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370654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考4道,5分每题)1、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2、系统: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3、涨落:由大量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所构成的体系,总是经常不断地受到来自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扰动,扰动会使得系统在某个时刻,某个局部的空间范围内产生对客观状态的微小偏离,这种微小的偏离就叫做涨落。4、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5、科学事实:科学

2、事实是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6、科学语言:科学语言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从日常语言(自然语言它一般地描述人们的感觉、经验与内心的感受)中提炼出来的,自然语言是它的基础。7、科学问题:科学问题(Problem)是指科学认识过程中需要回答而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又无法解决的矛盾。科学问题的提出是有条件的,与它提出时的知识背景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它是时代的产物。&科学假说:科学假说是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的猜测性说明和尝试性解答。科学假说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9、科学共同体:所谓科学共

3、同体是指某一特定研究领域中持有共同观点、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家集团。这一科学家集团的成员受到过大体相同的教育和训练,因而有共同的探索目标和评判标准。10.类比:类比方法是指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性质、关系或功能方面的相似,从已知其中一个(或一类)对象具有其他的性质、关系或功能,推出另一个(或另一类)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性质、关系或功能的方法。11、灵感:灵感通常是指突然出现的一种具有创新性认识内容的模糊观念,它之所以令人感到神秘,主要是因为它的出现不是事先就意料到的,而是突然到来的。12、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J强调可持续发

4、展是长期的、全局的、支持全球人类持续进步的道路。13、发散思维:所谓发散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时,思维能不拘一格地从已有的信息中尽可能扩展开去,朝着各种方向去探索各种不同的解决途径和答案。14.对称性破缺:原来具有较高对称性的系统出现不对称因素,其对称程度自发降低,这种现象叫做对称性自发破缺。二、简答题(考5道,8分每题,重点:2、4、6、7、10、11、16、17、18)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三种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科学的本

5、质,科学认识的过程;形成科学理论的一般方法;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科学理论的发展。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技术的本质与结构;技术认识和技术方法;技术价值和技术社会观;技术创新与高技术产业化。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及其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2、系统思维方式的含义及其基本思路(1)定义所谓系统思维方式,是把对象当做一个系统的整体加以思考的思维方式,它根据系统的性质、关系、结构,把对象的各个组成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构成模型,研究系统的功能和行为,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定量化和精确化的特征。(2)系统思维方式的思路这种思维方式认识对象的基本思路是:第一,把对象

6、作为其构成要素以一定的联系组成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整体(系统)来考察,从整体、部分、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中揭示对象的整体性质和运动规律。它首先从整体出发,对事物进行综合研究,然后以综合为指导、对事物的组成部分进行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又在分析的基础上回到整体的综合研究。第二,认为各要素组成的整体,具有不同于各要素功能简单相加的新功能,即认为系统具有非加和的性质系统性质。人们认识系统就在于找出这种系统性质,构造一个新系统的目的就在于利用这种非加性来实现某种新功能。第三,把所观察的系统都看做动态的开放系统,认为任何系统都处于一定环境之中,它与外界环境有着干丝万缕的联系

7、;任何系统要得到自身的发展,必定是与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第四,系统思维方式对某一具体系统的研究侧重于无序、不稳定性、多样性、不平衡性、非线性等方面,这与传统的千方百计将系统简化为稳定、有序、均匀、平衡、线性作用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差别。3、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1)开放性(2)动态性(3)整体性(4)层次性4、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下述几个方面:其一,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其二,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其三,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其四,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其五,生态平衡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5、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发展原则(2

8、)可持续性原则(3)共同性原则(4)公平性原则6、科学问题的主要来源第一,为寻求事实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第二,从理论与事实之间的矛盾中发现问题。第三,从某一个理论内部的矛盾(非自洽性)中发现问题。第四,从不同理论之间的分歧中发现问题。第五,从社会需求与已有生产技术手段的差距上发现问题。7、科学事实的特点及作用(1)科学事实的特点:其一,科学事实具有可重复性。其二,科学事实渗透理论。科学事实作为科学活动中的第一阶段认识成果,是在一定的科学理论指导下取得的,并且为一定的科学研究目的服务,其中必然渗透着理论。其三,科学事实应该是比较系统的。科学事实是对个别事物存在的陈述和描写,而事物的联系和变化是多

