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地理课堂教学技能训练.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345896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PPT 页数:206 大小:2.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地理课堂教学技能训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6页
课程地理课堂教学技能训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6页
课程地理课堂教学技能训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6页
课程地理课堂教学技能训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6页
课程地理课堂教学技能训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地理课堂教学技能训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地理课堂教学技能训练.ppt(20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课程地理课堂教学技能训练,2012.9,绪论,一、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任务1 地理基础知识2 地理基本技能及其训练3 地理教学中得思想政治教育二、中学地理教学的特点1 必须阐明地理对象联系性法则,反映地理事物之间相 互联系的特点(1)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2)人文地理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3)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之间的联系2 必须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发展变化规律的特点3 必须阐明地理事物的区域差异的特点4 必须注意地理事物的广大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话题一:地理新课程的理念与教学变化,话题二: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理念,话题三: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话题四:研究学生学习基础,话题一:新课程的基本

2、理念,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满足学习不同的地理知识的需要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新理念引发地理教学新变化,1.生活性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学生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 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地理事象,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地理(实例列举)借助学生具体的生活体验,为学生开辟解决问题的天地,鼓励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活动性关注学生内在的体验方式,增强师生间及生生间多维有效的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再加工,精心设计学习活动和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

3、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愉快地进行学习,以获取地理知识,培养地理能力。(时区的划分:教师提出思路,让学生去动手表达),3.自主性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地理的主体性,要让学生从“学会”地理知识走向“会学”地理知识,实现课堂教学的自主化,4.问题性关注学生积极的心理需要,创设对学生具有挑战意义的问题和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对学生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与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请阐述“高处不胜寒”的地理原理),5.情感性关注学生生存方式,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合作、温馨的师生关系

4、 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建立新型的良好师生情感关系,这种情感关系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它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第一章: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技能,一、什么是教学设计,二、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的区别,三、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前言:,地理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按照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合理地选择和设计地理教学手段,并在系统中有机组合,形成优化的系统结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什么是教学设计,目的: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优化教学系统;传统备课的目的在于完成教学过程。,方法:教学设计强调运用系统方法;传统备课侧重老师的讲授方法。,过程:教

5、学设计是问题解决的过程;传统备课是教学的准备过程。,依据:教学设计以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依据;传统备课以如何解决课本问题为基础。,导向:教学设计以学生的行为发展为导向;传统备课以老师的教学过程为导向。,二、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的区别,1、以知识建构为出发点,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本质起源于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主体通过活动对体验的内化、知识意义的生成和人格精神的构建过程。按照建构主义的解释,教学不是将知识以成品的形式教给学生的过程,而是学生通过自己与外部环境的交互活动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按照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活动包括5个环节: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效果评价。,树立新的教材观。改

6、“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依据课程标准,利用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意义构建。,三、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理念,2、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地理教学应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是学生学习机会的创造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和学习成果的评估者。,3、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为中心,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以教学内容为中介的交流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交流互动,学会交流,学会学习。,4、以多种方法、手段的优化组合为过程,第一节:制定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1、地理教学目标与地理教学目的的区别与联系,2、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构成,3、新课程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5、不能只注重知

7、识领域的目标,忽视其他领域的目标,4、不能以课程的具体内容标准代替教学目标,1.地理教学目标与地理教学目的的区别与联系,区别:地理教学目的是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上游概念,是由国家政府制定的,其要求是宏观和概括的,其描述是笼统和抽象的,难以测量;而地理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下游概念,是由老师制定的对一堂地理课后学生必须达到的学习结果的一种规定,它是可测量的。如“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基础知识、技能和能力”与“学生能在地图上有污染工厂的位置。,3.新课程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新课程对地理课程目标重新进行了规范,体现目标的“层次性”,采用了“行为目标”的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来描述的,给出

