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复习专题之秦时明月汉时关边塞征战诗.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376800 上传时间:2023-10-22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335.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鉴赏复习专题之秦时明月汉时关边塞征战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诗词鉴赏复习专题之秦时明月汉时关边塞征战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诗词鉴赏复习专题之秦时明月汉时关边塞征战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诗词鉴赏复习专题之秦时明月汉时关边塞征战诗.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诗词鉴赏复习专题之秦时明月汉时关边塞征战诗.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词鉴赏复习专题之秦时明月汉时关边塞征战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鉴赏复习专题之秦时明月汉时关边塞征战诗.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秦时明月汉时关 边塞征战诗鉴赏,边塞诗人,李颀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益常建卢纶,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别董大(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关。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

2、,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从军行(七首)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听晓角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塞下曲四首(其一)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帝。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塞下曲六首(其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塞下曲六首(其三)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一边塞征战诗的主要特点1内

3、容边塞风光: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抒发歌颂、赞美之情)统治者:穷兵黩武(批判之情)将士:艰苦生活(同情)、报国豪情 家乡:思乡念亲 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 2主旨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情感 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将士久戍的乡愁和闺中妻子的离恨;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玉门关、雁门关、代郡、轮台、龙城、金城陇西、塞上、天水、上郡、云中,3风格雄壮豪迈、豪放旷达、雄壮悲慨、委婉清丽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对比、渲染。二边塞征战诗常用语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胡、羌、羯、夷、匈奴、碛西、轮台、龟兹、夜郎、

4、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投笔:弃文从武。长城:守边的将士。楼兰:边境之地。吴钩:武器或有勇武豪情。泛指宝刀、利剑。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马诗 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马踏清秋。,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三鉴赏要诀1弄清边塞诗词的立意,深挖它含蓄的主旨,从总体上对作品进行把握。题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魏大从军(陈子昂)匈奴犹未灭,魏

5、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这首诗对边塞环境描写有什么特色?起了什么作用?诗的主题又是什么?请做简要的分析。答:写出边塞险峻的形势以渲染气氛,预示将来激烈的战斗,富有想象。其主题是:寄予魏大以很大的希望,激励友人勇立战功;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自己为国立功的宏愿。,2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题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塞上听吹笛(高适)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这首边塞诗描绘出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塞风情画,抒发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其感情基调是什么?答:诗人通过描写边塞冰霜融化、春回大地、牧马晚

6、归、月洒清辉、戍楼闻笛的平和宁谧之景,抒发了戍边将士殷殷的思乡之情。其感情基调是感慨而不哀伤。,3要弄清诗中对战争场面的描写的专用语。战争是非常残酷的,是血淋淋的,不宜直接描写,所以绝大多数诗人都采用侧面描写。一是要抓住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二是要抓住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然后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深入的揣摩,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例3:(200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

7、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答: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2012 湖南)度破讷沙 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上战功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注:破讷沙:沙漠名;鹈泉:泉水名。(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 诗。(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答: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情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

8、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北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暧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边塞,(2011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答案】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答案】以情相问,以景作答。化抽象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

9、诗的抒情效果。“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高考考点】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特点的把握与评析能力。“今古河山无定据”,言江山多更迭的兴亡之感,开篇境界宏大,贯通古今,胸怀天下,更为全词奠定了苍凉悲怆的感情基调;“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借景抒情,境界开阔,写战争的频繁和塞外的荒凉萧索。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词句本身的意思,关注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方能全方位地评价其特点。(2)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能力。“一往情深深几许”是针对“情”的问句,“深山夕照深秋雨”却是写景作答,化抽象之“情”为具体之景,形象生动

10、。在写景句中,三个意象叠加,营造了凄凉忧伤的氛围,委婉地抒发了词人的一腔惆怅。两句词,四个“深”字,加深了凄凉之感,读来颇有意蕴,而无重复多余之感。做赏析表现手法的题目,找准手法就找准了赏析点;另外,基本的鉴赏术语要掌握,结合诗歌分析是必须的。,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分析诗中塑造的诗人的形象。解题步骤 写的是为国杀敌的边关将士形象。边关将士在恶劣环境中不畏艰苦,早起晚睡,为国杀敌。抒写了对边关将士的赞美之情和诗人希望像边关将士那样报效祖国、建功立业之情。参考答案 这首诗塑造了为国杀敌的

11、边关将士形象(步骤1),通过对边关将士在恶劣环境中不畏艰苦,早起晚睡,为国杀敌的描写(步骤2),表达了对边关将士的赞美,抒写了诗人希望像边关将士那样报效祖国、建功立业之情(步骤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简析上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依据解题步骤,形成答案:答案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步骤1),他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步骤2)。诗歌通过这

12、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步骤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望蓟门 祖咏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诗歌开篇写客心之“惊”,这个“惊”是贯穿全诗的吗?请谈谈你的理解。解题步骤 全诗以“惊”为线索,以“惊”为基调,贯穿全诗。第一句写初至燕台而心为之“惊”,第二句写到诗人为边塞重镇及汉将军营整肃而惊,第三句为边塞苦寒而惊,第四句为猎猎军旗飘扬而惊。全诗以“惊”展现了诗人的心灵震撼。参考答案 全诗以“惊”为线索,以“惊”为基调(步骤1)。第一句写初至燕台而心为之“惊”

