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理学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367082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药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临床药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临床药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临床药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临床药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药理学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药理学教学大纲.docx(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临床药理学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专业七、八年制学生使用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 .掌握临床药理学、临床药效动力学、临床药代动力学、市场药物再评价的概念。2 .熟悉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临床药理学的职能。3 .了解临床药理学的发展概况,新药临床试验的分期、药物临床试验的伦理学要求。【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1 .临床药理学dinical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交叉学科。临床药理学以基础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以人体为研究对象,研究药物的治疗作用、不良反应、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变化规律等包,括临床药效学、临床药动学、新药的临床试验、药物

2、不良反应及药物的相互作用等内容。2 .临床药效动力学(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研究药物对人体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和临床效应及作用机制。3 .临床药代动力学囱动学,pharmacokinetics):研窕药物在正常人与患者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规律性。4 .市场药物再评价(revaluationofmarketingdnigs对已批准上市的药品从临床药理药物流行病学、药物经济学等方面,对其在社会人群中的不良反应疗、效、用药方案、稳定性及费用是否符哈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原则做出科学评价和估计。二、国内外临床药理学发展概况三、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1 .药效学研究2 .药动

3、学研究3 .毒理学研究4 .临床试验5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四、临床药理学的职能1 .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2 .市场药物的再评价3,药物不良反应监测4 .临床药理学教学与培训5 .临床药理服务五、新药的临床药理学评价1 .新药研发的主要流程2 .新药临床试验的分期:I、II、III、IV期3 .新药临床试验方法学:对照、随机、盲法六、新药临床试验的伦理学要求第二章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目的要求】1 .掌握药物在人体的体内过程随时间而改变的量变规律。2,熟悉影响药物体内过程的诸多因素。【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一、药物的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1,吸收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1)

4、消化道内吸收:口服或舌下、直肠给药(2)影响药物从消化道吸收的主要因素:药剂学因素、生物学因素、首关效应(3)消化道外吸收:从注射部位、皮肤粘膜、鼻粘膜、支气管或肺泡吸收2 .分布分布是指吸收入血的药物随血流转运至组织器官的过程。影响药物分布的主要因素: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细胞膜屏障器官血流量与膜的通透性、体液PH和药物解离度、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药物转运体。3 .代谢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结构改变,也称生物转化(1)生物转化的方式与步骤(2)生物转化的部位及其催化酶(3)生物转化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与营养状态、病理因素。4 .排泄排泄是指体内药物或其代谢物排出到体外的过程

5、。(1)肾排泄药物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肾小管重吸收。(2)胆汁排泄及其影响因素(3)肠道排泄及其它途径排泄二、药代动力学基本原理1 .药代动力学的基本原理(1)动力学模型:开放性一室模型、开放性二室模型。(2)消除速率过程:一级动力学过程、零级动力学过程2 .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其临床意义(1)半衰期(2)表观分布容积(3)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4)生物利用度(5)总体清除率(6)稳态血药浓度与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第三章治疗药物监测与给药个体化【目的要求】1 .掌握治疗药物监测的定义及临床意义。2 .掌握需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药物种类。3 .熟悉治疗药物监测应注意的问

6、题【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一、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drugmonitoringTDM1 .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意义(1)个体化给药(2)药物过量中毒的诊断(3)判断病人用药的依从性(依从性指病人是否遵医嘱用药)2 .血药浓度与药效的关系3 .需要监测的药物(1)治疗指数低的药物(2)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3)治疗作用与毒性反应难以区分(4)肝肾心功能不全(5)合并用药4 .治疗药物监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影响血药浓度与药效关系的因素(2)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建立和验证(3)采血时间与方法5 .血药浓度测定的方法二、给药个体化1 .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1)影响血药浓度的因

