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於教育上的应用原则-知识建构非知识教学.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372607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42.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於教育上的应用原则-知识建构非知识教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科技於教育上的应用原则-知识建构非知识教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科技於教育上的应用原则-知识建构非知识教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科技於教育上的应用原则-知识建构非知识教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科技於教育上的应用原则-知识建构非知识教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技於教育上的应用原则-知识建构非知识教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於教育上的应用原则-知识建构非知识教学.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科技於教育上的應用原則知識建構非知識教學,資訊科技最重要的實踐面就是在促進教育發展(微軟Bill Gates)科技使用於教與學的歷程主要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重視 知識的建構而非知識的教學,本章摘要,壹、教育科技融入教學的效益貳、教學科技定義內涵的轉變參、科技使用的核心問題肆、資訊科技發展的特色伍、老師中心和學生中心的學習環境陸、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心理學原則柒、科技於教學的應用知識建構捌、科技於教育上的應用原則,壹、教育科技融入教學的效益,增進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成就有效的使用科技能使老師變的更成功Dwyer等(1990)科技領域中教學演化的歷程實驗觀察中發現,當學習的環境被科

2、技所支持時,教學將能夠更成功資訊科技應用於教學可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為學習者提供另類的學習管道,貳、教學科技定義內涵的轉變,教育科技,教學科技(實務上與教育科技視為同義詞)教育媒體學習科技,19771990 至1994年教學科技的定義 學習歷程及學習資源之設計、發展、利用、管理及評鑑等相關理論及實務,藉由理論實務互相連結,教學科技定義內涵差異比較(一)、定義領域關注焦點的差異(二)、專業表現功能的差異(三)、領域專家工作範圍的差異(四)、教學環境中產品扮演的角色差異(五)、專業努力目標的差異,貳、教學科技定義內涵的轉變,未來教學科技的定義內涵 定義內涵轉變的原因:理念不同及革新變遷、教學的設計

3、與傳遞方式、科技進步,貳、教學科技定義內涵的轉變,參、科技使用的核心問題,核心原則是資訊科技的有效使用與融入教學(教育部,民90)McCombs(2001)認為在教育與學習歷程中,四個核心問題是:(1)學習是什麼?(2)教育的目的是什麼?(3)那種知識基礎需要把科技教育適當地應用在教學和學習 的過程中?(4)學習者中心的架構應用和科技教育評量的意 涵是什麼?,什麼是學習?學習首應建構優質的教育情境,有效能的學習 教育目的是什麼?資料資訊知識智慧創新 資訊科技用於教學的目的,在於能促發師生的知識管理,使教學能創新、能改變,學生能習得有價值性的知識,能獲取帶得走的能力。,參、科技使用的核心問題,什

4、麼樣的知識基礎可適當地應用教育科技於教學的程序之中?以學生的中心為架構 科技的使用與教育實施是一樣的,不能忽視學 生間自主、自發的學習動機。利用網際網路作為傳遞的媒介無時空間限制,學習沒有邊界詹姆麥迪森(James Madison)電腦實驗室願景模式,參、科技使用的核心問題,肆、資訊科技發展的特色,1.虛擬化 2.網路化、遠距式 3.互動性 4.適時式,5.需求導向6.數位化 7.整合性 8.全球化、匿名式,老師為中心(teacher-centered)的教學模式 在知識教學情境中,電腦被認為教師教授的角色;在知識建構的情境中,電腦被視為輔助學生學習的工具,伍、老師中心和學生中心的學習環境,伍

5、、老師中心和學生中心的學習環境,問題中心學習(一)、學習是一種主動與積極投入的歷程(二)、學習是一種知識建構的歷程(三)、學習於後設認知層次的基礎上學習(四)、學習涵蓋社會協商(social negotiation)的過程,伍、老師中心和學生中心的學習環境,陸、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心理學原則-4因素14原則,(一)、認知與後設認知因素 原則1:學習歷程的本質、原則2:學習歷程的目標、原則3:知識建構、原則4:策略思考、原則5:思考有關思考的事、原則6:學習的背景脈絡(二)、動機與情感因素 原則7:動機和情緒影響學習 原則8:學習的內在動機 原則9:自主學習與誘因,(三)、發展和社會因素 原則10:

