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复习4-魏晋南北朝.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351758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2.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复习4-魏晋南北朝.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通史复习4-魏晋南北朝.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通史复习4-魏晋南北朝.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通史复习4-魏晋南北朝.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通史复习4-魏晋南北朝.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史复习4-魏晋南北朝.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复习4-魏晋南北朝.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政治:,1:国家大分裂,社会大动荡,2:逐步形成三省体制,3:选官九品中正制度(形成门阀士族制度),4:孝文帝改革促进汉化与封建化;,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基本特征:国家大分裂和民族大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朝代更替,魏,蜀,吴,西 晋,十六国,东晋 317-420,北魏,东魏,西魏,宋,隋,220年,589年,北齐,北周,齐,梁,陈,(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政治:国家分裂、社会大动荡,266-316,北魏北周:439581,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魏,蜀,吴,西晋(266-316

2、)的短期统一,民族迁徙,东晋十六国形势图,北方十五个政权与西南的成汉统称为十六国,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南北朝后期的形势图,陈,齐,周,突厥,契丹,隋,知识梳理,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1)含义: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由中正官评定人才品级,然后授官的制度。(2)标准:家世、品德、才能并重家世成为唯一标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3)评价:形成之初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这一制度的实施,中正官职位为世家大族所把持,成为保证士族统治特权的制度,不利于选拔人才和中央集权,同时也促进了世家大族的没落。,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的原因,改革的目的,改革的措施,改革的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间:原因

3、目的措施影响,471年,孝文帝继位,北魏制度建设的不够完善导致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北魏的崛起,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并逐渐走向强大。,因基层统治实行宗主督护制,赋税制度上“纵富督贫,避强侵弱”,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激化。,因北魏统治者未处理好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导致民族矛盾激化。,因矛盾激化,各地不断发生人民起义。,冯太后孝文帝仰慕汉族文化的先进和鲜卑族的落后有深刻的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间:原因目的措施影响,471年,孝文帝继位,知识建构,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巩固统治改变鲜卑族落后状态,促进北魏的社会发展。,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间:原因措施影响,创建新制迁都洛阳遗风易俗采纳

4、汉族的典章制度,1)尊儒崇孔,兴办学校2)恢复汉族礼乐制度3)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知识建构,:原因,政治上:旧都保守势力强大,改革阻力大。经济上:旧都经济落后,粮食供给困难。军事上:旧都与强敌柔然相邻,很不安全。地理上:旧都偏于北方,不利于对黄河流域的统治。,耕牛图(魏晋墓葬壁画),扬场图(魏晋墓葬壁画),考古断定,牧马(魏晋墓壁砖画),牵羊的少数民族(魏晋墓壁砖画),生产方式农耕化,如果你的研究性学习小组的课题是孝文帝改革对鲜卑族经济的影响,当你发现这一系列墓葬壁画,你会得出什么结论?,汉人胡食画像砖,席地而坐(跪),胡床,中原汉族人也吸收鲜卑族的文化精华,为我所用。,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间

5、:原因措施影响,2)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3)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的分裂局面,隋唐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我国的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而少数民族的汉化常伴随着封建化。封建化是指处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阶段的民族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知识拓展,关于古代民族融合的几点认识,1.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 由游牧经济转向

6、农耕经济的过程;2.从习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 汉化的过程;3.从政治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 政权封建化的过程。,性质: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的一场封建化的过程.,少数民族封建化,政治上:采用汉族的封建制度(官制、法律等)经济上:采用封建的生产方式(剥削方式等)思想文化:尊儒,接受儒家思想文化,均田制前提: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目的:保证政府收入,缓和社会矛盾内容:政府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性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作用遏制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徭役,局限性:没有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不可能抑制土地兼并。,桑田,露田,

7、国家所有,农民所有,思考:政府分配的土地是不是全部归农民所有?,禁,限,1.农业:曹魏时,马钧设计的翻车用于灌溉。土地制度:均田制(北魏孝文帝改革开始出现,隋唐发展,武则天时,逐步破坏。)2.手工业: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民间手工业在此时遭受摧残。四川蜀锦;南方青瓷;建业、扬州造纸中心。,二、魏晋南北朝经济,3、商业的发展 南北朝时期出现“草市”。特点:离城镇远、交通便利、自然形成,4.中原人口第一次南迁高潮:中原战乱,黄河 流域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大量汉族人口 迁移到南方。5.江南经济的发展:原因:北方由于战乱,人口的大量南

8、迁,充实劳动力,带来先进技术;民族融合,加速当地经济发展;统治者推行重农政策(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表现:工商业发展,出现建康(南京)百万人 口大城市。,社会经济特点,1、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2、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3、商品经济水平较低,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经济: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最大特点。,过程:春秋时,江南初步开发;魏晋时,江南开始大规模开发;南北朝时,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重心继续南移;南宋时,重心完全南移。,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科学技术,哲学宗教,文学

9、艺术,祖冲之“圆周率”,儒学危机,道教、佛教的传播,诗歌与骈文,雕塑与绘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四、魏晋南北朝文化,齐民要术,(一)科学技术的进步,贾思勰,祖冲之,郦道元,著齐民要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计算圆周率,著水经注,价值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北朝,南朝,北魏,(二)道教、佛教的发展、儒学的发展,1、道教的发展,、道教兴起于东汉民间;,、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发生变化和发展,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宣扬采药炼丹、长生不老,道教变成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宗教。萧梁时,道教经典增多,陶弘景吸取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丰富了道教教义,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2、佛教的盛行,佛教盛行原因,社会动荡,民生

