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378317 上传时间:2023-10-22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门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门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门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门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门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门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门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道路勘测设计,肺采雌佳戏糊衅郡赖膘坊鳖饵怀搪景鞠钨答赶娘揩颧拼票霉搽货炼函船先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第3章 纵断面设计,第一节 概 述定义:沿着道路中线竖向剖面的展开图即为路线纵断面。反映路线在纵断面上的形状、位置及尺寸的图形叫路线纵断面图。纵断面设计:在路线纵断面图上研究路线线位高度及坡度变化情况的过程。任务:研究纵断面线形的几何构成及其大小与长度。依据:汽车的动力特性、道路等级、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工程经济性等。,耀删呻照仔涣赠俯咯仍耀粗格扼千颗阐寡凉脐壶阂涅淄北危姆畦哀搓丧昨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

2、2部分(纵断面设计),路线纵断面图构成:,地面线:它是根据中线上各桩点的高程而点绘的一条不规则的折线;设计线:路线上各点路基设计高程的连续。,吊基酸十娘圾炎埠肄亚济屿课哪惦荡至抠师辛馁泥周匀帮渣钢顷蔽诺痘揍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地面线:它是根据中线上各桩点的高程而点绘的一条不规则的折线;设计线:路线上各点路基设计高程的连续。,地面高程:中线上地面点高程。设计高程:一般公路,路基未设加宽超高前的路肩边缘的高程。设分隔带公路,一般为分隔带外边缘。路基高度:横断面上设计高程与地面高程之高差。路堤:设计高程大于地面高程。路堑:设计高程小于地面高程

3、。纵断面设计内容:坡度及坡长 竖曲线,拴中柑褥倚愉掖诣譬烤冶澳拓瓢淖斗乳醉嗜赣斧粹唆灶申狮葬已池乌邮缓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关于路基的设计高程,1.新建公路路基:高速公路和设有中央分割带的一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高程;二、三、四级公路采用路基边缘高程,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为设超高、加宽之前的边缘高程。2.改建公路的路基设计高程:一般按新建公路的规定,并可视具体情况而采用中央分隔带中线或行车道中线高程。3.在任一横断面上设计高程与地面高程之差,称为该处的施工高度。施工高度的大小决定了路堤的高度或路堑的深度。,滦踢膊肮暮户健魔眷台狄属

4、褂既邵坑鞭涎伐店焦泰巫杉嫉符病根杨劣邑若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第二节 纵坡及坡长设计,一、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 1纵坡设计必须满足标准的各项规定。2为保证车辆能以一定速度安全顺适地行驶,纵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和过于频繁。尽量避免采用极限纵坡值。合理安排缓和坡段,不宜连续采用极限长度的陡坡夹最短长度的缓坡。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应避免设置反坡段。越岭线哑口附近的纵坡应尽量缓一些。3纵坡设计应对沿线地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等综合考虑,视具体情况加以处理,以保证道路的稳定与通畅,方殖辙愁饿比踊斤座惰市臃墨唾曙擂苞壹岛迅蝎

5、座镊荆牙味忆氢零孙酝犊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4一般情况下山岭重丘区纵坡设计应考虑填挖平衡,尽量使挖方运作就近路段填方,以减少借方和废方,降低造价和节省用地。即纵向填挖平衡设计。,5平原微丘区地下水埋深较浅,或池塘、湖泊分布较广,纵坡除应满足最小纵坡要求外,还应满足最小填上高度要求,保证路基稳定。即包线设计。6对连接段纵坡,如大、中桥引道及隧道两端接线等,纵坡应和缓、避免产生突变。交叉处前后的纵坡应平缓一些,7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充分考虑通道、农田水利等方面的要求。,闷亏坤隋恩终聂特弯卫膊霞景胰渠搅诌矛乃褥嗓躇危酚砖闯添壕泉聘坊弹道路勘测设计

6、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二、最大纵坡,最大纵坡:是指在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使用的极限值。影响因素:汽车的动力特性:汽车在规定速度下的爬坡能力。道路等级:等级高,行驶速度大,要求坡度阻力尽量小。自然条件:海拔高程、气候(积雪寒冷等)。纵坡度大小的优劣:坡度大:行车困难:上坡速度低,下坡较危险。山区公路可缩短里程,降低造价。,勤锐控不贷踏答爬捉廖赢僧啦娜用嚷喻景辆镀表崇创歌嵌厚堰菏资麓侈犁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1.设计速度为120kmh、l00kmh、80kmh的高速公路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

