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公共产品.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381782 上传时间:2023-10-22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3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公共产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地方公共产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地方公共产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地方公共产品.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地方公共产品.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方公共产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公共产品.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方性公共产品,第一节 公共产品的层次性,第二节 地方性公共产品概念与特征,地方性公共产品,第三节 地方性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第一节 公共产品的层次性,一、公共产品的特征 二、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本节目录,一、公共产品的特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是指公共产品通常是作为一个整体向社会提供的,它通常没有一定的计量单位,消费者消费公共产品一般不能自主选择消费的数量,而通常是所有的消费者都消费同样数量的公共产品。,一、公共产品的特征萨缪尔森在1954年发表的论文财政支出的纯理论中对“公共产品”作出的经典界定: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相对应而存在的,它指的是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产品和服务。这里所谓“共同消费性”是指

2、公共产品是向整体意义上的社会成员提供的,由全体成员共同从公共产品中受益,公共产品所带来的效用是无法在各个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割的,只能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它也被称为“效用的不可分割性”。,私人产品的数学表达式为:(i=1,2,3,n)在公示中Xt表示第t种私人产品所带来的效用,表示的是第i个人从第t种私人产品中获得的效用。即一种商品的总效用(Xt)等于每一个消费者所拥有或消费的该商品效用 的总和,这意味着私人产品是能在消费者之间分割的。,公共产品的数学表达式为:(i=1,2,3,n)公式中,Xt表示某种公共产品所带来的效用,表示的是第i个人从该种公共产品中获得的效用。即对于任何一个消费者来说,他

3、为了消费而实际可支配的公共产品的效用 就是公共产品的总效用Xt,这意味着公共产品在消费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公共产品的“共同消费性”特征,具体是通过公共产品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体现出来的。,二、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公共产品是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产品,但这并不意味着当一项公共产品被提供出来之后,所有的社会成员都可以对其进行消费并且从中获得相应的利益。社会成员从某一具体的公共产品的提供中受益与否以及受益的程度,要受到地理和空间等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都有着其特定的受益区域,而没有绝对无限的受益范围。,A、私人产品与劳务 2、娱乐设施(如公园)3、火灾防护(消防)4、司法制度 5、

4、教育 6、国防,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公共性,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公共性越强的产品,其受益范围越广阔,不同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是各不相同的。根据公共产品受益范围的不同就可以把公共产品区分为全国性公共产品(国防、外交)和地方性公共产品。把受益范围覆盖全国所有地区的公共产品称为全国性公共产品(national public goods);把受益范围局限在国家的某一局部范围之内的公共产品称为地方性公共产品(local public goods)。,第二节 地方性公共产品概念与特征,一、地方性公共产品的概念 二、地方公共产品的特征 三、地方公共产品的分类,本节目录,一、地方公共产品的概念是指由各级地方政

5、府提供、只能满足某一特定区域(而非全国)范围内居民公共消费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二、地方公共产品的特征(一)受益范围的地域性无论是地方纯公共产品还是地方混合产品,在消费上受地理空间限制,因此其受益范围往往被限定在特定的区域内,超过这一范围的居民就无法获得相应的利益。这是地方公共产品与全国公共产品最大、最主要的区别。(二)地方性公共产品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提供中央政府一般不承担地方性公共产品的提供职责。(三)这类公共产品的受益者主要是本辖区内的居民,三、地方公共产品的分类(一)社会管理地方社会管理是各地方政府部门为履行自身职能而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它具体包括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秩序、公共安全和公共规制

6、等。在各类地方性公共产品中,地方社会管理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属性最强,更加接近于纯公共产品。(二)基础设施具体包括道路、交通、电力、通讯、自来水、下水道、路灯、垃圾收集处理和煤气管道等。基础设施的受益范围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再加上基础设施所具有的自然垄断属性,所以它主要应由地方政府来负责提供。,三、地方公共产品的分类(三)地方社会服务主要有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气象预报、消防、公园等。地方社会服务具有比较明显的社会公益性的特征,但与基础设施不同的是,社会服务中并不具备明显的规模经济和自然垄断属性。(四)文化与传播媒介主要包括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出版、图书馆、文物与文化