10、疾苦。灵魂不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说教为百姓找到精神解脱。适合统治者需要,统治者提倡。,佛教盛行的表现,信奉佛教的人多,上至皇帝、王公、贵族和大臣,下至普通百姓,许多人信奉佛教;佛寺遍布各地,僧尼众多;佛教寺院在政治、经济上有很大势力。,、佛教盛行的危害,统治者利用佛教教义,使人民甘心忍受剥削压迫,安于现状。统治者广修寺塔,施舍钱财,浪费了社会财富。寺院经济过度发展,广占田宅、侵夺百姓、争夺劳力和税收,农民负担加重。,3、反佛斗争,、思想理论上反佛,、政治上反佛,代表人物:范缜,南朝齐梁之际杰出的思想家。著作:神灭论思想:针对佛教形神分离、形亡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形体是统一的,形存神

11、存,体亡神灭。意义:是我国朴素唯物主义的重大发展。,原因:加强统治代表人物: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内容:没收寺院财产,僧侣还俗,焚烧佛经、捣毁佛像。作用影响:增加了劳动人手和财政收入,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但灭佛也使佛教文化遭受损失。,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发展1.儒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重挑战的原因: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的传播。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2.儒、佛、道三家的相互影响和融合情况:魏晋时,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不同于先秦西汉的新道家学说即玄学。佛教也逐步走上了中国化的道路。佛教调整了与世俗王权的关系,调整了与儒学的关系,调整了与民俗的关系。特别是调

12、整了与儒学的关系。许多佛教徒竭力调和佛、儒两家,“内(儒)外(佛)兼修”。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三)承上启下的文学,1、诗歌的成就,、完成了古诗从四言、五言、骚体到七言诗的过渡。,、形成建安文学,成就突出。,、陶渊明田园诗成就突出。,代表作:归园田居、桃花源等。,、山水诗开始兴盛,代表作:谢灵运登池上楼、鲍照拟行路难等。,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诗人写出的诗内容充实、风格苍凉而又富有生气,史称建安文学。代表作:曹操蒿里行、王粲七哀诗、蔡文姬悲愤诗等。,2、南北朝民歌,、南方民歌:,、北方民歌:,特点:缠绵婉转,多描写爱情。代表:如采桑度等。,特点:慷慨激昂,有恋歌,

13、也有牧歌、战歌。代表:如敕勒歌、木兰辞等。,3、中国小说(志怪)的兴起搜神记,(四)大放光彩的艺术,1、书法,、魏晋书法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东汉末:书法成为一种艺术。蔡邕是当时著名书法家。,、曹魏:钟繇开始把字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东晋: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代表作:兰亭序、黄庭经。其子王献之造诣也极高,与王羲之合称“二王”。,王羲之兰亭序帖卷,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相关问题,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自发阶段(魏晋前)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其审美功能。自觉阶段(魏晋后)书法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形成的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成为艺术,士人群体的思想处于比

14、较自由的状态,于是形成不拘一格的行书和草书。,2、绘画,绘画艺术:士大夫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特点:绘画理论的总结“以形写神”文人画出现绘画往往带有宗教色彩,历史原因:“魏晋风度”,注重个性。,女史箴图绢本 设色 24248公分 英国大英博物馆藏,汉代画家地位不高,无论宫廷画家和民间画家,姓名都少有流传。魏晋以下,出身于士大夫集团的专业画家登上画坛,代表人物为“六朝三杰”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三杰”当中,仅顾恺之有作品摹本传世。,女史箴西晋 张华的一篇文章。女史,指的是官名,她是掌管皇后礼仪、史书典籍的官员

15、。“箴”是一种讽谏规劝的文体。女史箴其实是一篇规定了各种封建女德规范的读本。张华原为讥讽贾后专权而作。顾恺之根据这篇文章创作出女史箴图。,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原长572厘米 高27厘米,顾恺之画长于运用细线条,元人汤垕画鉴评为“如春蚕吐丝”。,3、石窟艺术,、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石窟是在山崖或河岸开凿的洞窟式寺庙。利用自然地势修建,便于雕刻体积宏大的佛像。国内现有石窟遗存100余处,大部分分布在北方。最著名几处石窟的开凿都始于十六国北朝。,请你分析这两尊佛像在体貌、服饰等方面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请你当专家,山西大

16、同云冈石窟的大佛,一般是唇厚、鼻高、目长、颐丰、肩宽,有雄健气概。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大佛,变得温和可亲。,大同(平城)云冈石窟,上述现象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有无联系?,有联系,龙门石窟的大佛受中原汉文化的影响,变得温和可亲。这是孝文帝改革,接受汉族文化的结果。,洛阳龙门石窟,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特点,(1)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有具体明显的区别,特别是南北文化差异很大。(2)体现民族大融合的特色。,(3)思想领域异常活跃。(4)科技成果成就突出。,1、政治:秦汉以来大一统的局面被打破,国家长期分裂,战乱频繁,政权更替频繁;北方各族封建化;初步形成三省体制,选官:九品中正制;2、经济:精耕细作农业技术成熟;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以北方黄河流域为中心农业经济格局开始改变;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3、思想:佛教、道教兴起,儒学面临严峻挑战同时取得新发展,科技文化取得辉煌成就,不少领域继续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4、文化: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和体现民族大融合的特色。在农学、数学、思想、书法、绘画方面都有突出成就。5、民族关系:民族大融合时期,北魏孝文帝改革 对其产生积极促进作用。,阶段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