7、素:明确有效血浓度范围、掌握患者的个体化资料。(2)给药个体化的步骤2 .根据血药浓度制定与调整给药方案第四章临床药物效应动力学【目的要求】1,掌握药物效应的量效关系、时效关系与时效曲线。3 .掌握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4 .熟悉药物的效应和作用、受体学说及其临床意义。【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一、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物的作用是增强或减弱机体原有的功能。增强者称为兴奋Eati0减弱者称为抑制Gnhibitioiio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二、药物作用“量”的规律1 .量反应的量效曲线改adeddoseresponsecurv3呈对称的S型曲线。2 .质反应的量效曲线Cha

8、ntaldose-responeCUr3 .时效关系与时效曲线三、药物特异性作用机制1 .作用于受体的药物:激动药、拮抗药、部分激动药、反向激动药2 .受体反应性的变化受怫敏、受圃辨:下调(downregulation上调(UPregUlatiO)n3.受体理论与临床用药四、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一)药物方面:1 .给药方案: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时间和间隔时间2 .药物剂型3 .制药工艺4 .药物相互作用(二)机体方面:年龄、性别、营养状态、精神因素、疾病因素、遗传因素、生物节律。(三)其他因素:生活习惯、环境污染。第五章药物的临床研究【目的要求】1 .掌握新药临床试验分期及各期的目的。2

9、.了解中国GCP的要点【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一、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中僦P要点二、药物临床试验分期及各期的研究内容、目的和设计原则新药的临床试验分为I、II、山、IV期,某些类别的新药可以仅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I期临床试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II期临床试验: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对新药有效性及安全性做出初步评价,确定适应症,推荐临床给药剂量、给药途径与方法、每日给药次数等,评价其不良反应并提供防治方法。In期临床试验: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是治疗作用确证阶段。目的是进一步评价药物的有效性和

10、安全性,为注册申请新药获得批准提供充分的依据。IV期临床试验:又称新药上市后监察。是考察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注意罕见不良反感第六章妊公期和哺乳期妇女用药【目的要求】1 .掌握药物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2 .掌握哺乳期妇女用药注意事项。【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一、药物对妊包妇女的影响(一)妊分期药动学特点(二)妊合期用药注意妊仝期合理用药原则:1 .给育龄妇女用药,应考虑妊分可能性;2 .对己孕妇女,在妊金法个月内应尽量不接触药物尤其是已确定或怀疑有致畸作用的药物;3,若紧急情况必须用药时,应注意(1)单药有效避免联用(2)有疗效肯定的老药避免使用尚难确定是否对胎儿有影响的

11、新药(3)小剂量有效避免大剂量使用(4)早孕期间避免使用C类、D类药物(5)若病情急需,要应用肯定对胎儿有害的药物,应先终止妊分,再用药。(三)分娩期合理用药镇痛药、麻醉药、子宫收缩和抑制药的临床应用。二、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一)胎盘对药物的代谢和转运(二)胎儿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三)药物对胎儿的损伤1 .致胎儿生长发育迟缓2 .药物的致畸作用:美国FDA根据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经验得到的药物对胎儿致畸危陶图药械为、B、C、D、X5类有致畸作用的药物:苯妥英钠巴、比妥类、碳酸锂、己烯雌酚避、孕药、链霉素、四环素类、维生素A类、抗凝药、抗恶性肿瘤药、糖皮质激素、抗甲状腺素、酒精、翅烟三、哺乳期妇女用

12、药1 .药物的乳汁转运2 .哺乳期妇女用药注意1)药物对泌乳的影响2)乳汁中药物对乳儿的影响相当多的药物可通过乳汁转运,被乳儿吸收后,可能对其产生影响。哺乳期妇女应禁用抗肿瘤药、抗甲状腺药、苯二氮卓类、抗抑郁药、抗癫痫药、喳诺酮类药物3)哺乳期妇女用药注意事项严:格掌握用药适应症;选择适当的用药时间;必提用可能对新生儿有影响的药物时,应暂停哺乳。第七章新生儿及儿童用药【目的要求】1.掌握新生儿及儿童用药注意事项。2,熟悉新生儿及儿童不同发育阶段的用药特点。【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一、新生儿及儿童不同发育阶段的用药特点(一)新生儿对药物反应的特点脏器功能发育不全,酶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药物代