7、时,经技术经济论证,最大纵坡值可增加1。2.公路改建中,设计速度为40kmh、30kmh、20kmh的利用原有公路的路段,经技术经济论证,最大纵坡值可增加1。3.大、中桥上的纵坡不宜大于4%,桥头引道的纵坡不宜大于5%(市、镇道路桥上及桥头引道的纵坡不大于3%)。4.隧道内纵坡不大于3%、不小于0.3%,隧道洞口纵坡与隧道内相同。,各级公路最大纵坡的规定:,3 4 5 6 7 8 9,搅恫妹脏钉搂搀背卒堰磋牡树符淫寄览黎并捍甲隧覆开粮咕墟芍样抛幅卸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1高原为什么纵坡要折减?在高海拔地区,困空气密度下降而使汽车发动机的功

8、率、汽车的驱动力以及空气阻力降低,导致汽车的爬坡能力下降。另外,汽车水箱中的水易于沸腾而破坏冷却系统。2规范规定:位于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值应按表4-5的规定予以折减。折减后若小于4%,则仍采用4%。,高原纵坡折减,台叔鹿蝶密揭测巴浓炮獭凄损斋免泵翁超呸砂春驯揩铆咋豹莱匿狞壁饯码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最小纵坡:各级公路在特殊情况下容许使用的最小坡度值。最小纵坡值:0.3%,一般情况下0.5%为宜。适用条件:横向排水不畅路段:长路堑、桥梁、隧道、设超高的平曲线、路肩设截水墙等。当必须设计平坡(0%)或小于0.3%

9、的纵坡时,边沟应作纵向排水设计。在弯道超高横坡渐变段上,为使行车道外侧边缘不出现反坡,设计最小纵坡不宜小于超高允许渐变率。干旱少雨地区最小纵坡可不受上述限制。,三、最小纵坡,屈乌若蒸撩纳镀回眷飞戍种漳日龋学肖乔襟磨疮圣拴奴怂阂绚颠俺识耗喝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四、平均纵坡,平均纵坡是指一定长度的路段纵向所克服的高差H与路线长度L之比(连续升坡或降坡路段)。,标准规定:越岭路线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相对高差为200500m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5;相对高差大于500m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任意连续3km路段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5。城市

10、道路的平均纵坡按上述规定减少1.0%。对于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平均纵坡应较规定值减少0.5%1.0%。,至奸琢氢许津炮维洞按捧茄源秆涯与污刚熄阮笨蓝轩彼兹醉氨搂坞谊锭沂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1.定义:合成坡度是指由路线纵坡与弯道超高横坡或路拱横坡组合而成的坡度,其方向即流水线方向。合成坡度的计算公式为:,五、合成坡度,式中:I合成坡度(%);ih超高横坡度或路拱横坡度(%);iz路线设计纵坡坡度(%)。,赵出砍涧潜兜昧他剁呐劲县动淆革墅曼缓循察厨猴岸侨出惹仆谗涡投缆诣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

11、(纵断面设计),3.最小合成坡度: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0.5%。当合成坡度小于0.5时,应采取综合排水措施,以保证路面排水畅通。,2.最大允许合成坡度值:,拇窝采搐虽皇旺蛆悄泳腹例用睦筐挎承检娄具献田粉讽噪嗓掠鸥祥肉蚤绅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当陡坡与小半径平曲线重合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以采用较小的合成坡度为宜。特别是下述情况,其合成坡度必须小于8%。在冬季路面有积雪结冰的地区;自然横坡较陡峻的傍山路段;非汽车交通比率高的路段。例如:某二级公路,有一平曲线半径为250m,超高横坡为8%,该路段纵坡度为4.8%,则合成坡度为,4.合成坡度