8、了学习目标的“标准”,阐明了各目标水平的要求,列举了各目标水平对应使用的行为动词。像“运用说明”、“绘制说出”,真正使“行为主体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什么”、“做什么”的意义。,以教师的教学活动作为教学目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表述缺乏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表述简单、空泛过于复杂“ABCD”模式表述方法(p4、5),4.不能只注重知识领域的目标,忽视其他领域的目标,“知识与技能”是指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中“知识”是指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主要指地理图表技能、地理观察与调查技能和地理统计与计算技能。“过程与方法”是指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

9、,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般包括对己、对人、对国家、对世界、对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以及做事具有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5.不能以课程的具体内容标准代替教学目标,新课程的具体内容标准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具体规定了学生在每一部分课程学习结束后,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但它不是详细、具体的教学目标,因此,不能以课标中具体“内容标准”来直接代替相应的教学目标,而应依据课程目标、课程具体内容标准和教学实际来设计教学目标。,第二节:研究学生学习基础,学生地理学习的基础研究学生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备学生应着重考虑的几个“点”,1.学生地理学习的基础,已有经验:知识基础(地理学习

10、的必要条件)生活体验(地理学习的重要基础),已有经验指学生在以往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体验。其中,有些经验对学习新知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中纬度地区学生能明显感觉到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和季节的变化,这些经验有助于学生正向理解地球运动的部分地理意义;也有些经验对学生学习新知具有干扰作用,例如,早期习得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图阅读经验对学生判读以极地为中心的俯视图、星空图和“月相成因示意”图都会产生干扰作用。,重视运用对学习新知最具促进作用的已有经验,一般来说,与新知相关程度越大的已有经验,越有利于促进学生完成新知的构建“陆地自然带的分异及其规律”“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规律”,

11、巧妙使用对学习新知具有干扰作用的原有经验,在学生的已有经验中,有些会对他们学习新知产生干扰,进而造成认知困境,其中不乏构建新知的必备知识、以及对学 生影响深远的实践经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回避这些问 题,而要善于发现、并指明这些干扰性经验,或引导学生从正面 比对和辨析这些经验与新知之间的差异,进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或采用“故谬”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故意出现 自我 混淆现象,引发学生根据 已有经验提出质疑,并通过辨认引导学生强化对新知的理解。,干扰性经验大体包括以下几类:学生过去学习中形成的错误认识。借用这些经验,还有助于帮助学生矫正、巩固旧知学生身边与地理原理相悖的现象。如学生身边可能

12、存在的一些工、农业区位选择或城市、交通布局不尽合理的现象,这些经验深度干扰着学生对地理新知的构建,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共同讨论其得失,反证新知的正确性。与新知生成条件不同的已有经验。辨清其间的差异,可以减少或消除旧知的消极定势作用。例如,“热力环流”仅考虑“冷热不均”的影响,而三圈环流不仅有热力因素的影响、还有动力作用的影响,因此用“热力环流”知识难 以推导“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成因。宏观规律与局部现象。例如,从气候带分布的宏观规律看,南北纬 10。之间应为热带雨林气候,但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南美西海岸有热带沙漠气候。,初高中学生地理学习的特点,男女学生地理学习的特点,2.

13、研究学生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观察法 观其神情 听其话语 察其活动 阅其作品,调查法 问卷法-主要调查学生学习地理的态度和观点。测验法-侧重于调查学生的地理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选择题命题的一般原则,应注意选择最适合用选择题来测试的地理内容,作为编制选择题的素材题干表述应力求精炼、准确、清楚 选择项的文字要简短、扼要,其文字长短和语法结构要大致相同 正确答案在形式或内容性质上不要显得过于突出,应使正确答案有较大的隐蔽性 干扰项不能太明显,否则形同虚设正确的选择项要避免使用“可能”、“一般”、“往往”、“通常”等具有提示性的词语。干扰项要避免使用“永远”、“所有”、“决不”、“总是”等具有提示性的