7、遗产的发掘等。,公 共 性,社会产品,私人产品,公共产品,特征:一是非排他性;二是消费上的非竞争性,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市场失灵、免费搭车、交易成本等,政府,特征:一是供给上的排他性和消费上的竞争性,第三节 地方性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一、地方性公共产品有效提供主体的确立 二、蒂布特模型与地方性公共产品的提供,本节目录,一、地方性公共产品有效提供主体的确立(一)地方政府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的有效性从经济学角度看,把效率因素考虑在内,由中央政府来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是不能够做到有效提供的,这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效率损失,即中央政府不是地方性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主体。地方性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作为一项经济

8、活动,必须以尽可能低的成本来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和偏好。在适度分权的财政体制下,与中央政府相比较,地方政府更能够针对本地居民的消费偏好,以尽可能小的成本,适量地提供本辖区内的一般性公共产品。,Ua,Ub,Dc,Q,Db,Da,Uc,O,E,人口,地方政府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的有效性,地方公共产品的数量,由直接对本地区居民负责的地方政府来分别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那么各个地方政府就可以分别根据本地区居民的实际需求来提供质量和数量都符合本地区居民消费偏好的地方性公共产品。因此,地方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主体是地方政府。,(二)中央政府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的效率损失假定一个国家由需求和偏好各不相同的两个地区A组

9、和B组成。假定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的人均成本是既定的,即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的税收价格为P,此时A地区的居民所期望的地方性公共产品的数量为Qa,B地区为Qb。在由中央政府统一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的条件下,无论两个地区的居民的偏好有多么大的差异,中央政府常常都将只统一提供Qc数量的公共产品。Qc数量,对A区居民来说是一种过度提供,这就使得A区居民消费地方性公共产品的边际成本大于其边际收益,从而因集权产生了面积为ABC的资源配置效率损失;但对B区居民来说,Qc数量又偏低,此时B区居民仍愿意为地方性公共产品的消费支付更高的边际价格,进而也会产生面积为CDE的效率损失。如果由地方政府来提供,那么地方政府就可

10、以根据本地区居民的需求和偏好来分别自主地提供Qa Qb 这样由中央政府统一提供公共产品所产生的资源配置效率损失也能得以避免。,D,A,E,C,B,P,数量,价格,O,Qb,Da,Db,Qa,Qc,中央政府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的效率损失,中央政府统一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效率损失的大小与各地区居民消费偏好的差异以及各地区居民对地方性公共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有关。各地区居民消费偏好的差异越大,在图中表示为Qa 和Qb 之间的距离就越大,在其他因素既定的情况下,三角形ABC和CDE的面积就越大,那么由中央政府统一提供公共产品所产生的效率损失就越大,反之则福利损失就越小。各地区居民对地方性公共产品需求的价格弹

11、性越小,在图中表现为A和B两个地区的居民的需求曲线越陡峭,那么在其他因素既定的情况下,三角形ABC和CDE的面积就越大,效率损失越大,反之则福利损失就越小。,二、蒂布特模型与地方性公共产品的提供(一)观点综述1.公共产品的提供职责主要由地方政府来承担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承担的主要任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根据受益范围的大小,公共产品可以分为全国性公共产品和地方性公共产品。由于受益范围覆盖全国范围的公共产品并不是很多,大多数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只覆盖某个或某些区域,所以现实经济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公共产品主要是地方性公共产品。正因为如此,所以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职责主要由地方政府来承担,也就是

