙”从一个希伯来先知的形象中发展而来,荣格称其为“异教徒”,“他所带来的是有着诺斯替教色彩的一种埃及与希腊合一的气氛”。与弗洛伊德的分裂,荣格开始了与无意识的直接面对。实际上此时荣格的生活陷入了黑暗的时期。这个时期正如他自己所描述的那样,有失去方向、无所适从的感觉。但是,有了“斐乐蒙”,无疑象征着黑暗中的明灯,指引着荣格逐渐看清了无意识世界的内容。荣格说,标着着他逐渐走出黑暗的一个重要事件,是他对于曼荼罗的绘制与领悟。荣格是在1918-1919年前后开始绘制曼荼罗的。他每天都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画一些圆形的图画,似乎恰恰对应于自己某种内在的心境。荣格在这个时期

5、画了许多幅曼荼罗。每当画他们的时候,也总是问自己一些问题:这样一个过程正导向什么?其目的在哪里?荣格说:“事后只是慢慢地我才发现什么才是真正的曼荼罗。”荣格引用歌德浮士德中的话说:“成形、变形、永恒的心灵的永恒的创造。而这便是自性即人格的完整性。”于是,对于荣格来说,他的曼荼罗,也就是深层自我的再现与反映。这种表现与反映,所带给荣格的,就是其对于自性化道路的领悟。,荣格与卫礼贤卫礼贤(Richard Wilhelm,1873-1930),又译作理查德维尔海姆,德国人。在其57年的人生历程中,有25年是在中国度过的。1899-1920年他一直生活与工作在青岛,1922年起又在德国驻华使馆工作,并

6、在北京大学任教;1924年回到德国之后,在法兰克福大学任中国史和中国哲学的荣誉教授,仍然从事有关中国文化的研究与工作。他曾在劳乃宣的帮助下将易经翻译成德文,用年的时间翻译与主编了卷本的中国宗教和哲学系列,成为世界著名的汉学家。,卫礼贤在荣格生活中的出现,不但给荣格带来了东方的智慧,带来了易经的意义,带来了道家内丹的理论,而且见证了荣格面对无意识的经验,使荣格获得了莫大的支持。荣格在研究与撰写金花的秘密(与卫礼贤合著)的过程中,完善了他的积极想像技术,尤其是将道家“自然”、“无为”的意义付诸于这种心理分析的技术之中。金花的秘密见证了荣格通过曼荼罗对于自性的探索与感受,同时也在象征的意义上,促成了

7、荣格对于“炼金术”的融会贯通。通过卫礼贤,荣格获得了对易经的理解。荣格说,“任何一个像我这样,生而有幸能够与维尔海姆,与易经的预见性力量做直接精神交流的人,都不能够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在这里我们已经接触到了一个阿基米德点,而这一阿基米德点,足以动摇我们西文对于心理态度的基础。这个“阿基米德点”,是荣格对于易经的接受和理解,而这个“阿基米德点”,也正是荣格心理学发展的关键。格自己曾有过这样的表达:“维尔海姆一生所从事的工作,对我来说是如此的重要和具有价值,是因为他为我解释与证实了我过去一直在追求、在思考、在向往以及在从事和研究的东西。”荣格说,“维尔海姆的工作,给我们带来了中国文化的基因,给我们带

8、来了一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我们世界观的中国文化基因”。这是荣格对于维尔海姆工作的理解,也是荣格对于中国文化的向往。,分析心理学基本理论,一、集体潜意识二、炼金术思想三、原型理论四、情结五、人格的类型六、自性化过程,一、集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既是对弗洛伊德个体潜意识的发展,也是他自己的一种创造。“集体潜意识”是人格结构最底层的无意识,包括祖先在内的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和经验库存在人脑中的遗传痕迹。集体无意识和个人无意识的区别在于:它不是被遗忘的部分,而是我们一直都意识不到的东西。荣格曾用岛打了个比方,露出水面的那些小岛是人能感知到的意识;由于潮来潮去而显露出来的水面下的地面部分,就是个人无意识;而岛的

9、最底层是作为基地的海床,就是我们的集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反映了人类在以往的历史演化进程中进程中的集体经验,不仅全部人类历史的各个片断能在极其潜意识中找到,而且进化为人类的灵长类动物或动物祖先的踪迹也能在集体潜意识中发现。既然集体潜意识产生于全人类具有的、火一直都具有的共同经验,那么集体潜意识的内容对于一切人类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三、原型理论荣格认为,集体潜意识通过某种形式的继承或进化而来,是由原型这种现存的形式所构成的。原型是集体潜意识中形象的总汇。他是一种本原的模型,其他各种存在都根据这种原型而成形。他深深的埋在心灵之中,因此当他们不能在意识中表现时,就会在梦、幻想、幻觉和神经症中以原型和

10、象征的形式表现出来。,原型的意象1.阿尼玛:是荣格用来形容男人内在的女性存在的原型意象,也是男人对于女人的个人情结。2.阿尼姆斯:是与阿尼玛相对应的一个概念,象征着女人内在的男性成分。3.阴影:阴影的组成或是由于意识的自我压抑,或是自我从未认识到的部分,但大多是让我们的意识自我觉得蒙羞或难堪的内容。4.人格面具: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我”。人格面具与阴影是相互对应的原型意象。我们倾向于掩藏我们的阴影,也倾向于修饰与装扮我们的人格面具。5.自性:它是集体潜意识的核心。其作用是协调人格的各组成部分,使之达到整合、统一,即自我实现。荣格认为这是人性所要达到的最高目标。,四、情结理论情结是一种心象与意念的

11、集合,其中具有一个源自于原型的核心,并且具有某种特别的情绪基调。情结的出现与消失,有着它自身的规律,往往不受我们意识的支配,甚至能够支配我们的意识自我。一旦情结被触发而产生其作用,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情结总能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极具感情强度的影响;强烈的爱或恨,快乐或伤心,感激或愤怒等情绪,总会伴随着情结的触及而发作。情结类似于一种心理本能,触发后就按照它自身的固有规律来自动行事。,五、人格类型在荣格的人格类型理论中,有两种基本的心理态度:内倾与外倾。以及四种心理功能:思维、感知、直觉和感受。两种基本的心理态度,内倾与外倾,也是我们每个人适应生活的基本心理模式,前者其能量与兴趣朝向内在的世界,后者其能量与兴趣朝向外在的世界。当两种基本的心理态度与基本的四种心理功能相互搭配的时候,就有了八种基本的人格类型。比如内倾的思维型和外倾的感受型。,六、自性化过程自性化或个性化,是分析心理学的目的。自性化过程是围绕以自性为人格核心的一种整合过程。换句话说,使一个人能够意识到他或她在哪些方面具有独特性,同时又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男女。自性化的基本特征是:1.自性化过程的目的,是人格的完善与发展;2.自性化接受和包含与集体的关系,也即是它不在一种孤立状态发生的;3.自性化包含着与社会规范的某种程度的对立,社会规范并不具有绝对的有效性。,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