14、词语正确答案出现的位置应随机排列,材料情境题的编制要领,整个试题要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中心有关资料中收集素材,然后再改写,使其能适合所需要测量的目标尽可能采用不同形式的情境性材料编制试题,如地图、短文、表格、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漫画等情境性材料的长短要与试题的数量保持适当的比率,要简洁明了,切忌无用材料滥竽充数设问的形式应多样化,包括填空、选择、简答、绘图、填图等,多角度地考查学生对情境性材料的理解能力。设问的层次应有渐进性,即保持由易到难的梯度,从而使不同程度的学生获得有区分度的成绩。,3.备学生应着重考虑的几个“点”,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寻找学生的兴奋点,这里所谓兴奋点,就是那些能让同学眼

15、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注意高度集中、思维与情绪骤然活跃起来的信息与内容。,3.备学生应着重考虑的几个“点”,结合学生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发掘并培育学生的思维点,所谓思维点就是能够引起思考,同时具有较高思维价值、较大思维发展空间的问题.,把握学生的情绪情感状态,营造学生的动情点,地理学科相 比多数的学科更具情感 因素,但传统的地理教学主要还是以理性和知性的方式对待它。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地理教育情意领域的 目标不仅仅是单纯的爱国主义情感,而是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情感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还包内心体验、情操陶冶。由此可见,情感与态度这个目需要更进一步的关注,其内涵比以往

16、的理解也要充实丰富、全面得多。这种变化正是现代教育摆脱学科中心知识本位的束缚,立足全面育人、育全面的人f而非专的人)的必然。,3.备学生应着重考虑的几个“点”,第三节分析教材内容,1.了解地理教材诞生的时代背景,。,(1)了解、学习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方针政策,包括党的教育方针、国家制定的教育政策、各级教育领导部门的工作部署,以及对上述各项内容的解释性的讲话和文章等等,所有这些集中反映了一个时期内,国家社会经济对教育的要求,是我们分析教材的基本出发点。,(2)了解现代教育科学的发展水平,其中主要包括教育科学的最新理论、最新观点,以及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成就和改革经验。,(3)了解地理科学的发展水平,主

17、要了解地理科学的 新理论和新观点,地理科学的新动态和成果。,2.把握地理教材结构,教材结构分析主要是指对教材的构成关系、逻辑顺序和组成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构分析有助于教师进一步深入理解教材,为下一步对教材的重新组织、深度加工和具体展开奠定基础。,整体分析(体系结构、内容结构),局部具体分析(某一章或某一节结构组成,教材表述系统,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整体分析(体系结构),步骤:划分教材的组成部分;分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与逻辑顺序;确定它们的排列组合方式。体系结构:分章、节、框题、叙述式课文、活动式课文,共5个部分。其中,章、节、框题和课文是逐级的从属关系,课文又包括了叙述式课文和活动式课文“活

18、动”成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结构:地理教材由行星地球、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地表形态的塑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五个部分组成。,局部具体分析,具体分析就是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教材某一局部的结构组成 步骤首先是把教材的某一章或某一节划分为若干个教学知识点,然后分析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方式。联系方式大体上分为并列联系、主从联系、因果联系、递进联系等,在此基础上确定本章或本节的知识结构。“地球运动”一节,可划分出三个教学知识点: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与时差;地球公转与季节。通过对这三个知识点的分析可得出:和是并列关系,它们和既是主从关系,又是因果关系,内容结构分析,内容结构分析是

19、教材分析的核心所在。教材内容的实质是知识及其相关因素,相关因素主要包括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1.知识因素分析,(1)知识点。即需要清理一节或一单元中基本教学内容包含哪些知识点,地理教材“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节,通过内容要素分析,可理出以下知识点: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壳运动的分类、对岩层及地表形态的影响、相互关系;外力作用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外力之间的关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2)重点。教材内容中的知识点不是对等平行关系,而是具有内在联系和主次轻重之分,内容结构分析的目的之一就是找出重点。所谓重点是指教材内容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性