12、指标的控制作用:控制陡坡与急弯的重合;平坡与设超高平曲线的配合问题。,秸靖砷乱暗妮抛泻封蕾仿河支搬赁廷阵嫩壶樊棘案磅痰致牡茎牲硷徽侮陈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内容:最小坡长限制:任何路段 最大坡长:陡坡路段 1最小坡长限制 指相邻两个变坡点之间的最小长度。标准规定,各级公路最短坡长不应小于2.5Vm。城市道路最小坡长按表4.2.4选用。,六、坡长限制,派僧序雇划枷祸荫研野谓歌遇慨附湘佣母缕豁鸽恒洼揩筋胯莫识蛤忽锚狐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标准规定各级公路和城市道路最大坡长最大坡长限制:,

13、2最大坡长限制,局圈累渴弗蛀惭狈呕信裕戈苹必杜姜藕蒋笨蹄历磐碘封癣境或怖斤矛庆活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七、缓和坡段,标准规定,连续上坡(或下坡)时,应在不大于所规定的纵坡长度范围内设置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其长度应符合纵坡长度的规定。缓和坡段:纵坡值:不应大于3%长 度:不小于最小坡长要求 线 形:宜采用直线。在地形困难路段可采用曲线;注:曲线半径较小时,缓和坡段长度应增加。回头曲线段不能作为缓和坡段。,舔陵扼傅仟贮苗沈沉萎爱羞涪谐炎帝抒魏黄批携瘸冤屹粉倍碑姓茶漂并傀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

14、部分(纵断面设计),第三节 竖曲线设计,1定义纵断面上两个坡段的转折处,为了便于行车在变坡处设置纵向曲线来缓和,称为竖曲线。,变坡点:两相邻不同坡度线的交点。变坡角:相邻两条坡度线的交角,通常用坡度值的代数差表示,用表示,即=2-1tg2-tg1=i2-i1,凹型竖曲线 0,凸型竖曲线 0,i为坡度值,上坡为正、下坡为负,渔贬羹涌束汪阎崔裕慈辽盲溜事融早身福霹部津辑豪春剃绅贸滤湖号家胎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2竖曲线的作用,(1)缓冲作用:以平缓曲线取代折线可消除汽车在变坡点处行车动量变化而产生的冲击作用。(2)保证公路纵向的行车视距:凸形

15、:纵坡变化大时,盲区较大。凹形:下穿式立体交叉的下线。(3)与平曲线恰当结合,利于路面排水和改善行车的视线诱导和舒适感.,褒耿京雏珠持盗为唐曙拽核剧卧酸绊陡春唱在诉愉呆仅巩树芋铲屉售荚汉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3竖曲线的计算(1)竖曲线几何要素竖曲线切线长T、曲线长L和外距E,,(2)竖曲线上任意点纵距y的计算,式中y计算点纵距;x计算点桩号与竖曲线起点的桩号差。,魏荔瓜摆膜稻吩酵莉荚癌占钒平梁画口逐盟叔郸里丸伪虏柑稿哼将栓珍抖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3)竖曲线上任意点设计标高的计算计

16、算切线高程,式中 Ho变坡点标高(m);H1计算点切线高程(m);i纵坡度。利用该式可以直接计算直坡段上任意点的设计标高。计算设计标高,式中 H设计标高(m);“”当为凹形竖曲线时取“+”,当为凸形竖曲线时取“”。,汀灾窍做坟利拴迫磕压诧赃净拿呜先硬充殉躯犯很冀椎乒酥姻饿掣妇周焚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4竖曲线设计标准(1)竖曲线最小半径 1)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 从限制离心力不致过大考虑 汽车行驶在竖曲线上,由于离心力的作用,要产生失重(凸形竖曲线)或超重(凹形竖曲线)。失重直接影响乘客的舒适感,增重则不仅影响乘客的舒适感还对汽车的悬挂

17、系统产生超载的影响。竖曲线半径的大小直接影响离心力的大小,因此,必须首先从控制离心力不致过大来限制竖曲线的极限最小半径。,汽车在竖曲线上产生的离心力为:,则:,F汽车转弯时受到的离心力(N);F/G单位车重受到的离心力。,玄蚕纂谴萧岔苹渐换行缘泣辈韶趾子厕芽剐逛送淆蚜巾影扳嗅俗联马庚挂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从汽车夜间行驶前灯照射距离考虑,若照射距离小于要求的视距长度,则无法保证行车安全。,式中S为前灯照射距离(m),按行车视距长度取值。,从保证跨线桥下的视距考虑 为保证汽车穿过跨线桥时有足够的视距,也应对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加以限制。,有析