13、谢及排泄慢。随出生时体重、胎龄及生后日龄的改变,药物代谢和排泄速度变化很大。病儿之间个体差异大。病理状态下,患儿各项功能均减弱。(二)药物对新生儿的影响1可引起新生儿溶血、黄疸或核黄疸2可引起新生儿高铁血红蛋白血症3某些抗生素对新生儿可产生不良影响4阿司匹林可致新生儿出血倾向5新生儿皮肤较薄,应用易吸收的外用药可产生全身毒性。(三)婴幼儿期用药特点(四)儿童期用药特点二、新生儿及儿童用药注意事项1 .及早明确诊断有助合理用药2 .防止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的不合理使用3 .选择适宜的药物剂型及给药途径4 .严格掌握用药剂量5 .注意给药时间和间隔6 .重视用药的依从性第八章老年人的临床用药【目的

14、要求】1 .掌握老年人安全合理用药原则。2 .熟悉老年人药动学、药效学特点。【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一、老年人生理、生化功能的变化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功能、免疫系统、泌尿系统功能的改变。二、老年人药代动力学特点1药物吸收:胃酸缺乏、胃排空速度减慢、胃肠及肝血流量减少、胃肠道内液体量减少,药物吸收减少。2药物分布:老年人细胞内液减少,总体液量减少,而脂肪增加;血浆蛋白减少;药物游离浓度增高。3药物代谢老年人肝重量减轻,肝血流减少,肝微粒体酶活性降低,对药物代谢减t恤延长4药物排泄老年人肾组织进行性萎缩,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血流减少,肌醉清除率降低,对药物的排

15、泄能力减低,易蓄积中毒。三、老年人药效学特点1 .神经系统改变对药效学的影响2 .心血管系统功能改变对药效学的影响3 .内分泌系统改变对药效学的影响4 .免疫系统改变对药效学的影响四、老年人安全合理用药(一)用药原则合理:明确诊断、权衡利弊、正确选药。简明:简化治疗方案,用药种类少、用法简单。适量:起始量一般用成人量的31/2,经肾排泄的按肌好清除率估算。安全:警惕药物相互作用,减少不良反应。(二)注意事项1 .慎重、合理选药,用药方案简明。2 .提高老年人对医嘱的依从性3 .控制疗程,及时停药4 .注意烟、酒、茶和饮食对药物的影响第九章遗传药理学与临床合理用药【目的要求】1 .掌握遗传药理学

16、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 .熟悉遗传药理学在临床药物治疗和新药开发中的意义。【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一、定义:遗传药理学是研究机体遗传因僚NA的多态性)对药效学和药动学影响的学科,主要集中研究引起药物反应个体和群体差异的变异基因。二、遗传药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 .阐明遗传因素在药物代谢和反应差异中的作用及其机制。2 .阐明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遗传变异。3 .查找药物新基因。4 .阐明基因组中与药物相关的蛋白及其功能及编码基因。5 .对人群进行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流行病学研发究现,并阐明与药物反峻异相关的候选基因。6 .阐明药物反应蛋白和相关基因在疾病发生等方面的作用。三、药物代谢酶的基因多

17、态性(一)药物氧化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细胞色素P450酶系基因多态性细胞鳍250酶系(CytOChrOmeP450,CYP45册一群基因超家族编码的酶蛋白组成。它参与临床贴以上的药物代谢。因此P450基因多态性是造成不同个体药物代谢差异的基础。1. CYP2C92. CYP2C193. CYP2D64. CYP3A(二)药物代谢转移酶基因多态性1 .HMNT基因多态性2 TPMT基因多态性三、药物转运体基因多态性1.ABCBI转运体2有机阴离子转运体3.有机阳离子转运体四、药物受体的基因多态性1 .媛体的基因多态性2 ATl受体的基因多态性3 .组胺受体的基因多态性4 .5-HT受体的基因多态性

