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373815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8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 二 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统计学,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 统计数据的搜集第二节 统计数据的整理 第三节 统计数据的显示,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2.1统计数据的搜集,拥有一定的资料是统计工作的基础,而统计调查正是为了获取这些资料。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社会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统计调查的基本知识,明确向谁调查?,何时开始调查?,在何地进行调查?,调查内容是什么?,如何进行调查?,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一、统计数据的搜集方法,2.统计数据搜集的方式 一种是直接向调查对象搜集反映调查单位的统计数据(或称原始资料);另一种是搜集

2、已经加工、整理过的、说明总体现象的数据(一般称为二手资料)。,注:统计调查主要是指对原始资料的搜集。,1.统计数据搜集的概念 统计数据搜集根据统计研究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方法与手段,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采集数据的过程 从统计工作过程的阶段性看,统计数据的搜集处于统计工作过程的基础阶段。,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按既定调查方案,进行统计调查所收集的数据。,3.统计数据的分类 按其性质不同分为调查数据和试验数据,调查数据,试验数据,一般是与自然科学、管理科学研究相联系,收集之前要进行试验设计,在既定控制的条件下进行试验,记录试验的过程和结果的数据。,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二

3、、统计调查方式,要做好一项统计调查工作,就需要根据统计调查的目的与任务以及调查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调查方式方法。统计调查可以从各种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因而有各种不同的方式方法。,按调查范围,按调查时间,按收集方法,按组织方式,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1.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全面调查,指对构成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逐一的、无一遗漏的调查,以便获得全面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包括全面统计报表和普查。,非全面调查,是指对调查对象中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登记就可以达到调查目的的一种调查方式,包括非全面统计报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适用于:有限总体、内容限于少数基本指标,如人口普查、

4、工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等。,适用于:如大量生产的产品质量检查、或带有破坏性的产品质量试验等,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2.按登记事物的连续性分,经常性调查,是指随着调查对象情况的变化而连续不断地进行登记的一种调查,适合于时期现象。,一次性调查,是指对被调查对象在某一时刻(瞬时)的状况进行登记,以反映事物在某一时点上的发展水平。,如:企业产品产量指标就是在某一时期内产量连续登记观察的结果。,如:上海市外来人口调查可间隔较长的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普查。,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3.按收集资料的方法不同,直接观察法,是指由调查人员在现场对调查单位直接进行观察、测量、登记的一种获得统计资料调查方法。

5、,采访法,是指根据调查项目由被调查者答复来搜集统计资料的方法,包括个别询问法、开调查会法、自填法。,是由被调查单位按照有关制度、法规和隶属关系,逐级向上报告经济、社会活动成果,以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报告法,问卷调查法,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以问卷形式提问,发给被调查者,由被调查者自愿自由回答的一种搜集资料的方法。,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统计报表,统计报表制度是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各级政府统计机构和各业务主管部门,以原始记录为基础,按一定的表格形式和时间程序,自下而上定期地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应用:凡国民经济中的基本统计指标,如工业企业中的产品产量、原材料和能源消耗、产品生产成本

6、、商业企业中的商品销售额等,就是按国家和上级主管业务部门统一制订的统计报表搜集资料,以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综合情况,为国民经济宏观管理服务。执行统计报表制度是各地区、各部门、各基层单位必须向国家履行的一种义务。,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4.按组织方式的不同,统计报表是指按照国家有关法规规定,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以一定的原始资料为依据,按统一和表格形式,统一的指标项目,统一的报送时间和程序,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基本统计定期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1)统计报表的概念,统计报表,(2)统计报表的特点,重点:事先布置、逐级上报、定期上报、内容稳定,1)统一性,2)全面性,3)经常性,统计数据的搜集、整

7、理与显示,专门调查是为了特定目的,研究某些专门问题所组织的一种调查。根据专门调查的组织形式不同,分为以下四种。,专门调查,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1)普查,1)普查的意义和作用,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经济现象总量。它适用于搜集某些不能够或适宜于定期的全面统计报表搜集的统计资料,以摸清重大的国情、国力。如人口普查、工业普查、农业普查等。,作用:普查可以摸清一个国家的国情、国力,规定普查逢“0”,工业“5”,农业“7”,三产“3”,一次性和周期性,统一时间统一时限,准确、规范化程度高,使用范围窄,特点:,