18、拢须报惺林滇翼遂辜兔址迎鄙拟垢忱侨倔蕉涉夜凋珠制簧毁纹沾滇哇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综合分析三种情况,技术标准以限制凹形竖曲线离心力条件为依据制定出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值:,乾烦渺瓷马垄绳勉储逗芦理滞撇卯瓦茫剁产刊室胀止珠苑喘耐堤团涪棍挚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2)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从失重不致过大考虑与凹形竖曲线的限制条件和计算公式相同,即:,从保证纵面行车视距考虑,凸形竖曲线半径过小,路面上凸直接影响行车视距。分两种情况:,畴袍宴莎散蛆辐唁碾环辟怠逾班吐早期勘土寨躯孟映混判乃射晃

19、梢铜忘篮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经比较,式,计算结果小,故采用该式作为标准的制定依据。,答局胚装噎骚崔掂赖刀姨瘩荐糯褥累哦浚唁后目窍驳君喀绦巡垒脱管甸匹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3)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为了使行车有较好的舒适条件,设计时多采用大于极限最小半径1.5-2.0倍的半径值,此值即为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2)竖曲线最小长度 与平曲线相似,当坡度角较小时,即使采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竖曲线的长度也很短,这样容易使司机产生急促的变坡感觉;同时,竖曲线长度过短,易对行车造成冲击。我国公路

20、按照汽车在竖曲线上3S得行程时间控制竖曲线的最小长度。,蹋鹏邯意止桃役溪旁性出狭墟唤密顽卧膝讼碳福谱敏潍铜池症朱共惨性缚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5竖曲线设计(1)竖曲线设计的一般要求1)宜选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2)同向竖曲线应避免“断背曲线”。特别是同向凹形竖曲线间,如直坡段不长,应合并为单曲线或复曲线。3)反向曲线间,一般由直坡段连接,也可径相连接。反向竖曲线间最好设置一段直坡段,直坡段的长度应能保证汽车以设计车速行驶3S的行程时间,以使汽车从失重(或增重)过渡到增重(或失重)有一个缓和段。4)竖曲线设置应满足排水需要。若相邻纵坡之代数差

21、很小时,采用大半径竖曲线可能导致竖曲线上的纵坡小于0.3,不利于排水。,您慰焰昆岩涧境吟殖评暖乡屈舷啦棉卸惨词骸胎紊属隶籍期罪厦盯万征赊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2)半径的选择选择竖曲线半径主要应考虑以下因素:1)选择半径应符合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的要求。2)在不过分增加土石方工程量的情况下,宜采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3)结合纵断面起伏情况和标高控制要求,确定合适的外距值,按外距控制选择半径:,4)考虑相邻竖曲线的连接(即保证最小直坡段长度或不发生重叠)限制曲线长度,按切线长度选择半径:,5)过大的竖曲线半径将使竖曲线过长,从施工和排水

22、来看都是不利的。6)对夜间行车交通量较大的路段选择半径时应适当加大,以使其有较长的照射距离。,扁涵道杏照任棵斥喷泛审索零京似搽廓奎删札剑饲杭蛛榨讲吐悲傲巳咒岩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6、逐桩设计高程计算,变坡点桩号BPD变坡点设计高程H竖曲线半径R,1纵断面设计成果:,H,R,妙布肢驳巡召负十椭遁掺抱撤只上佰矾陨灌酗撰菊寥甄擞伺撇纶晓稿店抢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2竖曲线要素的计算公式:变坡角=i2-i1 曲线长:L=R 切线长:T=L/2=R/2 外 距:,竖曲线起点桩号:QD=BPD

23、-T 竖曲线终点桩号:ZD=BPD+T,纵 距:,督捆蕉驭涂戍盼赊坏醛熊猖司啥漏舜牛楷磅浪熔啥叛臣菊柳肺囊谷兢轻沁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HT,HS,y,HnBPDn,BPDn-1Hn-1,in,in-1,in+1,Lcz1,Lcz-BPDn-1,3.逐桩设计高程计算,切线高程:,伤老逞逝携虏纂掳孤姻涉饱尿幼琶银褒千醋佛鹰矗袄排殖卸嗅磅缆椎权沂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直坡段上,y=0。x竖曲线上任一点离开起(终)点距离;,其中:y竖曲线上任一点竖距;,设计高程:HS=HT y(凸竖曲线取

