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的辨证运动.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343308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5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的辨证运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认识的辨证运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认识的辨证运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认识的辨证运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认识的辨证运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识的辨证运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的辨证运动.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思政部 赵建伟,第二节 认识的辨证运动,复习回顾,思政部 赵建伟,第二节、认识的辨证运动,教学目标:1、了解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 等概念的含义;2、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的含义及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3、理解并能够运用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本次课教学说明:,思政部 赵建伟,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认识运动的第一次质的飞跃,(一)感性认识及其基本形式1、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对事物的现象和现象之间的外部联系的认识。2、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感觉、知觉、表象(1)感觉:是通过感官对事物的个别的属性和特性的反映,是意识和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2)知觉:是

2、指多种感觉组合成的整体,能够反映对象的具有可感性质的整体性结构和特性。(3)表象:是大脑对过去感觉和知觉的回忆和再现。,思政部 赵建伟,感觉:是通过感官对事物的个别的属性和特性的反映,是意识和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硬!,红!,甜!,感性认识的形式:,1.感觉的含义:,苹果(感觉)=红或甜或硬或,感觉,思政部 赵建伟,知觉:是指多种感觉组合成的整体,能够反映对象的具有可感性质的整体性结构和特性。,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苹果(知觉)=红+甜+硬+,感性认识的形式:,2.知觉的含义:,知觉,思政部 赵建伟,表象:是大脑对过去感觉和知觉的回忆和再现。,表象,感性认识的形式:,3.表象的含义:,回忆再

3、现,思政部 赵建伟,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认识运动的第一次质的飞跃,(二)对感性认识的辩证认识1、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具体性和表面性的特点,它离不开生动、直观、具体的形象。2、感性认识的基础是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基本的心理反映形式,它包含着认识由直接向间接、由个别向一般的发展趋势。3、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它只是对外部现象的反映,这决定了它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思政部 赵建伟,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认识运动的第一次质的飞跃,(三)理性认识及其基本形式1、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于抽象思维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和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2、理性认

4、识的主要形式:概念、判断、推理(1)概念:是对同类事物共同的一般特征的反映。(2)判断:是对于事物之间的联系或关系的反映,在逻辑形式上表现为概念之间的联系或关系。(3)推理:是从事物的联系中由已知推出未知的逻辑形式,表现为判断之间的关系。,思政部 赵建伟,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水果,理性认识的形式:,1.概念的含义:,思政部 赵建伟,判断是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思维形式。,水果,苹果是水果。,西红柿不是水果。,理性认识的形式:,2.判断的含义:,思政部 赵建伟,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已有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卡斯帕洛夫与“深蓝”对弈,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帝国主义是

5、反动派,帝国主义是纸老虎,理性认识的形式:,3.推理的含义:,思政部 赵建伟,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认识运动的第一次质的飞跃,(四)对理性认识的辩证认识1、优越性:能够深入事物的内部,把握事物的本质,是对客观事物更接近、更深刻的反映。2、局限性:它是对事物的间接反映,必须依赖感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中介,靠抽象概括而完成,这使它远离了客观事物。,思政部 赵建伟,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认识运动的第一次质的飞跃,(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2、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3、二者相互渗透,思政部 赵建伟,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认识运动的第一次质的飞跃,(六)

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的方法论意义:有利于我们认识和反对唯理论和经验论。(1)唯理论:只承认理性认识、否认感性认识轻视对具体情况的调查研究,容易犯教条主义的(2)经验论:只承认感性认识、否认理性认识轻视理论学习,容易犯经验主义的错误,思政部 赵建伟,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认识运动的第一次质的飞跃,(七)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的条件(1)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是实现这次飞跃的前提条件)(2)对材料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思政部 赵建伟,二、由理性认识到实践认识运动的第二次飞跃,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构成了由实践到认识的运动,然而,

7、认识运动并没有完结,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还要由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思政部 赵建伟,二、由理性认识到实践认识运动的第二次飞跃,(一)从理性认识发展到实践的必要性。1、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一个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的过程,是整个认识过程的必要环节。2、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也是实践本身的要求。,思政部 赵建伟,二、由理性认识到实践认识运动的第二次飞跃,(二)实现第二次飞跃的条件1、坚持一般理论同具体实践相结合2、认识主体把认识到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同主体自身的利益、需要和要求结合起来,确定主体对客体进行改造的目标 和方式。3、把理论的正确性和实现的可行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8、。4、使理论回到实践中为群众所掌握,并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思政部 赵建伟,(一)人类认识发展的总规律实践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三、人类认识发展的总规律,思政部 赵建伟,三、人类认识发展的总规律,(二)、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发展的原因.1、从认识客体看,事物的发展以及它的本质的暴露需要有一个过程,这决定了人们认识事物也要有一个过程。2、从认识主体看,人们的认识水平要受社会历史条件和主观努力程度等方面因素的限制。3、物质世界及其发展的无限性,决定了人们认识活动的无限性。,思政部 赵建伟,三、人类认识发展的总规律,(三)人类认识发展的总规律的方法论意义1、这一原理指明,在人

9、们的认识活动中,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这一原理指明,辩证唯物主义根本的认识路线,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例如:从群众中来从实践到认识;到群众中去从认识到实践,思政部 赵建伟,四、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非理性因素是相对于理性因素而言的。非理性因素也直接制约和影响着主体的认识。它主要是指主体的情感、情绪、意志以及潜意识、欲望、信念、信仰、习惯等无逻辑性的意识形式。非理性因素本身虽不属于人的认识能力,但对人的认识活动、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起着重要的调节和控制作用。,思政部 赵建伟,第一,情感、情绪、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的激发或抑制作用。人的认

10、识活动总有情绪情感的因素贯串其中,并受到情绪情感的激发或抑制。积极的情感、情绪会给认识活动注入活力和生气,对认识的发展是一种推动的力量。,思政部 赵建伟,第二类: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非理性因素是人的认识能力的一部分,对人的认识的发展和飞跃起着十分重要的重要。,思政部 赵建伟,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主体的想象力可以冲破时空的限制,加深和扩展人的认识。不可言传的意念、感觉、体验能够激发主体产生直觉和灵感。,思政部 赵建伟,直觉是认识主体超越感性阶段,直接达到对客体

11、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灵感是一种非预期性的、敏捷性的、突发性的、奇特的思维现象。当主体对某一问题长期思索,百思不解时,突然受到某种刺激而豁然开通。主体思维的敏捷性制约着对客体改造、认识的程度。激情可以打破思维的平静,使人爆发出智慧的火花。但过度的激情也会使人失去理智、思维混乱或违反逻辑。,思政部 赵建伟,四、课堂小结,通过本次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从内在逻辑上来说,认识过程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的过程。认识发展的总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与上升的过程。这就是彻底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思政部 赵建伟,五、布置作业,运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理,谈谈我们对下列问题的看法:1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本本”2如何正确看待文件3如何正确看待经验4如何正确看待“公认”,思政部 赵建伟,六、参考资料,1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2皮亚杰:生物学与认识,三联书店,1989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