18、五、遗传药理学和临床合理用药(一)遗传药理学在临床药物个体化治疗中的意义1 .针对病人基因型选择合适的药物2 .针对病人的基因型选择个体化剂量3 .早期发现疾病的遗传性易感因子,及早预防发病和进行有效治疗。(二)遗传药理学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意义1 .开发针对性强、对特定疾病和特定人群更安全有效的药物。2 .发现药物新作用靶点,开辟新药设计新途径。3 .改善新药开发和新药临床试验过程,减少参试人数量。4 .提高新药研制成功率。5 .降低新药开发成本和医疗费用。第十章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药物警戒【目的要求】1 .掌握药物不良反应的概念及常用分类。2 .掌握药源性疾病的概念、诊断和处理原则。3 .掌握

19、药物警戒的概念及主要工作内容4 .熟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5 .熟悉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1节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和分类一、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1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的定义WHO:为了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人,在正常用法用量下服用药物所出现的非期望的有害反应。2 .药物不良事件AdverseDrugEvent,ADEWHO: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良医学事件,不一定与用药有因果关系。二、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一)按照药物不良反应的性质分类(二)药物不良反应的传统分类(三)药物不良反应的新分类法三、药物不良反

20、应的发生原因(一)药物方面1 .药理作用2 .药物的制剂工艺、杂质3 .药物的剂量、剂型和给药途径4 .药物相互作用(二)机体方面1.种族和民族差异5 .性别、年龄6 .个体差异7 .患者的病理状态(三)其他因素第2节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一)我国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程序(三)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范围(四)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五)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意义第3节药源性疾病一、药源性疾病的分类1 .量效关系密切型2 .量效关系不密切型3 .长期用药致病型4 .药后效应型二、诱发药源性疾病的因素5 .患者因素2,药物因素三、药源性疾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依据病史、用药史、临床表现,

21、询问过敏史、家族史,排除药物以外的因素,经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作出诊断。治疗原则:找出致病药物,停用并促其排出;症状严重时,要进行对症治疗;对已确认的致病药可选用特异性拮抗剂。第4节药物警戒harmacovigilancePV)一、定义与发现、评价、理解和预防药物不良事件或其他任何与药物相关问题有关的科学研究与活动。二、药物警戒的主要工作内容1 .早期发现未知药品的不良反应及其相互作用。2 .发现已知药品的不良反应增长趋势。3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风险因素和可能机制。4 .对风险/效益评价进行定量分析,发布相关信息,促进药品监管和指导临床用药。三、药物警戒的目的1 .评估药物的效益、危害、有效及风

22、险,以促进安全、合理、有效的用药。2 .防范与用药相关的安全问题,提高患者在用药、治疗及辅助医疗方面的安全性。3 .教育、告知病人药物相关的安全问题,增进涉及用药的公众健康与安全。第十一章药物相互作用目的要求1 .掌握药物相互作用的概念及对临床治疗的影响。2 .熟悉药物在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方面的相互作用。3 .熟悉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4 .掌握预防不良药物相互作用的方法。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一、药物相互作用的概念及对临床治疗的影响药物相互作用(druginteractiori指病人同时或在一定时间内先后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所产生的复合效应,使药物的疗效发生变化或产生不良反应

23、。药物相互作用对临床治疗的影嘀Zj物的作用加强或减弱:加强指疗效提高或毒性增加;减弱指毒性减小或疗效降低。疗效提高和毒性减小称为临床期望得到的药物相互作用。毒性增加和疗效降低称为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二、药物代谢动力学方面的相互作用(一)影响药物的吸收1.PH的影响2离子的作用3 .胃肠运动的影响4 .肠吸收功能的影响5 .间接作用(二)影响药物的分布1 .竞争血浆蛋白结合位点2 .改变药物的组织分布量(三)影响药物的代谢1 .酶诱导Enzymeinduction)药酶诱导剂:苯巴比妥、水合氯醛、格鲁米特、甲丙氨酯、苯妥英、扑米酮、卡马西平、保泰松、尼可刹米、利福平、螺内酯等可加速某些药物的代谢减