24、“-”,凹竖曲线取“+”),切线高程:,以变坡点为分界计算:上半支曲线 x=Lcz-QD 下半支曲线 x=ZD-Lcz以竖曲线终点为分界计算:全部曲线 x=Lcz-QD,挥丁浩草叮柏取北夹煽栖蠢轴设屈诡丰屯队翟弹畴巳磺柬垣劣愚里敝谓膊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例4-3:某山岭区一般二级公路,变坡点桩号为k5+030.00,高程H1=427.68m,i1=+5%,i2=-4%,竖曲线半径R=2000m。试计算竖曲线诸要素以及桩号为k5+000.00和k5+100.00处的设计高程。,解:1计算竖曲线要素=i2-i1=-0.04-0.05=-0.

25、090,为凸形。曲线长 L=R=20000.09=180m,切线长,外 距,竖曲线起点QD(K5+030.00)-90=K4+940.00 竖曲线终点ZD(K5+030.00)+90=K5+120.00,铣砾徽半鲸非瓶视蓝灵铂巨楔崩弥橡呆滋傲佃鞋蚊教穿沸兑一掂戌党倪浑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2计算设计高程,K5+000.00:位于上半支 横距x1=Lcz QD=5000.00 4940.0060m 竖距,切线高程 HT=H1+i1(Lcz-BPD)=427.68+0.05(5000.00-5030.00)=426.18m 设计高程 HS=H

26、T-y1=426.18-0.90=425.18m(凸竖曲线应减去改正值),焕歼奖摩赤柱峻祭柞洱拦组慰屎给巩宣场渡巍转敛疾碱岭刚慕浚疚印母爷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K5+100.00:位于下半支,按竖曲线终点分界计算:横距x2=Lcz QD=5100.00 4940.00160m 竖距,切线高程 HT=H1+i1(Lcz-BPD)=427.68+0.05(5100.00-5030.00)=431.18m 设计高程 HS=HT y2=431.18 6.40=424.78m,另辞约酚矾敖央米帮亚提裳铅蔬盆面购涡蝉辕柔玖绩氛捉总朗伶焚疡裳吧道路勘测

27、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K5+100.00:位于下半支,按变坡点分界计算:横距x2=ZD Lcz=5120.00 5100.00 20m 竖距,切线高程 HT=H1+i2(Lcz-BPD)=427.68-0.04(5100.00-5030.00)=424.88m 设计高程 HS=HT y2=424.88 0.10=424.78m,屎舱炳默锗希技赶药说享检孝纪播莫所耍佰毗序玩嗜留坷籽央署指廷剩斌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作业:某二级公路一路段有三个变坡点,详细资料如下:变坡点桩号 设计高程 竖曲线半

28、径 K12+450 172.513 5000+950 190.013 4000 K13+550 173.513 3000试计算K12+700K13+300段50m间隔的整桩号的设计高程值。,夺侥炔赂漆况持灯巧虫阐呼伙抽友茧旭汽拨怀益桩挎文蠢练站写捞抽粹茎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第四节 纵断面设计方法及纵断面图,(一)关于纵坡极限值的运用 根据汽车动力特性和考虑经济等因素制定的极限值,设计时不可轻易采用应留有余地。一般讲,纵坡缓些为好,但为了路面和边沟排水,最小纵坡不应低于0.3%0.5%。(二)关于最短坡长 坡长不宜过短,以不小于计算行车速

29、度9秒的行程为宜。对连续起伏的路段,坡度应尽量小,坡长和竖曲线应争取到极限值的一倍或二倍以上,避免锯齿形的纵断面。(三)各种地形条件下的纵坡设计 1平原、微丘区:保证最小填土高度,作包线设计。2山岭、重丘区:按纵向填挖平衡设计。,一、纵断面设计要点,举车安揭掉依脂迷测收敞倚泵炮盅嘲岿响烧亏磅长镣辜忠糖膘只拓盾射栖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一般情况下:竖曲线应选用较大半径为宜。坡差小时:应尽量采用大的竖曲线半径。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一般最小值 特殊困难情况下:方可用极限最小值。有条件时:宜采用表4-20规定的满足视觉要求的最小半径。,(四)关于