13、,第二句写到诗人为边塞重镇及汉将军营整肃而惊,第三句为边塞苦寒而惊,第四句为猎猎军旗飘扬而惊。颈联写作者因汉军进攻烽火连天,汉军守备岿然不动而惊。最后两句因为“惊”而雄心勃发而意欲立功边疆,以酬平生之志(步骤2)。全诗以“惊”展现了诗人的心灵震撼。(步骤3),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回答问题。入关 梁吴均羽檄起边庭,烽火乱如萤。是时张博望,夜赴交河城。马头要落日,剑尾掣流星。君恩未得报,何论身命倾。【注】汉代张骞,以功封博望侯,后人称之张博望。交河城:古城名,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要:同“邀”,此处意为拦截。(1)这首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边塞怎样的场景?“马头要落日,剑尾掣流星”是如何以人写景的?(5分

14、)答: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边塞军情紧急、形势十分严峻、充满了危险气氛的忙乱景象,勇士出场、连夜奉命奔赴沙场的场景。(2分)“马头要落日,剑尾掣流星”这两句以奇妙的想象,描写了勇士身佩宝剑、扬鞭策马、驰赴疆场的飒爽英姿,宝剑上的珠玉流光闪烁,犹如天上的流星划过边塞,美丽而壮观。这两句以人写景,又显示出人之英雄气魄。(3分)(2)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对后世有什么影响?(6分)答:这首诗开篇渲染战争气氛,烘托人物的出场,中间衬之以人写景,结尾以自白抒发情感,体现人物为国捐躯的无私胸怀,进一步点明主题,风格清俊、雄健、朴实。(3分)这首诗给唐代边塞诗以启发和借鉴,唐代边塞诗就继承了这种以昔日汉帝国的

15、天下一统、声威显赫为荣耀的情怀。(3分)解析(1)此题考查了考生对诗句中蕴含的画面场景的把握能力。要能结合诗句描写,还原出画面的特点,感受到场景的气氛,想象出诗句中传达出的壮观景象,并对之加以概括形成答案。(2)分析诗歌的写作特点,可以从用词、手法运用、章法布局、新颖性和独创性等角度深入思考。对后世的影响则是考查了文学的传承意义,可以结合具体诗歌来分析。,2009全国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

16、军队七万多人。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答案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步骤1)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步骤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答: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答: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

17、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解析:本诗是一首乐府诗,写边塞军旅生活,抒发征人久戍思家之情随着舞蹈动作的变换,琵琶又翻出了新的曲调,边地乐曲的内容,总离不开“离别情”这个主要的内容;那种悲凉的曲调,无论什么时候,都会扰得人心烦意乱,可是那奏不完、“听不尽”的曲调,叫人又怕听,又爱听,永远令人动情。这时征人看到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悲凉,激起征人的思乡之情和保卫边疆的责任感。短短一首七绝,蕴含丰富,有动作有音响,有新声有旧情,缭乱的音响,婆娑的舞影,头上的秋月,脚下的长城,全被缀入“不尽”的怀乡思绪之中。这首诗,即景寓情,壮阔悲凉,荡漾回旋,实为七绝中的上乘之作、上乘

18、之意境。,导学练习:从军行使至塞上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出关塞上听吹笛,高2013届高三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导学案答案,1从军行(杨炯)答:借代的修辞手法。答: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举国上下尚武好战的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民族心态;忠君报国和建国立业的思想。,2使至塞上(王维)答:诗中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出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上升腾起的燧烟是那么的直,黄河中倒映着的落日是那么的圆,这简直让诗人感到震惊,精神为之一振,前面的惆怅则被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中,刹时一扫而光。诗人通过对大漠壮丽风光的描绘,抒发了对为国御敌守边,立功绝域的将士们的崇敬之情,充满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3武威送

19、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岑参)答:这一句意义极为深刻,其意思是说只要我军发动进攻,就能全歼敌军,大获全胜,使西域重见光明。诗人将惜别与祝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谓独树一帜,别开生面。,4出关(徐兰)(1)答: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怀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2)答: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5 塞上听吹笛高适.(1)、答:诗歌一开始是两句实景描写:塞外西北,冰雪消融,是

20、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布满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大有关系那大地解冻的春的信息,牧马晚归的情景意味着,这就是胡马北还,边境战火平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战争危险消失的意味。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2)A.通感,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似乎看到梅花之落;B.语意双关,字面上,似乎写塞上梅花盛开,在风中,一夜间花散落于关山处处;实际上,“梅花落”是笛子曲,风将笛声吹送到关山处处;C.虚实结合,诗人将“梅花落”拆用,构成一种虚景,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四处飘散,一夜之中色和香洒满关山,写声成象,与雪净月明的实景和谐搭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