12、说由地方财政承担主要的资源配置职能。由地方政府承担主要的资源配置职能既是效率原则的要求,而且也是效率原则的体现。当然,中央政府也是有能力承担起地方性公共产品的提供任务的,但是中央政府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会不可避免的带来效率损失。,2.地方政府也不能有效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 根据斯蒂格利茨理论:实现公共产品有效提供的一个基本前提条件,是准确地知道消费者对公共产品需求方面的信息(即对公共产品的偏好)。公共产品所具有的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尤其是公共产品消费具有非排他性,个人无论付费与否,他能得到的公共产品总量是相同的,造成了消费者普遍具有“免费搭车”的心理。个人不愿意真实显示其对公共产品的偏好,

13、所以在现实中是不可能期望消费者自己真实地显示出其对公共产品的偏好的。相当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由地方政府来提供公共产品,同样也会遇到消费者不愿意真实揭示其偏好进而导致公共产品不能有效提供的问题。,马斯格雷夫(Musgrave,1939)和萨缪尔森(Samuelson,1954)的研究一致认为,在公共产品的支出水平上不存在纳什均衡解。纳什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战略组合,这种策略组合由所有参与人最优策略组成。每个局中人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从而使自己效用最大化,所有局中人策略构成一个策略组合(Strategy Profile)。与私人部门相比,在公共部门中有相当比例的国民收入没有实现最优配置是很正常的,长期

14、以来新古典经济学支持他们的观点。马斯格雷夫和萨缪尔森的理论,对于解释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及由此引起的地区之间不均衡现象,一直具有政策支持基础。,3.蒂布特的观点1956年,美国经济学家蒂布特(Charles Mills Tiebout)挑战了马斯格雷夫和萨缪尔森的理论,他在美国政治经济学刊上发表了地方支出的纯理论(“The Pure Theory of Local Expenditures”)。“地方政府代表了一个在公共产品的配置上(作为对居民偏好的反映),不逊色于私人部门的部门。”在后来的50多年里,该文成为西方经济学界一篇引用率极高的文章。蒂布特(Tiebout,1956)认为:“尽管马斯

15、格雷夫和萨缪尔森的分析对联邦(中央)支出是适用的,但并不适用于地方支出。”也就是说,至少对那些由地方供给的公共产品而言,如果居民能够在社区之间移动,那么,偏好显示、社会选择和公共产品管理这三个问题,都是能够有效解决的。,(二)蒂布特模型1.蒂布特模型的基本内涵“看不见的手”:“人们从各种利益出发所作出的选择和决定会导致效益的最大化,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会使他们向消费者提供尽可能低的一般商品。”蒂布特认为,由各地方政府分别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有助于揭示消费者对地方性公共产品的需求偏好,不同地方政府分别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而形成的政府间竞争,还可以促进地方政府提高运作效率,更好地提高本地区居民所需要的公共

16、产品和公共服务,这就是蒂布特模型的基本内涵。,2.蒂布特模型的基本内容在蒂布特模型中,(1)把地方性公共产品在一个由众多辖区组成的国家中的提供,看成类似于私人产品在一个有众多企业组成的竞争性市场上的提供。(2)一个国家一般都被分为若干个地区,每个地区提供的公共产品在相当大程度上具有相似性,而且每个地区都有与之相对应的的政府财政收支组合。(3)在地区间的流动性比较大以及流动成本很小的情况下,一个地区的居民就可以像选购私人产品一样挑选一个符合自己偏好的政府财政收支组合的地区来居住。如果某个居民对某个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以及由此所应负担的税收不满意的话,那么他就可以选择离开,到他所喜欢的地方去居住

17、。这样,各地方居民对地方性公共产品的需求偏好揭示问题就可以通过“以足投票”的方式得以解决。,(4)由于各地区居民可以在不同地区间进行选择,如果一个地方政府的运作效率低下,就有可能导致本地区居民选择到其他地区去居住,这无疑是对地方政府提供更有效率和更适合居民偏好的公共产品的一种激励,即人口流动向地方政府发出的信号与市场需求向企业发出的信号极为相似。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的决策者就会像企业经理一样对各种信号作出必要的反映,并且最终落实到具体的财政收支上,于是在各地区之间就会形成一种竞争的格局。(5)政府间竞争最终将使得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达到一个理想状态:社会资源在各地区间的配置达到最优,各地区之间

