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报表指标解释.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373811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32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报表指标解释.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统计报表指标解释.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统计报表指标解释.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统计报表指标解释.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统计报表指标解释.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计报表指标解释.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报表指标解释.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劳动统计专业年报培训人口社会科技科 张翠红,一、统计原则二、指标解释(104-1表)三、填报要求四、注意的问题,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培训内容,1.统计对象:法人单位及所属产业活动单位 法人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2)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定合同;(3)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一、统计原则,2.统计原则:-“谁发工资谁统计”即:在法人单位直接领取全部劳动报酬、生活费的人员都应由发放单位统计。我区法人单位在区外或者京外地区兴办的产业活动

2、单位,应随法人单位在我区进行统计。,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一、统计原则,3.特殊情况a.“一个法人单位负责管理两个(或多个)法人单位的人员和工资,应如何统计?”法人单位应独立统计本法人单位的人员和工资情况,因此应分别填报报表。,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一、统计原则,b.“筹建、停业(歇业)、当年关闭、当年破产单位的统计问题”筹建:人员和报酬按统计原则填报;停业(歇业):因劳动关系并未解除,应按统计原则填报;当年关闭、当年破产:有留守人员的按统计原则填报。,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一、统计原则,c.“报城镇单位劳动情况空表的原则”一个法人实体有多个法人执照的单位,只报一张城镇单位劳动情况(104-1

3、表),其他单位报空表;社团法人无专职人员,没有经营活动的可报空表。,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一、统计原则,报空表的要求:表头填写报空表单位组织机构代码、单位详细名称(签章)。在补充资料处填写负责报送数据的法人单位情况,即工资发放单位组织机构代码和工资发放单位详细名称。表尾应填写完整空表单位负责人、联系电话等。,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一、统计原则,(一)报表结构(104-1表)共分六部分 指标代码(1)期末人数(01-17)(2)平均人数(18-24)(3)新增和调入的从业人员(25-32)(4)减少和调出的从业人员(33-41)(5)劳动报酬、生活费(42-48)(6)在岗职工平均工资(49),

4、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二、指标解释,1、人数指标(制度P11)(1)期末人数:指填报单位年(季)末的最后一日24时的全部人员。不包括最后一日当天及以前已经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人员。为时点指标,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二)指标解释,1、人数指标不统计的人员: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的学生及在本单位实习的各类在校学生。参军人员无论原单位是否仍发生活费或补贴都不再统计在期末人数中。本单位的离退休人员。,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二)指标解释,1、人数指标(2)在岗职工: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以及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习、病伤产假(六个月以内)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包括与本单

5、位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职工、固定期限合同的职工、临时职工和计划外用工。,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二)指标解释,1、人数指标(2)在岗职工统计原则“谁直接发工资谁统计”特例:财务公司(代计算工资并代发)由用工单位统计为“在岗职工”(注意:区别于劳务输出机构),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二)指标解释,1、人数指标(2)在岗职工“关于劳务输出机构的人员”的统计 劳务输出人员:指劳动关系在劳务输出机构,由该机构有组织的安排或派出到其它独立法人单位工作的且不由劳务输出机构发放劳动报酬的人员。由劳务输出机构发放劳动报酬的人员统计为劳务输出机构的在岗职工。,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二)指标解释,1、人数指标(

6、2)在岗职工(按用工期限分)长期职工:指用工期限及签订劳动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含一年)的在岗职工。当年招用的大中专技校毕业生虽当年用工期限不满一年,但应视同于长期职工。临时职工:指使用期限不超过一年的临时性、季节性用工。,劳动统计年报培训,(二)指标解释,1、人数指标(2)在岗职工户口在外省市的人员要点:非北京市户口户口在农村的人员其中:户口在本市农村的人员要点:农村户籍关系,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二)指标解释,1、人数指标(2)在岗职工专业技术人员要点: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按照公务员管理或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不统计为专业技术人员。,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二)指标解释,1、人数指标(3)聘

7、用的离退休人员要点:已在单位办理正式退休手续;包括留用的本单位的离退休人员和聘用的外单位的离退休人员。,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二)指标解释,1、人数指标(4)聘用的港澳台和外籍人员要点:不包括临时访问、讲学和因从事某一课题(或任务)进行短期(半年以内)研究或工作的人员统计人员必须有工资,否则不统,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二)指标解释,1、人数指标(5)其他从业人员重点本单位直接发放劳动报酬与本单位没有档案关系两点都要具备(档案在人才的例外),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二)指标解释,1、人数指标(6)不在岗职工其中:离岗休养职工长期病、休假人员要点:不在岗位工作;与单位有人事劳动关系离岗休养职工