9、样的。作为科学事实应该比较系统的反映事物的存在,只有这样才能为理性思维加工提供可靠的事实根据。其四,科学事实具有相对独立性。科学事实的发现和确定虽然依赖于一定的科学理论,但科学事实一旦被确认,就具有相对独立性。(2)科学事实的作用:首先,科学事实是形成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假说,建立科学理论的基础。其次,科学事实是确证或反驳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的基本依据,是推进科学进步的动力之一。8、科学事实上升到科学定律的途径从科学事实到科学定律,是科学认识过程中的飞跃,一般有两条途径:一条是借助归纳法从科学事实概括出来的经验定律。另一条是借助于想象、直觉与灵感得出的理论定律。9、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其一,客

10、观真理性。其二,全面系统性。其三,逻辑完备性。其四,科学预见性。10、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想渊源(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立的自然科学基础:1.生产方式的发展与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2.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理论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星云说地质渐变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尿素的人工合成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电磁场理论元素周期律(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哲学思想渊源: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直接先驱:德国古典自然哲学2.马克思、恩格斯对德国古典自然哲学的批判和继承11.系统自然观的基本内涵基本内涵:系统自然观植根于系统科学等现代自然科学理论,它深入揭示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

11、律、认为“系统是总的自然界的模型。系统自然观最深层、最基本的内涵,在于它揭示了自然系统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自然系统不仅是确定的,而且会自发地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性:自然系统不仅是简单的、线性的,而且是复杂的、非线性的,阐发了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的思想。12、如何保证观察的客观性尽管观察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它的客观性仍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保证:第一,在标准条件下,观察者所得到的感觉图像(或观察数据)是能够重演的,当然要HE除观察者主观意愿的歪曲;第二,观察中渗透的理论要经受过实践的检验;第三,观察中使用的仪器设备和方法手段,是符合科学理论原理的。

12、13、科学的社会规范的基本内容科学的社会规范以公有主义、普遍主义、无私利性、独创性和有条理的怀疑主义为标准。(1)公有主义规范要求研究者不占有和垄断科学成果。(2)普遍主义规范强调科学标准的一致性。只要是科学真理,不管它来源如何,都服从于不以个人为转移的普遍标准。(3)无私利性规范要求从事科学活动、创造科学知识的人不应以科学谋取私利。(4)独创性规范要求科学家依靠自己,独立思考,对于自己所提交的学术论文必须提出新的科学问题,公布新的数据,论证新的理论或者提出新的学说。(5)有条理的怀疑主义规范强调科学永恒的批判精神,它要求所有的科学只是都要经过仔细的检验。14、科研选题应注意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3、Q)创新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社会需求原则15、科学假说的一般特征及其在科学中的作用科学假说有以下基本特点:其一,科学性与猜测性的统一。其二,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统一。其三,多样性与易变性的统一。科学假说的作用:其一,科学假说是形成和发展科学理论的必经途径。其二,假说是发挥思维能动性的有效方式。其三,不同假说的争论有利于科学的发展。16、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主要包括相容性评价、自洽性评价和简单性评价三个方面。17、为什么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科学研究从科学问题的提出开始:(1)科学认识是探索自然界奥秘的活动,它从提出科学问题开始。

14、问题在科学认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着支配作用。确定了问题就确定了求解目标,预设了求解范围和方法。问题是科学认识形成过程的核心。(2)从哲学认识论上说,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科学问题实质上是经验和理性之间的矛盾,它主要包括经验事实之间、经验与理论之间、理论自身、理论与理论之间等方面的矛盾。(3)经验主义认为,科学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的归纳过程,这种观点正确地强调了经验的作用,但“忽略了直觉和演绎思维在精密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波普尔认为,科学应当是从问题到问题的不断进步,从问题到愈来愈深刻的问题,所以,科学只能从问题开始,而不是从经验开始。(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出问题