18、的人口规模达到最优,有相似偏好的居民聚居在一起从而使得居民在各地区之间的分布也达到均衡。,3.蒂布特模型的基本假设第一,各地区的居民可以在各个不同的地区间自由流动,能够自由地选择到那些地方性公共产品和征税的组合最适合其偏好的地区去居住。第二,各地区居民对不同地区的财政预算有充分的了解,即他们完全了解各地区为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所征收的税收和进行相应的财政支出方面的信息,并且能够对这种差异作出反应。第三,存在足够多的能提供各种不同类型的地方性公共产品和征税组合的辖区。,第四,消费者不会因为某种原因而长期居住某个固定的地方,其流动性不受任何就业机会的约束或限制。第五,地方性公共产品和税收在各辖区间不

19、存在任何外部效应。如果存在外部效应,那么每个地区所选择的地方性公共产品的数量尽管对本地区的居民来说是最优的,但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这一数量却是无效的。第六,各辖区都以最低的平均生产成本生产地方性公共产品。,4.蒂布特模型的理论局限 第一,在分析和解释人口流动问题的过程中,蒂布特模型只是说明了地方政府公共预算对人口迁移所产生的作用。实际上,如果要建立一个分析人口迁移的完整模型的话,除了研究各个地区之间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差异之外,还必须综合考虑各地区之间就业机会、历史文化、自然地理和气候、迁移成本以及人口密度等方面的差异,这样才有助于得出正确的结论。,第二,蒂布特模型的重点在于地方性公共产品的提

20、供效率上,它没有考虑到公平问题。如果具有相似偏好的居民聚居在一起,实际上就是让富人更多地居住在一起,穷人更多地居住在一起,这样地区间的收入差距就会越来越大。这种状态实际上很难说是最优的。,第三,如何测定居民对公共产品消费偏好的显示程度,是蒂布特模型和“以足投票”理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公共产品而言,人们有可能在消费过程中隐藏其真实的偏好与动机,即出现所谓消费偏好“信号”失真的问题。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公共产品供给上的非排他性和消费上的非竞争性所决定的。当存在着“免费搭车”的问题时,也就很难存在着与私人产品供求类似的严格意义上的竞争性定价。这样一来,本已失真的消费

21、偏好“信号”也就不大可能准确地对公共产品的供给加以引导。地方政府,并不能完全解决公共需求偏好显示困难的问题。,地方政府,并不能完全解决公共需求偏好显示困难的问题。如何通过制度安排让地方居民的偏好充分显示?如何将有限的财政资源在多样化、差异化并相互冲突的偏好之间进行排序?,一般而言,地方政府辖区的地理范围越小,居民同质化程度越高,公共需求的差异性就越小,偏好显示就越容易解决。这就要求基层政府的范围不宜过大,并尽可能保持辖区居民同质化。从全国范围看,存在较多的小地方政府,意味着可供居民选择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组合越多,这有助于实现“以足投票”,而“以足投票”的结果则会进一步加剧辖区居民的同质化。,规

22、模较小且居民同质化的基层政府面临着的挑战:首先是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成本问题。同质化的公共需求并不排斥多样化,而不同公共产品和服务,如基础设施、治安、卫生、图书馆等各自所要求的最优规模是不同的。对于诸如道路、自来水、下水道等规模经济显著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而言,传统观点认为过小的政府无力承担这些支出,即使能够承担也没有效率。因此,辖区规模并不是越小越好,过小的辖区缺乏足够的自主筹资能力,难以承担组建和维持运行的成本。其次,如果政府规模越小,则意味着在同一级次上的政府数量过多,这造成了机构的重复设置和行政资源的浪费。,地方政府在其职能实现过程中面临着的一个重要矛盾:公共需求偏好显示所要求的小政府与公

