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学.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段晓宇贾锐宁刘云非兰文武,内容,什么是技术创新科学技术为什么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的联系是怎么样的为什么说技术创新是实现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关键,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创造和价值实现,其直接结果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的良性互动,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科技创新是当代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1.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其主要特点有:一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革命来势迅猛,高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
2、转化越来越快,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二是经济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国际间科技、经济的交流合作不断扩大,产业技术升级加快,国际经济结构加速重组,科技、经济越来越趋于全球化;三是科技革命创造了新的技术经济体系,产生了新的生产管理和组织形式,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四是各国更加重视科技人才,教育的基础作用日益突出。面对这一趋势,世界各国都在抓紧制定面向新世纪的发展战略,争先抢占科技、产业和经济的制高点。所有这些表明: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素质及科技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创新的竞争。,2.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
3、产力速度加快。,高新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提高了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技术发明、科技创新和普及时间的缩短,使科技转化生产力的速度加快。如今,科学技术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3.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大。,日本在战后不到30年的时间里,就进入了世界经济大国的前列,以每年平均增长率10%的速度取得了财富和经济实力,成为居世界第二位的经济大国。历史证明,日本经济的腾飞是科技进步和不断创新的结果。据测算,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有30%来自技术。科技立国方针和独特的技术开发是与日本经济增长紧密联系在一起。,4.科技创新成为世界经济竞争的焦点。,日本于1980年
4、提出了“科学技术立国”的口号,1981年提出了“创造性科技方案”,强调不能一味发展“跟随型”技术,要独立创造、研究“开拓型”技术。1994年又提出“科学技术创造立国”的口号,强调要告别“模仿与改良”的时代,要创造性地开发领先世界的高技术。1995年11月,通过了科学技术基本法。1996年,发表了科学技术基本计划,集中财力和物力发展高科技,以实现成为高科技大国的目标。前首相森喜郎还提出要把信息技术战略作为“日本新”的最重要支柱,并提出了“E-日本”设想的国家信息技术战略。,前沿技术领域群体突破重大创新成果相继涌现,学科交叉和技术融合明显加快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的周期缩短,本世纪前8年:,都较上世纪
5、90年代有了大幅增长,金融危机加快催生重大科技变革的步伐,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突出,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的主要力量。科技创新带动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方式转变。,科技创新不断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新经济形态的产生,在创造需求、改善民生、促进就业等方面作用巨大,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消费观念和就业取向,更从根本上改变着全球的竞争格局和国民财富的获取方式。,科技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在为人类社会创造共同财富的同时,也深刻地改变着国家间的力量对比关系。国家间竞争集中的反映为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并通过对技术和知识产权的占有表现出来。,原始性创新能力
6、已经成为国家间科技竞争成败的分水岭,成为决定国际产业分工地位的重要因素。,以科技实力为基础的国家间竞争特别是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国家间的竞争,正在重塑全球的经济与政治版图,未来十年,我国将进入以创新促转型、以转型促发展的新阶段,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我国政府也一向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1982年开始实施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如“863”计划、基础性研究重大项目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技术创新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计划等。“十五”计划纲要认为:“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必须依靠体制创
7、新和科技创新。”这在我国的“五年计划”制订中,第一次把创新放在如此高的地位上。,力量重于财富 李斯特,在今天的国际竞争格局下,国家与国家之间终究还是一种实力的较量。一国拥有实力,不一定能使国际格局向自己有的方向倾斜。但没有实力,却一定会遭到不公正的待遇。追求更多的财富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必须有力量维护已有的财富,有力量使已有的财富不断增值。,美国不仅具有资源转化能力,更具有控制资源流向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全世界最稀缺的资源就可以为它所用,最优秀的人才也可以为它所用。,目前,外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占全美科技人员总数20%左右。2006年,美国移民局发放的H1-B签证者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出生国家,3
8、2%来自中国大陆,13%来自印度。,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在发展中迅速积累起智力资产,一切有形的资产仍然有可能被剥夺,我们仍然可能一无所有。,从根本上说,这种力量就是以R&D、人力资本、知识产权、软件、品牌与声誉为主要内容的智力资产,它已成为衡量国家财富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和创造积累财富的主要手段。目前,发达国家资本的75%以上不再是实物资本,而是人力资本。,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将科技创新提升为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世界各国都把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共同选择。,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转型期。作为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人口
9、大国,我国面临着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双重制约。科技是现代化的发动机,是中国由大国走向强国不可替代的支撑。,着眼未来,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我们认为,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关键,技术创新带动的技术进步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技术进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强,技术进步已成为支持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区域经济持续增长
10、的有力保障。因此技术创新是区域经济竞争力提高的根本保障。,1.区域经济格局及区域经济的发展。,从我国看,以区域经济为特征的布局结构逐步展现,总体思路和格局不断清晰,全国形成了七个跨省区的经济区域,即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环渤海地区、东南沿海地区、西南和华南部分省区、东北地区、中部五省区和西北地区。由于区域的差异性等多种因素,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但有的区域发展很快,并涌现出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模式。如经济特区模式、沿海开放城市模式、广东模式、上海模式、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胶东模式等。,产业集群创新的“钻石模型”,企业的战略和结构,相关及支撑产业,需求条件,要素条件,机遇,政府,2.科技创新