24、,弱其疗效。2 .酶抑制Enzymeinhibition)药酶抑制剂:氯霉素、异烟肺、环丙沙星、红霉素、甲硝哩、咪康喋、酮康哇、西味替丁、奥美拉嚏、三环类抗抑郁药吩、睡嗪类、保泰松、胺碘酮、维拉帕米、哌醋甲酯、丙戊酸钠等可抑制某些药物的代谢,增强其疗效或产生不良反应。(四)影响药物的排泄1.干扰药物从肾小管分泌2影响药物从肾小管重吸收三、药效动力学方面的相互作用1 .协同作用2 .拮抗作用四、药物体外的相互作用配伍禁忌、药物与容器的相互作用、赋形剂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五、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1 .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2 .呼吸系统不良反应3 .血液系统不良反应4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5 .肾

25、脏的不良反应六、不良药物相互作用的预防1 .详细了解病史2 .减少联合用药的种类和数量3 .尽量避免联合应用易导致严重不良相互作用的药物4 .充分考虑遗传因素、疾病或病理情况对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5 .不宜频繁更换药物6 .应用容易引起相互作用的药物时,应特别注意,必要时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第十二章药物滥用和药物依赖性目的要求1 .掌握药物滥用、药物依赖性的概念。2 .掌握具有依赖性药物的分类。3 .掌握药物依赖性的治疗措施。4,熟悉药物滥用的管制与防治。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一、概念1药物滥用(drugabuse:非医疗目的反复使用具有依赖性潜能的精神活性物质的行为。2药物依赖性药物依赖性(dr

26、ugdependent是指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有时也包括第树态表现出一种强迫性地定期用该药的行为和其他反为应的是要体验它的精神效应,有时也是为了避免断药引起的不舒适。同一个人可以对一种以上的药物产生依赖性。药物依赖性分为精神依赖性和生理依赖性两类:1 .精神依赖性(PSyChiCdePendenCe)药物对CNS作用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状态(欣快、愉悦、满。足滥)用者表现为对药物强烈的心理渴求laying)这种不能自制的强烈欲望驱使用药者产生觅药行诲唾seekingbehavio租用药行为drugtakingbehavior)2 .生理依赖性physicaldependent具

27、有依赖性特征的药物经过反复使用所造成的一种病理性适应状态,必须有足量的依赖性药物维持,机体才能保持正常状况。若突然停药,生理功能紊乱,产生戒断综合征(abstinencesyndrome)3.交叉依赖性(cross-dependence)人体对一种药物产生依赖性时,使用该药所引发的戒断症状可被另一性质相似的药物所抑制,并维持原已形成的依赖状态。二、具有依赖性特性药物的分类1 .麻醉药品(narcoticdrugs)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2 .精神药物(PSyChOtroPiCSUbStanCes):镇静催眠药、中枢兴奋药、致幻剂。3 .其它:烟草、酒精、挥发性有机溶剂。三、致依赖性药物的依

28、赖性特征四、药物滥用的危害五、药物滥用的管制与防治1 .国际管制战略2 .我国的药物滥用管制办法六、药物依赖性的治疗治疗目标:从依赖状态变成无毒状态,并维持无毒状态。完整的阿片脱瘾包括:脱毒或控制戒断症状;身体康复和心理康预嫩复吸第十三章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目的要求1 .掌握不同类型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原则。2 .掌握各类癫痫的合理选药。3 .熟悉抗帕金森病药、抗老年痴呆药的临床应用。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1节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治疗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药物治疗(一)发病机制(二)临床表现(三)选药原则1 .首选抗血小板药2 .频繁发作的颈内动脉系统、无房颤的患者可选巴曲酶降解纤维蛋白。3

29、.经抗血小板治疗后仍频繁发作者可考虑加抗凝治疗。4 .伴房颤者选华法林长期口服以预防发作。5 .对于有危险因素者,尤其有出现脑梗死者,应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治疗。6 .可加用钙通道阻滞药或改善脑供氧的药。二、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药物治疗(一)发病机制(二)临床表现(三)选药原则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以分型、分期为核心的个体化治疗。三、脑栓塞的药物治疗1 .降颅压、脱水及利尿药2 .溶栓药3 .抗凝药第2节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治疗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药物治疗(一)发病机制(二)临床表现(三)选药原则二、脑出血的药物治疗(一)发病机制(二)临床表现(三)选药原则脱水降颅压、减轻脑水肿;调整血压;