20、知识。这些知识往往带有共性、概括性、理论性等特征,是其他知识产生的基础,地理教材中具有共性的知识、方法、技能很多。如基本原理包括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结构、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大气受热过程、天气系统的特点、全球气候变化等;基本规律包括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洋流的分布规律、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基本过程包括地球内部物质循环、大气环流、水循环、大洋环流等。,(3)难点。所谓难点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学习障碍的知识点。教材难点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相对性。同一个知识点对于不同的学生可能是难点,也可能不存在难度。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进行预测和

21、分析,从而判断相对于多数学生而言的难点。地理教材中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离现实生活较远的抽象内容。如“地球运动”一节中,“黄赤交角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变化”这些内容是空间概念,看不见也摸不着,比较抽象,学生如果没有感性认识,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所以对于大多数高一学生来说,是个难点。,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做基础的内容。如“气压带和风带”一节,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等背景知识基础上的,如果学生对这些知识掌握得不扎实,那么理解起来就会有难度。,学生容易混淆是非,误解相似或相近的内容。如“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这部分内容。气旋

22、与低气压相对应,反气旋与高气压相对应,由于这种对应关系的原因,在中学阶段并不要求深入学习,只要求学生建立起感性的认识。因而,学生很容易混淆这两对对应关系,把气旋误与高气压相联系。所以,该部分是教学中难以处理的难点。,2.能力组成分析,能力分析就是在分析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挖掘教材的能力组成,为形成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做准备的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运用地图(或图表、资料)的能力,如: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第二,举例(或结合实例)说明的能力。第三,分析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3.情

23、感态度与价值观因素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公民素质教育的最高层次,从地理学科角度出发,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地理教材主要围绕一些基本的地理观念培养来设计内容。这些基本的地理观念包括: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差异性是地理环境的显著特征;在人地关系中,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因素;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人类应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自然现象或自然过程对人类活动产生危害或损失就成为自然灾害。,新的课程观把地理教材定义为“一种育人的媒体和手段”,教材是为教师完成教学目标而提供的范例。既然是范例,教师就有对其

24、进行选择、补充、调整的权利,课程标准的教材使用建议中也谈到: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和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要适应当前的教学,不应完全依赖“课本”,也就是说要灵活地使用教材,“跳出教材看教材、跳出教材用教材”,给予了我们教师更大的自主教育空间,要把教材当作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的载体,当作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抓手,作好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整合。,3.把握教材结构的意义,1.把握教材结构,有助于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依据地理新课程标准,把握地理教材的结构,理出一条很清晰的主线,一堂课围绕着这条主线上的核心问题开展,主题明确,既抓住教学重点,

25、学生掌握起来也容易,思维更加清晰。这是地理课堂教学高质量高效率的重要前提。,2.把握教材结构,有助于地理课堂教学的环节更流畅。新教材刚刚问世不久,教材结构本身处在不断自我完善和调整的过程中,这就要求一线教师对新教材结构有一个全面且深入的认识,在组织教学之前进行把握,可以使教学环节更流畅。,3.把握教材结构,有助于地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的提升。新课程中教师不再是权威,扮演的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既然是引导者、组织者,对我们地理教师要求更高,绝不能仅仅是教材内容的复述者,满足于简单而低效的知识传递,要比学生站的更高,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首先就要研究教材的结构。教材结构的研究过程中,可能就会碰撞

26、出智慧的火花,科研能力得到提升。,4.把握地理教材结构的具体案例,(1)运用系统科学论简化教材结构,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人教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节教材,从整体看它的知识结构虽清晰,但要求辅助理解的材料性知识较多;内容也有一定的理论总结,但概念较多,与学生的认知相比,跳跃性较大。他们虽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思维的体系性较差,按教材的原有结构体系教学下来,效果不尽人意。在这节教学中,可运用系统科学论形成独特的清晰的教学结构,把复杂的知识体系简单化,不仅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还上升到了一定的理论高度,形成了清晰的地理思维能力。,一、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二、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系统 设问,地理环境是

