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耕耘”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368237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耕耘”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耕耘”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耕耘”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耕耘”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耕耘”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耕耘”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耕耘”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XX小学耕耘”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一、课程背景XXXX小学于1994年建校,是一所乡村小学,28年来,学校沿着“幸福育人、育幸福人”的办学理念,坚持品牌建设的发展方向,以幸福教育理念为支撑,努力构建一所教师有归属感、学生有幸福感、充满活力和文化底蕴的幸福学校。学校根据新课程方案和劳动教育课程标准,依托乡村地域优势,创建了“耕耘”劳动教育课程。二、课程理念1 .坚持育人导向以为指导,注重挖掘劳动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方面的育人价值,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贯穿课程实施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发展创新意识,提升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

2、感,成为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2 .构建以实践为主线的课程结构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根据学生经验基础和发展需要,以劳动项目为载体,以劳动任务群为基本单元,以学生经历体验劳动过程为基本要求,构建覆盖三类劳动,学段进阶安排、有所侧重的课程结构。3 .加强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课程内容因地制宜,结合农业生产,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能力,选择日常生活劳动内容;从时令特点和区域产业特色出发,选择农业生产劳动内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选择学生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和现代服务业劳动内容;选择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手工劳动内容,适当引入体现新形态、新技术、新工艺等现代劳动4 .倡导丰

3、富多样的实践方式劳动课程强调学生直接体验和亲身参与,注重动手实践、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学创融通,倡导“做中学”“学中做”,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真实需求出发,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经历完整的劳动实践过程,避免单一、机械的劳动技能训练,避免简单的劳动知识讲解,避免缺少实践、过于泛化的考察探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制作、试验、淬炼、探究等方式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习得劳动知识与技能,感悟和体认劳动价值,培育劳动精神。5 .注重综合评价注重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既要关注劳动知识技能,更要关注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既

4、要关注劳动成果,更要关注劳动过程表现。重视平时表现评价与学段综合评价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以教师评价为主,鼓励学生、其他学科教师、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6 .强化课程实施的安全保障重视劳动课程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强化学生劳动安全意识的培养,注重劳动课程实施中工具、材料、流程及场所的安全保障,制订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并建立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确保劳动课程安全有序实施。三、课程目标1 .形成基本的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对劳动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个人成长之间关系的正确认识,懂得人人都要劳动、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等基本道理;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快乐,形成劳动效率意识、劳动质

5、量意识;具有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尊重普通劳动者的积极情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2 .发展初步的筹划思维,形成必备的劳动能力能从目标和任务出发,系统分析可利用的劳动资源和约束条件,制订具体的劳动方案,发展初步的筹划思维,发展基本的设计能力;能使用常用工具与基本设备,采用一定的技术、工艺与方法,完成劳动任务,形成基本的动手能力;能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多方面经验解决劳动中出现的问题,发展创造性劳动的能力;在劳动过程中学会自我管理、团队合作。3 .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塑造基本的劳动品质。能自觉自愿地劳动,养成安全规范、有始有终的劳动习惯;体悟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6、,珍惜劳动成果;能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协作劳动和创造性劳动,养成吃苦耐劳、持之以恒、责任担当的品质。4 .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通过持续性劳动实践,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有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优良传统的积极愿望;弘扬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具有不畏艰辛、锐意进取、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付出辛勤劳动的奋斗精神。1 .第一学段(12年级)(1)懂得人人都要劳动、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道理。初步感知劳动的艰辛与乐趣,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付出。喜欢劳动,具有主动劳动、积极参加劳动的愿望。(2)完成比较简单的个人物品整理与清洗

7、,居室、教室等卫生保洁、整理与收纳,以及垃圾分类等劳动任务,参与简单的家庭烹饪。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具有初步的个人生活自理能力。(3)关心、照顾身边常见动植物,初步形成关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意识。参与简单的手工制作活动,初步学会规范使用相应工具。对工艺制作具有一定的好奇心。(4)参与班级集体劳动,主动维护教室内外环境卫生,初步形成以自己的劳动服务他人的意识。(5)在劳动过程中遵守纪律,不怕脏、不怕累,具有初步的劳动安全意识,初步养成有始有终、认真劳动的习惯。2 .第二学段(34年级)(1)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体会劳动光荣、劳动无高低贵贱之分的道理,认识到美好生活离不开各

8、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初步形成热爱劳动的态度。(2)养成良好的个人清洁卫生习惯。认识常用家用器具,掌握家用小器具的使用方法,具有家用电器使用安全意识和初步的器具保养意识。主动分担家务,协助参与家庭环境卫生清洁,能制作简单日常饮食,初步学会简单的家务劳动技能,形成生活自理能力。(3)初步体验简单的种植、养殖、手工制作等生产劳动,能规范地使用常用的劳动工具,了解常用材料的作用与特征,对劳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具有好奇心和探究欲望。(4)参加校园卫生保洁、垃圾分类处理、绿化美化等劳动,适当参加社区环保、公共卫生维护等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初步体验简单的现代服务业劳动,初步形成公共服务意