30、防止继续出血;减轻血肿造成的继发性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治并发症。第3节治疗癫痫的药物一、癫痫发作的主要类型。二、抗癫痫药的基本作用机制。三、癫痫治疗的总则1 .按照发作类型选药2 .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尽量单一用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最好监测血药浓度;换药时应先加用替换药,再渐停老药;不可突然停药。3 .密切注意不良反应4 .孕妇用药应特别慎重四、常用抗癫痫药第4节抗帕金森病药第五节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一、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二、常用抗帕金森病药1 .拟多巴胺类药2 .中枢抗胆碱药第5节抗老年痴呆药一、概述二、常用抗老年痴呆药1 .脑循环改善剂2 .亲智能药3 .与神经递质有关的

31、药物第十四章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目的要求】1.掌握利尿药、受体阻断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n受体阻断药、钙拮抗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2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作用及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的临床应用和主要不良反应。3掌握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受体阻断药、利尿药在心衰治疗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4掌握常用调血脂药的药理特性及临床应用。【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1节抗高血压药的临床应用一、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临床分型。二、常用抗高血压药的分类三、常用抗高血压药1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2 .血管紧张素H受体阻断药3 .肾素抑制药4 .钙通道阻滞药5 .P受体阻断药6 .利尿药四

32、、抗高血压药的合理应用1.小剂量用药,减少不良反应7 .平稳降压8 .联合用药9 .个体化治疗五、特殊人群的降压治疗1 .高血压合并心衰:ACEkARB、B受体阻断药、利尿药2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受体阻断药、钙通道阻滞药ACEkARB3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ACEI联用钙通道阻滞药或小剂量利尿药4 .高血压合并肾脏损害ACEI、ARB、钙通道阻滞药5 .老年高血压:钙通道阻滞药AcEI、ARB.利尿药第2节抗心律失常药的临床应用一、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1 .冲动形成障碍:自律性增高;后除极和触发活动。2冲动传导障碍:单纯性传导障碍;折返形成。二、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I类:Na通道阻滞剂,

33、又分为la、lb、IC三个亚类。11类:受体阻断剂In类:延长APD药IV类:钙通道阻滞剂三、临床常用抗心律失常药1. I类抗心律失常药(1) Ia类奎尼丁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普鲁卡因胺的作用和临床应用特点。(2) Ib类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美西律的作用特点。(3) IC类普罗帕酮抗心律失常的作用特点。2. I类受体阻断药受体阻断剂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主要适应症。普蔡洛尔,美托洛尔、艾司洛尔抗心律失常的作用特点。3. I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胺碘酮抗心律失常作用、药动学、不良反应。索他洛尔的抗心律失常特性。4. V类钙通道阻滞药维拉

34、帕米在抗心律失常中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四、抗心律失常药应用原则第3节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的临床应用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11受体阻断药醛、固酮受体拮抗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作用、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与评价。二、利尿药利尿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与应用。三、媛体阻断药对心力衰竭从禁忌到适应症,抗心衰的机制及临床评价、用法与注意事项。四、强心甘类强心甘类抗心衰的作用与机制、临床应用与评价、用法与注意事项。五、心衰的药物治疗原则第4节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的临床应用一、调血脂药1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洛伐他汀QOVaStatia,辛伐

35、他汀GimvastatiA等此类药物的降脂特点、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评价。2 .苯氧酸类(贝特类)的降脂特点、临床应用及评价。3 .烟酸类的降脂特点、临床应用及评价。二、抗氧化剂普罗布考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及评价。三、多烯脂肪酸类包括n-6和n-3两种类型,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评价。四、保护动脉内皮药肝素、硫酸软骨素等。第十五章治疗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药物【目的要求】1、掌握胰岛素和口服降血糖药的作用与作用机制、适应症、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2.熟悉胰岛素增敏剂葡萄糖昔酶抑制剂的药理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3.掌握硫胭类药物治疗甲亢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1节糖尿病的临床