8、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人口普查,人口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国情调查,对国家管理、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新中国建立后,截止到2009年,我国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共进行了六次全国人口普查。,1953年的人口普查,项目为4项,全国人口总数为58260万余人,1964年的人口普查,项目为7项,全国人口总数为69122万余人,1982年的人口普查,项目为19项,全国人口总数为103188万余人,1990年的人口普查,同国际接轨,全国人口总数为113051万余人,2000年的人口普查,全国人口总数为129533万余人,2010年的人口普查,全

9、国人口总数为137053万余人,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2)普查的方法,普查的组织方法基本上有两种:一是组织专门的普查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普查人员,对调查单位直接进行登记。二是利用调查单位的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颁发一定的调查表,组织调查单位进行填报。此外还有一种:快速普查就是由组织普查的最高一级领导机构直接向基层单位布置普查任务,并由基层单位直接向其报送调查资料。快速普查的内容一般比较简单,布置任务和报送资料都可以采用电讯报表或网络传输方式,以缩短调查的时间。,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3)普查的组织原则,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对调查内容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时

10、效性要求。调查的对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同时在空间分布上也会有较大的变动。为了全面、准确、及时地取得资料,在组织普查工作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必须统一规定标准时点。,2)正确选择普查时期。,3)调查项目应统一规定,不得任意改变或增减,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2)重点调查,1)重点调查,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范围内选择部分重点单位搜集统计资料的非全面调查。,重点单位:,在总体中虽然数目不多,所占比重不大,但就调查的标志值来说却在总量中占很大的比重。,例如:调查几个大型的主要的发电厂,就可以了解我国电力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特点:,比

11、普查节省人力、财力、时间,及时,不能推算整个调查总体,B,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2)重点单位的选择,组织重点单位调查的关键问题是确定重点单位。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重点单位选多少,要根据调查任务确定。,选择重点单位时,要注意重点可以变动的情况。,选符合要求的单位。,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3)重点调查的组织形式,重点调查主要采取专门调查的组织形式,有时也可颁发定期统计报表,由被调查的重点单位填报,重点观察这些重点单位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及其变动。,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3)典型调查,1)典型调查的意义和作用,在调查对象中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的单

12、位进行非全面调查。典型调查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个别典型单位进行调查研究。俗称“解剖麻雀”;二是在对总体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划类选典,选择一部分典型单位进行调查,并根据这些典型单位的调查结果从数量上对现象作近似的估算。,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2)典型单位的选择,在统计调查中使用典型调查方式时,对于典型单位的确定,应注意以下几点:,选择典型应从实际出发,结合有关专业知识,对调查对象进行全面分析。,按照统计调查的目的和任务,选择典型的方法应灵活多样。,选取多少个典型单位,则取决于调查对象本身的特点。,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3)典型调查的方法,运用典型调查的方法一般说来主要不在于取得社

13、会现象总体的数值,而在于了解与统计数字有关的生动的具体情况,做到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在特定的条件下,典型调查也可用于对统计数据质量的检查或对总体数量的推算。典型调查可花费较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较为深入细致的资料,但它不能代替全面调查。,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4)抽样调查,在全部调查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的结果推断总体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其目的就是利用样本进行抽样推断。抽样推断是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计算样本指标,并据以推算总体相应数量特征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统计调查的方式方法,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三、统计调

14、查体系,统计调查体系 一个国家开展统计调查方法和制度的总称。,我国的统计调查体系:建立以必要的周期性的普查为基础,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同时辅之以重点调查、科学推算和部分全面报表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四、调查方案的设计,设计调查方案的首要工作是明确调查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为什么要调查,通过这项调查要搜集哪些资料来解决什么问题。,要求:简明扼要,在一项统计调查工作开始以前,应该做好各种准备工作,设计出一个切实可行的统计调查方案,使调查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2、

15、确定调查对象和单位,调查单位:是构成调查对象的各个具体单位,是调查项目和指标的承担者或载体,是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基本单位。,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确定的需要进行调查的某个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或调查范围,即调查总体,它是由许多性质相同的调查单位组成的。,注意: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区别,例如:调查项目的承担者是。A调查对象 B调查项目C调查单位 D填报单位,填报单位:,填报单位则是负责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3、设计调查和调查表,是调查的具体内容,即是指调查中所要登记的调查单位的特征。由调查对象的性质、调查目的和任务所决定。,调查项目:,表现形式:,列出调查项目的表格形