9、识。(5)懂得在劳动中遵规守约,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初步养成有始有终、专心致志的劳动习惯和品质。(6)在劳动过程和日常生活中做到勤俭节约、不怕困难。3 .第三学段(56年级)(1)懂得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来不得半点虚假、“业精于勤荒于嬉”等道理。认识到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体会普通劳动者的光荣与伟大。初步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2)掌握家庭生活中常用的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基本技能。了解家庭常用器具的功能特点,规范、安全地操作与使用。初步掌握基本的家庭饮食烹饪技法,制作简单的家常餐,具有食品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生活自

10、理能力和家务劳动能力,初步具有家庭责任感。(3)进一步体验种植、养殖、手工制作等生产劳动,能根据劳动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技术与方法,安全、规范、有效地开展劳动,初步养成持之以恒的劳动品质。(4)主动参加校园卫生保洁和环境美化等劳动,积极参加社区环保、公共卫生维护等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进一步体验新技术支持下的现代服务业劳动,形成关爱他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劳动意识和能力,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初步形成社会责任感。(5)根据劳动目标确定劳动任务,制订劳动计划,并根据劳动过程的进展情况适时优化调整,初步形成劳动效率意识和劳动质量意识,初步形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6)在集体劳动中团结协作,提

11、升与他人合作劳动的能力。在劳动过程中自觉遵守劳动纪律,形成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的意识。(7)在劳动中主动克服困难,初步形成不怕辛苦、积极探索、追求创新的精神。四、课程设置1.课程类别“耕耘”劳动课程包括、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以日常生活劳动校为主体,奠定劳动技能基础;以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拓展补充,兼顾差异。日常生活劳动:立足个人生活事务处理,结合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注重生活能力和良好卫生习惯培养,树立自立自强意识。生产劳动教育:要让学生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直接经历物质财富的创造过程,体验从简单劳动、原始劳动向复杂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发展过程,学会使用工具,掌握相关技术,感受劳动创造价值,

12、增强产品质量意识,体会平凡劳动中的伟大。服务性劳动教育:让学生利用知识、技能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在服务性岗位上见习实习,树立服务意识,实践服务技能;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感。五、课程实施(含主要劳动实践活动安排、劳动教育过程组织与指导)1 .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与校本课程统筹,每周四下午第2节固定为劳动教育课,由学校统一提供教材。2 .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艺术等学科要加强对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等方面的教育。数学、科学、体育与健康等学科要注重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3 .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

13、排劳动实践开展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将家务劳动作为每日班务作业,要求学生每天回家完成一项家务,由家长签字评价,保证了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1至2年级不少于2小时,3至6年级不少于3小时。学校给各班划定了清洁区域,每天早上到校、中午到校,为各班定岗劳动时间,由班主任、助理班主任分别指导学生进行教室及清洁区域的卫生打扫。午餐时间,各班固定人员负责学生就餐,指导学生进行整理与清扫。少先队组织红领巾小分队进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寒暑假学校统筹安排“艺润童心德泽少年”假期实践活动,学生成长记录册中设置了“生活自理课程”模块,对假期劳动内容作了具体安排,学期开学后后组织班级假期实践课程评价,全校总

14、结并进行集中表彰。每年秋季学期学校组织“和美班级”教室文化布置评比、低年级生活技能赛。学校计划每学年设立劳动周,整合专题讲座、主题演讲、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劳动项目实践等形式,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丰富劳动体验,提高劳动能力,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4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学校将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的养成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校园三大空间之“艺空间”“趣成长”的书法、美术作品均由学生自行制作,三大空间之“种春风”、德育资源室里有各种劳动工具、劳动技能图片与实物,无痕渗透劳动知识、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的教育。班级通过制定劳动公约、每日劳动常规

15、、学期劳动任务单,学校采取与劳动教育有关的社团等组织形式,结合植树节、学雷锋活动、五一劳动节等,开展丰富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校园文化。举办“劳模大讲堂”等劳动榜样人物进校园活动,组织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综合运用讲座、宣传栏、新媒体等,广泛宣传劳动榜样人物事迹,特别是身边的普通劳动者事迹,让师生在校园里近距离接触劳动模范,聆听劳模故事,观摩精湛技艺,感受并领悟勤勉敬业的劳动精神,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六、课程评价1 .平时表现评价由班主任及劳动课教师在平时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及时进行评价,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关注学生在劳动教育活动中的实际表现,注重从行为表现中分析把握劳动观念形成情况。以自我评价为主,辅以教师、同伴、家长等他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反思改进。2 .学段综合评价由班主任及劳动课教师依据学段目标和内容,结合综合素质档案分析,兼顾必修课学习和课外劳动实践,对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等劳动素养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定。3 .学校活动评价:由教导处组织开展低年级生活技能赛,促进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组织寒暑假德育实践活动,每学期开学组织评选“和雅XXXX雏鹰”,促进学生劳动技能的提升、志愿服务意识的增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