36、用药一、糖尿病的类型二、胰岛素1 .胰岛素各种制剂的特点2 .胰岛素的药理作用与机制3 .临床应用与评价4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三、口服降血糖药1 .磺酰腺类:第一、二、三代磺酰服类药物的名称作、用与作用机剂J、临床应用与评价、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2 .格列奈类:瑞格列奈、那格列奈作用与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与评价、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3 .双(M类:二甲双肌;作用与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与评价、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4 .噬唾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如罗格列酮、毗格列酮等。药理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与评价、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5 .8葡萄糖甘酶抑制剂:阿卡波糖药理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与评价、不良反应与注意

37、事项。6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艾塞那肽药理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与评价、不良反应。7 .二肽基肽fiW抑制剂:西格列汀药理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与评价、不良反应。第2节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用药一、硫胭类包括硫氧口密咤类:丙硫氧嗒咤、甲硫氧嗒咤;咪睫类:甲毓咪哇、卡比马哇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与评价、不良反应与防治。二、碘和碘化物碘化钾和复方碘溶液的药理作用与机制、临床应用与评价、不良反应与防治。三、放射性碘临床应用与评价、不良反应与防治。四、磁体阻断药常用普蔡洛尔、美托洛尔辅助治疗甲亢及甲状腺危象。第十六章抗菌药的合理应用【目的要求】1 .掌握抗菌药依据药效学和药动学的分类。2 .掌

38、握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抗菌特点、临床评价和主要不良反应3 .掌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4 .熟悉需要进行TDM的抗菌药物。【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一、抗菌药的临床药动学(一)抗菌药的体内过程临床常用抗菌药在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方面的特点。(二)抗菌药的体内过程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1 .依据抗菌药在不同组织或体液中的分布情选况择,在感酬位易达有效浓度0细菌敏感的药物,以提高疗效。2 .轻中度感染选择口服吸收好的抗菌药,严重感染注射给药。3 .氨基甘类、四环素类、嗤诺酮类药易透过胎盘屏障损伤胎儿,孕妇禁用。4 .多数抗菌药在尿中浓度高,治疗单纯性尿路感染可口服用药。(三)抗菌药依据药效

39、学和药动学的分类1 .浓度依赖性抗菌药:氨基甘类、氟嗤诺酮类、甲硝哇等。2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青霉素类、头抱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大环内酯类等。二、抗菌药的治疗药物监测需要进行TDM的药物:氨基昔类、万古霉素、氯霉素SMZ-TMP、肾功能减退者应用大剂量青霉素。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1 .确诊为细菌感染才用。2 .据药敏结果选药。3 .依据药物的作用特点选药。4 .依据患者病情状况制定抗菌治疗方案。5 .避免局部用药;联合用药应有明确的指征。6 .选用适当的给药方案和疗程。7 .综合治疗四、抗菌药的临床应用青霉素类、头抱菌素类、碳青霉烯类、氨躁甘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喳诺酮类、磺胺

40、类、硝基咪哇类的抗菌特点、临床应用及评价、主要不良反应与防治。第十七章抗恶性肿瘤药的临床应用【目的要求】1,掌握常用抗恶性肿瘤药的基本作用机制及特点。2 .熟悉抗恶性肿瘤药的分类,了解其发展方向。3 .熟悉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内容】一、抗恶性肿瘤药物的分类根据抗恶性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将其分为五类1 .干扰核酸代谢的药物2 .直接影响和破坏DNA结构及功能的药物3 .影响转录过程的药物4 .抑制蛋白质合成的药物5 .生物治疗药二、常用抗恶性肿瘤药的作用与特点(一)干扰核酸代谢的药物1 .二氢叶酸还原能抑制药甲氨蝶吟MTX)的抗肿瘤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2 .喋吟核甘