27、不是一个系统呢?引导学生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思考:(1)外界环境:宇宙环境、地球内部环境、人类社会(2)子系统: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3)要素:大气、水、地形、土壤、生物等(4)物质循环、能量传递、信息交流 举例: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对大气、陆地水、岩石圈的影响,说明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创造者。结论: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自组织”的系统。转:平时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用到“系统”一词,大家可以猜想一下,这背后隐藏的观点是什么?(整体、普遍联系),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1)功能:“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那么到底多出的是什么呢?举例:生产功能、平衡功能,如

28、光合作用的生产功能。(2)演变:“部分服从整体”,具有统一演化的特征 举例:如沧海变桑田。(3)要素:有“动态平衡调节”和“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分。举例:如藏羚羊数量的动态平衡,东北森林变化导致环境的整体恶化 提出问题:为什么要素的变化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呢?归纳原因:1是否是主要因素;2系统所在的状态;3作用的程度(特别是人类的影响)。,(2)增添内容,充实单薄的教材结构,学生的视野更开阔,关于人教版地球的圈层结构这节教材,针对教学内容过少且简单,不需要一个课时的基础上,并根据本节的第二项活动,可向学生拓展介绍地理耗散结构的相关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能力的提高,所以题为“地球圈层与耗散结构

29、”。(普里高津和他的耗散结构,以及三个基本观点,即开放性、远离平衡状态、非线性作用),(3)调整教材结构的原有顺序,使结构体系更连贯、有序。,关于人教版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这节教材,本身的结构安排不太科学,逻辑性不强,不够连贯。在不同等级的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是不同的,这一部分内容往后接着的是影响城市等级提升的因素的内容,最后安排却又是不同等级的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内容。影响城市等级提升的因素这部分内容夹在中间不太合适,有点尴尬和突兀。它本身有它的独立性,可以把它放在教材最后来学习,把最后一部分内容安排到它之前学,这样似乎前后更有条理,更合乎逻辑,更科学。,一、城市的不同等级

30、(1)城市等级的划分(人口规模)(2)不同等级城市的大致服务范围 结合当地实例来阐明,但要明确范围的不固定和 没有明确的界线。(3)不同等级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是不同的,也结合当地所在城市进行活动阐明城市等级越低,服务种类越少,服务范围越小;反之,城市等级越高,服务种类越多,服务范围越大。(4)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二、影响城市等级提升的因素(1)地理位置(2)交通(3)资源,(4)通过层层假设、推导布局教材结构,更有说服力更易掌握,关于人教版气压带和风带的这节教材,课标要求的层次高,是本章的重点所在,同时更是难点所在,但内容较抽象,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不容易学好。针对

31、这种情况,我们如何安排教材结构更好些呢?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具体分析,了解到大气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在高低纬之间产生的热量差异。以前一节学的热力环流为基础,然后加上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才形成复杂的三圈环流的。可通过对问题的层层假设,推导出结论的步骤来安排教材结构。其中问题的假设是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的。随着假设的步步深入,推导出的结论也不断发生改变。一开始的结论是跟后一步的假设发生矛盾的,于是结论就不成立,就再假设,推导得出结论,越到最后越接近客观事实,最终掌握核心教学内容“全球性大气环流”。,一、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运动的,地球不自转也不公转,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

32、均 得出结论,南、北半球各自形成单圈闭合的热力环流。二、假设地表大气还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运动的,地球不公转但自转,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除了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还有动力因素。得出结论,全球性大气环流即三圈环流,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三、假设地表大气还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运动的,但地球既自转也公转,得出结论,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相应的发生移动,但还是带状分布的。四、实际地表大气是在不均匀的地球表面运动的,地球既自转也公转,得出结论,气压带和风带一般不是带状分布,而是块状分布,尤其在北半球,第四节:选择教学方法,1.地理教学方法概述(1)概念:地理教学方法,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