8、。,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二)指标解释,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二)指标解释,2、平均人数指标(1)月平均人数 报告月内每天实有的全部人数之和报告月的日历日数,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二)指标解释,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二)指标解释2、平均人数指标计算时应注意:公休日与节假日的人数应按前一天的人数计算。对新建立不满整月的单位(月中或月末建立),在计算报告月的平均人数时,应以其建立后各天实有人数之和,除以报告期日历日数求得。,例:某单位是2007年6月20日成立,以下是每天人数:15+15+18+18+18+20+20+20+22+22+22月平均人数=30=7(人),2、平均人数指标(2)

9、季平均人数 报告季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3,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二)指标解释,例:某公司2007年1月份平均人数为35人,二月份平均人数为40人,3月份平均人数为45人。35+40+451季度平均人数为 3 40(人),2、平均人数指标(3)年平均人数 报告年内12个月平均人数之和 12或:报告年内4个季度平均人数之和4,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二)指标解释,例:某公司2007年1季度平均人数为50人,二季度平均人数为60人,三季度平均人数为60人,四季度平均人数为70人。50+60+60+70年平均人数为 60(人)4,例:某公司2007年12个月的平均人数如下:60+70+70+72+75

10、+72+77+75+73+76+75+75年平均人数 12 73(人),3、新增和调入的从业人员(1)从农村招收的人员(2)从城镇招收的人员(3)录用的退伍军人(4)录用的大学、中专、技校毕业生(5)由本市外单位调入的人员(6)由外省、自治区、直辖市调入的人员(7)其他人员,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在岗职工,聘用的离退休人员聘用的港澳台和外籍人员其他从业人员,(二)指标解释,4、减少和调出的从业人员(1)离休、退休、退职的人员(2)开除、除名、辞退的人员(3)终止、解除合同的人员(4)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人员(5)死亡的人员(6)调到本市外单位的人员(7)调到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员(8

11、)其他人员,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在岗职工,聘用的离退休人员聘用的港澳台和外籍人员其他从业人员,(二)指标解释,5、劳动报酬、生活费指标(1)劳动报酬、生活费(2)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指标解释工资总额不包括的项目计算原则与工资相关概念的异同,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二)指标解释,在岗职工工资总额聘用的离退休人员劳动报酬聘用的港澳台和外籍人员劳动报酬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不在岗职工生活费,5、劳动报酬、生活费指标(2)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指标解释 与期末人数中的“在岗职工”指标相对应,根据1990年1月1日的国家统计局令(一号)修订,指单位在报告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在岗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劳动统计年报培

12、训,I,(二)指标解释,5、劳动报酬、生活费指标(2)在岗职工工资总额 工资总额不包括的项目(制度P17),I,劳动统计年报培训,(二)指标解释,5、劳动报酬、生活费指标(2)在岗职工工资总额计算原则不管来源只管去向谁发工资谁统计是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是税前工资由单位直接支付何时发何时统,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二)指标解释,5、劳动报酬、生活费指标(2)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与其相关概念的异同与工资计划的关系 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与财务报表的关系与部门报表的关系,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二)指标解释,5、劳动报酬、生活费指标(3)聘用的离退休人员劳动报酬要点:不包括离、退休费(4)聘用的港澳台和

13、外籍人员劳动报酬要点:应折成人民币统计;有报酬必须有平均人数或年末人数(5)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6)不在岗职工生活费,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二)指标解释,6、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本表代码43)平均人数中的在岗职工(本表代码19)年平均工资,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二)指标解释,1、指标填报口径、计量单位应符合填报规定。2、劳动报酬指标应以本单位财务账目为依据填报。3、表内指标为0,不补0。,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三、填报要求,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三、填报要求,4、表尾的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联系电话、报出日期应填写正确、完整。5、正式上报统计机构的报表一律使用加

14、盖公章的原件,不得复写、复印。6、所有报表单位均应留存报送内容和填报依据。,1、期末人数不能漏报其中项。2、单位人员有变化情况,不能漏报新增和调入从业人员或者减少和调出从业人员。3、不能只报“应付工资”科目上发的钱,漏报其他科目中的内容;4、不能只报“人事部门”掌握发的钱,漏报其他部门发的钱;,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四、注意的问题,5、不能只报以前指标规定要报的钱,漏报近期新补充应统计的钱;6、不能只报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发放的钱,漏报自行发放的钱;7、不能只报实发工资,漏报各项代扣代缴款;,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四、注意的问题,8、不能只报工资手册上的计划数,漏报计划以外的款项;9、不能只报编制内正式职工工资,漏报临时工的工资;10、不能只按当年工资报,要按实际发放时间填报其他工资。,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四、注意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