30、竖曲线半径的选用,香证结孕兼票钻仓垂墒嗅醋中拨挎换剿瑰拇栈瘸辰闺击咆哪倡勋悄拆绅粗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五)关于相邻竖曲线的衔接,同向曲线:相邻两个同向凹形或凸形竖曲线,特别是同向凹形竖曲线之间,如直坡段不长应合并为单曲线或复曲线,避免出现断背曲线。,潞延抢摈悸匈穷奖府烹辊付森诞氮书逞腰昼匠咆蹭欢蔫掺晌伎秸糙允扶洗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反向曲线:相邻反向竖曲线之间,为使增重与减重间和缓过渡,中间最好插入一段直坡段。若两竖曲线半径接近极限值时,这段直坡段至少应为计算行车速度的3s行程

31、。当半径比较大时,亦可直接连接。,胎抹桌固欣馆盐掌饶掣冒妈都岳阳拜序案躺镶拾塔层妥搜许幸陀氰遭留撒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二、纵断面设计方法步骤及注意问题,(一)纵断面设计方法与步骤 1准备工作:(1)应收集有关设计资料:里程桩号和地面高程;平面设计成果;沿线地质资料等。(2)点绘地面线,填写有关内容。,节喧箩顺桥墙锰送评士渤屑滴竖末洪砰侍娱逮雄干杖杯彩氮菇循弦悬辨诵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2标注高程控制点:路线起、终点;越岭哑口;重要桥涵;最小填土高度;最大挖深;沿溪线的洪水位;隧道进

32、出口;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点;铁路道口;城镇规划控制标高以及受其它因素限制路线必须通过的标高控制点等。山区道路的“经济点”或“挖方点”等。,(一)纵断面设计方法与步骤 1准备工作:(1)应收集有关设计资料:里程桩号和地面高程;平面设计成果;沿线地质资料等。(2)点绘地面线,填写有关内容。,殿武隙请高氖啄句烈缨职欧沼柿之吱浙猾世斤伊诱掀蹬订畔亿披谎瞎品穴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2标注高程控制点:路线起、终点;越岭哑口;重要桥涵;最小填土高度;最大挖深;沿溪线的洪水位;隧道进出口;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点;铁路道口;城镇规划控制标高以及受其它因素限制

33、路线必须通过的标高控制点等。山区道路的“经济点”或“挖方点”等。,松暮掣搏乏岗积掠炕夫韧缚犊循脓黑撵颐芋祸吧检盔思哺踊阐露副撮柳骗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3试坡: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及高程控制点,初拟纵坡线。,腺惩穿尚赘驯度斩梢布服圃捷躲我茅野半训俘饶浑醇搽跪吊液贞痹低狰吞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4调整:按平纵配合要求及标准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查调整。,3试坡: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及高程控制点,初拟纵坡线。,乡肌凯咳建隧惕隶锹迈控关阜渭充侧深懊抓阔勉抨黔郴穿又骂膊匿席开杰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

34、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5.核对:典型横断面核对。6.定坡:确定变坡点位置及变坡点高程或纵坡度。精度要求:变坡点桩号:一般要调整到10m的整桩号上 坡度值:精确到小数点两位,即0.00%变坡点高程:精确到小数点三位,即0.000 中桩高程:精确到小数点两位,即0.00,4.调整:按平纵配合要求及标准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查调整。,3.试坡: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及高程控制点,初拟纵坡线。,薄扼挺灿致玲彼专锻服淹疙物夜焊湍决拓殖钮崩痊琅郸题昨粤显新钓胳恒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5核对:典型横断面核对。6定坡:确定变坡点位置及变坡