6、學習的發展影響、原則11:學習的社會影響(四)、個人的不同因素 原則12:學習個人的差異、原則13:學習和差異性、原則14:標準和評量,陸、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心理學原則-4因素14原則,建構式主義學習環境策略:教師必須要創造複雜具問題導向的學習環境 知識社群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包括使用多重表徵的內容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需要老師使用認知的原則與發現來建構教學策略,陸、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心理學原則,在知識的應用上,所使用的歷程性技巧是軟性技巧(soft skills)。這些技巧包括新知識的建構、科際整合的問題解決、溝作、寫作、學著如何學習,自我評量、改變管理的技巧。,柒、科技於教學的應用知識建

7、構,知識建構的理論基礎 早期1.John Dewey的社會建構主義 2.Lev Vygosky的社會認知發展論 3.Jean Piaget的兒童認知發展論 4.Jerome Bruner的發現式學習理論 晚期1.J.Seely Brown的認知學徒制 2.Vanderbilt認知科技小組所提的錨式教學3.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論,柒、科技於教學的應用知識建構,柒、科技於教學的應用知識建構,知識建構的理論基礎,科技融入應用與知識建構 Mckeachie(1995)對以學習為中心特質的描述 Nolen(1994)提出另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之老師特質(a).聆聽學生的意見(b).了解學生問題

8、(c).了解學習和教學理論部分不同的觀點內容(d).對學生表示尊重,柒、科技於教學的應用知識建構,科技融入應用與知識建構Gregoire等人(1996)科技與學生表現提出的發現 1.資訊科技可激發學生潛能的發展 2.資訊科技對於學習知識、技巧和態度的獲得,有很大的助益。3.與傳統方法相較之下,資訊科技更能激發學生內在自發的興趣。4.與傳統教育情境相較下,學生使用新科技更能專注於學習活動上面 5.資訊科技有助於激發學生間研究的靈感。6.資訊科技可提昇學生合作學習的機會。,柒、科技於教學的應用知識建構,科技融入應用與知識建構Sheingold與 Hadley(1990)發現:大約90%的老師覺得將

9、電腦介紹到教室已經讓教學有了比較好的改變 Maurer與Davidson(1998)二者認為學校應是一心專注在幫助和引導學生學習的處所 Bransford等人(1999)建議:科技可以以五種方式支持學習 1.帶些令人興奮的課程到教室來 2.提出工具和架構以增進學習活動 3.為學生和老師提供更多回饋的、反思和修正的機會 4.建立當地和國際的團隊 5.幫助老師對學習者及學習活動作不同思考反思的機會,柒、科技於教學的應用知識建構,Bruner(1999)定義四種教育模式:1.視學生為模仿學習者 2.把學生視為是從別人教導中的學習者 3.把學生視為思考者4.把學生當作是學識淵博的,柒、科技於教學的應用

10、知識建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評量策略(McCombs,2001)學習者的觀點視為學習歷程和學習成果的重要因素,學生認知觀點是學習成果最佳的預測變項之一 為學習者建構一些方法使能共創評量經驗,進而發展他們為自己學習和學習成果,負起完全的責任搜集自我評量資訊,那些可形成教學的設計和選些符合學習者和學習需求的科技工具。多元的成果評量和成果類別包含情感性的、動機性的、態度性的成果內容之技巧。,柒、科技於教學的應用知識建構,昆士蘭的教育部長 Terry Moran(1999)批判性、創造性思考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與終身學習能力等與讀、寫、算等基本能力同等重要 在課程內容、教育方法與學校組織上須更具彈性化,以

11、符應學生的不同需求 學校須使用大量的資訊科技以促發學生有更佳的學習活動,聯絡學生的學習方法,使其更有效率與效能。教師必須是學習的促發者、方案經理者、研究的協助者。教師與學生不再是上下權威式的關係,而是夥伴群體的關係。教師必須持續堅定的履行對所有學生有公平一致的態度,捌、科技於教育上的應用原則,新專業化的教師(一)、新的了解(new understandings)(二)、新的方法(new approaches)(三)、新的角色(new roles)(四)、新的專業發展形式(new form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五)、新的態度(new attitudes),捌、科技於教育上的應用原則,正確的認知與原則應用 一、知識建構並非完全排斥知識教學效益二、科技應用於教學應把握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原則三、科技應用於教學是種知識社群的應用四、科技應用教學應兼顧歷程與結果的多元評量模 式,捌、科技於教育上的應用原則,正確的認知與原則應用五、資訊科技應用於教學應有其教育價值性存在 六、兼顧學習者資訊科技素養的應用與人文關懷的 融入七、持續終身學習活動,做好知識管理 八、採用科技接受模式理念,設計優質的學習網站,捌、科技於教育上的應用原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