33、师和学生为实现地理教学目的,根据特定的地理教学内容,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活动方式、步骤、手段和技术的总和。(2)特点:继承性、实践性、多样性、创造性、“地理性”(3)作用:正确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掌握地理技能 有效的方法能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 合适的方法有利于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4)分类,按照教学方法外部形态结合学生认识活动特点的分类,地理教学方法,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以象征符号认知为主的方法,以自学探究为主的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问答式谈话法,启发式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板书笔记法,演示法,

34、参观法,地图法,纲要信号图示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读议讲练法,练习法,实习法,2.常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1)讲述法:教师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叙述或描述地理事象的方法。一般在叙述地理事物、现象、特征和分布时运用讲述法。注意:教师在运用讲述法时,除了要注意讲述内容的科学性之外,还应注意语言的口语化,讲求语调的抑扬顿挫,讲述的语言要生动、形象、优美、亲切。(2)讲解法:教师运用富于理性的语言向学生说明、解释或论证地理概念和地理规律的方法。应用:教师一般在说明各种自然或人文地理事象的形成原因、布局原理、相互联系,或阐述地理区域的综合性和差异性,解释和推导天文、气候、水文

35、等一些公式和原理时,常运用讲解法。,注意:语言要条理分明、措词准确。讲解时运用的语言要有严格的科学性,措词要准确、精练,说理要有逻辑性、结构严谨。要注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尤其对低年级的学生,讲解要注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即使对高中年级学生,也应避免深奥、繁复的讲解。经常采用的比较法、分析综合法,以及其他逻辑思维方法。要尽可能地采用直观的方法辅助讲解。,(3)讲读法:将讲述、讲解和朗读结合起来运用的一种方法。应用:在教学课文中的重点或精彩段落时常有运用。,缺点:首先,教师讲授的完善,不等于学生理解的完整。其次,教师的讲授假设全部为学生所领会,也并不等于学生就会应用。第三,过长时间的讲授也不易维

36、持学生的注意。,(4)谈话法 概念 是凭借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生活、学习经验,通过问答的方式传授地理知识、启迪智力的方法。类型 问答式谈话法:一般在检查学生对已学过的地理知识是否遗忘时运用,教师和学生一问一答,比较简单。启发式谈话法:教师提出的问题通常需要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通过创立“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智力上的困窘状态”。或者把较复杂的内容分解成几个组成部分或一些小问题,然后启发、诱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利用自己已有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寻求问题的正确答案。,优点:首先,谈话法与讲授法一样,具有方便、灵活、适应性强和富有感染力等特点。其次,由于谈话法相对讲授法来说需要学生更多、更直接地参与,

37、因而只要教师平时注意培养和训练,对于学生地理术语的应用能力及语言组织表述能力的提高将会有很大的作用。第三,谈话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尤其是启发式谈话对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有益处。第四,谈话法能迅速地、直接地收到学生的反馈信息,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控教学进程。第五,讲授法有“过长时间单纯地讲述、讲解不易维持学生注意”的缺点,而谈话法由于师生共同参与,有问有答,因而相对地弥补了讲授法在这一方面的不足。,缺点:首先: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场合都适合运用谈话法,有些难度很高需要完全由教师讲解,或者情节生动、文字精彩需要由教师讲述、讲读的教学内容,就不需要或不适合采用谈话法。其

38、次:谈话法相对于讲授法来说教学时间一般要长一些,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过多地采用谈话法,有时可能会完不成教学任务。第三:对于初次走上讲台的实习教师或新教师来说,运用谈话法有一定的难度.,(5)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地理课本和有关参考书(包括课外读物)以获得知识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地理课本时,应要求做到以下几点:通过预习,初步了解课本内容,并能带着问题听讲。能根据课本回答有关问题,对地理概念、地理原理能举一反三。能掌握课本中地理知识内容的框架、结构,分清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能比较课本内容与教师讲授内容的相同点和差异之处。,(6)板书、笔记法:板书、笔记法是教师出示教学提纲、教学重点难点