23、共产品与服务供给效率的矛盾,可以简单归结为大政府与小政府的争论。,(五)理论贡献 第一,蒂布特模型为地方性公共产品偏好的揭示提供了一种“以足投票”的准市场方法。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走到市场去“取走”私人产品,公共产品却取不走,但“以足投票”是一种相对运动,本质上与私人产品偏好的表达机制是一致的。,第二,蒂布特模型揭示了地方性公共产品供给充分竞争的理论。政府间竞争使得地方政府必须尽可能地提高自身运作的效率,规范自身的收支行为,并具体落到实处。蒂布特模型是以效用最优理论为设计背景的。该理论试图使人们相信,如果全部人口都按照这一规律进行流动,那么,各个地方之间在公共产品与税收的组合上就会相互模仿、相

24、互制约。长此以往,具有相同或相近消费偏好的人们便会逐渐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以共同利益和共同的公共产品消费需求为基础的社区。由于人们会很自然地从公共产品成本较高的地方向成本较低的地方流动,所以,促使政府把公共产品按照较低的成本加以提供。而且,在经济规律的作用之下,各个地方提供公共产品的成本差异也不会长期地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蒂布特模型揭示了地方公共产品供给充分竞争的市场理论。,第三,蒂布特模型为分析地方财政收支政策变化及其影响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首先,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政策引起了人口的迁移。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和家庭的迁移确实受到了不同地方之间公共预算差异的影响。,其次,以足投票也引起了地方

25、政府财政收支政策的变化财政收入方面:比如在美国州和地方的情况看,尽管州一级拥有法律所赋予的税收立法权和征管权,然而,由于各州之间为了竞相吸引投资,所以便无法轻易地提高所得税税率,甚至不得不竞相付出给予所得税优惠的代价。这样做的结果,便是所得税难以完全划归地方财政,而需要由联邦和州分别征收。最终,所得税税源的大部分被划归联邦政府所有,成为联邦政府财政的重要来源,从而避免了州和地方政府在所得税政策上的过度竞争。财政支出方面:各州和地方政府均把注意力放在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适当增加了教育、道路、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开支,从而使公共财政的支出范围和结构与居民的消费需求更趋吻合。这些变化显然

26、是与蒂布特模型的推理基本一致的。因此,在解释较小地域内地方政府公共预算政策所造成的外部影响时,蒂布特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模型并不能够全面解释较大区域之间(如省际、州际之间)公共预算及其政策所造成的影响。,第四,蒂布特模型所揭示的深层次问题,是当存在着“以足投票”的情况时,地方政府必须尽可能合理地界定自身的活动范围,规范公共财政的收支行为,并将这一要求切实体现在公共预算和相应的制度安排当中。所得税,经过一番“竞争”之后,由于各地方已无法轻易地付出所得税优惠的代价,因此,在许多国家中,此类税种是难以完全划归地方的,而需要由联邦(中央)和州(省)分别征收,这样就避免了地方政府在所

27、得税政策上的过度竞争。流转税,因其涉及到地区间的商品流通问题,若由地方课征,则容易出现商品课税上的各自为政,加剧地区间的经济割据和地方保护主义现象。而若由中央政府出面课征或以中央政府为主、地方政府为辅进行课征,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从许多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来看,大都强调地方税种在税源上的地域性、税基上的非流动性,而且多数地方税种与宏观调控并无直接的关系。其中,由于以财产税为代表的税类具有较为突出的受益性和区域性特征,不易产生过度的税收竞争问题,有利于满足地方政府提供区域性公共产品的需要,因此,它便成为许多地方的主体税种。这些经验和做法,是值得我们在深化分税制过程中加以借鉴和吸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