41、酸互变抑制剂疏基噪吟(6-MP)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3 .胸甘酸合成酶抑制剂氟尿喀咤6-FU)的抗肿瘤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卡培他滨的特点及应用。4 .核甘酸还原酶抑制剂羟基胭(HU)吉西他滨的作用特点。5 .DNA多聚酶抑制剂阿糖胞甘Ara-C).安西他滨的临床应用二、直接影响和破坏DNA结构及功能的药物(一)烷化剂1 .氮芥(叫)用于恶性淋巴瘤,尤其适于有纵膈压迫症状者。毒性大。2 .环磷酰胺(CIX)对恶性淋巴瘤疗效显著对。多发性骨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卵巢癌、乳腺癌等有效。致骨髓抑制,出血性膀胱炎,肝功损害。3 .睡替派SR):用于乳癌、卵巢癌、肝癌、恶性黑色素瘤。致骨髓抑制。

42、4 .白消安(马利兰):用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可抑制骨髓。5 .卡莫司汀:其脂溶性高,能透过血脑屏障,主要用于脑瘤,对恶性淋巴瘤、骨髓瘤也有效。致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肺纤维.化(二)破坏DNA的伯类化合物顺氯氨钳:肿瘤联合化疗常用药物之一,与其他抗肿瘤药无交叉耐药性。可损伤消化道、抑制骨髓、引起耳毒性和肾毒性。同类药物卡钳抗瘤作用强,毒性较低。(三)破坏DNA的抗生素类丝裂霉素(MMC):用于消化道肿瘤、恶性淋巴瘤等。博莱霉素BLM):主要于鳞状上皮癌,也用于淋巴瘤的联合治疗。(四)拓朴异构酶抑制剂喜树碱(CPT):用于胃癌、绒毛膜上皮癌、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对膀胱癌、结肠癌、肝癌等。喜

43、树碱毒性大,可致I反应、泌尿道刺激症状、骨髓抑制等。羟基喜树碱的毒性较低。三、干扰转录过程的药物1 .多柔比星(阿霉素,adriamycin)抗癌谱广,疗效高,用于耐其它药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或粒细胞性白血病、恶性淋巴肉瘤、乳癌、卵巢癌、小细胞肺癌、胃癌、肝癌、膀胱癌等。可致心脏毒性、骨髓抑制等。2 .柔红霉素作用机制同阿霉素,用于耐其它药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或粒细胞性白血病。也可致心脏毒性、骨髓抑制等四、抑制蛋白质合成的药物(一)干扰氨基酸供应的药物1.-门冬酰胺酶:可水解L-门冬酰胺使瘤细胞蛋白质合成受抑制,而正常细胞不受影响。用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有骨髓抑制、过敏反应。(二)干扰蛋白质功能的

44、药物三尖杉酯碱:它们抑制蛋白合成起始阶段,并使核蛋白体分解,释出新生肽链。对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疗效好也,用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可。致骨髓抑M、脱发、胃肠道反应等。(三)影响微管蛋白装配和纺锤丝形成的药物1.长春碱类有长春碱(VLB、长春新碱(VCR)、长春地辛(VDS)春瑞宾(NVB),主要作用于M期。VLB主要治疗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绒毛瞋h皮癌NCR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疗效好VDS主治肺癌、恶性淋巴瘤、乳腺癌、食管癌、黑色素瘤和白血病。NVB治肺癌、乳腺癌、卵巢癌、淋巴瘤等。长春碱类可致骨髓抑制、神经毒性、脱发、胃肠道反应和局部刺激等VCR的外周神经毒性大。2.紫杉醛类有紫杉酥和紫杉特尔,对卵巢癌和乳腺癌有特效对。肺癌、食管癌、大肠氤黑色素瘤、淋巴瘤、脑瘤也有效。紫杉醇致骨髓抑制、心血管毒性、神经毒性和过敏反应。紫杉特尔不良反应较少。五、生物治疗药(一)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吉非替尼、索拉非尼的抗肿瘤特点。(二)单克隆抗体药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的抗肿瘤特点。六、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1 .选择正确、有效的给药方法2 .联合用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