39、,学生记录讲授进程、教学要点的一种书面语言运用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1)演示法:是教师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者进行示范实验,使学生获得地理事物感性认识的方法。注 意:无论哪一种演示,都必须和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等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紧密结合起来运用,注意各种方法的穿插和渗透。演示的内容一般要选择教学中的重点或难点内容。演示各种教具或实验,在数量上和时间上要注意适量,不宜过多;此外,演示和学生的操作、练习也要密切配合。,(2)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要求,组织 学生到自然界或社会场所,通过对自然、人文地理事象的直接观察而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象征符号认知为主的方法,指教师通过

40、地图、地球仪、剖面图、示意图等以象征符号表征的图象,使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方法。,地图法,“纲要信号”图示法,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指教师组织学生自学或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讨论等活动而获得知识的方法。,(1)自学辅导法:是一种以学生自学为主,结合教师指导和检查的教学方法。江苏省政府、省教委授予“江苏省先进集体”的农村学校洋思中学,自1983年开始进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改实验。1990年以来,学校连续10年的学生毕业率、合格率均为100%,居全市之首,全校学生的每门功课考试成绩都在90分以上。他们的做法是每堂课教师只讲4分钟,“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程序是:出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这堂课的

41、自学要求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教师巡视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学生汇报自学结果(优先差生)纠正、讨论、指导自学结果学生完成当堂作业、教师当堂批改作业。,(2)“读议讲练”法: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学为主的,融阅读、讨论、讲授、练习于一体的教学方法。,在读、议、讲、练各个环节中,“读是基础,议是关键,讲是贯串始终,练是应用”。,(3)发现法,是以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方法为目标,在教师不加讲述的情况下,利用基本教材,使学生通过一定的发现步骤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步骤: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产生矛盾,并提出要求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解答、假设;从理论上和实践上

42、检验假设,不同观点可以争辩;对争论作出总结,得出必要的结论。,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其著名的教育过程一书中说明发现法原理时,曾举了一个地理教学上的例子关于芝加哥的地理位置:首先教师拿出一幅有河、湖、山脉、城镇、矿区等内容的地图,但图中没有标出芝加哥这一城市的位置。接着教师启发学生观察地图并思考:大城市芝加哥的正确位置应该在图中的什么地方。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发现、思考,提出了芝加哥可能所在位置的几种不同的观点,并说明理由,展开了辩论。最后教师让学生打开课本和地图,找到芝加哥的确切位置,并总结有关城市设置方面的基本原则,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学习新的地理概念、概念性结论或揭示地理知识间联系的教学内容

43、时,适宜使用发现式地理教学。如学习“西北地区”时,要了解该地区降水量从东向西变化的规律,可让学生制作课件从而发现这一规律:课件中设置自东向西地区植被景观的渐变效果,森林草原植被渐渐过渡到荒漠草原,再到荒漠,从植被的变化中发现降水的递变规律。新旧知识联系密切,新学知识相对难度不大时,可以使用发现式教学模式,如在学习“等温线”这一概念时,就可让学生联系等高线这一概念,另外如等深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也可以应用发现式地理教学。,容易混淆的地理知识,通过让学生比较分析,发现异同,得出结论,也是发现式地理教学模式应用的方面。如学习世界气候类型中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时,学生很容易将其与热带草原气候相混,

44、教师可用发现式教学,让学生从二者形成的原因着手,通过比较,发现二者的差异,从而加以区别。可从直观及实物操作入手,通过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如学习等高线地形图时,可以让学生利用泡沫塑料模型操作实践,发现等高线地形图的涵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通过练习、实习等活动,巩固和完善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形成地理基本技能,发展智力的方法。,练习法,游戏法,3.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1)地理教学的目的1、假如教学目的主要是传授新的地理知识,就可选择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和以象征符号认知为主的方法等,以利于学生建立形象的地理表象,从而进一步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