15、和解决问题,也就使科学认识不断地发展。在科学研究中如果没有问题,科学也就停滞不前了。(5)”科学认识从问题开始与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矛盾,它们实质上是统一的。18、你认为科学理论发展的合理模式应该是怎样的?20世纪关于科学理论发展的三种模式,它们代表了三种不同的科学理论发展观,即:累积式发展观、否证式发展观与社会历史观。三、论述题(三选二,共40分,重点:3、5、7、8、9)1、对在中国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谈一谈你的看法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1 .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人类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已经有三百多万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中,人类文明的进化经历了原始文明(

16、采集与狩猎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大阶段。工业文明历时三百年,它为人类创造了以往无法比拟的财富。但是,工业文明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排放废弃物的工业经济的基础之上的,因而严重地损害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系统。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在生态自然观指导下,生态文明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为宗旨,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共同发展,在维持自然界再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再生产。2 .生态文明包含的内容生态文明包含着下述三个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层面:一是物质生产层面。生态文明的主导产业是生态产业,即以生态化为目标的农业、工业、信息业与服务业。其核心是维护

17、自然一社会一经济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产业生态农业。它的生产过程是由自然界再生产过程(自然生产力)和经济再生产过程(社会生产力)交织在一起进行的。与此相联系,生态文明的消费方式受制于:自然界的承受能力。二是社会制度层面。生态文明是在上述物质生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兴的社会制度。从政治、经济、法律、伦理、教育等方面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为维护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建立相应的法规与机构,以协调和解决在环境保护中的人与人的关系。三是思想观念层面。生态文明的思想观念的核心要素是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的生态化思想。在思维方式上,要打破工业化的思维方式。在价值观念上,我们要破除把经济价值凌驾于社会价值与生态价值之上的

18、工业文明的价值观。2、科学假说形成的主要途径是怎样的?科学假说的形成同要回答的科学问题分不开,所以,阐明怎样提出假说、提出什么假说,首先必须明确所要回答的问题,就是说必须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1 .分析科学问题的方法科学问题是十分复杂的,为了明确问题之所在,首先要对它进行分析。一般是:第一步把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把一个复杂问题划分为相互关联的若干子问题);第二步按次序从简单问题上升到复杂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关系网络,这也就是笛卡儿提出的方法论原则的现代发展形式。科学研究的问题实质上是已知与未知的矛盾,经过恰当的分析,已知和未知相对清晰地分离开来,它们以较为明显的多种方式相互联系着。于

19、是,从已知到未知中所涉及的事实、理论和方法的缺欠或空白,就更为明确无误地呈现出来,构成了有合理结构和层次的问题网络。分析问题就是要得到这样的问题网络,使问题细化和层次化。2.假说形成的基本条件从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从经验与理论的关系来看,假说的提出需要满足以下基本条件:Q)一致对应性在常规科学时期,提出的假说应当与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相互支持(一致性);在科学革命时期,新的假说是向传统理论的挑战,但同时它还应当继承已有理论中的合理内容,能将已有理论作为特例或极限状况(对应性),比如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2)可解释性假说的提出是以经验事实为依据的、对科学问题的解释。因而假说要尽可能解释已有的科学事

20、实。(3)可预测性假说的提出不仅可以解释已知的事实,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对未知的或对未来的事实作出推论。3、阐述自然组织的概念以及自然界演化的自组织机制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1.开放性、远离平衡态:开放性、远离平衡态是系统自组织得以形成的必要条件。非平衡是有序之源,只有非平衡态才能导致有序,形成稳定的有序结构。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就能够从原来混乱无序的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空间或功能上有序的结构。2.非线性相互作用: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

21、因,在理论上,相互作用可分为简单的线性相互作用和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非线性相互作用是较为复杂的作用方式,是具有相干性的作用机制,在非线性相互作用下,系统内各要素的独立性受到限制或丧失,各要素按一定方式在大范围内协调运动,从而导致系统新质出现。3.涨落:生序原理:在系统内部,各种涨落随时产生着,被系统非线性相互作用吸收并放大的涨落可能不止一个,这样,与不同性质的涨落相对应的临界点也不止一个,于是出现了系统演化过程的分支。究竟那一种涨落最后成为新的有序结构,系统将会沿着哪种分支向前发展,这要由系统内部的选择机制和系统外部的条件共同决定。4、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重大意义第一,辩证唯物主义自