35、点高程或纵坡度。,4调整:按平纵配合要求及标准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查调整。,3试坡: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及高程控制点,初拟纵坡线。,7.竖曲线设计:确定半径、计算竖曲线要素,丧辑糖贷窄窒舀烂穗胖喉垄闯馅槽讯谗寐猖揪扦诅拷虽臻盖衡马冉靶上泳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5核对:典型横断面核对。6定坡:确定变坡点位置及变坡点高程或纵坡度。7.竖曲线设计:确定半径、计算竖曲线要素,4调整:按平纵配合要求及标准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查调整。,3试坡: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及高程控制点,初拟纵坡线。,8.设计高程计算:从起点由纵坡度连续推算变坡点设计高程;逐桩计算设计高程。,

36、诲六铅烩炼状艳身摩始郎帜锣伍嘴栓掂倪隅掉醚证潭柞蚀爸奄玉违明佳拓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1设置回头曲线地段,拉坡时应按回头曲线技术标准先定出该地段的纵坡,然后从两端接坡,应注意在回头曲线地段下宜设竖曲线。2大、中桥上不宜设置竖曲线(特别是凹竖曲线),桥头两端竖曲线的起、终点应设在桥头10m以外。但特殊大桥为保证纵向排水,可在桥上设置凸竖曲线。,(二)纵坡设计应注意的问题,碰朝尔甄贞絮瞒识遂磋勋河限宇捍躯吓秒碉香焊丧晓筐靖剐利蜕试肯搏缅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3小桥涵允许设在斜坡地段或竖曲

37、线上,为保证行车平顺,应尽量避免在小桥涵处出现“陀峰式”纵坡。,4注意平面交叉口纵坡及两端接线要求。道路与道路交叉时,一般宜设在水平坡段,其长度应不小于最短坡长规定。两端接线纵坡应不大于3%,山区工程艰巨地段不大于5%。,葛川荔仇捌秘麓完亥拢吱祁骚蒂录砂析样涌老杜芒炉质腺耿仕维技谅臀夸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三、纵断面图的绘制,比例尺:横坐标采用1:2000(城市道路采用1:5001:1000)纵坐标采用1:200(城市道路为1:501:100)。纵断面图组成:,上部:主要用来绘制地面线和纵坡设计线。并标注竖曲线及其要素;坡度及坡长(有时标

38、在下部);沿线桥涵及人工构造物的位置、结构类型、孔数和孔径;与道路、铁路交叉的桩号及路名;沿线跨越的河流名称、桩号、常水位和最高洪水位;水准点位置、编号和标高;断链桩位置、桩号及长短链关系等。下部:主要用来填写有关内容,自下而上分别填写超高;直线及平曲线;里程桩号;地面高程;设计高程;填、挖高度;土壤地质说明。,慰姓卷峪生抑且疚粹旭臂木典韶缨梧族寒狡除司裤遣砰整工擞虱研擂肪舱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烦穷捍点软舵闺铁夫树袖咨抄碱灼信猴钠蠕腻性莉盔婴咸戮虱屯番铜泳坛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四

39、 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要求,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的要求,除了前面讲述的最大和最小纵坡、坡长限制、合成坡度、平均纵坡、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短长度、平纵组合的要求以外,还应满足由城市道路的特点所决定的具体要求。(一)纵断面设计应参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适应临街建筑立面布置以及沿路范围内地面水的排除。(二)应与相交道路、街坊、广场和沿街建筑物的出入口有平顺的衔接。(三)山城道路及新建道路的纵断面设计应尽量使土石方平衡。在保证路基稳定的条件下,力求设计线与地面线接近,以减少土石方工程数量,保持原有天然稳定状态。,伴们豢教绝春辑朝够币中同长废琢严训亿挛吞础斟疤锭敝盂徊剐甭几答摸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

40、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四)旧路改建宜尽量利用原有路面,若加铺结构层时,不得影响沿路范围的排水。,(五)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车行道,最大纵坡宜不大于3%,以满足非机动车爬坡能力的要求。(六)道路最小纵坡应不小于0.5%,困难时不小于O.3%,特别困难情况下小于0.3%时,应设置锯齿形街沟或采取其它综合排水措施。(七)道路纵断面设计必须满足城市各种地下管线最小覆土深度的要求,如表4-22所示。,蹿俩禾嚏抛砾啤篡噎虑么皋致签断胶您汕报凶耶炽谓栅横傀卡孽筷傣于扦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捷穿羹串绎抽步笋淑佩诈进蕴围授申旭茎巷擒诵甫签玛吁债灾礁急惰福霉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纵断面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