45、和地理原理。2、假如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除了选择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以阐明相关知识、掌握要领和基本要求外,主要应大量采用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加强操作和训练。3、假如教学目的旨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则可选用启发式的谈话和讲解等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以及以自学探究为主的方法,以利启迪学生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记忆能力。,(2)教学内容 有关系统地理的知识内容,多一般概念、抽象概念,多规律、原理,应选择讲解、启发式谈话、演示、发现法等,有利于理解地理概念的内涵及外延,弄清规律、原理的内在和外部联系。区域地理知识,多地名、数据,可选择

46、地图法、练习法、以比较为基础的讲述法和谈话法,以及演示法、“纲要信号”图示法等,有利于学生建立丰富的地理表象,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观念。乡土地理则应采用课堂教学和野外参观实习相结合的方法。,(3)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以及实际情况1、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少年期,“这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他们的抽象思维虽然“日益占有主要地位,但在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这一阶段选用教学方法时,直观的方法以及谈话法、讲读法等小学阶段运用较多的方法仍可占一定的比重。2、高中阶段的学生已处于青年初期,“他们的自觉性、独立性已经有了显著增长,并且他们

47、思维的抽象性、概括性、组织性、深刻性、批判性等都大大增强。因而在选用教学方法时,可更多地采用讲解法、探索发现法、实习法等,更多地鼓励学生自己独立地操作、观察和思考,自学的方法也应进一步加强。,话题七:编制教学方案,一、准备阶段 钻研课程标准,阅读、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了解学生,准备教具和实验观察材料,阅读有关的教学资料等方面 注意:切不可在钻研大纲、分析教材之前先忙于寻找资料,更不能利用资料去拼抄教案,应将主要精力用在吃透教材、熟悉学生和设计教法上。,第五节:编制教学方案,1.地理教案的基本内容 主要应包括:课题名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用具、教学过程、教学提纲(板

48、书)、教学后记等。,教学过程是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导入新课。要求:(1)目的明确,自然入题;(2)引起兴趣,与教学内容密切。方法:直接导课、故事导课、创设情境导课、悬念导课、新旧知识联系导课、解释题目导课、演练导课、设疑导课等。设计导语要新颖、活泼、精当、简洁。讲授新课。要求:(1)准确性、科学性、生动性;(2)启发性、感染性;(3)灵活性、逻辑性。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考虑好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要有详细步骤和时间安排。,巩固拓展。要求:(1)时机恰当、自然(2)真诚、灵活、有效;(3)方式多样。结课。结课的要求:体现教学目标;

49、要注意首尾呼应;要做到适可而止;要注意形式多样。怎样进行结课?如何设计结课语?结课的技能:(1)教学过程的升华;(2)突出要点;(3)产生成功感、引起期待。作业。练习的要求:(1)深化教学内容;(2)重在能力培养;(3)方法掌握。,教学提纲(教学板书)教师教学思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要注意板书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新颖、有创意,是否能较好地帮助学生理清教学思路,把握学习重点,获得美感享受,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教学后记(教学反思)看教学内容的完成程度,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看学生能力的形成程度,看学生思维的发展程度,看教学设计是否恰当,看课堂教学流程是否简化,看教学内容

50、是否进行提炼和整合,看多媒体运用是否形象、直观和恰当,看是否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发展学生的智力,看是否正面积极中肯评价、激励学生。,第五节:编制教学方案,2.地理教案的基本格式 文字式、表格式、程序式三大类。详案:要求教师把上课的整个过程安排都写下来,包括教师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板书内容。优点是详细、周到、严密,不易出差错;缺点是不可能符合课堂教学中动态的变化,比较呆板,缺乏灵动。适宜于新教师 简案:要求教师把上课的过程简略地写下来,写出要点,突出重点说行。适宜于有经验的老教师。,3.地理教案的编写方法,详案编写:详尽的文字形式表达备课结果的方法流程式编写: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