22、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第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第四,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5、试述科学的评价和检验的复杂性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是很复杂的。原因:首先,这种复杂性是由于观察的易谬性。而观察的可谬性会使我们对相应的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成为可错的。因此,如果某个理论命题与某个观察陈述相抵触时,错误的也可能是观察陈述。当理论和观察发生冲突时,被抛弃的并非就一定是理论,

23、很可能被据弃的是错了的观察结果,而被保留的倒是与观察相抵触的理论。其次,这种复杂性来自科学理论的复杂结构。构成一种现实的科学理论的,是一种全称陈述的复合体。在一个理论之中,除了理论中的受检陈述以外,还有其他陈述,诸如辅助性假说、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等等。在检验理论的过程中,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应对错误负责的,并不是受检理论,而是复杂的检验情况的某一部分。科学理论的辩护方式一般是转嫁难题。最常见的办法是把问题转嫁给观察陈述,就是对观察结果提出质疑,以保护理论。如果受质疑的观察结果得到确证,理论的辩护者就把难题转嫁给背景理论。如果背景理论没有问题,一般是修改受检验理论的辅助性假定,以保证该理论的核心

24、假定。如果核心假定遭到证伪,这才意味着受检验理论的失败。再次,这种复杂,性还在于评价和检验受制于评价者和检验者的社会环境和个人因素。最后,这种复杂性还在于科学共同体从表述方式及其社会形象方面对科学理论的确认。科学理论在形胡口传播过程中,需要理论的提出者和传播者有一定的表述技巧和修辞学手段。这些技巧和手段有时候直接嵌入了科学理论本身,反映了科学理论的提出者对科学共同体的认知倾向和风格的把握,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科学共同体对该理论的接受程度。6、试述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的新特点现代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特点与机制是和科学技术的下列特点分不开的。一、科学技术与生产的一体化:1.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

25、科学化。科学的技术化既指在科学活动中包含大量的技术科学研究、技术发展研究和技术应用研究,又指科学研究需要应用技术手段和工具,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依赖于实验技术上的突破。技术的科学化既指已有技术经验知识借助科学理论指导二形成系统的技术知识体系,并上升到技术科学,又指技术进步以科学发展为先导技术上的重要发明通常直接来自科学研究的成果。2.”科学一技术一生产的体系结构,其一体化表明了科技成果的应用周期不断缩短,技术更新不断加快,提出了对研发投入的更高要求,对三位一体复合人才的迫切需要以及适应三位一体整体发展的形式和场所。二、科学技术社会化:1.从小科学到大科学大科学促进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一体化,使科学

26、、技术及其经济、社会之间的传统界限日趋模糊;2.工业研究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的兴起:它是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有力地加速和激活了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三、科学技术业成为国家的战略产业:1.高技术是科学技术的制高点,是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是知识经济的带头产业;2.国家创新系统是科学技术的新体制,是为了保障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发挥国家在促进科学技术创新系统应运而生。7、从生态自然观的产生说明这种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现代生态自然观的直接的理论来源。在19世纪,人类的生态环境问题尚没有像现在这样严重,马克思和恩格斯不可能就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专门而系统的研究,但

27、是在他们的理论体系中包含了极其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生态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与发展。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生态危机,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科学基础:生态科学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下述几个方面:其一,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其二,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其三,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其四,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其五,生态平衡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生态自然观主张把人的角色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改变成共同体的普通成员与公民,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人则是这个共同体的平等一员和公民,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人类不仅要尊重生

28、命共同体中的其他伙伴,而且要尊重共同体本身;任何一种行为,只有当它有助于保护生命共同体和谐、稳定和美丽时,才是正确的;人与自然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化。8、谈谈你对科学划界标准的认识。科学划界问题是科学哲学的重要论题。科学划界问题指区分科学与伪科学及其他科学的界限问题。20世纪20年代以来,关于科学划界问题大致形成以下四种观点:(1)逻辑经验主义认为有意义的命题才是科学的命题,否则便是非科学的命题。他们以意义标准作为科学划界的唯一标准。这是与它的证实原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后来逻辑经验主义用可检验性或可验证性来代替可证实性”作为科学划界的标准。(2)批判理性主义者波普尔认为科学的理论或命题具有普