11、巩固了区域优势,加速了经济发展。,在长期的经济发展实践中,不同的经济区域依托本地区的优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如何发挥优势、用好优势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继承性,随着经济成长阶段的变化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原有优势的发展已不能完全适应今天的发展,而必须充分发挥原有优势积累起来的资金、人才、产品和市场等先天之利.培植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科技创新的作用便在这一过程中显现出来。,2.科技创新巩固了区域优势,加速了经济发展。,按照哈佛大学教授波特尔的看法,世界经济大致可分为三个不同类型,一是要素推动的经济,其竞争优势来自于基本的要素如低成本劳动力;二是投资驱动的经济,
12、生产效率是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技术的来源大都来自于技术许可、外国直接投资、合资企业和模仿;三是创新驱动的经济,竞争优势来自于创新产品在全球的竞争力。,区域创新能力基本构架,区域创新能力,知识创新能力,知识流动能力,创新环境,创新的经济绩效,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中国的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及政策性文件:,区域规划或发展意见的重要目标:“加强区域创新体系”“构建创新型区域”,明确长三角“着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创新体系”打造“关中天水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设立“重庆统筹城乡科技改革与创新
13、综合试验区”建设“海峡西岸特色鲜明的区域创新体系”把辽宁沿海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成为“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载体和集中区域”,各地结合地方特色积极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创新型区域,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和重点,也正成为各地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亮点。,各地出台系列政策:研发投入创新产品政府采购金融财税政策,2009年7月科技部、财政部等六部委联合启动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达469家 地方创新型试点企业达3000多家 36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 带动地方构建区域性产业技术创新战
14、略联盟上百个支撑了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形式(%),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主要资金来源(%),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已形成了良好态势,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创新激励制度落实不到位、不平衡 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列支并加计扣除的规定,全国近一半的省市还没有落实 财政性资金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及首台套设备、企业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政策只在一些地区进行试点,二是对创新成果保护力度不够 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处罚较弱 知识产权诉讼难、维权成本高,三是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产学研结合不紧密仍是影响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重要因素。企业的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产学研合作利益共享和分
15、配机制未确立 中试和工程化环节薄弱 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发展滞后,四是科技资源统筹协调机制不完善,资源配置分散、重复和浪费现象仍然存在。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足 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有待加强 创新主体间科研条件和科技信息缺乏共享,影响科技资源使用效益。,通过分析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可看到,科技创新贯穿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始终,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技术创新是实现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关键,技术创新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源的稀缺性,重视这一点在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尤为重要。首先,我国工业化尚未完成但又面临实现新工业化的任务,经济增
16、长过程中资源“瓶颈约束”日益凸显,环境失衡的压力不断增大。我国拥有的各种资源不能算少,但如果除以13亿人口这个基数,任何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就只是一个很小的量,在全球6个国土面积超过750万平方公里的大国(俄、加、中、美、巴和澳)中,我国的重要资源指数均居“末位”。,技术创新是实现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关键,中国的人口增长和资源供应短缺这一对矛盾,无疑主要应通过控制和降低人口压力来解决,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资源环境的承载力来解决。因此,迫切需要区域技术创新来支撑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生物技术对食品基因的改进,提高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再如研究资源的二次利用和综合利用,
17、抓紧开发利用潜在资源和替代资源,特别是新能源、新原料的研究等。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相对提高自然界的资源供给能力,增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程度。,技术创新是实现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关键,其次,与资源相对不足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我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依靠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模式推动的,许多地区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大,甚至不顾区域发展的长远利益,搞“肥水快流”,违规超采、滥采。据测算,中国每创造一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是日本的11.5倍。如果我们不能切实改变现行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按照这样一种粗放模式发展下去,势必进一步加剧资源短缺的压力
18、,导致经济长期波动,影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总结,目前,我国技术创新的总体状况与完成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的迫切要求还不相适应。许多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很多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还不高,产业技术的一些关键领域还存在着较大的对外技术依赖,不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主要依赖进口,优秀拔尖人才比较匾乏,科技投入不足,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总结,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技术创新提升区域经济竟争力,以技术创新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以技术创新支撑和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谢谢,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