16、式就是调查表。,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在拟定调查项目时,要注意下列问题,(1)调查项目要少而精,只列入为实现调查目的所必须的项目。(2)本着需要和可能原则,只列入能够得到确切答案的项目。(3)调查项目之间尽可能保持联系,以便相互核对起到校验作用。(4)有的项目可拟定为“选择式”。,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调查表设计有两种形式,单一表,即在一份表上只登记一个调查单位,每个调查单位填写一张表或一套表,以完成一项调查任务。,一览表,即在一份表上登记若干调查单位。,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4、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时限,调查时间:,调查期限:,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点或时期;,指调查工作进行的起

17、讫时间;,例如:人口普查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是为了。A避免登记的重复和遗漏 B确定调查的范围C确定调查的单位D登记的方便,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5、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人员的选择、组织、培训,调查表、问卷的印刷,必要工具的准备,经费的来源及开支的预算,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6、设计调查表格和问卷,调查报告包括调查过程的描述、依调查数据所作的决策和调查结果的评价。调查结果的评价主要是对调查的精度、费用等进行评价。,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五、二手资料的主要来源渠道,1统计年鉴,2有关期刊,【常用统计年鉴网站】,上海统计年鉴,中国年鉴信息网,中国宏观数据挖掘分析系统,维普、清华同

18、方、国研网等大量杂志,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3有关网站:,http:/免费论文网http:/case/中国营销传播网http:/杂志浏览网在线文档分享平台,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六、统计数据的误差,统计数据与客观现实数据之间的误差,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1.登记误差,调查过程中由于调查者或被调查者的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注:从理论上讲,此类错误是可以消除的,如:填报错误、抄录错误、汇总错误,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2.代表性错误,指利用样本数据进行推断时所产生的随机误差。,系统性误差,是由于从总体中抽取调查单位时没有按照随机原则而形成的。,随机性误差,是由于抽样的随机性而

19、带来的误差,在调查过程中即便遵循了随机原则,也不可能避免产生这种误差。,特点:无法消除,但事先可以进行控制和计算,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统计数据的质量要求,1.精度:最低的抽样误差和随机误差2.准确性:最小的非抽样误差3.关联性:满足决策管理和研究的需要4.及时性:最短的时间内取得并公布5.一致性:保持时间序列的可比性6.最低成本:以最经济的方式取得,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2.2统计数据的整理,对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又称为汇总性整理。,1、数据整理,2、数据整理的意义,(1)综合概括以取得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数据资料;,(2)科学分类以便于统计分析,作用:是统计

20、调查的继续,统计分析的前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数据整理概述,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3、统计数据整理的内容,(1)如何对所要研究的总体进行统计分组;(2)确定描述总体数量特征的统计指标体系。,在实际调查中,对调查来的资料应该整理些什么内容,这要依据事先拟定的整理纲要要求的项目来确定。,整理纲要的内容一般包括一整套空白的综合表和编制说明。综合表的基本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分组,一部分是相应的统计指标。,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2005-2006年某企业房屋基建竣工情况表,单位:万平方米,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4、统计整理的程序,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5、统计资料的组织形

21、式,(1)逐级汇总,就是按照一定的统计管理体制,自下而上逐级地汇总调查资料。,优点:便于就地审核,缺点:层次较多,容易产生误差,且费时较多,(2)集中汇总,就是将全部调查资料集中到一个统计部门进行一次性汇总。,优点:汇总速度快,便于计算机汇总,及时准确,缺点:不便于审核和订正,(3)会审汇编,就是下级报告单位的统计人员,自带统计报表和有关资料,集中到上级单位,共同汇总编制综合统计报表。,优点:便于资料的审核和订正,缩短汇总时间,并有利于相互交流。,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6、统计整理的技术,(1)手工汇总,就是利用算盘和计算器进行的汇总,划记法,过录法,折叠法,卡片法,在汇总表上划点或线为

22、记号的汇总方法,将需要汇总数值折叠到边上。就可予以计算汇总。,将各个资料过录到汇总表中,计算汇总,得出各组、总体单位数和标志值合计数。,先准备摘录卡片,将单个项目和数值摘录在卡片上,再利用卡片分组归类,汇总计算。,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2)计算机汇总,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计算机汇总实例,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原始数据录入,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计算机汇总实例,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7、数据的预处理,数据的预处理是数据整理的先前步骤,是对数据分类或分组之前所做的必要处理,包括数据的审核、筛选、排序等。,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1)数据的审核与筛选,审核发现数据中的错误,数据的筛选去除错误数据,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2)数据的排序,发现数据的内在规律、有助于检查纠错,排序的方法,注:排序可借助计算机完成,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借助计算机完成排序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