29、遍性,不可能被经验证实,而只能被经验证伪,所以他主张,可被证伪的理论或命题才是科学的,否则是非科学的。(3)历史主义学派认为科学是一种社会事业,它与社会的其他精神活动形式存在着多方面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因此科学与非科学之间并不存在绝对分明的界限。历史主义者在科学划界问题上又可以分为两派,一派以库恩、拉卡托斯等为代表,承认科学与三困学、伪科学划界的必要性。他们认为科学与非科学、伪科学的区分就在于是否在范式或科学研究纲领的指导下从事解决疑难的活动。另一派则以费耶阿本德为代表,否认科学划界的必要性,认为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不存在科学与三闲学之间的一成不变的界限,因而主张科学与非科学不可划分,

30、也不应该划分。(4)多元实在论观点与逻辑经验主义、批判理性主义和以库恩为代表的历史主义的一元科学划界标准不同。邦格(M.BUnge)提出了多元划界标准。他给出科学知识领域的12个条件,任何不能满足这12个条件的知识领域都是非科学;任何一个本身不是科学却自称为科学的知识领域都可称为伪科学。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科学与非科学、伪科学是有本质区别的。可检验性是科学区别于伪科学的根本标准。不可检验性和伪装是伪科学的基本特征。一般的非科学是指不满足精确性和可检验性的命题、问题或理论,无法运用自然科学方法进行检验或评价的领域,如道德、哲学、宗教信仰、神话传说、艺术等。科学与非科学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它们只是标明

31、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知识。9、谈谈你对科学价值的认识。科学价值的含义:科学价值是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来考察和评价科学对个人与社会的作用和意义,是指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科学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当科学对人或社会的需要和发展起到肯定作用的时候,它就具有正面价值,否则,它就没有价值或具有负面价值。科学的价值是以科学属性作为客观基础的科学客体与一定历史时代人类社会的需要相结合的产物。科学价值的划分: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有价值的。科学价值既存在于科学的内在属性中,也存在于科学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中。因此,科学价值可以划分为科学中的内在价值和科学的社会价值两个基本方面。(1)科学的内在价值:科学的内在价值

32、是指人类在探索自然界的过程中,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求真、客观与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怀疑、批判与创新的科学思想以及从实际出发,实事来是的科学方法。科学的内在价值是科学文化的核心,是不以时代、国家、民族、地区为转移的。(2)科学的社会价值:科学的社会价值是指科学与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和意义。它主要表现为科学所具有的积极的、正面的社会功能:其一,科学能带来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其二,科学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其三,科学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10、如何正确理解直觉、灵感和想象力在创新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灵感通常是指突然出现的一种具有创新性认识内容的模糊观念,它之所以

33、令人感到神秘,主要是因为它的出现不是事先就意料到的,而是突然到来的。直觉是指问题突然得到了解决,它不是对事物表面的生动直观,而是对事物规律性的一种猜测。想象力在理论原理的提出过程中就起着主要作用。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J列宁也曾指出:即使在最简单的概括中,在最基本的一般观念(一般桌子)中,都有一定成分的幻想。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它能帮助人们透过那些能被感知的经验事实材料去把握、探求自然现象运动的内部机制。创新思维是一般思维形式和方法的综合性、创造性运用。通过对创新过程的研究可以看出:其主要思维形式是意象思维和发散思维以及直觉与灵感,在创新过程中运用的更多的是类比与联想和思想模型的方法。直觉实质上是对熟悉事物的再认识,在相关知识基础上的再认识。再认识可以看做是直觉的孕育形式,这时思考时所运用的思维方法还上匕较明显。再认识达到一定的深刻程度就可能产生直觉。在这种情况下,直觉显然不过是思维过程的简化、凝缩,采取了“跳跃”的形式。思维的一系列细节过程被省略了,跃过了许多中间环节,一下子将问题的答案呈现在面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